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专业语文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模式研究

【www.zhangdahai.com--德育论文】

[摘要]学校教育担当着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培养德智体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学校教育既要重视传授给学生们科学知识,更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墩品修德。近年来学校教育中,大力提倡各个学科均要渗透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本文仅就初等教育专业语文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模式展开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2-009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22.045 [本刊网址]http:∥

师范院校的初等教育专业承担着为小学教育培养教师的重任,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基础打得好不好、牢不牢,既关系到后续的学校教育的质量,更关系到一个人的终生教育质量。对于师范院校的初等教育专业说来,从专业课教学上看,学校在多年的教育与教学管理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规范,但从德育教育质量看,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操守相脱离;道德观念和生活习惯养成相脱离;道德教育界所大力提倡的“全员式全方位式德育”的合力还没有形成。“全员式全方位式德育”也即学校教职员工对学生德育的全员参与与各个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德育的全方位式渗透。因而,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各个学科都需要积极探讨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鉴于语文课教学的特性,更应该首当其冲地来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其教学优势,渗透对学生的德育。以下,笔者对构建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语文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予以概要性分析和研究。

一、对于初等教育专业语文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模式的理论层面的分析

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构建一个怎样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一个经常谈论的问题,也是打破旧有模式的束缚,构建一个新的模式的改革性话题。那么,模式是一个代表着怎样意义的概念?为什么要以模式的构建来达成改革创新的意味,或者称之为为什么要以模式的构建来达成要追求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一个定义性的目标概念?

首先我们来认识下模式的概念。在《说文解字》这部词语典籍中,对于模式词义的解释是:“模,法也”。到《词源》这部词语典籍中寻找模式词义之解则显现的更具体些,即:模型、规范;模范、楷式;模仿效法。到百度上搜一搜模式的词义,得到的结果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

将模式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来认识这一概念,则可看出,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已经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普遍认可和正在被实行的程序和方法,也即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是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经验,通过经验性的方式方法的强化而形成了模式。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说来,教育教学模式就是被学校认可,用以指导教学实践的方法与规则,落实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即指是被教师认可,用以开展教学活动的具体的方法与规则。

运用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来认识和分析学校教育教学模式这一事物,应该持有这样的观点,即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只能处于一定阶段的稳定性,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即使这种模式够先进、够科学、够富有高效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与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不断增长的质量需求,也必须不断地进行破旧立新性质的扬弃,以求取教育教学模式的更加先进、更加科学、更富有效率。

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当今形势下面临新环境和新问题,仍旧沿循以专业学科和专业教师来进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不足的,向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正在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并已经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进行尝试和探索,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语文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即包含其中。这种局面的出现也是新课程标准导向的结果,在新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二、对于初等教育专业语文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模式的实践层面分析

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渗透德育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对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实现对学生的墩品修德目的将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中,又以语文学科最彰显德育渗透的优势。语文教学进行的是对我们汉民族语言的字词句章的感悟和应用能力的教学,无论在教材中、还是在辅助的学习资料和阅读材料中,文字所承载的绝不仅仅是一种文字适用的规范,必定会有蕴义包含其中,也即语文教材和辅助学习资料都是汉语言科学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架构起我们的汉民族的语言学。语文教材中的形式是字词句章的性能和结构,是语法,是修辞;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具有蕴义和道理的词句和篇章,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德育的需要来进行专业课教学,就在于利用对具有蕴义和道理的词句和篇章包括其背景知识的讲解来向学生渗透德育。

既然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来为德育服务呢?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在回答语文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模式问题,因为本文所探讨的是初等教育语文专业,因而,是立意于初等教育语文课教学需要的德育渗透模式。对于模式的概念已经在上文做了探讨,取义为:被学校认可,用以指导教学实践的方法与规则,落实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即指被教师认可,用以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与规则。针对于初等教育专业语文课德育渗透模式具体解析,其方法可枚举出很多:贯穿式、迁移式、感悟式、对比式、解读式、情境式……所有能够对语文课教学和德育同时发生促进作用的方式方法,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包括正在使用的和尚未使用的;包括已经有意识采用的和无疑是涉及到的;包括经验已经成熟的和尚在探寻之中的。也就是说,初等教育专业语文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模式在结构上是一个大的架构,诺多教学方法都是这个大结构主体下的单体结构。让我们来认识下这些单体结构,也就是语文课教可采用学中的德育渗透中方法的代表性成分。

(一)贯穿式德育渗透:挖掘德育渗透点,“连点成线”地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可谓之无处不在,关键问题是看教师是不是能够有意识地从中寻找和确定德育渗透点,通过一处处德育渗透点来串联起一条德育线索,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做好精心地准备,可上根据学生的听课情况有节有度地讲述和引导。可以说,在每一堂语文课的德育渗透中,最重要的就是钻研教材,把文本中的德育渗透点挖掘出来并利用到教学活动中。这里需要教师具有对学生德育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否则,仅以语文教师为讲授语文知识负责的曾经的片面的观点式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尤其是具有一定资历的教师,对于教材是在带过一个个科任班后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授课模式的,不能让以往的经验性做法束缚头脑。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不能满足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文本知识,还要能够将其中的德育概念和内容挖掘出来,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二)迁移式德育渗透:利用德育渗透点背后的故事,“借点言理”地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中的字词句章的解析中会包含无数个德育渗透点,对可以利用来的德育渗透点教师要有“四两拨千斤”的利用能力,能够恰到好处的“移花接木”,将其中关联到的德育道理讲授给学生,既能保证当堂语文课的讲授进度和质量,又能利用好当堂课的德育渗透点。比如,讲授有关近代文学作品时,要把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饱受帝国主义列强和军阀涂炭的国情和现在的盛况进行鲜明对比,培养学生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家乡和亲人的情感。讲授《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将文中蕴含的三处德育渗透点,即:离亲泪、爱乡情、报国志利用好,让学生体验新中国建立之前的革命志士是怎样以炽热的赤子之情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从中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愫。

(三)感悟式德育渗透:利用学生已经感悟到的情感,“据点升情”地渗透德育

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对文本篇章内涵的一定的阅读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文本审美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修养基础,他们在学习语文课文中,仅凭自我感受说来,是能够感受到课文的蕴义的,以学习课文《白杨》为例。在文章中的字里行间,学生们一定会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把自己的才学和年华奉献给边疆的情感所在。那么,教师对这里所能够实施的德育渗透的作用就在于升华学生已经感受到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不仅能够为别人的行为所动情,还能够联系到自己的修身而律己。在这篇课文的结尾处有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点睛之笔:“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里分别予意味对后来人的召唤,边疆的建设者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后来人做出了楷模,后来人要作为他们的接班人为改变戈壁荒滩做出更大的贡献。教师可启发学生,让学生领悟到这样的蕴义是深远的,是与我们正在校园中学习的每个学生都是相关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这样的高尚的奉献精神,向这些祖国的建设者学习。

(责任编辑:封丽萍)

推荐访问:初等教育 语文课 德育 渗透 模式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deyulunwen/2023/0408/58139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