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等音乐教育教学观念与价值的探究

【www.zhangdahai.com--教育教学方案】

石娱赫 哈尔滨音乐学院

袁新蕊 河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新文科发展趋势体现了三次学术转型。比如新中国义务教学制度取代民国教学制度,和以近代学科制取代阶级教学制度,以及以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直接取代套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学科制度。这意味着在当前中国教育的新形势要求下,教育政策和教学仿真必须论证教育教学中的新文科发展趋势。

(一)摒弃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之观念

中国教育发展之初,借鉴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教育教学的优势,同时将其作为特色教育教学体系的根本依据。不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实力发展,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呈现出了独有的特点,特别在教育教学阶段,以及在民族文化发展趋势中,一直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教育教学形式,逐渐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借鉴严重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渐行渐远,更与教育的初衷相背离。教育的意义在于通过知识型教育教学过程,提高在校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掌握并投身于建设这个世界的能力。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亟须构建符合中国国情与中国特色的高等音乐教育教学新型观念,因为这种观念是建设新文科教育教学背景的重要环节。

(二)以民乐优势奠定高等音乐教育标准

最早的中国高等音乐教育教学原则,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音乐教学体系。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现代科学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方式,决定了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的主导权。其中课程体系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分析、美声演唱、交响乐、音乐人类学等知识学习占据主要部分,已成为当下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很多学生对于中国音乐的“宫、商、角、徵、羽”并不清楚,更别说传统的“工尺谱”了。因为我国长期被欧美等发达国家音乐教育教学主导权所影响,致使中国教育失去了传统音乐教育教学的自我革新,其困境也显而易见。

中国高等音乐教育教学形式的制定与变革,一直以来都参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音乐知识体系,这便于中国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的建设,但是这也导致了中国音乐教育主体的无序更替。为消除这种被动局面,中国音乐教育以民乐演奏、民歌演唱、戏曲表演、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对于中国音乐主课进行了“穿插”式的课堂教育教学。从当前新文科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必须走出欧美等发达国家音乐知识体系的 “漩涡”,探索更好的方式来满足新文科建设进程需要,适应知识教育转型,以此奠定中国高等音乐教育教学标准。

在我国实施音乐艺术教学以来,由西方音乐技能学习为主体的高等音乐教学知识,贯穿了以欧美等发达国家音乐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教育体系。而在新文科背景下,对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体系进行了以“国乐进课堂”等学科的穿插教学,对其进行了创新式教育教学的体系转换。

(三)新文科背景下中国音乐教育传承与教学观念的认同感

由于后现代文化的兴起,知识类型也发生了转移。这种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转移的知识类型,不能客观反映事物存在的实质性,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找到真正符合时代发展的核心知识显得尤为关键。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不仅幅员辽阔,而且民族分布较广,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以及文化形态的发展多种多样。在这种背景下,新文科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域风格的认同感。因为高等音乐教育被赋予了音乐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传承的功能,所以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等音乐教育,必须设计和构建能够体现中国背景、中国特色、传统风格,以及富有中国地方特点、民族特点和习俗各异的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国家、民族和地方区域风格层面的需要,首先要厘清地方音乐教育概念与教学体系,这包括中国音乐发展中的音乐风格、相关美学,以及演奏和表演形式等。其中涵盖了演奏技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形态学、哲学与心理学等综合性发展体系。在这个较大的背景下,只有做到真正的文化自觉、区域认同和民族自信,理解“民族的行为和文化观念”,才能快速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科教育教学的认同感。比如,倡导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国际音乐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音乐教育观念的多样性,为中国高等音乐教育观念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合理利用现代化媒介助力教育教学观念创新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由于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学科,受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音乐教育体系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基本利用的都是欧美音乐教育手段,对中国高等音乐教育进行“嫁接”式教学经历。因此,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的教育方针等方面,开展了多年的“模仿”式教学。经过近几年中国对新文科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发展,快速积累了较为适宜中国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的经验,并对现代化媒介进行了合理利用,对具有中国“范式”的高等音乐教育教学,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又通过对现代化媒介的整合与利用,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音乐理论、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等应用实践,以及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输入和积累。以此基于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现代的创作、歌唱和表演技法的研究,最大程度的细化了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并从多个层面合理利用了媒介对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帮助。同时在当前音乐艺术类传播研究中,以大数据推荐、人工智能分类搜集、5G 高清画质,以及数字化直播和高保真数字音效播放系统等新技术被广泛利用和渗透,尤其是制定项目的大数据海选与精细化定位,大大提升了对现代化媒介的开发与应用,极大推动了新文科背景的发展。这也包括对音乐类软件的应用、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由此积极地推动了具有时代意义的高等音乐教育教学新观念、新认知和传播新形势的发展。

