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将军教育思想管窥]杨虎城将军的女人

【www.zhangdahai.com--教学考试试卷】

  一、杨虎城将军办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1893年11月26日,杨虎城将军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庭,父母终生务农,家境贫寒。他仅读过两年私塾,便为人做佣工。他父亲杨怀福1908年被清政府杀害后,他就在家乡组织了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成为远近闻名的“刀客”。18岁刚刚成年他就率会众参加陕西民军与清军作战,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运动中。因此,人们说他“出身行伍,文化程度不高”。对此,杨虎城将军从不隐瞒和否认。1930年10月主政陕西后,他曾对找他在家乡资助办小学的李先生说:“我自己没有多少文化,但有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是在生活斗争、军旅生涯、生死拼搏、社会磨砺、多次成功与失败后的实际中得来的。实际上这些知识就是经验。”他说:“世界上的知识有两种获得方式:一是在实践中通过时间磨练得到的,这要碰许多钉子,遭很多艰难曲折,以致流血伤残,乃至牺牲。我的知识就是这样获得的,很艰苦,不容易。因为我那时受家境条件的限制,只能走这条路。而坐在学堂里通过读书学习就能获得文化知识,既轻松快捷,又令人羡慕,还不会有流血牺牲之虞,多好啊!所以,你要在咱们家乡办学校,我大力支持你!”这样一位崇拜文化、钟情教育的将军,虽然他出身行伍,文化不高,但难道不是另外一类风流儒雅的将军吗?
  获得知识的两种途径,孰优孰劣,杨将军通过自己的军旅实践已经看得十分清楚,所以在主政陕西后,他就以巨大的热情,大力主张办学兴教,振兴陕西教育。其中,创办高等学府,是杨虎城将军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振兴陕西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规划。他在创办了西北农林高等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后,又产生了自己出资为家乡创办学校的强烈愿望。杨将军为家乡办学的设想是异常宏伟的。他计划先在蒲城县城的中心各建一所中学和小学,接着在县城的西边办一所类似陶行知先生“晓庄师范”那样的师范学校,再在县城的东边办一所相当于初中程度的农业技术学校,另外再办一些初小和高小,形成一个提高公民素质、又有实用意义的学校群。
  杨虎城将军为什么会对办学兴教倾注如此巨大的心血和热情呢?他曾感叹道:张良能够“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诸葛亮能够“不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不是因为他们首先能够“笃行之”,而是因为他们首先能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把话说白了,就是因为他们读书多,不耻下问,善于思考,明辩真伪。杨虎城将军钟情教育,热衷办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很早就认识到了上学读书的重要性。他甚至对人说,古人所讲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及“要得出人头,必须书中求”的道理,虽然有点绝对,但却确实不失为真理之谈。所以,他曾对人感叹道:“其实,真正有本事的人,就是那些善于读书学习的人!”
  二、杨虎城将军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在1934年10月27日尧山中学的首次开学典礼上,杨虎城将军系统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他说:“要建设农村,就必须实施生产教育;要恢复中华民族的地位,就必须实施民族教育。所谓‘成德达才’,便是双管齐下,道德与知识的训练决不可分离。诸位先生或从事政治,或从事社会文化建设,见解高明。所以,愿在校各位先生、各位同学特别注意:本人是蒲城公民的一分子,认为蒲城人民的文化急应促进,因为连年来天灾流行,农村的生产事业废弃不堪,要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先造成农村建设的领导人才。尧中成立,得各地人士的热烈赞助,我实甚感激。我们设立尧中不是做门面,图好听。我们认为,社会的建设大部分是知识问题。试想,科学世界一切的新式生产工具,哪一件不是由人发明或创造的。人家能够利用科学战胜自然,我们也是人类,也有光荣的历史,难道我们就专赖他人么?”杨虎城将军深受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影响,主张:“学校的医院除负责学生健康外,应该诊疗一般人的疾病。学校的图书馆要公诸大众,购置民众读物,使学校成为社会教育机关。从前把学校的围墙打得高高的,把学校当作另一个世界,这是大错特错的。我们不只要社会学校化,同时也要把学校社会化。将来在校内设置理发馆、洗衣局、贩卖部、小农场,让学生实际去交易。”
