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如何成为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是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www.zhangdahai.com--教学工作总结】

  摘要:语言是一种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但是语言是如何成为交流思想的工具呢,我们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因为通常我们会以为抽象思维是靠语言建立的,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想的形式。但是,常识是需要清洗的。思维和语言并不是共生共存的,也不是简单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是通过意识焦点的照亮将思想和语言建立起联系的,这种在人脑中建立起来的“音”与“义”的联系使得“音”通过刺激在大脑中唤起了与这个“音”建立起来的“义”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的沟通了交流。
  关键词:语言 思维 意识焦点 刺激 唤起
  
   我们常说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最重要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然而,语言是如何成为交流思想的工具呢?首先,我想我们要明白语言和思想是什么样的关系。思想不是语言,思想是内在的,永远不能直接从人的大脑中外化出来。也就是说思维与语言不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语言和思想不是简单的形式与内容,内核与外壳的关系,然而交流思想是生活中经常必须的,因为没有思想交流,就不可能安排好人们的共同行动,社会生产本身也不可能存在。没有语言社会就不再称其社会了。
   所以思维与语言仅仅在外部彼此联系着的,符茨堡学派认为:思维既不依赖于形象,与不依赖于语言,他是一种纯粹的精神行为。原始的形象是无定形的意向,他不依赖于直观形象,也没有任何言语定形。思想与言语的信息转化,是完全现成的思想体现在完全现成的按语法构成的言语外壳中的过程。思想是先于任何话语的完全现成的东西,又原封不动的“体现”在语言中,好像衣服罩在现成的身体上那样。[1]那么,这件语言的外罩是如何罩在思想的身上的呢?也就是说,语言是如何表达人类思想的呢?
  我们常说: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即能指与所指的结合。[2]是表达人类思想的最重要的工具。那么,“音”“义”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呢?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我们会不假思索的说:音义结合是一种社会的约定俗成。如果细究一下所谓的“约定俗成”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这种约定俗称的音义关系又是怎么样发挥着神奇的作用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个符号中的“音”“义”是指语言所指代的现实的事物和此事物的名称吗?索绪尔曾经说“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印象形象。后者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里印迹。”“...所以语言符号是一个两面的心理的实体。”“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个音响形象。”[3]这样就产生了四个要素:事物、名称、概念、音响形象。那么这四个要素的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首先,语言是以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觉和认知作为前提,感觉与认知是人类自觉的对客观存在的反应,因而是要先于语言而存在的。语言在成为“人类语言”之前是以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为起点的。大脑通过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得到的信号的处理和加工,在人的内部世界,也就是大脑中形成了人作为个体的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一个对外部世界的印象。这个所谓的印象就是人的大脑将外部世界内化成自己内部世界的的结果,而人的内部世界就是外部世界在人的大脑中的投射和反映。人类收集信息的感觉器官大致相同,即我们常说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就保证不同人感知到的客观世界却有很高的一致性。而且人们观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角度和距离也是大体相同的,对于客观存在的物自体,人们通过大体相同的感觉器官,在基本相似的观察范围内得到的认识因而也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个人通过各自的大脑内化了的外部世界也应该是大体一致的,这就为人们之间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最为基本的前提。
   可想而知,在语言产生之前和语言产生的初始阶段里,人们在同一个外部世界中进行的实践劳动过程中,对于相同的客观事物,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能够内化出大体相同的内部世界,产生对客观事物趋于一致的意识内容。在没有任何外来的信息刺激的条件下,个体对内化的内部世界的认识是不自觉的,不被意识到的,也就是说这种意识处在一种“漫无目的”的自由游走的状态。然而,在某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某一事物对个体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刺激,以至于是这种刺激成为一个信号,它就会有指向性的指向到了已经存在在大脑中的意识。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于人们之间存在有交流的需求和必要,不得不使用某种手段完成这种交流的需要,声音由于其自身轻便,易携带及超大的容量,成为人们作为表达工具的首选。当个体发出一种或者多种声音,以刺激的方式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这种以声音为载体的刺激,一但被其他个体的感觉器官(尤其是听觉器官)接受到,就会立刻改变他们内部世界中意识焦点的指向。由此可以推广开来,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劳动成员的意识焦点所指的意识内容――能被他们现实的感知到眼前所发生的事物或现象。因此,声音不再只是一种物理层面上的声波震动,它作为一种刺激,一旦被个体所接收,进入其内部世界便成为一种音响形象,在意识焦点的照耀下,这种音响形象与某一个大脑中已经存在的意识内容产生系联,也就是说人们会不自觉的将音响形象和概念二者相联系。那么,语言中“音”“义”的结合也就从此建立起来了。
   这种音义间的系联是在语言初始阶段发生的,就是说起初这种音义联系是十分松散的,当人们再次面对同样的情景的时候,他们的内部世界会产生与上次大致相同的意识内容,这种意识内容会使人联想起上一次与之相结合的音响形象,于是音响形象与意识内容再次得到系联,如此反复音义的结合就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在意识焦点的照耀下,在人脑中音与义的关系得以建立起来,但是这种意识焦点的照耀是在个体的内部世界中发生的,是一个个体的发生过程。而这种意识焦点的作用又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因此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反复不断的刺激,就将语言中音与义的联系定格为一种约定俗成。这种约定俗成的能够起作用,是因为这种反复的刺激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系统,试用条件反射理论也许就可以说明这种机制是如何运作,使得交际得以完成。
   条件反射是指:两样本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东西,因为长期一起出现,以后,当其中一样东西出现的时候,便无可避免地联想到另外一样东西,是有机体因信号的刺激而发生的反应。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时给予,使他们彼此建立起联系,从而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叫做条件反射。例如铃声本来不会使狗分泌唾液,但是如果在每次喂食物之前打铃,经过若干次之后,狗听到铃响就会分泌唾液,这种因铃声这个信号的刺激而发生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射,铃声叫做条件刺激。根据信号系统的性质来划分,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以词语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人所特有。借助语词,摆脱了具体刺激物的局限性,形成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语言刺激一般具有使与那语言有关的自然刺激发生联想的作用。第一信号系统是某种数量的直接刺激物的总和,它能给人们提供关于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及其规律性联系的观念。它有助于人们积累世界的知识并在头脑中形成各种各样的联想性和逻辑性联系。第一信号系统产生了各种类型的非语言思维,它们同语言思维一样,也是物质的、逻辑的,也有反映世界的能力。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及其两个基本机能,即抽象和概括,乃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而第二信号系统则是以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为基础并与之经常相互联系着的,这样,语言和自然刺激的结合,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在后天形成的,而被当作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形成。
   当我们看到一个苹果的时候人会产生一种意识,这个意识是对苹果这个客观存在的反应,这样,苹果与人脑中对苹果产生的意识“苹果”通过第一信号系统建立起了联系,同时,“pingguǒ”这个纯物理性质的音节通过对人大脑皮层的反复刺激,也会靠第一信号系统,在大脑中建立起一个条件反射,即“音节”与“音响形象”之间的反射关系。这样,概念与音响形象这两个“心理实体”就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运用人脑抽象与概括的机能,有意地或者是自觉地建立起来了条件反射关系。这样音义结合的约定俗称就这样发生了。如图
  