(二)在新文科背景下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优势

与传统文科相比,在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发展中,积极开展“跨学科融合”是高等音乐教育教学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从之前单纯的科学研究走向跨多学科整合,形成新的文科门类,并根据实际的发展需要,积极地解决相关学科方向性问题,到目前积极推进的“跨学科融合”,是一种破局思维的体现。追求的不仅仅是打破文科发展中存在的障碍,更是走向各学科“大融合”的新文科发展态势。所以,跨学科交叉和跨学科整合与传统文科相比,不仅仅是构建新文科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凸显了在新文科背景下积极推进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的优势。

“跨学科融合”不仅仅是学科之间简单的结合,也不是刚性整合或交叉解读,事实上更需要明确学科整合特点,以及属性与科学教育教学策略。在避免学科间粗暴重合的同时,高校老师要具备广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探寻意识,以渊博的学识和对专业知识的积淀,深入研究高等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诉求与发展趋势。利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中学科的开放性、内容的多样性和教育教学的综合性,以及音乐教育系列中的门类交叉性,并以此积极推动“跨学科融合”的优势。

(三)科学利用音乐学和教育学相结合的教育创新

就高等音乐教育而言,在理论方面将音乐学与教育学定义为同一类型学科,其实音乐学和教育学都是各自孤立的学科,同时两者又都属于人文学科领域,遵循着人文学科研究领域的教育教学规律。音乐学的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意义相同,在学术论证和艺术研究方面与人类学、哲学、文学、社会学、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相互关联。而高等音乐教育同属于多元、开放的复杂系统,受到多学科交叉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我们对高等音乐教育的研究,需要进入一个更加赋有系统性的创新阶段。由此使得教育、文化等相关学科相互交织,传授中国的音乐文化哲学观、音乐审美学,激发高等音乐教育的持久性创新。

持久性创新的前提是生态的科学化、合理化,与可持续化的合理设计。新文科的科学性在于其背后的教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在该背景下科学利用音乐学和教育学相结合的教育创新,则更能彰显中国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精神。

(一)中国高等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客观挑战

在中国本土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系化的教学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方文化理念、音乐知识的学者,快节奏的生活体验与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很难投入到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体系中,为此应该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在人文学科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在高等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当下新文科教育的出现是应对人文科学快速发展的积极回应。中国新文科背景下的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不仅需要强化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方式,而且要发展适应中国国情的、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例如,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入研究、深入民间后的创新实践作品以及对民间曲目在音色、润腔上的多元分析,对课程强调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与书面指导等知识体系,这种更具有现代化新文科教育教学的背景,对高等音乐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教学价值。所以,推动当前教育教学体系的实用性与可持续性,是新文科教育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在深化高等音乐教育教学课程中,对文科教育改革的全面挑战。不断地从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分析,积极应对教学过程中的西方专业知识具有典型客观性的挑战,在中西知识体系下搭建一个兼容的文化桥梁。

(二)高等音乐教育教学创新与新文科批判思维

在新文科背景下,人文知识的获取是人文素养和新式教育形式塑造的核心内容。就新文科建设而言,强调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此加强教师的进取心和向心力。就目前新文科背景下的高等音乐教育教学,必须加大培养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思辨探究能力和技能精进精神。利用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内容嫁接欧美音乐教育系统的创新范式,并结合媒介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帮助。从专业音乐教育接轨国民音乐教育,到引进与创新国际先进教学体系,以及基于国际先进音乐教育体系之上的一系列本土化特色课程。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方面以多学科相互关联的手段,使得教育、政治、文化等相关学科相互交织,最终形成高等音乐教育的持久性创新机制。也只有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才能缜密地、精确地展开批判性思维,以此引导学生求真、务实地独立思考,以及培养理智的处世态度和学习精神,就此奠定学生们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在当前的新文科背景下,积极开展人文知识教学,积极开展全面性批判与反思,从而获得具有典型自我认知、自我净化和自我批判思维,就此推动新文科背景下的高等音乐教育教学创新。

