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时间的因素探讨】 心肌梗死主要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www.zhangdahai.com--感谢信】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6 年 1月至 2008年6月佳木斯急救中心接诊的 86例 AMI 患者的资料,根据延误时间将患者分为≤2 h和>2 h两组,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延误时间>2 h 组与延误时间≤2 h 组比较, 女性较多, 年龄偏大, 夜间发病者较多, 有糖尿病史者较多。年龄、糖尿病史、夜间发病和乘急救车来院就诊与患者院前延误相关(P[1]。缩短院前延误时间、及早进入治疗程序、恢复心肌血液灌注是争取就治时间的关键。患者发病后能否及时到达医院接受再灌注治疗, 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2]。为探讨影响 PDT 的相关因素, 笔者对 2006 年 1月至2008 年6月佳木斯市急救中心收治的86 例 AMI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 男 61 例 (70.9%), 女 25 例(29.1%);年龄 27~82岁, 平均(59.5±13.0)岁。初中以下学历41 例 (47.7%), 高中学历 20 例(23.2%), 大学以上学历 18例(20.9%), 学历不详7例(8.1%)。既往有冠心病史者 19例(22.1%), 高血压 病 史 者 46例 (53.5%), 糖 尿 病 史 者22例(25.6%), 脑血管病史者 9例(10.5%)。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动态观察及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 符合 WHO 的AMI 诊断标准。
  1.2 方法 接诊后,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身高、体质量、诱发因素、典型症状、发病时间、就诊时间、就诊交通方式、吸烟饮酒史、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冠心病或心绞痛史)、入院后首次心率、血压、AMI 部位、治疗及预后等情况,对资料进行分析。延误时间为患者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差值,将其分为≤2 h(44例)和>2 h(42 例)两组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
  
  2 结果
  
   延误时间>2 h患者组年龄偏大,女性较多, 既往糖尿病史者较多,夜间发病者较多。就诊方式:≤2 h 组乘急救车就诊多于>2 h组, 两组乘急救车与私家车或出租车就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本组资料结果表明, 延误时间≤2 h组与>2 h 组在年龄、糖尿病史、就诊方式及发病地点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
  3.2 急救车有医务人员的随行是保证患者实现快速转运并得到初级救治的有利条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AMI 患者应优先选择急救车来诊方式。争取救治时间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普及 AMI 及再灌注治疗相关知识, 优先选择急救车, 将有指征的患者及时转运到有条件行 PCI 的医院, 都有助于 AMI 患者的救治及病死率的降低。
  
  参考文献
  [1] 高润霖, 朱文玲, 胡大一, 等. 急性心机梗死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12): 710-725.
  [2] 郭路芬, 彭亚光, 李庆祥, 等.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1): 40-43.
  [3] 赵明中,胡大一,许玉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时间延误因素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2,1(2):81-84.

推荐访问:心肌梗死 延误 探讨 因素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ganxiexin/2019/0407/6132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