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术后并发症 [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www.zhangdahai.com--庆典致辞】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7-0060-02   【关键词】阑尾炎 术后并发症 切口感染 肠瘘 腹壁窦道形成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本病的病死率较过去已大为降低,但因患病率高,有时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术后切口长期不愈合更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1 阑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1.1 阑尾腔阻 阑尾管腔的阻塞是发生炎症的主要原因,阑尾近端梗阻后,阑尾粘膜分泌物不能排出,使阑尾腔内压力增高,阑尾壁的血运受到障碍,细菌容易入侵,形成急性炎症。
  1.2 细菌入侵 阑尾发炎和阑尾腔内存在细菌有关,主要为大肠杆菌、肠球菌及厌氧性链球菌;细菌也可通过血运到达阑尾壁而发生炎症。�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阑尾是一与盲肠相通的盲管,管腔狭小细长而游离,阑尾系膜过长容易形成扭曲、梗阻;由于盲肠易被蛔虫、蛲虫卵等入侵管腔内,一旦发生梗阻,腔内压不断增高,造成阑尾壁的血运障碍,有利于细菌侵入发生感染;一旦发生血运障碍很容易影响阑尾壁致坏死穿孔。在发病过程中管腔阻塞和细菌感染都可能存在,且互相影响。机体内外环境的很多改变均能影响肠道功能,尤其是盲肠和阑尾的功能障碍,包括运动机械障碍和血液供应障碍,均可成为促使炎症发生的条件。当然腹泻、便秘、腹胀也都可使粪便逆流入阑尾腔,形成粪石或粪块。阑尾管腔的阻塞在阑尾炎的发病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管腔的阻塞和血运障碍既可以是发病的条件,也可以是初期病理变化的结果。但只要有梗阻因素存在,其炎症往往是严重的。据手术发现在化脓和坏疽性阑尾炎的病人中,多数阑尾腔是梗阻的,梗阻的原因有粪石的堵塞、管腔狭窄或粘连闭锁,阑尾的扭曲或粘连,其它少见的原因还有寄生虫和虫卵的堵塞等。凡存在梗阻因素者,或病变严重,或反复发作,因此值得重视。梗阻还可造成阑尾腔的高压状态,使阑尾壁血运障碍而发生坏死。细菌感染是阑尾炎的必备条件,但正常阑尾腔内存在细菌并不致病,一定还要其它致病条件的参与。机体抵抗力的降低,阑尾营养状态的不良,管腔的梗阻,则往往是细菌致病的有利条件,感染发生后又可进一步加重梗阻,促进缺血及营养障碍。
  
  2 阑尾炎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与防治�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多基于切口感染处理不当或合并其它多种因素所致。随着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措施的进展,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亦有所下降,但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仍是困扰病人及外科医生的临床问题之一。阑尾切除术后多长时间切口不能愈合才称作长期不愈,文献上并无确切界限,有学者提出如术后超过三周切口仍不能愈合者则属长期不愈合范畴。
  2.1 切口感染及防治 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病程及类型:随着病程的延长,炎症的渗出增多,组织水肿,网膜包裹粘连,手术时分离易使切口感染。另外阑尾化脓坏疽甚至穿孔,是切口感染的最重要因素;切口创面保护不当及操作不当:切口创面保护不当,易使炎症渗出液及冲洗液污染切口,粗暴牵拉,钳夹肠管组织裂伤或破裂、残端处理不当等;腹膜缝合不严,炎性渗出液渗出切口;引流管放置不当;术后换药方法不当;抗菌素的选择、剂量应用不当等。对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早期手术,术中尽量减少切口组织损伤,切口创面的保护和冲洗,严格掌握腹腔引流指征,对穿孔及坏疽性阑尾炎者全身性使用抗生素等,使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可以使单纯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零,穿孔或坏疽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下降。