小议“四肢为诸阳之本”_四肢者诸阳之本

【www.zhangdahai.com--医院工作总结】

  [关键词]:四肢 诸阳之本 诸阳之末      《素问・阳明脉解论》有云:“四肢者,诸阳之本也。”意为:四肢是人体阳气(阳经)起发的部位。后世医家多从其说,或从脾与四肢的关系,或从经脉循行的角度加以阐述解释。如王冰等认为:“阳气受于四肢,故四肢为诸阳之本”;而高士宗则认为:“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故四肢者,诸阳之本也”。但笔者认为“本”为“末”之衍字,四肢并非为“诸阳之本”,而为“诸阳之末”。其原因有四:
  
  1 从脾与四肢的关系来看
  
  脾主运化,具有消化饮食和运输水谷精微的作用,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痿论》云“脾主身之肌肉”人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皆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作用。《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篇》的注释也谓:“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人体的肌肉四肢都需要脾所运化输布的水谷精微的润养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脾气健运,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四肢强劲,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曰:“足受血而能步”;若脾失健运,清阳不足,营养不布,则肌肉痿弱,四肢乏力,如《素问・痿论》所言“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宗筋”“阳明虚,故足痿不能用也”,亦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云:“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由此可见,四肢并不能生发阳气,脾主四肢,四肢阳气充足与否,四肢功能正常与否,于脾的运化极为重要。
  
  2 从四肢与其它脏腑的联系来看
  
  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四肢阳气的多寡,不但与脾胃有着直接的关系,同体内其它脏腑亦有关联。而其中又以与心,肾的关系较为密切。
  心位于胸中,主血藏神,五行属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若心阳不足则气血不畅,四肢不温。故《灵枢・厥病》云:“真心痛,手足清冷至节”。
  肾藏精,内育元阴,元阳,为“先天之本”。若肾阳亏虚则肌体失煦,四肢寒冷。故《素问・厥论》曰:“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灵枢・本神》亦云:“肾气虚则厥”。
  
  可见,四肢阳气的盛衰起决于内脏阳气的盛衰,临床上也常以四肢的冷暖程度来判断脏腑阳气充盛与否。
  
  3 从经脉循行的角度来看
  
  经脉为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它与体内脏腑和体表肢节官窍都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故《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而从人体经脉的循行来看: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之三阳从头走足。由此可见,手足三阳经,手足三阴经皆与四肢有密切的联系,若仅凭此认定“四肢为诸阳之本”的话,岂不同样可以说“四肢为诸阴之本”?此外,在《素问・厥论》中有“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之说,有人亦以此作为“四肢为诸阳之本”的佐证。笔者认为:首先此句中“走”字是否应为“起”字解尚有争议(《甲乙经》中“走”作“起”解);其次,在此篇中还有“阴气起于五指之里”之说。若也凭此认为“四肢为诸阳之本”的话,我们是否还何以这样推断――“四肢之表为诸阳之本”而“四肢之里为诸阴之本”从而得出“四肢亦为诸阴之本”得论断?可见“阳气起于五指之表”之说不足为证。
  
  4 “本”字应作“末”字
  
  首先:“本”字与“末”字,字形相似,笔画相同。《说文解字》上说:“木上为末”:其次:历代医书中常称“四肢”为“四末”。因此,笔者认为“本”字应为“末”字之衍字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四肢为诸阳之本”得说法不甚妥贴,四肢不应为“诸阳之本”,而应为“诸阳之末”。

推荐访问:小议 之本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yiyuangongzuozongjie/2019/0330/4409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