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生优秀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www.zhangdahai.com--教学考试试卷】

青年大学生优秀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
 

内容摘要
当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提出,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也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课题在对“优势群体”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并运行优秀人才培养机制,为优秀人才的才华施展和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在校园内逐步形成寻求全面发展与追求个性张扬有机统一的良好氛围,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共青团的“育人”功能,以适应社会对大学生人格品质和技术品质的增长需求。
关键词
优秀人才   优势群体   培养机制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地变化,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和文化思潮的多样化,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带来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对培育自身的外部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难以有效地适应形势的发展。面向21世纪,高校共青团如何顺应新形势继续做好党的助手,如何把握新机遇继续做好青年的核心,切实发挥好育人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和个性鲜明的优秀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具有丰富的创新潜能,迫切的成才愿望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经历了紧张的高考竞争进入大学后,往往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前,他们又常常表现出对未来前景的迷惘和对自身发展的困惑。本课题旨在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综合素质培养、组织建设创新、权益维护服务等各个方面探索建立优秀人才培养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二)概念阐述
“优势群体”指在某一方面(如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技创新、文艺体育、社会实践、权益服务等)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和集体。
    (三)研究方法
1、开展个别访谈
    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入深入交流,听取他们的成才动机,了解他们的成才愿望和对学校的要求。
    2、开展多层面的座谈会
    先后举行专职团干部座谈会、学生干部座谈会、优秀学生座谈会,普通学生座谈会等,听取大学生对优秀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议。
3、开展问卷调查
共发放以“青年大学生成才”、“我身边的学生党员”、“我眼里的文明窗”等为主题的调查问卷3000余份(占学生总数的50%),所汇总的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4、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
如“我的大学生活”目标设计,学习先进事迹讨论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了解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关注热点和成才动因。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基本状况
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意识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以下五方面的状况:
    1、理论学习形势化
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和热情有待进一步提高,他们在理论学习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方面认识不够,有些只热衷于学习的形式,对学习的目的,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理解较浅。同时,他们普遍期望能有更多生动活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言行举止随意化
现今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多数是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不强,自我约束力有所欠缺,集体观念、公德意识有待提高。
    3、课余活动单一化
部分学生对自身发展的目标认识不明确,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存在着较多的盲目性,活动领域较窄,活动内容较为单一。
    4、组织观念弱化
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对自身的成长必须依托组织的进步缺乏清醒的认识,参与集体活动热情不高。
    5、权益维护淡化
大学生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不强,他们多数在发现问题时,抱怨较多,理解较少,寻求组织渠道解决问题,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观念淡漠。
(二)工作探索
有鉴于此,结合课题的研究,我校共青团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出发点,以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和技术品质培养为重点,从五个方面推进优秀人才的培养工作:
    1、着眼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着手于学习实践新载体的探索
紧扣时事脉搏,以迎接党的十六大、迎接建团80周年和迎接建校90周年为契机,探索建立如理论学习类的“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世纪之光”党团网站等,行为实践类的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道德实践团”、“宿舍红旗保洁队”等学习实践新载体。
    2、着眼于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着手于道德行为新规范的确立
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在校内积极开展“说文语、做文明事、评文明窗、设文明岗”活动,在校外,积极引导大学生关注困难群体,深入开展“爱心敬老”、“爱心扶幼”和“爱心助残”活动,得到了社会上广泛好评,大学生在活动中也得到了人格的升华。
    3、着眼于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着手于素质拓展新机制的建立
通过鼓励大学生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和参与职业考证培训等多种措施,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4、着眼于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着手于综合试点新体制的构建
    在社团社区建立团组织,健全团学干部选拔、培训公务员化培训制度,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和队伍保障。
    5、着眼于加强大学生维权服务力度,着手于基础建设新举措的实施
    一是成立大学生权益服务中心。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建立学生参与学籍管理、教学改革和后勤服务的制度;

    二是建立工作日制度。如恳谈日:建立大学生与校领导定期沟通制度;
调研日:定期到基层开展工作调研;
权益日:BBS论坛上设立权益信箱,定期出版学生刊物《心声》,召集相关部门工作协调会。
    (3)开展大学生人生导航活动。结合我校128师生联系制度,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的引导。随着研究的深入展开和工作的全面推进,我校也涌现出一批典型的先进个人和集体。
(三)健全机制
我校共青团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建立健全优秀人才培养机制,使各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才能真正形成个个争先,人人奋发的良好局面。为此,我们在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以下五项机制:
    1、激励机制
      (1)设立“团组织生活奖励基金”(每年5万),鼓励学生组织紧扣社会热点,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结合我校共青团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活动;