  通过杨虎城将军在开学典礼上的这篇演讲,我们可以把他主要的教育思想归纳为两点:第一,要富国强民,必须培养“成德达才”的人才。第二,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把学校办成社会的学校。这就与现在提出的“要开门办学,要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思想是等同的,其实七十多年前在杨虎城将军的教育思想里就已经萌芽了。
  三、对杨虎城将军办学兴教思想的再分析
  前文说过,杨虎城将军因家境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出身行伍,文化程度不高。正因为如此,他对有知识、有文化、有学问的人非常尊重。在他主政陕西期间,有一年南京政府一位大员来陕西办事,为尽地主之谊,他宴请了这位大员。建设厅厅长李义祉对此大为不满,在会上激烈批评这位腐化堕落的大员,认为用公款宴请他只会助长他的贪腐。杨虎城在会上低头默听,一声不吭。晚上,他亲赴李家,恭恭敬敬地向李作了解释,说是用私钱宴请的这位大员,不涉公款。李释怀,何许人如此受杨将军尊重?李义祉先生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曾留学德国,并先后到俄、法、意、瑞、荷等国考察水利。学成回国后受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将军之邀任陕西省建设厅厅长。李先生曾任西北大学校长,还先后担任过北大、清华、交大、同济、中山等名牌大学的教授。李先生被人赞誉为“大禹之后中国最伟大的水利专家”。因此,杨虎城将军对李义祉先生的尊重,不是因为他是自己的蒲城同乡,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大学问家、大知识分子。
  面对李义祉先生这样的大学问家、大知识分子,杨虎城将军常想:没有受到学校的正规教育,怎么可能造就出这样的大贤才!自己因家境不好,从小失学,吃尽了没有知识的苦头。为了不使出身贫苦的青少年像自己一样从小失学,为人做佣工,他从参加靖国军时就立下志愿:要在自己奋斗成功即有财力和权力后,一定要为社会多办学校,让更多的青少年受到学校的正规教育,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建设人才来。这是杨虎城将军钟情教育,热衷办学的第一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与杨虎城将军出生的地域有关。杨虎城将军出生于三秦大地的关中平原,受渭河水滋养的关中平原曾是周、秦、汉、唐等十一朝的古都所在地,而都城所在地一般来说则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处在这一中心的人们的血液里必然地渗透着高度文明的基因。这是杨将军所处的大环境。他所处的小环境如何呢?蒲城地处渭北高原,有山有水,有原有川,气候适宜,物产丰饶。这块风水宝地被唐王朝的天子们看中了,于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宪宗李纯、穆宗李恒等死后都葬在蒲城,并把蒲城改名为“奉先”,其意是供奉大唐先祖的圣地。在李隆基父子眼里,蒲城是虎踞龙盘之地,真龙天子安葬于此,大唐王朝便繁荣昌盛,固若金汤了。蒲城境内还有其它众多文化古迹:金代宝塔、桥陵石刻、南寺唐塔,以及云麾将军碑、前秦邓太尉祠碑、米是书《昼锦堂记》等书画名碑都驰名中外。所以,有人说黄河文化的源头是渭河文化,而渭河文化的许多章节就写在蒲城这块黄土地上。在这么一个人杰地灵的文化环境里,怎么能不涌现出清代名相王鼎、辛亥革命元老井勿幕、钟情教育的爱国将领杨虎城、水利专家李义祉、抗日英雄包森等一大批安邦济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呢?

推荐访问:管窥 将军 思想 杨虎城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kaoshishijuan/2019/0320/2498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