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团建工作研究

【www.zhangdahai.com--承诺书】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团建工作的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上海郊区新一轮发展浪潮的到来和“三个集中”的推进,农村青年的流向呈现新的变化,村级团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课题结合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实际调研所掌握的素材,分析了目前农村团建的现状和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问题,在试点村工作的基础上从工作理念、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创新、团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就新时期农村团建工作作了阐述。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村团建 组织建设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市八次党代会提出了上海新一轮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郊区进入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市化的发展新阶段。随着我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三个集中”的推进,村“三室一点”建设力度的加大等,我区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深入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农村共青团工作面临团员数减少、青少年需求呈现多元化、青少年流向呈现新变化等挑战。要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必须凝聚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因此,进一步做好村级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事关发展全局,意义重大。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城乡一体化格局初露端倪,地域界线逐渐模糊
随着小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农村“三个集中”推进进程的加快,城乡差异日益缩小。交通的便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城乡的空间距离,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农村青年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新观念、新思想也日渐进入农村青年的思想领域。“三个集中”推进后,很大一部分的农民或进城当起了城里人,或搬进了基础设施完备的农村集居点,有些甚至彻底离开了几代人依赖生息的土地。城镇规模日益扩大,广阔的田野已被一排排厂房所取代,超市、健身点在农村也已比比皆是,城乡界线进一步模糊。
(二)农村团员青年需求呈多样化态势
1、团员青年两极分化明显
由于农村青年就业的产业方向出现“二三一”现象,他们中素质较好、有一定技能的已流向镇区、城市,留在农村的大多为闲散青年,一般学历较低、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收入,生存压力大,缺乏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能,成为青年中的弱势群体。但其中也有部分农村有志青年,他们有创业精神,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如张堰镇旧港村张林等青年已率先成为青年产销专业户,成为我区青年农民的榜样。
2、经济意识较强
新形势对农村青年的竞争意识、自立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青年在接受新的观念和先进的技术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均发生了变化,经济活动已成为农村青年体现自身价值的主要领域,经济利益的获取和个人事业的成功成了他们的主要奋斗目标。
3、学习培训的愿望较强
不少农村青年对接受与现在所从事职业相关的技能以及电脑、农业科技等方面知识有浓厚兴趣。比如,兴塔、朱行、亭林镇团委组织开设的电脑、农业科技培训班,深受广大团员青年的欢迎。
4、对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较强
农村青年渴望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特别随着行政村“三室一点”建设完善后,老年人有了自已的活动场所,青年人也迫切希望能有自已的活动天地。
(三)组织设置基本沿袭传统的模式,团干部队伍亟待加强,团员队伍日趋减少
1、村级团组织设置基本与村级党组织相对应
我区现有142个行政村,符合建团条件的有108个,其中103个行政村建立了团组织,建团率为95%。
2、团干部素质与新形势下团的工作要求有差距
据调查,近几年,随着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加强,村团支部书记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有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新上岗的团干部缺少必要的团工作经验,又兼职其他工作,对新时期团的工作缺少足够的研究。还有相当部分村级团干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完备,因此团干部的整体素质与新时期团的工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团员数减少
我区农村青年大多数在村外企业工作,真正留在村里务农的较少,其中又以闲散青年居多,从而使村级团支部的团员数日趋减少。目前我区农村团员在册总数653人,村级团支部团员数最多为12人,一般只有2、3个团员,甚至出现“光杆司令”的现象。
(四)工作内容、活动方式虽有所创新,但以传统项目居多,贴近中心、贴近青年还不够
从调查情况看,我区部分村级团组织针对新形势,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其中比较成功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开展活动有创新,工作方式较灵活。例如朱行镇红星村团支部,针对团员工作点分散、召集较难的情况,开展了小型、灵活的活动,组织团员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针对团员流动大、流失多的情况,每年7、8月份,村团支部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毕业生流向,掌握回村青年和团员的底数。亭林镇亭西村团支部通过摸底调查,掌握了全村40周岁以下团员青年数,进行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服务于中心工作、服务于青年的意识有所增强。具体表现在:引导青年农民参与“家家富工程”有初步成效。例如,兴塔、漕泾、吕巷、张堰等镇的村级团组织,为适应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引导带领青年建立“示范基地”、“实验基地”,开展“示范户”等活动,初步形成以青年农民为主体,以推广科技为先导,以种养名特优产品为主的示范典型,在服务村级中心工作、服务青年农民的工作中找到了结合点。社区青少年帮教工作扎实推进。在区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召开后,吕巷镇、亭林镇等镇的村团支部充分依托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由镇团委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在服务于本村青少年的就业、就学、引导弱势青年群体增强自身发展的信心、提前介入服刑青少年的帮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丰富青年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团组织的亲和力。如枫泾镇中洪村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在业余时间学习画农民画,并进行销售,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亭林镇、新农镇的村级团支部利用双休日组织体育比赛,深受团员青年欢迎。
但是,在调查分析中我们也发现,不少团组织面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团工作,缺乏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一是团活动以传统项目居多,方式老化,内容单一。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村级团组织的活动项目以传统居多,对团员青年缺乏吸引力。近60%的村团组织一年只有2、3次活动,个别甚至一次也没有。二是团工作重心与村的中心工作、农村青年需求不相适应。在座谈会上,许多团支部书记认为团员少,无法开展工作;
