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教学设计五篇【通用文档】

【www.zhangdahai.com--教学设计】

《庄子》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教学设计五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庄子》教学设计五篇【通用文档】

《庄子》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

  2、比较法:

  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思想。课外读庄子的文章,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庄子的故事导入

  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帅*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

  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

  二、介绍庄子和《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通读课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

  ⑴ 惠子相梁

  ⑵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⑶ 非梧桐不止

  ⑷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⑸ 于是鸱得腐鼠

  ⑹ 鱼出游从容

  ⑺ 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

  ⑴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 国:国都、京城。

  ⑶ 止:栖息。

  ⑷ 安:疑问代词,怎么。

  ⑸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⑹ 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⑺ 是:这。

  3、翻译句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注意国及语序倒的翻译)

  于是鸱得腐鼠: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

  四、理解感悟

  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刍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五、课外延伸

  1、庄子与惠子的友情:

  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美文阅读,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庄子》选段。

  2、查找积累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生*。

《庄子》教学设计2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思想。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充分“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索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等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1、文言词语积累,准确翻译课文。

  2、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的思想和主张。

  教学难点:

  体会庄子的语言特色,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教法学法:

1、比较法

2.拓展延伸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庄子的故事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①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②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③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丧,看到庄子不但不哭,不伤心,反而敲着盆子唱歌。惠子责问他,你妻子和你生活了一辈子,为你生儿育女,现年老死去,你为何没有一点儿情义?庄子辩解说:“她刚死时,我何尝不悲伤,但转念一想,她本无生命,亦无形体,甚至连呼吸之气都没有。后来,从若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气,气又成形,形变了生命。现在生命又变成死亡。这个过程,犹如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现在我妻虽死,但她已回归自然,静静安息在天地的怀抱里,我何必还要悲伤,这就是生命的道理!”

  在庄子的思想里,具备理性的知识,就可以摆脱情感的束缚,达到灵魂的自由。

  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二、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笔汪洋恣肆,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其经典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经》)在道学和文史上对后世颇有影响。

  鲁迅曾评价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三、学习《北冥有鱼》

  (一)、整体感知

  1.读课文,基础积累。

  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请同学们挺直腰板,捧起课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1)给加点字注音。

  北冥(mínɡ) 鲲鹏(kūn) 抟(tuán)迁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

  (2)借助课文和注释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海)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水运动)

  《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怪异的事物)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旋风)

  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风)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湛蓝色;尽头)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样;罢了)

  (3)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其正色邪 (“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4)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词作形容词,天然的)

  2.翻译重点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水运动就将迁往南海。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二)、精读研讨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北冥有鱼》一文的寓意是什么?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展开想象和联想。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推己及彼,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三)、布置作业

  1、收集庄子有关故事。

  2、预习第二则

  第二课时

  四、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听课文朗读

  (二)、自读课文故事。

  1、借助课下注释直译课文。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1、

  于:在。梁:桥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是:这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安:怎么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固:本来

  惠施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循:从…说起本:最初的话题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安:哪里云者:如此如此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

  之:它,指代鱼之乐

  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三)、文章的美点

  轻松闲适,趣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

  一求真,一尚美;

  一拘泥,一超然。

  (四)、合作探究

  1、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三)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五、拓展阅读

  徐无鬼(节选)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1),使匠石斫之(2)。匠石运斤成风(3),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4)。宋元君闻之(5),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6)。’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

  (1)郢:楚国的国都。郢人,是位泥水匠人。垩(è):白灰。漫:涂。

  (2)匠石:人名,木匠。祈(zhuó):砍。

  (3)斤:斧。

  (4)失容:失色。

  (5)宋元君:宋国的国君。

  (6)质,质对,对象。

  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请直译:

  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①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郢人”指楚国都城里的某人。垩:石灰

  慢:通“墁”,涂抹。

  ②匠石:工匠名。斫:削,清除。

  ③运:挥动。

  斤:斧头

  ④听:任凭。⑤宋元君:宋国国君。

  ⑥质:对象。

  ⑦夫子:指惠子。

  (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小结: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总结

  从《庄子》散文的几个片断,我们一斑窥豹:《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想象奇幻,

  第二,构思巧妙,

  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文笔时有幽默、诙谐之趣,时有汪洋恣肆,浪漫主义风格。

  关于庄子:

  关于庄子思想的渊源,司马迁指出:“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明老子之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书中对于儒墨等当时显学,多有诋訾,并表现了愤世嫉俗的精神。

  庄周,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六、布置作业

  1、改写第二则故事。

  2、完成《作业本》。

  板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轻松闲适,趣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

  一求真,一尚美;

  一拘泥,一超然。

《庄子》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安”、“固”、“全”等常用文言实词的意思,能准确翻译全文。

  2.学习移情于物的写法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以读解文,落实“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4.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和惠子的认知、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言词语积累,准确翻译课文。

  2.难点: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和惠子的认知、态度。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积极、主动预习,自主疏通文意,并能形成自己的初步阅读体验。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读

  导入新课

  由故事《鼓盆而歌》导入新课。

  听故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译读

  疏通文意1.全班齐读课文,正字正音。

  2.解释关键字、词、句。

  3.师生一起逐句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4.全班齐读译文,进一步疏通文意。齐读课文

  抢答

  批注

  疏通字词句,解决教学重点。

  (三)演读

  理解文意以现代文还原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用现代文还原人物对话,进行悟读。

  (2)还原文言文对话,再读巩固。

  自由悟读

  演读、听读以“读”解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真正理解课文,巩固知识。

  (四)辩读

  合作探究

  辩论不分输赢,庄子和惠子其实也不分上下,他们的答话各有所长,各有各的智慧,他们的智慧都体现在哪呢?

