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2022年)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2022年)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4篇

第1篇: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承上启下的知识点

分析:本节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后面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把认知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等不同层次要求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依据:因为这些能力要求是地理学科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会考、高考能力要求的重点内容之一。


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学以至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的过程。

依据:是因为这部分内容与后面的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是学习后续知识的

重要基础;
另外,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

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

依据:一是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应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二是这部

分内容学生容易判断错误。

二、教法设计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1) 设问式教学:

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准则,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为核心,通过设疑启发,引领思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层层破解本课的知识难点,这种双向交流反馈,既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又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促成学生对本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有效掌握。

具体如下:

提出假设条件 分析得出结论 (单圈环流)    

否定其中条件之一 分析得出结论一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否定其中条件之二 分析得出结论二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读图分析法。由于地理学科的特点,启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必须经常凭借地理图象来进行。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利用图像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图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法手段:多媒体课件。表现手段更直观、更清晰、更真实,易于反馈,便于学生理解。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作为老师,关键在于引导。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感性和理性的认识都不很充分,教材内容抽象,较难于理解,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对教材上的专业性图不易看懂。在教学时要化繁为简,层层推进,便于学生的理解,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会更好。

2、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重视图文转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并绘略图反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绘图技能,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依据: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信息的综合载体,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实质联系。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设疑导入新课:

1)氟氯烃的生产与使用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因大量排放氟氯烃而产生的臭氧空洞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极上空?

2)我国大陆高空的云为何总是自西向东运动?

这些现象都与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有关,全球大气运动是如何产生的呢?

二)讲授新课:

请学生画热力环流的模式图,进一步明确,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让学生思考:就全球范围来看,是否能形成热力环流?引入P36活动题,让学生分析

1.假设条件:(1)地表是均匀的 (2)地球静止不动(3)太阳直射赤道。    

结论:赤道、两极受热不均→热力环流→在赤道和极地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     

2.在实际情况下(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点明假设的是理想状态,让学生思考分析:在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 “单圈环流无法维持” (通过在地球仪上的演示分析,训练学生对前一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并进一步分析得出“三圈环流”的模式图。

结论: 赤道、两极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知识拓展,提出问题:    

设问 1: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

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又有何差异?    

设问 2: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

绘图训练:

结合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由学生绘制全球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分布图,分析归纳分布规律(高低压相间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启发引导 让学生画出“三圈环流”的侧视图,明确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培养学生空间转化能力,检验其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并为下面介绍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做准备)

3.否定其中假设条件: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地表热量收支的改变→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

作周期性季节移动→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天气与气候不同    

让学生在侧视图上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导学生归纳各纬度的热量随季节的变化,结合图2.11,总结规律:气压带风带也会随直射点南北移动、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4.小结归纳,提出疑问,布置作业    

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单圈环流    

地表是均匀的、太阳直射赤道→三圈环流,近地面出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地表是均匀的→气压带、风带移动
        

板书: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及意义

2、三圈环流的形成

1)单圈环流

2)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南北对称

六个风带---南北对称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随直射点南北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第2篇: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第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第二个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
同时本课涉及一些气候名称、涉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判断,这些内容集中在一起,学生容易感到困惑,所以我们除了补充必要的知识,梳理知识联系外,必须弱化具体气候分布、名称、特征的记忆,突出用规律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

2、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分析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及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原理,加强学生的理解。

4、理解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实际分布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并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应用知识分析气候的多样性、复杂性,树立应用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及其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难点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几种特殊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策略】

1、通过作板图,采取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方法化解难点知识进行教学。

2、“问题导学”、多媒体实物投影。

3、引导分析法、假设推理法、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巩固知识。

4、借助比较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动手、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3篇: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反思

这周讲的公开课《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我入职以来的第一次正式的公开课,自己也比较重视,所以也认真地准备,收集素材、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等等也都尽力的投入。课讲过去了,有做的好的地方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在这里首先谢谢组内的老师的指导,备课组集体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陈玲玲老师主动地和我商讨这节课,帮我进行教学设计,帮我打磨这节课,挤出时间听了我两节试讲课,唐老师到了后来还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非常感谢他们的指导。