切口感染未及时引流或引流不畅,换药方法不当,坏死组织未彻底清除,以及异物存留等都是造成切口经久不愈而形成慢性窦道的因素。因而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切口感染是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根本措施。而术中保护切口尽量减少切口污染,尽可能避免从原切口安放引流物,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被认为是预防阑尾炎特别是穿孔及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一旦切口感染,应及时引流并使引流通畅。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不残留死腔,及时清除异物等使感染切口迅速愈合。
  2.2 肠瘘的发生与防治 肠瘘发生的原因: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肠瘘是切口长期不愈的又一重要原因,肠瘘是较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多为低位肠瘘很少造成病人的生命威胁,但给病人带来较大痛苦。多发生在处理残端结扎不牢,残端保留过短,或阑尾根部感染性炎症严重,组织水肿易碎而结扎过紧以致断裂;偶尔有因用可吸收肠线结扎,过早吸收后而致残端瘘。预防方法是结扎残端不宜过短,结扎松紧适宜。特别在阑尾根部炎症严重时更不宜结扎过紧。盲肠周围或盲肠壁内脓肿向肠壁穿破形成肠瘘。阑尾残端包埋前未作灭菌处理,包埋后盲肠壁有残留腔隙均可导致盲肠壁内脓腔。所以有盲肠周围脓肿病人,术毕应安放引流以消灭脓腔。残端包埋前常规使用石碳酸、酒精、碘酒灭菌,包埋后不要造成盲肠壁腔隙过大以免形成脓肿。当盲肠周围感染严重,盲肠壁充血水肿明显时,不要免强作荷包缝合包埋残端,可用网膜或脂肪覆盖残端。术中误伤肠壁而又未及时缝补,或引流管压迫肠管均可造成肠瘘。术中损伤肠壁多由于暴露不良或阑尾位置异常及粘连严重,在寻找阑尾时因分离粘连或牵拉过度而致损伤。因而在阑尾切除术中切口不宜过小以免影响显露。关腹前应仔细检查有无肠管损伤,以便早期发现及时修补。引流物宜柔软且不宜放置过久,以免损伤肠壁。诊断错误致肠瘘。某些回盲部疾病如肿瘤、结核、Crohn病等易被误诊为阑尾炎,误行阑尾切除,术后易发生肠瘘,特别是在远端有肠道梗阻时更易发生。阑尾肿瘤甚至可侵及盲肠,切除术后易致肠瘘。术中发现阑尾病变不能解释临床症状时,则应作详细探查,切不可盲目切除阑尾以免误诊。肠瘘早期要积极处理,首先要使引流通畅,控制感染,消灭脓腔,避免新的瘘道形成。多数经姑息治疗可自行愈合。诊断肠瘘有时并不容易,若感染切口在三个月以上不能愈合者应考虑有肠瘘的可能,应通过肉芽病理检查、钡餐、钡灌肠或瘘道造影以确定病因、病变范围、瘘道方向等,以备手术治疗。单纯瘘管切除需彻底,直达瘘口于以修复。有时单纯瘘管切除不易成功。或为回盲部肿瘤等则需要行瘘管及受累的肠段切除肠吻合术。
  2.3 腹壁窦道形成与防治 造成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最常见原因是腹壁窦道形成。形成窦道的原因:感染缝线残留是形成窦道最常见的原因,当污染的切口用不吸收的缝线缝合,特别是多股丝线,一旦伤口感染,缝线成为异物残留创口内,使切口长期不愈形成窦道;切口感染引流不畅,线结残留死腔中或坏死组织未彻底清除,时间过久则形成具有纤维厚壁的慢性窦道;引流物安放不当,很多学者报告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及腹壁窦道形成与引流物从原切口引出有很大关系,不适当的引流不仅不能减少感染,反而增加外源性污染的机会,同时压迫组织易于形成纤维性慢性窦道;阑尾炎术后并发腹腔脓肿,如阑尾周围脓肿原切口穿破,未及时扩大引流或引流不畅,亦可造成慢性窦道;阑尾残端遗留过长,长期分泌粘液,以及切口内残留异物亦是窦道形成的原因.预防腹壁窦道形成首先是预防切口感染,阑尾切除术的腹壁切口不宜太小,深层组织不宜作过多的分离,以免组织过多损伤或术后渗血集结,感染后组织坏死及腔隙形成不利于引流。严格掌握腹腔引流的指征,确实需要引流时应另作戳创引出,有推荐用管状胶皮引流并及时拔除,可以减少切口感染与窦道形成。一旦窦道形成必须积极处理。首先查清窦道方向与原因,可扩大切口,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感染线结和异物,搔括窦道,除去不健康肉芽组织,一般窦道可逐渐愈合,有时需要进行窦道切除。

推荐访问:阑尾炎 并发症 术后 防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qingdianzhici/2019/0312/1050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