  (庄子:超然物外、重主观感受

  惠子:求真务实,重逻辑推理)

  小组讨论

  交流

  明确让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对庄子和惠子的认知、态度,感受“游濠梁”中庄子诗意的生活态度,进而了解庄子的思想。

  (五)延读

  拓展延伸“移情于物”的写法、作用及相关的诗文。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

  齐读

  体悟

  让学生了解写作手法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六)引作者

  了解庄子

  庄子,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并称为道学之祖。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

  庄子思想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无为而治”。

  了解

  积累

  增加学生对庄子及其思想的了解。

  (七)总结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得更通透。

  于丹《<庄子>心得》

  感悟

  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七、续读作业

  1.摘抄出自《庄子》的成语和名言。

  2.课外继续阅读《庄子秋水》的其他故事或《庄子》、《〈庄子〉心得》,更全面地认识庄子其人。

《庄子》教学设计4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

  2、比较法:

  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思想。课外读庄子的文章,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庄子的故事导入

  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帅*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

  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

  二、介绍庄子和《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通读课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

  ⑴ 惠子相梁

  ⑵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⑶ 非梧桐不止

  ⑷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⑸ 于是鸱得腐鼠

  ⑹ 鱼出游从容

  ⑺ 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

  ⑴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 国:国都、京城。

  ⑶ 止:栖息。

  ⑷ 安:疑问代词,怎么。

  ⑸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⑹ 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⑺ 是:这。

  3、翻译句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注意国及语序倒的翻译)

  于是鸱得腐鼠: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

  四、理解感悟

  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刍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五、课外延伸

  1、庄子与惠子的友情:

  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美文阅读,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庄子》选段。

  2、查找积累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生*。

《庄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思想。

  3.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4. 对"游濠梁"引发的辩论作出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对庄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上一课里,庄子狠狠地嘲讽了惠子一番,相信大家的印象一定还非常深刻,这篇文章里,他们两个人又怎么了?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课文,在朗朗读书声中,找出答案。(全班齐读课文)

  二、整体阅读,通过提问感知文意。

  读过课文,相信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一个同学来用最简短的话说一下,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和惠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辩论)

  说到辩论,相信同学们对上学期年级的辩论赛还记忆犹新,在辩论赛上,双方辩手雄辩生风的英姿让大家倾倒,而千年前的这一场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辩论"更有着说不尽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研究一下这一场辩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来源:学,科,网]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辩论双方是谁?(庄子,惠子)[来源:Z#xx#]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要提醒大家注意?(子,第二人称代词;安知,怎么知道,疑问词)

  那惠子如何反击?(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这一句有个一词多义的词,是哪个?(固,固然、本来;)这一句该如何理解

  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问答提问中落实重点字词,理清文意)

  三、深入理解双方观点。

  相信大家现在对文意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但是,作为一篇文言文,我们当然不甘心于只是把文意搞懂,还想要对文章有更深刻了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再次分析一下课文。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请注意语气。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双方的语气。

  2.六人小组讨论双方观点,最后定出小组支持庄子和惠子哪一方的观点。

  3.每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

  4.正反双方自由辩论。

  5.总结,初步归纳庄子的思想。(庄子崇尚自然,板书: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

  四、通过讨论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到底谁是赢家得出两人的思想差异。

  1.讨论并自由发言

  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要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最后一句是庄子在回答惠子的"安知鱼之乐",他回答"从濠桥上知道",实际上是答非所问,偷换概念)板书:我知之濠上(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子)庄子--诡辩。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不过,我们先把这场千古争辩放一放,来关注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 (课后练习: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因为庄子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他本来就是快乐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4.提问: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你更欣赏哪一种思想?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课外。

  1.回应开头庄子的思想。

  2.通过《郢人匠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庄子和惠子的关系,加深对庄子思想理解。(看动画视频)[来源:Z&xx&]

  3.总结全文: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祸福、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读来,也犹如扑面而来的清风一般,清爽怡人。

推荐访问:庄子 教学设计 《庄子》教学设计五篇 《庄子》教学设计1 《庄子》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2023/0519/599944.html

  • 相关内容
  • 05-19 五一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3篇

    五一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总结1  近一个时期,道路运输连续发生了多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五一安全生产工作。“清明”和“五一”小长假将至,扫墓、祭祀和踏青出游等活动较多,人民群众出行

  • 05-19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0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

  • 05-19 2023年一年级说课稿【10篇】(范例推荐)

    一年级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快乐的一天》和《其多列》,使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

  • 05-19 中班科学神奇镜子教案3篇

    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1  设计意图: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一次,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科学区中关于镜子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

  • 05-19 2023年度芦荟小学作文300字3篇【完整版】

    芦荟小学作文300字1  这株芦荟,是姑姑送我的。  我模糊记得,冬天时因为芦荟长的很小,而且很黄,我就没有太关心它,也不知道是谁偶尔给它浇浇水,让它度过寒冷而漫长的冬天的。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