   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
  声音(音节)――――――音响形象――――――概念――――――事物
  
   音节作为一个纯物理性质的刺激,通过第一信号系统,引起了一个条件反射,是声音在心理上的条件反射信号(刺激),这个音响形象作为第二级的条件反射的信号(刺激),产生了一个概念的条件反射。所以“pingguǒ”这个与客观存在的苹果没有任何关系的音节才能越过客观存在的苹果,而与人脑中的“意识到的苹果”建立起来了联系。就这样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名称”的关系才得以建立起来了。
   事物的名称从语言发出者那里传出,然后到达语言接受者耳中,从而完成交际的整个过程,语言是如何传情达意的呢?首先,声音(纯物理的音节)作为一个刺激,从发出者口中发出,然后接受者通过耳朵接受到这一信号的刺激,通过第一信号系统,引起一个条件发射,这个条件反射的另一端是声音在心理上的音响形象。当然这个条件反射是通过接受者大脑的活动建立起来的。然后,这个音响形象作为第二级信号系统的信号(刺激)与概念之间建立了第二级的条件反射,即音响形象与概念的联系。毋庸置疑,这个条件反射又是在大脑中建立起来的。而概念又是刺激接受者在自己大脑中构建起来的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所以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通过人脑建立起来的条件发射。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整个交际过程并不是传统上人们想象的那样――人们运用语言将思维从交际的表达方传递到交际的接受方。“因为每个个体信息处理的个体特征,通常都有不可拷的性质。”[4]所以,能传递的东西除了音节之外,别无他物。“人类个体由自己感觉器官、意识器官所产生的全部精神与意识内容均具有不可输出性。”[5]所以思想是无法被传递的。“某种意义上说,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无法表达的。”[6]所以,语言在传达思想时是怎么起作用的呢?是“在言语接受方大脑中存在精神意识内容有可能在表达方给定的语言形式的点拨下,在特定时间,特定地方被激活或唤起。”[7]也就是说人们运用大脑特有的机能将条件反射两端的事物在人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种联系,而我们通过声音的刺激唤起大脑中与这个声音相联系的精神意识内容,或者说思想。这就是语言在人类交流思想是所起的作用。
  
  注释:
  [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
  [2]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
  [3]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
  [4]韩宝玉 《关于人类语言表达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
  [5]韩宝玉 《关于人类语言表达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
  [6]韩宝玉 《关于人类语言表达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
  [7]韩宝玉 《关于人类语言表达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
  参考文献:
  [1]韩宝玉.关于人类语言表达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
  [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范晓.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J].语言与科学,2003
  [4]吴桂藩.论思维和语言的起源[J].中国社会科学,1981
  [5]苏.谢列勃连尼科夫 朱立人译 《论“语言与思维”问题》外论译介.1979
  [6]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

推荐访问:思想 语言 工具 交流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gongzuozongjie/2019/0319/2384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