(三)新文科背景下教育教学的精确性和可控性

在当前最为提倡的实践型研究论证基础,不仅包括回归现实生活中的实用型课程观,还有以课堂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观,及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演练观等,参与式观察和叙事研究等相关课程实施中的互动式教学,都体现了精确教学的课程范式。特别是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对乐理理解的多样性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都从另一方面凸显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多元化传授。在新文科背景下,高等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不应掺入教师的主观意愿和个人态度、价值观,以及私人情感等因素,而应尽可能地积极强调对音乐教育现象的客观论断与研究精神。同时在教学中积极强调对新文科课程设计的“精确性” 和 “可控性”,因材施教、循因依轨建立因果教学和现场技法教学,精准提高教学质量的可控性。

参与式观察,多指教师与学生进行的互动式学习模式,主要以科目喜好,与练习感受和阶段性学习兴趣度的了解与掌握为主。在精确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做个性化分析与建议,以此凸显多元化高等音乐的传授过程,这也是本文在研究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创新教学模式,其教学可控性最佳;
叙事研究,则更加注重音乐培养中的精确化技术教学模式,主要与音乐、歌唱、戏曲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艺术性叙事技巧相关,比如在音乐演奏中,利用音乐演奏加入演奏者的情感抒发,而情感抒发的最佳路径就是情感叙事。所以在学生的学习中,演奏或演唱过程中加入情感叙事可以大大提高演奏或演唱效果,其可控度在于教学设计与学生自身条件而定;
演奏或演唱兴趣,是一件较为个人化倾向的事情,很大程度在于演奏或演唱者自身条件与个人兴趣。演奏或演唱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与能力选择相应的艺术类型,以便为顺利学习打好基础,这一点的可控性只有学生自己掌控。正因为选择权力的释放,恰恰说明了在新文科背景下,对于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的精确性和可控性的把握。

(四)探究新文科背景下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价值

新文科背景下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精神培养与其理论的确立在于以人为本的主题构建。只有将新文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或转化为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精神,才能展示其教学价值和教育意义。而教育教学精神,是指人与人之间对认知世界、追求理想和人类活动及其价值观的传授与思维引导。在实际的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中,由于受技术技能等理性思维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致使在教学实践课程中过于热衷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音乐中蕴含的教育教学精神。使其不能将伦理道德转化为积极的思想,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认知。音乐教育不应简单地只是在演奏和表演中传授音乐技能,以及只传播较为单调的音乐知识。更应该通过学习紧密相关的知识,来理解和实践教育教学精神等内涵,并将这些知识内化到教育教学精神的思想中,引导受众群体以及学生们提高其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并将“知行合一”贯穿于学识与德行之间,这就是当前中国新文科背景下教育事业中反复强调的“立德育人”教育教学的价值所在。

在新文科背景下,探讨和论证高等音乐在实际教学中的观念变化、价值探寻,以及相关教育意义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应对中国发展新形势下教育观的变迁。这不单单是对传统艺术教学向新文科时代教学的过渡,同时也是对中国音乐教育传承与新型教学观念的认同。本文重点对新文科背景下高等音乐教育教学观念创新进行了多个层面的分析,这包括了利用现代化媒介来助力观念创新,以及“跨学科融合”发展和对新文科批判思维的建立。上述研究还不足以论证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因此,又对新文化背景下教育教学形式的价值观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对新文科背景下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价值进行了探究。特别是在教学中的精神培养、思维引导和教学理念的把控,展示了新文科背景下的教育意义与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文科背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汽车工程师(2021年12期)2022-01-17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中学生博览·文艺憩(2020年3期)2020-08-14黑洞背景知识奥秘(创新大赛)(2020年7期)2020-07-27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求学·文科版(2019年6期)2019-06-12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求学·文科版(2018年7期)2018-05-14“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孙文科东方艺术·国画(2016年1期)2016-11-16

推荐访问:教育教学 探究 观念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fangan/2023/0606/60777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