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不当也可导致肝硬化|肝硬化需要长期吃药吗

【www.zhangdahai.com--经验交流材料】

  用药过程中导致的肝脏损害,可致药物性肝硬化。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约200种以上,其中有非类固醇解热镇痛药物如醋氨酚,以及肌松药、麻醉药、抗惊厥药、抗生素、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抗结核药、抗癌药和免疫抑制药、激素类药、口服降糖药、抗甲状腺素药、H2-受体阻滞剂、精神病治疗药等。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
  药物引起的损害分为可预测性(通常与用药剂量有关)和非预测性(常与剂量无关,患者可能属于特异体质)。可预测性的药物损害可以复制动物模型,常损伤到肝小叶某些特定部位。由于与剂量有关,因而称之为“直接肝毒性”药物。非预测性损害常为弥漫性,推测是药物的过敏反应,免疫机制是导致肝细胞损伤的直接原因,不能复制相应的动物模型。现在的观点认为,非预测性损伤是由于某些药物在生物转化过程中产生了对肝脏有毒的代谢产物,从而引起肝脏病变。由于个体的药物代谢途径和速率的差异,特别是P450活力变异,解毒机制差异,等,使毒性代谢物在肝内增多,因而使某些个体易发生肝损害。
  药物引起的肝硬化常见于几种类型:①大结节性或坏死后肝硬化,通常是由药物性慢性活动性肝炎或亚急性肝坏死发展而来。②伴有脂肪变性的肝硬化,形态学上为小结节或大结节性。③胆汁性肝硬化。④淤血性肝硬化,由肝静脉或肝内小静脉闭塞(如使用6-巯基嘌呤药物)引起。
  药物性肝硬化患者有服用损伤肝脏的药物史,特别是能引起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药物,如双醋酚汀、甲基多巴、醋氨酚、阿司匹林、胺碘酮、磺胺药等,个别药物呈隐匿性进展直至肝硬化,如氨甲喋呤。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硬化,有门脉高压症及其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同时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如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均阴性)、心原性肝硬化等。
  药物性肝硬化重点在于预防。用药期间应定期测定肝功能,对已经存在的肝病或肾病患者,更应监测用药期间的肝功能变化。对有药物性肝损害史者,应避免再度使用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另外,根据药物的致肝损伤机制,可选择针对性药物与治疗药物合用,以预防肝损伤的发生,如甲吡丙酮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活性,乙酰半胱氨酸可促进gsh合成,乙酰水杨酸可减低钙离子浓度,等。
  一旦发生药物性肝硬化,应立即停用相关或可疑药物。患者应加强营养,进食含高蛋白、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的饮食。及时应用保肝药物,如肝泰乐等。对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者,应做对症治疗。对于药物性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纤维化,应及早应用抗纤维化药物,如丹参、当归等。

推荐访问:肝硬化 也可 吃药 不当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jingyanjiaoliucailiao/2019/0426/9674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