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居酱菜_六必居的故事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机械设备最先进的腌菜及调味品专业公司。公司拥有470多年历史,堪称老字号之最。       为什么叫六必居?长期以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六必居最初是六人合开的买卖,他们托严嵩题匾,严嵩就写了“六心居”。写完后一想,六心岂能合作?于是又在“心”字上添了一撇,成为“六必居”。
   还有的说,六必居起先是个小酒馆,它酿制的酒很香,远近闻名。在酒的酿制过程中,要做到六个必,即“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器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因此人称六必居。其实,六必居是山西临汾西杜村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弟兄三人开办的小店铺,他们讲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六必居除了不卖茶以外,其他六件都卖。因此就起名“六必居”。六必居也兼营酒,还卖青菜,至于制作酱菜那是以后的事。
   六必居是赵氏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创办的。由于他们会经营管理,又由于六必居所处的地理位置好,所以生意兴隆。后来又扩充了门面,买卖越做越大,但是店外的牌匾太小,不像样子,想请人题匾。关于严嵩给六必居题匾有种种传说,最普遍的是,在严嵩没做官以前,闲居在北京,时常来六必居喝酒。店里听说他能写一笔好字,掌柜的就求他题了此匾。当时严嵩还是个小人物,所以没落款。
   自从严嵩手书“六必居”的黑地金字大匾挂出后,原来无名的小酱园身价倍增。六必居名声很快传遍京城,来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由于酱菜卖得最快,所以以后就专营酱菜了。
   六必居牌匾挂上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块牌匾也几经磨难,差一点没有保存下来。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义和团火烧了卖洋货的商店。六必居所在的前门外粮食店街遍地火海。大火熄灭以后,六必居老板站在废墟上长时间地发呆。财富是没了,可制作酱菜手艺还在,不怕不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只是那块严嵩题的匾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再也不能寻找。正在其无可奈何仰天长叹之际,一个叫霍凌云的伙计抱着一块匾走了过来。
   原来,霍凌云冒着生命危险从大火中把大匾抢救出来,藏在崇文门东晓市一带的临汾会馆。老板一见六必居的牌匾喜极而泣,他振臂大呼:“匾在生意就在!”后来为了奖励霍凌云护匾有功,东家给了他干股。
   “文革”期间这块匾再次遭到劫难。红卫兵“破四旧立四新”,把这牌匾从铺门脸上拉下来,摔在地上,又用斧头劈,劈了半天劈不动,只好作罢,就把这块匾当成“四旧”送进了北京展览馆。后来六必居的店名改为“红旗酱菜厂”。那时候好多老字号的牌匾都被当成“封、资、修”的东西给砸烂了,非常可惜。
   1972年,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到中国访问。日本有个腌菜协会,他们曾非常明确地表示日本的酱菜技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据说有个专家曾到日本,看见过日本制酱菜的店铺,上面挂的就是“六必居”的牌子。在日本,有“站在东海岸看到六必居”的说法,可见六必居在日本的知名度。所以,来到中国的田中角荣怎能放弃近距离观看六必居的机会呢?因此他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想参观六必居的要求。周恩来总理并没有立即安排客人去六必居参观,而是先派人了解六必居的情况。在得知情况后,指示务必要把六必居的牌匾从北京展览馆取回,立即修复挂起来。这样,这块匾又重新悬挂于六必居的店堂之内了。
   (摘自新华出版社《老国企的那些事儿》 作者:李治)

推荐访问:故事 六必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19/0318/2175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