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怎样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36例诊疗分析】

【www.zhangdahai.com--章程规章制度】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本院2009~2010年收治的36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及腹部B超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36例患儿中男25例(69.44%),女11例(30.56%),男孩多于女孩;发病年龄以3~7岁为主,为26例(72.22%),其次为1~3岁,为6例(16.67%),7-12岁为4例(11.11%);所有患儿均有腹痛表现,伴有腹肌紧张仅1例(2.78%),均无反跳痛;22例(61.11%)有发热表现;伴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20例(55.56%),咽痛22例(61.11%);伴有呕吐14例(38.89%),腹泻5例(13.89%);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大于10×109/L者26例(72.22%);腹部B超显示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大小为76 mm~207 mm。结论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可结合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前驱病史;腹部压痛不固定;腹部B超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他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后即可诊断。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咳嗽;急性阑尾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且有逐渐增多趋势,为了更好的认识该病,现将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36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5例,女11例 ;年龄1~12岁,其中1~3岁6例,3~7岁26例,7~12岁4例。
  1.2 临床表现
  36例均表现有腹痛,其中脐周痛18例,上腹痛6例,下腹痛9例,腹痛部位不清者3例。腹部触诊腹部压痛32例,脐周压痛12例,上腹压痛3例,右下腹压痛15例,左下腹压痛2例,腹肌紧张1例。所有病例均无反跳痛。腹痛多为阵发性发作,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感觉较好。腹痛为阵发性痉挛性疼痛33例,持续性剧烈绞痛3例。除腹痛外,还伴有其他症状,其中发热22例,呕吐14例,腹泻5例,咳嗽20例,咽痛22例。病程1~10 d,平均3 d。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以中性为主的占26例,白细胞总数在正常值而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的7例,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均正常的有3例。便常规检查5例,均正常。尿常规均正常。血及尿淀粉酶检查10例,均正常。5例胸片检查提示支气管炎。1例腹平片未见异常。全部患儿经腹部B超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大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样低回声影,边界清晰,皮髓质分界清,呈串珠样改变,部分融合在一起,纵横径比例>2,最大为20 mm×7 mm,最小为7 mm×6 mm。
  1.4 治疗与转归
  所有患儿均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抗炎、喜炎平抗病毒、补液及对症治疗,腹痛逐渐减轻,临床症状缓解。10 d内复查腹部B超示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减少,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
  2 讨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近年来在儿科逐渐增多,本病多发生于7岁以下的小儿,男孩略多于女孩,多见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肠系膜淋巴结在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分布丰富,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沿血循环到达该区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痛常见[1]。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分布在脐周、右下腹,因此,肿大的淋巴结在脐右侧及右下腹超声容易显示。正常淋巴结横径在5 mm以下,>6 mm即可认为增大。肿大的淋巴结呈椭圆形,边缘清晰,内部均匀低回声,串珠状排列,严重患儿肿大淋巴结呈融合状[2]。
  由于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表现为腹痛及腹部压痛,且以右下腹痛常见,故容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尤其是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常需急诊手术治疗,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则不需手术,因此二者鉴别诊断十分重要。鉴别要点如下:①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为发热先于腹痛,而急性阑尾炎则先腹痛后发热;②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性质不定,不呈进行性加重,可有缓解期,多在短时间内缓解,压痛不固定,除右下腹压痛外,可因其他部位的淋巴结炎症而出现相应部位压痛,常同时伴有脐周压痛,上腹压痛及左下腹压痛,因回肠系膜具有活动性,压痛点可随患儿体位改变而变化。最敏感的触痛部位可能每次体检都不一样,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触痛范围较急性阑尾炎为广,并且程度较急性阑尾炎轻微,少有反跳痛及肌紧张。急性阑尾炎则腹痛较重,表现为转移性腹痛,先是脐周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为右下腹痛,呈进行性加重,压痛点固定,压痛明显、持久,伴有反跳痛和肌紧张[3];③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腹部B超主要表现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外形光滑、完整,皮髓质分界清,呈低回声改变,大小不等,淋巴结孤立存在或成簇存在,纵横径比例>2。而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为阑尾增粗,肿胀的阑尾壁上血流丰富。根据以上三点基本可以鉴别两种疾病。但需注意的是,有时肠系膜淋巴结炎与阑尾炎并存,也有部分阑尾炎发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之后。并且由于小儿阑尾位置多变,小儿检查时常不合作,以及超声检查者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有时B超不能检查出阑尾炎,容易导致误诊。所以临床上对于发热腹痛患儿虽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也不能轻易放松警惕,必要时要反复做腹部查体及B超检查,尤其是短时间内反复对比观察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可疑阑尾炎时要及时请外科医生会诊,以免漏诊阑尾炎而造成不良后果。另外尚需与胰腺炎、胆囊炎、肠梗阻、肠套叠等疾病相鉴别,胰腺炎、胆囊炎腹部B超可有相应的影象学改变,胰腺炎伴有血及尿淀粉酶升高;肠梗阻可结合病史及腹部X线改变明确诊断;至于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根据患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或阵发性哭闹、呕吐、便血和腹部扪及腊肠样包块的临床表现可确诊。腹部B超在套叠部位横断扫描可见同心圆或靶环状肿块图象,纵断扫描可见“套筒征”。本组部分患儿有发热、咳嗽及咽痛症状,符合呼吸道感染的前驱表现,部分患儿伴有腹泻,提示可能存在肠道感染。所有病例均有腹痛,多为阵发性痉挛性疼痛,多以脐周及右下腹痛为主,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感觉良好。腹部压痛不固定,多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B超均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未见增粗的阑尾及胰腺炎、胆囊炎、肠套叠的影像学改变,血及尿淀粉酶无升高,腹平片未见异常,故可排除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肠套叠及肠梗阻等引起腹痛的疾病。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相对简单,采用抗炎、抗病毒联合治疗效果好,预后良好。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根据本组研究结合文献报道,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可结合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前驱病史;腹部压痛不固定;腹部B超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他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后即可诊断。
  参 考 文 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62.
  [2] 纪红.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9):567.
  [3] 张洁梅.儿童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诊断.临床医学,2009,22(1):146.

推荐访问:肠系膜 诊疗 小儿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zhangchengguizhangzhidu/2019/0414/7432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