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形式探析】 艾滋病健康讲座小结

【www.zhangdahai.com--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方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形式   中图分类号:R59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1)01―0088-03
  
  据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AIDS)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的联合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目前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约74万人(56~92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为10.5万人(9.7~11.2万人),2009年当年新发艾滋病感染者4.8万人(4.1~5.5万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处边疆,直接受境外毒品和艾滋病影响,再加上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的落后,不论是一般的居民群体,还是在校的青少年学生群体,通过主流媒体接受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机会较少,更易成为防治艾滋病的弱势群体。因此,少数民族地区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1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态度及行为现状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偏远、贫困、落后的地区,对外界的人和事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及封闭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性,使其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的机会相对较少。笔者2010年3~5月对广西3所地方高校的1326名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显示,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平均知晓率为80.21%,远低于周玮,关�所做的北京、沈阳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调查,AIDS相关知识比较缺乏。与艾滋病相关的行为中,对待婚前性行为方面,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艾滋病防治实验室的调查数据接近,说明少数民族学生性观念与汉族学生接近,对婚前性行为的认识比较模糊。同时男女大学生在预防知识、婚前性行为及认知现状方面存在差异。
  
  2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形式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受本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影响,早婚早恋现象较多,但缺少经验,尤其缺少性知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正面教育,容易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因此,预防艾滋病教育是少数民族高校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防范技能。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预防艾滋病这一目的精心选择与学生相关的案例或学生身边的若干个案例为基本教学内容,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通过案例,理解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防范技能。案例教学法比较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健康追求理念,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增强了学生对防艾相关知识的理解及班级整体健康追求意识。
  
  2.2 传播媒介法
  利用校园内各类传播媒介,就艾滋病防治的知识进行正确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学生的AIDS防治知识水平,如:发放AIDS健康教育处方;采用宣传栏、黑板报定期刊出;选取艾滋病防治知识图片,在学生宿舍区宣传展出;利用校园网络,开展主题为“心系红丝带”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及政策。此类活动由于无法面对面交流,形式欠生动,教育效果欠佳,但其教育形式简单,受教育面广,经济实用,可以作为一种AIDS健康教育的辅助手段。
  
  2.3 多模式互动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靠教师讲课,展现数据,对提高学生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有效,但对其态度、行为的改变有限,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为预防AIDS建立自觉的防范意识。采用多模式互动式教学法,可通过互动游戏、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的临场体验,或课堂积极回答问题、集体讨论、上台演示和表述等,形式多样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AIDS相关知识,促进其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如安全套脱敏体验将防艾与性安全教育结合,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收到较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多模式互动教学法为培养更多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者、同伴教育者奠定了基础,这对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工作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
  
  2.4 同伴教育
  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涉及一些关于性方面的敏感话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存在代沟,沟通存在一定难度,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同伴教育是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在娱乐中接受艾滋病预防知识,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但其远期效果受同伴教育者的艾滋病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与素质,同伴教育者参与人数等的影响而稳定性较差.吴东虹、李小波等的研究认为,专业教师教育针对性强,特别对性病/艾滋病某些知识难点、要点进行重点讲解,效果优于同伴教育,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应以正面系统的教师授课为主,辅以同伴教育,取长补短,以取得更佳的教育促进效果。
  
  3 AIDS健康教育与性教育、生命教育相结合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大学生,是性欲旺盛时期,好奇心强,世界观尚不成熟,容易受各种不良思想、行为及色情描写的影响,同时受性自由、性解放和追求个性思想的影响,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困惑着他们,使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在年轻人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教育指导,可能使他们处于危险之中,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易感人群。同时,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在性观念、性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强的可塑性,通过预防ADS及性健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避免高危行为。同时还应将预防ADS教育与性心理、性道德及安全性行为教育、生命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性观念,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关怀,采取安全正确的性行为,使当代大学生成为“防艾”和“控艾”的主力军。
  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比较快。因此,新生是形成预防AIDS信念,培养正确行为的有效时期,也是关键期,有学者提出在一年级时即开展AIDS的健康教育,能够达到更好的早期干预效果,对他们了解和预防AIDS有重要意义。
  总之,少数民族地方高校应根据学校特有的条件和资源,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之获得正确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其自尊、自爱,关爱艾滋病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进入社会前就牢固地树立健康的行为准则。同时担负起文化传播的神圣职责,成为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生力军,推动全社会预防艾滋病工作的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探析 健康教育 艾滋病 少数民族地区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wenhuajianshe/2019/0325/3427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