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分析|性别教育包含哪些方面

【www.zhangdahai.com--方案模板格式】

   摘 要:职业性别隔离(Occupational Gender Segregation)一词最早由Gross在1968年提出,意指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因性别不同而被分配、集中到不同的职业类别,担任不同性质的工作。本文浅谈高校教师性别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性别 现状
  
   隔离与聚集是相对应的,有聚集才有隔离,也就是说,因为某些职业聚集了某一性别的劳动者,所以才产生出与另一性别劳动者在不同职业之间的隔离状况。通常所说的职业性别隔离是指女性常分布于薪酬低、升迁机会少、没有展望性的工作,与之相对的男性,则主要分布在薪酬高、升迁机会多和具有展望性的工作。沈奕菲在《被建构的女性》一书中提出,职业隔离的第一层意思是:女性升迁的步伐要慢于男性,女性想成为领导的难度要大于男性;第二层意思是:在同一个行业中,男性总是处于技术的尖端。
   教师职业常常被当做“女性职业”,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职业有着显著的性别不平衡的特征,在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女教师在学校中占多数”。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女教师所占比例都很高。如果将高校教师划分为专业教师和行政教师,在行政教师中,女性更是占了大多数,贝克(E. Beck)的劳动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女性经常集中在边缘部门中相对较少的“女性”职业中。
   1.职业性别隔离研究现状
   职业性别职业隔离主要分为水平性的职业隔离和垂直性的职业隔离。
   水平性的职业隔离,也称行业性别隔离,是指一些行业属于男性行业,以男性为主,而另一些行业属于女性行业,以女性为主。男性从事更多的是声望高的、挑战性高的和更有价值的工作。对男性有吸引力的领域是法律、科学、销售、管理和专业技术。虽然女性白领所从事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是从女性所从事的职业来看,她们大多从事着与女性特有的养育服务角色相关或与女性性格特点相联系的工作。比如很多女性从事教育、文秘、护士、会计、营养师、美容师等行业。
   垂直性的职业隔离,就是说同一行业中男性往往处于上层,女性往往处于下层。男性在职位和岗位层次上高于女性,在薪酬待遇上也普遍高于女性,即使是同样的工作,男女的收入也有差别,即同工不同酬。
   目前经济学界与社会学界对于劳动力市场性别隔离及择业时的性别分化有各种不同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人力资本理论、统计歧视理论、社会化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女性主义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这些理论从社会、经济、文化、生理、心理各个层面分析了女性在就业问题以及工作岗位上的不公。人力资本理论与统计歧视理论是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认为雇主出于最低成本获得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在招工时优先考虑男性;社会化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是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认为女性在各方面低于男性是社会和文化所构建的;而女性主义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是从性别角度出发,认为女性的工作能力不如男性是跟女性的天性禀赋有关,也跟社会所构建和期望的女性气质有关。这些理论从女性的生理、社会、心理层面解释了女性性别特点,阐释了不同职业属性与职业性别隔离之间的因果关系。
   2.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分析
   第一,有严重性别隔离的男性职业越来越多,职业地位上对女性的不平等加深。
   1985年,有严重性别隔离的男性职业与相应的女性职业的比例是7∶5,前者是后者的1.4倍;2000年,这一比例为19∶5,前者是后者的3.8倍。这就是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对女性产生隔离,女性要进入这些职业的难度越来越大,而职业对男性的性别隔离并没有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生明显变化。
   第二,无性别隔离的职业减少,性别隔离的状况加深。
   1985年,基本无性别隔离的职业16个,占32.7 %;2000年,基本无性别隔离的职业8个,占18.2 %。很明显,基本无性别隔离的职业数在减少。
   第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拥有职业地位的男性增多。
   男性拥有职业地位的人数从1985年的5.3%上升到2000年的9.0%,而女性仅从1985年的3.2%到2000年的3.7%,增长仅为0.5个百分点,基本上可以说是无增长。男女在职业地位上的差异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3.高校职业性别隔离
   高校职业性别隔离主要是垂直性的职业隔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年的数据,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人数共计2156601人,女教职工980704人,占45.47%,具有正高级职称人数为148552人,其中女教工39638人,占26%,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人数为377225人,其中女教工161332人,占42%,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为516938人,其中女教工为259583人,占50%,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为231099人,其中女教工126801人,占54%,从这些数据看来,职称越高,女性所占比例越低,职称越低,女性所占比例越高。
   在行政教师队伍中,女性领导干部屈指可数,而没有职位的行政人员中女性却又是大多数,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2010年厅级干部共9人,其中女性1人,占11%,处级干部共187人,其中女性32人,占17.1%,科级干部共147人,其中女性56人,占38.1%。越是高层,女性所占比例越小,越是基层,女性越是占大多数。
   综上所述,在高校里职业性别隔离主要体现在职称与职位上,但是职称职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资收入与社会认同,美国的学者们早在上世纪50、60 年代就开始意识到了职业性别隔离的问题,然而直至今天,它仍是性别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来源。
   4.讨论与思考
   职业性别隔离的产生根源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制度因素,有经济、结构因素,还有文化、性别因素。2011年发布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认同“男人应该以社会为主,女人应该以家庭为主”的男女比例相比2000年竟然还分别提高了7.7和4.4个百分点。说明男人和女人都一致认为女人的价值与地位仍然是从属于男人的,女人渐渐习惯于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对自己的事业要求逐渐降低,甚至有很多女人回归家庭,这是职业性别隔离产生的原因之一。
   职业性别隔离对女性而言是非常大的职业障碍,它贬低女性能力,歧视女性气质,使得女性所谓的“自由选择”打了一半的折扣,女性的发展和上升的空间也大为缩小,消除或减少职业隔离,使得两性更为自由地选择职业与发展自己,这也是社会性别研究者不懈努力的方向。其次,消除职业隔离,可以推动妇女的社会发展和男女关系的根本改善,进一步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和谐,有助于改善高校教师职业性别隔离现状。这需要社会、高校以及女性自身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沈奕菲.被建构的女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李春玲.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J].社会学研究,2009,(03).
  [3]姚先国,谢嗣胜.职业隔离的经济效应-对我国城市就业人口职业性别歧视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2).
  [4]赵慧军.阻碍女性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

推荐访问:浅谈 隔离 性别 现状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fanganmobangeshi/2019/0321/2714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