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祖国医学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措施:预防医学可以转临床吗

【www.zhangdahai.com--教育教学论文】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9)-02-0039-01�   【摘 要】祖国医学即中医学,对疾病的预防问题已早有深刻的认识和措施,它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并提出“治未病”要从正邪两方面入手。祖国医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祖国医学 中医学 治未病 未病先防��
  
  祖国医学即中医学,中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所谓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海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臂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所谓“治来病”就是“未病先防”,意思是说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邪两方面。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所以“治未病”必须从正邪两方面入手。�
  1 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邪气虽有发于阴和发于阳的不同,但发病的关键在于人体正气的强弱,而正气的强弱是由体质所决定的。《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增强体质是提高正气抗邪能力的关键。增强体质要注重形体和精神的调养,要注意调摄精神、锻炼身体、饮食起居和避免过度劳逸、适当药物预防等方面。�
  1.1 调摄精神 中医学认为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同时精神刺激又可导致人体正气内虚,使外邪入侵而致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思想上安定清静,不贪欲妄想,使真气和顺,精神内守,病从哪里来呢?所以说调摄精神,可以增强正气抗邪能力,预防疾病。�
  1.2 锻炼身体 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可以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的健身运动,就是锻炼身体的方法;汉代医家华佗创造了“五禽戏”,健身运动,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锻炼身体,以及后世演变的太极拳等健身方法,促使血脉流通,关节流利,气机调畅,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
  1.3 生活起居应有规律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该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节制和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
  1.5 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素问•遗篇•刺法论》“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由此可见我国很早就开始了药物预防的工作;宋明时代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16世纪的《种痘新书》先后流传到欧亚各国成为“人工免疫法”的先驱,比英国18世纪末用牛痘接种法还要早几百年,为后世免疫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近年来,用中草药预防疾病也收到良好效果,如用贯众、板兰根、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等预防肝炎等等,都有较好效果。�
  2 防止病邪的侵害�
  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故“未病先防”除了增强体质,提高正气抗病能力外还要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害。中医学在预防传染性疾病方面亦有深刻的认识和措施,如隋代《诸病源侯论》一书中指出:“人感乖疠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故在隋唐时为防止麻风病的传染,采用隔离居住措施,将麻风患者集中在“疠人坊”一处,并给予治疗以杜绝传染。《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寿亲养老新书》“栖息之室,必常洁雅,夏则虚敞,冬则温密。”《备急千金要方》:“凡人居住之室,必须固密,勿令有细隙,有风雨得入。”等等都提出了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具体措施,以防止病邪侵害,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
  由此可见,祖国医学非常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它采取的预防疾病的措施一直延用至今,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祖国伟大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奇珠。

推荐访问:浅淡 祖国 预防医学 措施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lunwen/2019/0310/630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