村级党组织领导希望团组织对农业产业结构、闲散青少年问题等村中心工作有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
农村青年希望团组织为他们就业、培训、创业等方面提供实际的帮助。在“供需”问题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团的工作开展缺乏号召力。
(五)影响我区村级团工作发展的原因分析
1、团员的分散性、流动性削弱了村级团组织的工作基础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三个集中”特别是居住向小城镇集中进程的加快,农村传统的经济和社会格局被打破。小城镇成为农村青年就业、生活的理想空间,到三资企业、个体民营企业打工成为他们就业的主流,农村团工作重心由村级团支部转移到了新经济组织,出现了“有组织无团员和有团员无组织”的反差现象,村级团组织几乎成了“空壳子”。
2、团干部整体素质不高,使村级团支部的活力不足
基层团工作质量的提高主要靠团干部的工作能力、人格魅力和人际关系,团支部书记选配得好坏,往往决定着团支部的活力强弱。从调查分析看:一方面,团工作受团干部兼职多、经费少、团员流失等客观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团干部对团的业务知识缺乏,在拓展工作职能、运用工作方法上缺乏创新开拓意识,工作方式老化、活动内容单一。对于当前新形势下的农村团工作,团干部缺乏驾驭全局的勇气和能力,这也是影响村级团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3、团工作与农村青年的要求有较大距离,导致农村青年与村级团组织产生离心倾向
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青年对成长、成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团组织的要求相对较高,他们既希望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又希望团组织能为他们就业创业、成长成才提供实际的帮助。相对而言,农村团组织在为农村青年(特别是其中的弱势群体)就业、成长、生活服务的过程中力量不足、手段单一、资源不充分,成为团组织对农村青年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另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整个社会呈现出经济主体多元化、经济形式多元化、社会组织多元化的局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村青年的思想观念也呈多元化趋势,经济意识较强,政治参与意识相对淡薄,对团的认知、认同程度更不如以往,对社会公众事业及集体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明显减弱,这也是造成青年对团组织归属感不强的主要原因。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探索新的工作机制
共青团组织在继承原有工作经验、项目的基础上,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突破原有村级共青团工作模式的束缚,打破团员隶属关系,以村区域内的青少年为工作对象,提高工作的覆盖面;
创新组织载体,创建新的村级青少年组织,有效凝聚青少年;
创建有形阵地,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村级青少年活动基地,有效服务青少年。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与建立青年中心相结合,实现有效地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和引导青年。
(二)要进一步把握农村发展趋势,找到团工作与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结合点
1、要大力培育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通过技术培训、导师带徒、信息发布等手段,并借助政策资源,将我区农村团工作转化为政府行为、经济行为,使团组织的服务功能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努力培养一批包括青年农业示范户、青年经纪人、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在内的各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通过典型引路,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和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2、要切实加大农村青年普法和维权工作力度
针对外出务工青年、社区青少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其提供信息服务,让农村青年找准就业门路,提高生产技能,增加务工收入。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
充分发挥团队组织、实践基地的作用,通过将“三下乡”活动引入村等途径,丰富青少年的文化需求,使青少年在参与中得到教育。要利用现有的青年志愿者的队伍和形式,继续深化和规范农村青年志愿者活动。吸收大中学生参与寒暑假志愿者活动,并以农村“三室一点”的建设和活动为契机,组织农村青年带头讲文明、讲道德,服务奉献社会。
(三)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增强组织活力
创新团工作方式是当前新形势下增强团组织活力的关键所在。
1、要确立团工作方式社会化的工作思路
团工作满足社会需求,才能赢得社会地位。村级团工作只有以社会需求和青年需求为标准来寻求团工作的着力点,在承担青年事务的同时,主动承揽村里的社会事务和行政职能,才能发挥团组织的作用。
2、活动要符合农村青年的兴趣和需求
活动要立足小型、灵活、多样,要有特色、有效益;
针对农村青年工作生活的特点,减少集体性活动,增加分散性活动;
减少岗位性活动,增加业余性活动。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农村团员青年的精神生活,培养团员青年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发展农村经济的宏伟目标上去。
(四)要进一步完善阵地建设,创设共青团工作平台
村团组织要在村党政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利用村“三室一点”建设中丰富的基础设施,建立青少年活动阵地。有条件的村还可以专门设立团队室,作为展示村团工作、开展青少年工作的主阵地。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建设要结合本村实际,体现村团特色,充分发挥活动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开展青少年活动的乐园。
各村团组织要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充分整合、发挥村区域内电子阅览室、文化场所、企业和农业基地等资源优势,创建服务于青少年成长需求的青少年实践基地,为青少年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提供条件。
(五)要进一步创新组织建设,夯实共青团工作基础
1、要加强村团支部班子建设
按照《团章》的要求,定期改选村团支部班子,要实行按期统一换届,保持团干部的活力。要用好《团支部工作手册》,不断规范村级团组织的各项工作。要切实加强村级团干部队伍建设,要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优秀青年选拔到村团支部书记岗位上来。村团支部书记的选拔要与村主任助理制有机结合,要注重吸纳优秀的在职、在校团员加入村团支部班子,优化团干部结构,提高团工作战斗力。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村级团干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要完善团干部考核制度,规范激励机制。同时对村团支部书记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要给予必要的保障。
2、要有效延长共青团工作手臂
可尝试进行团员团籍双重管理制度,对居住或在本村从业的团员青年登记立档,掌握其基本情况,适时开展各类活动。以团建带队建,广泛凝聚青少年,以少先队员为主体,成立村级少先队大队部,有效发挥少先队员在村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3、要探索成立青少年社团性组织
可探索在新的条件下成立由共青团领导的青少年社团性组织,以共同的爱好吸引、凝聚青少年,从而不断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例如成立青少年读书小组、青少年乒乓联谊会等。
(六)紧紧依靠党建带团建,加强党团联系,优化团工作环境
建议村级党支部要把团建纳入党建之中,要关心团干部成长,营造一种有利于优秀青年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要支持团支部工作,保证活动经费,优化团工作环境。

 

推荐访问:城市化 进程 农村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chengnuoshu/2021/0320/19252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