       (2)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每年10万),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3)设立“大学生社团发展基金”(每年30万),鼓励大学生结合自身特长,成立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4)设立单项奖学金。主要有:学习进步奖、发明创造奖、自强奖、文学艺术奖、专业成绩奖、创业实践奖、单科成绩优秀奖等。鼓励大学生既注重全面发展,又侧重个性培育。
(5)设立实践与创新学分。对表现突出的同学授予学分。
(6)设立本硕立交桥。对科技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可直升本校研究生。
    2、评价机制
(1)完善团内荣誉评价机制。如每年四月,进行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十佳团员、五四“红旗<特色>团组织评选,每年九月,进行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评选。
(2)完善社会化荣誉评价机制。如定期开展“校园之星”(理论之星、科技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实践之星等)、十佳文明学生,十佳女大学生等评选活动,使各类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都能得到团组织的肯定。
(3)完善优秀社团评价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教师辅导、工作指导和活动督导,进一步加强对社团的扶持,同时制定《大学生优秀社团评选办法》,完善评价机制。
(4)完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每年十月,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表彰大会,表彰内容有:优秀论文、社会实践积极分子、项目奖、组织奖等。
    3、培训机制
(1)配合组织部开展初级、中级和高级党校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教育。
(2)开设团学干部“公务员”化培训班。切实提高团学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结合挂职、助研、实践等形式,不断提高团学干部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
(3)依托学校“128”师生联系制度,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成才需求,帮助大学生实施有效的人生规划,找出不同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同学在自身成长成才方面的异同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引导。
    4、管理机制
     (1)建立大学生优秀人才信息库,为实施优秀人才的有效管理和综合利用,加强人才阵地的信息化建设,分门别类记录优秀人才的各种信息,
      (2)成立大学生精神文明监督队,对获得表彰的优秀学生进行有效地的跟踪管理和监督。
    5、展优机制
(1)对各类优秀人才召开全校学生代表大会进行表彰。
(2)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台、学生刊物、展版等宣传其先进事迹。
(3)选拔其中的佼佼者,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或举办优秀学生论坛。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培养优秀人才,必须坚持“以德育为核心”的思想
人的诸多素质中,以思想道德素质最为重要,按照江总书记“以德治国”的方略,在培养优秀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当前,大学生对传统道德教育方式所表现出的被动接受,甚至是逆反心理,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单向灌输式的正面引导固然重要,生动开放式的文化熏陶亦不可或缺。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新问题,探求新办法,总结新经验。要有意识地结合国际国内政治局势的发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敏锐度和鉴别力;
要有意识地发掘社会资源,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通过有组织、有主题和有针对性的活动,宣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要有意识地设计符合大学生成长特点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有意识地做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逐步确立道德意识、树立道德观念、建立道德规范。
    (二)培养优秀人才,应当贯穿“以智育为中心”的思想
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人才能力的竞争,更是知识水平的较量。在培养优秀人才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江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所提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上做好文章。应当把课堂教学、科研活动、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紧密结合科技发展的最新领域,努力开辟各个层面的论坛,如“学术论坛”、“博士论坛”、“读书论坛”、“优秀学生论坛”等阵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激发大学生热爱专业、刻苦学习的热情,调动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拓展大学生广阔的知识视野,构筑大学生丰富的知识体系。
    (三)培养优秀人才,应当贯穿“以学生为轴心”的思想
在培养优秀人才的过程中,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应当迎合大学生的情趣的青年人的特点,应当根据江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所提出的“五个希望”的要求,为鼓励大学生个性塑造、才华施展、情操陶冶搭建舞台;
为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拓展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营造氛围;
为提倡大学生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创造条件。
    (四)培养优秀人才,应当贯穿“以能力为重心”的思想
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知识水平,特别是能力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确定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提出了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总体思路。在培养优秀人才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创造机会,应当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时代是一个人创新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工作中应当注重在科技领域、文学领域、艺术领域等诸多方面,为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巩固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心理、养成大学生的创新品质提供平台。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机制 优秀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kaoshishijuan/2021/0320/19221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