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黄与小剂量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倍他乐克是洋地黄吗

【www.zhangdahai.com--德育论文】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洋地黄和小剂量的倍他乐克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房颤动患者60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洋地黄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的倍他乐克,两周后,记录心室率控制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心室率控制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洋地黄联合小剂量的倍他乐克治疗心房颤动能够明显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功能,优于单用洋地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洋地黄;倍他乐克;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生率仅次于期前收缩,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1]。
  心房纤颤时,心排出量减少,心功能明显下降,快速且不规则的心室率还可导致心悸、头晕、心绞痛、呼吸困难甚至心力衰竭等,严重者能够发生脑卒中和脑栓塞。虽然它不是一种致命的心律失常,但据预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房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有相当幅度的增加,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心室率,减少死亡率,对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3]。治疗心房颤动,洋地黄是首选药物,但临床上洋地黄单独使用对心室率的控制不理想,本文洋地黄联用小剂量的倍他乐克来治疗心房颤动,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患有心房颤动的病人60例,年龄40~75岁,平均62岁。其中男32例,女28例。病程2~17年,平均12年。心室率为80~180次/分。基础病因为:冠心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扩张性心肌病1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3例。无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及支气管哮喘发作。两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病因、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两组给予低盐饮食,用药包括:①静推:西地兰0.4mg稀释后静推;②口服:地高辛0.25mg/d,速尿20~40mg/d,肠溶阿斯匹林50mg/d;③静滴:硝酸甘油10~20mg/d,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每次输液量为500~1000ml。使用两周。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6.25mg,2次/d,使用两周。
  1.3 疗效标准判定 用药两周后分别观察两组的心室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1.3.1 心室率变化
  显效:心室率控制为静息60~70次/min或转律。
  有效:心室率下降20~40次/min。
  无效:下降<20次/min或增快。
  1.3.2 心功能变化
  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
  有效:心功能改善改善Ⅰ级。
  无效:心功能改善未到Ⅰ级或无变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检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心室率、心功能在治疗前后均有好转,但治疗组效果更明显。30例使用倍他乐克的患者中,出现1例低血压,无明显临床症状。
  2.1 心室率 心室率控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76.7,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心室率变化疗效比较
  2.2 心功能 心功能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73.3%,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心功能改善疗效比较
  3 讨论
  心房颤动(Af)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老年人中更为多见。心房颤动随年龄的增加发生率增高,主要是因为衰老性退行性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心肌梗死后存活率的增加及心脏外科手术。
  心房颤动一般通过心电图进行诊断,其心电图应与其他心律失常疾病鉴别。①与不规则心律失常的鉴别,如频发房性早搏、多源房性心动过速等。②与交接区心律及P波不清楚的窦性心律不齐相鉴别,慢性Af时间长,f波不清。③转为心房扑动时与规则心动过速的鉴别:心房扑动与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需压迫眼球或颈动脉窦,减慢心室率,暴露窦性P波或扑动波;心房扑动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除上述方法外,还要注意患者有无Af史以及洋地黄的使用情况。④Af中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无明显代偿间期的为差异性传导,代偿间期较长的宽QRS波为室性早搏;有Ashman现象的是差异性传导;心室率快时出现的为差异性传导;宽QRS波为左束支阻滞时为室性早搏;宽QRS波在V1导联单向、双向均为室性早搏,三相则为差异性传导;排除心肌梗死及预激综合症后,可用Brugada四步法进行鉴别。
  房颤病人的心输出量比正常人降低15%~20%。房颤常常使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长期不规则、过快的心脏跳动,可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心脏扩大,最后发展为心力衰竭。房颤还可使心房内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可造成心、脑、肾或其他脏器的血栓栓塞,引起脑中风等严重后果。心慌、疲乏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活动时能明显加重上述症状,限制了患者的活动,降低了生活质量。心房颤动的发病原因有:①心脏因素: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各种心脏病变;②心外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酒精中毒性心脏病;③胸腔内的各种感染或胸部大手术的围手术期。
  房颤的治疗首先应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然后要恢复窦性心律、抗凝治疗预防栓塞并发症,最后才考虑控制心室率以改善血流动力学。无症状的房颤由于长期得不到治疗,未控制的快速心室率容易更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单用地高辛较难控制心室率,然而洋地黄用量加大能引起洋地黄中毒。在使用洋地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使心率尽快减慢至正常水平,也可减低心肌耗氧量,有益于房颤或房扑转复[4]。倍他乐克属于β-受体阻滞剂,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阻断交感活性,使心肌的β受体上调;可防止循环中高水平的儿茶酚胺对心肌的损伤,保存心肌细胞活力;倍他乐克可加重洋地黄引起的房室组织抑制作用而使心室率减慢,达到电生理作用相加;倍他乐克和洋地黄对心肌收缩的作用机制不同:倍他乐克能阻断交感活性,使细胞内cAMP含量减少;而洋地黄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钙内流增加。倍他乐克可使洋地黄的正性肌力作用削弱;倍他乐克能减慢心室率,改善左室充盈,增加舒张终末期容量,而且能降低心肌耗氧量而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所以倍他乐克与洋地黄联合使用可改善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β-受体阻滞剂可直接阻断儿茶酚胺引起的心肌损害,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律失常,同时通过降低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使心肌中β受体的浓度增加,阻止心室重构,抑制过度激活的神经体液系统[5,6]。文献指出[7],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心脏猝死、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延缓心力衰竭的病程进展。可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报道称[8],倍他乐克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避免大剂量使用带来的副作用,又中和了洋地黄的毒性作用,稳定了治疗效果。治疗同时应密切关注心率、血压等基础指标的变化,避免出现副作用。如果使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利尿剂等联合,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Feinberg WM, Blackshear JL, Laupacis A,et al. Prevalence, age distribution, and gender of patients with at rial fibrillation.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Arch Intern Med,1995,155(5):469~473.
  [2] Benjiamin EJ, Wolf PA, DA" gostino RB, et al. Impac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n the risk of death: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Circulation,1998,98(10):946~952.
  [3] Wolf PA, Abbort RD, Kannel WB, et al. Atrial fibrillation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troke:the framingham study. Sroke,1991,22(8):983~988.
  [4]缪哲新.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荟萃,1998,13(2):52-53
  [5]程洁.倍他乐克联合地高辛治疗伴心力衰竭的慢性快速房颤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7,7(12):54-56
  [6]钱学贤,主编.现代心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68
  [7]陆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8,25(4):147-148
  [8]张灼辉,谭健强.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7):134-135

推荐访问:洋地黄 心房 颤动 疗效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deyulunwen/2019/0327/3897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