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四苓汤 [茵陈四苓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

【www.zhangdahai.com--商业计划书】

  【摘要】 目的 探讨茵陈四苓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以护肝、降酶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四苓汤随证加减。4周为1个疗程,共3疗程。随访6~12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8.3%,对照组56.7%,经统计学检验,P0.05);HBV-DNA 阴转率治疗组为15%,对照组为8.3%,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陈四苓汤加减配合西药保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 茵陈四苓汤;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作者单位:715500陕西省蒲城县党睦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也容易转为慢性[1]。慢性乙肝是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中医药在慢性乙肝治疗方面已经应用多年,已显示出其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于本科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纳入标准:⑴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2000年)联合修订的慢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制定[2]:①血清HBsAg阳性;②血清HBV-DNA阳性;③血清抗HBc-IgM阳性;④肝活组织检查显示慢性肝炎;⑤持续或间歇的ALT/AST水平升高。具有①②③④任何一项指标阳性,且病程超过半年者均可诊断。⑵年龄18~75岁;③受试者知情同意。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37~73岁,平均53.6岁,病程3~21年,平均8.4年。患者均有胃脘胀闷、腹胀、肝区不适、疼痛、乏力、纳差、ALT明显升高,最高达2000 U/L。两组病例HBV-DNA均为阳性,HBeAg阳性治疗组25例,对照组29例。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护肝、降酶为主,药用维生素C针2.0 g,肌苷针0.3 g,肝泰乐针0.3 g,辅酶A针100 U入5%葡萄糖液250 ml;还原性谷光甘肽 1.2 g 入 5%葡萄糖注射250 ml静脉滴注,1次/d,4周为1个疗程,共3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四苓汤随证加减。基础方:菌陈30 g、茯苓10 g、猪苓6 g、泽泻10 g,连翘15 g,板兰根15 g,半枝莲15 g,山栀6 g,大枣4枚,炒内金10 g,炒三仙10 g。加减:①两肋下疼,加枳壳、丹参;②腹胀:加腹皮、厚朴;③肝脾增大:加炒山甲、炒鳖甲;④大便溏稀:减板兰根、山栀、加炒山药。用法:1剂/d,水煎分2次服。4周为一疗程,共3疗程。随访6~12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均查乙肝五项和ALT、AST,肝胆B超,并观察腹胀、乏力等症状。临床治愈:症状消失,肝区无疼痛,肝无肿大,肝功能正常,乙肝大三阳中 e 抗原偶有转阴,DNA定量下降,并保持>3 个月;有效:主要症状消失,肝区基本无明显不适,肝功能较前值下降 50%~90%,乙肝三系 DNA定量无变化;无效:治疗结束后,症状、体征、化验等指标基本无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等于治愈率加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8.2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所有参加试验的患者均纳入结果分析,无数据脱落。
  2.2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21261378.3
  对照组13212656.7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8.3%,对照组56.7%,经统计学检验,P0.05);HBV-DNA 阴转率治疗组为15%(9/60),对照组为8.3%(5/60),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研究资料不少,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笔者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多为湿热邪毒蕴结,肝郁血瘀,病程较久,精气内夺,湿热久羁,易伤阴液,致肝阴亏损,甚则肝肾阴虚;肝郁而脾虚失运,精血来源不足,亦可导致肝脾两虚;如果湿困脾阳则可引起肝阳不振,甚至肝肾阳虚。其病机为湿热邪毒蕴结日久,肝郁血瘀,气血失调,脾肾亏虚,其病变责之于肝、脾、肾为主,治疗必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疏肝健脾补肾。采用清补兼施的双向性治疗原则。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疫毒蕴结,治疗当以清热利湿解毒为重点,茵陈四苓汤中茵陈蒿为主,取其味苦,性微寒,归肝胆脾胃经,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同时,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要药,合茯苓、猪苓、泽泻共奏清热利水,化湿解毒之功;连翘,板兰根,半枝莲,山栀四药具有凉血解毒之功用;大枣、鸡内金、炒三仙调理气血,健脾胃助运化以利于吸收,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疏肝健脾补肾之功。笔者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抑制HBV的复制,调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明显,在促表面抗原、e抗原的阴转也有一定疗效,但统计学无差异。
  现代医学证实,茯苓、丹参有抗纤维化的作用,病毒性肝炎早期即应抗纤维化治疗,而活血化淤药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并能改善肝脏的微循环,加快肝功能的恢复,但是在应用时必需根据病程的长短,患者的体质,淤血的程度而选用不同的药物,并注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切不可急功近利妄自贪功;茯苓、连翘、半枝莲、板蓝根等清热解毒药物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减少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健脾益肾可提高人体抗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反应,使病毒感染停止,抗肝细胞的损害,调节免疫失衡使之趋于正常。上述药物组方具有抑制、消除乙肝病毒,增强、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肝细胞的稳定性,改善恢复肝功能等作用。笔者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实施辩证治疗,随证加减,根据病证的不同辨证用药,配合西药保肝治疗,其临床疗效满意。同时应告诫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清淡,调节情志以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刘厚玉.慢性肝炎.叶任高,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55.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60.

推荐访问:茵陈 乙型肝炎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shangyejihuashu/2019/0409/6445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