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胃病验案举隅] 经方治胃病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中圈分类号]R28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85―1672(2007)―06―0566―02   作者单位:221613 江苏省沛县龙固镇卫生院
  
  胃病乃临床常见多发之症,“十人九胃”足以言明。余从医多年,喜研读经典著作及各家学说,治疗胃病博采众家之长,效法李东垣、喻嘉言、陈士铎等名家经方,施之临床,每获佳效。兹举隅数则,以期引玉。
  
  1 阴阳交错,寒热纷争,效士铎,双治解纷,复其和降
  
  清・陈士铎《辨证录・心病门》载:“有人患心痛之病,百药治之不效,得寒则痛,得热亦痛,寒热两相攻战,治法宜两解之以解纷”,推出“双治汤”。余用陈氏双治汤(附子、黄连、芍药、甘草)治疗胃腑寒热纷争,各趋其极,阴阳不相协和,邪气盘根错节之胃脘痛,确有独到的疗效。该方主用黄连之苦寒与附子之辛热,旨在祛除沉寒痼冷,清扫郁火积热,纠偏救弊,馁靖纷争。寒热互投,并行不悖,共复胃腑和降之功。较之乌梅丸、黄连汤尤为简捷切用,其法可施。
  胃痛案,侯某,男,36岁,本镇奈庄村人。2002年9月5日初诊。
  胃痛多年,近3个月发作加重,曾间断服用胃必治、胃佩u、甲氰咪胍半年无效,每于受寒、进食生冷及热饭后疼痛发作。舌体红、苔水滑、脉弦。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溃疡。活检:胃粘膜组织呈慢性炎变。观其证,胃病延久,证属寒热纠集,予双治解纷法以观进退:附子、黄连各6g,白芍15g,甘草6g,秦皮12g,蒲公英、丹参各20g。服3剂尚适,但胃痛未止。原方加量到附子、黄连、甘草各10g,白芍30g,余药同前,再服6剂疼痛基本缓解,续予六君子汤调理,共服12剂,胃痛平息,3个月后随访未发。
  
  2 甘从酸化,酸浊弥留,驱酸返甘,刚药变胃
  
  胃土味甘,肝木味酸,此其常也。若其人胃火素炽,或肝木肆横,或过食甘凉,胃阳凝遏,则甘味不能被胃游溢为精微,反尽从曲直之化而变为酸浊,弥留胃腑,上泛作酸。喻嘉言之“刚药变胃”之创见值得推崇。《寓意草・论吴圣符文学单腹胀法》曰:“刚药者气味俱雄,能变胃而不受胃变”,方取《脉因证治》之连理汤,方中干姜辛热。能走能守,逆转酸变,佐用黄连,以柔济刚,制其偏性,乃获驱酸返甘之效。
  泛酸案,王某,女65岁,住本镇中心二村。2001年8月27日初诊。
  近1周来感冒胃脘痞满,疼痛,予陷胸法日趋瘥减,有因啖食水果罐头过多,遂致泛吐酸水,浸心蚀牙,不可遏止。苔薄,脉弦。此胃阳失展,酸浊凝聚。以刚药变胃法予之:党参10g,干姜、苍术、白术各15g,毕澄茄7g,黄连5g。连服5剂泛酸大减,原方减其量,遭再服两剂而安。
  
  3 仓康不安。阴火偏胜。师东垣。培后天,举中气,戢敛阴火
  
  胃脘灼热,多为阳明经热、胃阴亏耗,其属中虚火乘者亦间可见之。《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云:“今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火邪乘于外则热在肌表,乘于中则胃脘灼热。方取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以参、芪培补仓廪之虚,风药升举中气之陷,元气与火不两立,故又能芩、连之戢敛阴火。谨守病机,屡验不爽。
  胃脘灼热案,宋某,男,61岁,住杨屯镇姚桥村。2003年3月9日初诊。
  农活操劳勤苦,饮食饥饱无时,患胃病7年,近1月发作加重,经治疗胃痛已缓,惟胃脘灼热不减,颇以为苦,口不甚渴,二便如常,面黄体瘦,肢倦,气息似不相接续。苔薄,脉虚大。上消化道钡透:胃粘膜增粗,纠结,胃下极在髂棘联线下10厘米。证属脾胃元气亏耗,中气下陷,阴火乘胃,拟用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加味。药用黄芩(酒炒)10g,黄连(酒炒)5g,石膏15g,柴胡、姜活、党参各10g,黄芪20g,苍术10g,白术12g,炙甘草、大枣各10g。服10剂胃脘灼热消失,体力好转,1年后随访未犯。

推荐访问:胃病 经方治 验案举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19/0310/644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