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沟通现状原因及解决途径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和途径研究]

【www.zhangdahai.com--承诺书】

  【摘要】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优秀的一群,是整个社会最受关注的焦点,承载着社会建设、发展的重任,关切着社会的将来趋向,可以说他们对于生命本质价值的看法直接会影响到社会其他群体。然而,在当今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对生命的不敬和漠视的事例不在少数。如生命情感的麻木,生命价值的模糊,生命理想的丧失等等;更为严重的是当前大学生无视自己或是他人的生命价值、践踏生命价值的现象时时发生。正如教育部长袁贵仁所说,“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这些事件迫切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生命教育研究。
  【关键词】生命教育;途径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
  自1968年美国的唐纳・华特士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开始倡导生命教育的思想以来,他所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生命教育实践在全球得到了迅速发展。澳大利亚1979年在悉尼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提出生命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日本 1989年修订新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有多种表述。如刘济良、李晗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环,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李若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投射测验与内容分析》中认为,生命价值观是个体对生命及其意义的总体观点和个体体验,是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的具体体现。
  笔者认为,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应依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规律,按照大学生心理特点,唤醒大学生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二、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引入我国,中国大陆地区近几年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在1998年,黑龙江省成立了“人生科学学会”,不久后又成立了“人生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在召开全省中小学德育会议时,推出的《生命教育指导意见》强调生命教育要渗透到科学教育中,同时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
  2002年5月,武汉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该校组织的一场“生命智慧―如何善待和开发仅一次属于你的生命”的大型讲座,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这是国内首场生命教育大型讲座。
  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鉴于马加爵事件,2004年3月我国第一个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的系统课程,正式在北京中加学校开设。
  200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内地第一部“生命教育”专业教材――《生命教育》,针对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宇宙”四大模块。
  当前,生命教育工作基本以实践为主,而且主要在一些中小学的心理健康课中设计,而作为专项活动则未开始,作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则未启动。专门针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在高教史上还是空白,处于一个尚在积极讨论实施的阶段。
  三、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选择
  (一)转变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树立生命教育的思想
  教育观念的深层变革是生命教育的关键。因此,关注生命,秉承教育的理想追求,致力于生命教育理念的构建,其理论与实践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1、“以人为本”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新的时期,教育不应仅仅只是关注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而应该将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更应注重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生命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尤其要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活动之中。
   2、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对全体大学生,可通过邀请生命科学的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的方式,讲授生命的孕育、生命的独特、生命中的亲情与关爱、生命中的艰辛与挫折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生命,了解人类生命的价值,以负责的态度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同时,高校可通过选修课的方式实施生命教育,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生与职业规划、伦理学、美学等相关课程均可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与学生一起探讨有关生命的内容。
  (二)开发课堂潜能,激发大学生的生命价值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发展人,提升人的身心,发展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主阵地。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于指导个体的生命获得意义
  生命的意义不仅是指个体生命的意义,同时也是指对人对人类在宇宙中位置的思考,以及对人类“类生命”本质的思索,两者是相互统一的。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进行生命教育,应该贯穿这样一条主线,即个体的生命要有意义,有价值,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进行生命教育,应该有这样一个理念,即个体生命要有意义,有价值,必须顺应时代,有时代精神。在《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中,应该贯穿这样一条红线,要使生命有价值,有意义,必须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身教重于言教
  人的生命是情感的生命,是意义的生命,是价值的生命,而情感、意义、价值不是“说教”可以很好的传授,在这些方面,通常是“身教重于言传”。生命教育的过程不是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倾向于是一种人格的塑造的过程。实施生命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尊重、敬畏生命的情怀。要求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智慧、有情感的独特的主体来教育。因此,实施生命教育,要求教师正人先正己,育人先爱人,让尊重生命成为师德的重要支柱。
  (三)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
  就家庭而言,家长不仅要做好珍惜和爱护生命的表率,而且要有意识地帮助和引导子女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进而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培养子女克服困难和挫折的精神。经过十多年的家庭熏陶,大学生从儿童、少年成长为青年,家庭教育是其个性和人格形成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因素。就学校而言,实施生命教育,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来进行,整体规划生命教育内容序列,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各个认知阶段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全面系统。就社会而言,要形成关爱大学生的良好氛围和有效机制,教育大学生用法律的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大关爱大学生宣传力度,对有精神创伤的大学生及时开展危机干预。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增强生命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审美教育,以美育促进大学生的生命价值体验
  大学生思维敏捷、朝气蓬勃,是追求美的群体。在新的形势下,美与丑,文明与愚昧、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的时代洪流冲击着他们的身心,对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对生命价值观的挑战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大学生的总体素质呈上升趋势,但就审美素质而言,上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如果不加强审美教育,就会形成对美的追求的误区。不少学者认为“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大多数大学生对学校开设音乐、美术、形体艺术等课程有强烈的渴求,他们希望提高自己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充实,生命更绚烂,生命的质量更优化。通过美育,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个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推进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有良好的学校教育、融洽的家庭关系、和睦的邻里交往和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等,只有多方面协同、配合,才能获得积极、整合、理想的效果。高校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前沿,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从根本上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的应有状态,反思现代教育中生命教育价值凸现与生命教育缺失的并存,努力探寻生命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促进生命教育在高校早日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邱仁宗.21世纪生命伦理学[J].哲学研究,2000(1).
  [2]任丽萍.论大学生生命教育[J].锦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3]高锦泉.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J].五邑大学学报,2003(3).
  [4]欧巧云.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5]温菊琴.走出生命误区,重视生命教育[J].中国科学教育,2004(6).
  
  作者简介:
  王鹏(1986―),男,陕西铜川人,西安工程大学2010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
  张敏(1965―),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推荐访问:途径 现状 生命 大学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chengnuoshu/2019/0317/1881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