通过这次公开课的经历,收获还是蛮大的。第一,收集教学素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这节课的教学材料都是大家常用的如二战时日本的风战、马纬度,我想能不能通过视频让大家观察全球大气运动的规律性来导入为什么全球大气如此有规律的运动,通过收集资料找到比较高清的视频资料,同时还利用二战时日本的风战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这里我又做到更为细致的处理,在同一副图中展示日本和美国的相对位置和纬线,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教学设计的连贯,由热力环流导入大气环流,全球性大气运动形成过程复杂,为了更好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需要把地球理想化,引入单圈环流导入三圈环流,整个教学过程承接连贯,教学顺畅。第三,课堂活动的调控,如何做好即让学生充好活动而且还比较高效,陈老师说了一点,在课堂活动时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而且做的步骤,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能够准确地分析并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为此我设计了学生自制模具,通过学生在模具上绘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标出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来达成学习目标。我的课题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的要求都非常细化易于操作,分为三步,第一步,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有初步了解;
第二步,组内合作,各组前后位同学在绘图时要求按着课本描叙顺序来绘图,避免学生不知从哪里开始,图绘完了同学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也就了解啦;
第三步小组展示和交流,要求学生指出展示同学问题,提出疑问,在展示同时要求演示同学和绘画同学默契协调。在明确要求下,课堂活动显得明显高效,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思悟的氛围比较浓厚,同时节省了时间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第四,语言的简练,试讲之后发现最大问题就是讲不完,为此唐老师的建议,导入删减,大气环流不用讲啦,考虑到教学设计的连贯,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我想了两个办法,最占时的活动在各小项活动都明确时间,自己在语言上面要简练,不说废话,记得在热力环流导入部分,用“热膨胀上升、冷收缩下沉”取代“受热地区膨胀上升、受冷地区收缩下沉”等等。第五,注意课堂检测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当然也有很多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第一,课堂生成性问题自己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在小组交流阶段,学生的生成性问题,为什么低纬度的东北风被称为东北信风带,而中纬度的西南风却被称为盛行西风,为了避免不打断学生,我就没有回答,课时交流结束后自己把这个给遗忘啦。第二,学生在黑板上绘图显得混乱,为了赶课,自己也没有再重新绘画一遍给学生巩固。第三,在课堂上自己巡视的次数比较多,这样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讲解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的身上,老师的位置应该相对比较稳定,这点做的不够好。第四,目光和学生交流比较少,喜欢把目光盯在地面上,如果目光对着学生,这样对课堂的管理以及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水平都有一定的了解。第五,课堂的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让学生在小组展示的时候,描述他们小组的模具的制作过程,多让小组交流,这样教学模具的作用就可以充分的发挥。

自己的一点思考:如果在讲完三圈环流后再次展示视频学生,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赤道高空有云,,观察全球的大气运动的规律,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第4篇: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知识框架
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热带:
(南北纬30°之间,T最冷月>15℃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o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
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4、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南、北回归线~30o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北部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亚热带南北纬30°~40°间T最冷月>0℃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南、北纬25o~至35o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2、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o~40o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T最冷月>0℃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北纬35o~55o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2、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南、北纬40o~60o之间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3、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及岛屿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北纬60°附近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长严寒,夏暖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南、北纬50o~70o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带(北纬60°~90°T最热月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气温变化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南半球2.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热)月气温最冷月气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温带气候最热月气温<15℃寒带气候3.确定具体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多雨型(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2000mm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7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1500mm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750—1000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10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800mm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300—1000mm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终年少雨)年降水量<250mm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2.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气候类型相似点不同点热带季风气候气温:终年高温(>15℃)1

降水: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雨季降水量更集中更多(7月份降水突破600mm)热带草原气候相对降水量较少(若能从气温上判断该地是南半球,则必是热带草原气候无疑,因为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对冷干(雨热同期)最冷月均温(关键)>0℃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0℃,雨季较短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总量有时相当最冷月均温(关键)>0℃,各月降水分配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关键)<0℃,降水各月不一,一般集中在夏季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冬冷夏热、降水状况都是夏季相对较多均温低于0℃的月份少,有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对较多温带大陆性气候均温低于0℃的月份多,一般无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对较少3.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原因气候大类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1、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2、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3、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
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中美洲的东北部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纬度位置偏高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
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圭亚那高原地势较高,气温随之下降,降水也减少(改变了大气环流状况),形成了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非洲西南部沿岸本格拉寒流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地形平坦、大分水岭对东南信风的阻挡。

秘鲁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安第斯山的阻挡。
索马里沿岸索马里寒流的影响,该地区呈现类似于荒漠化景观。

塔尔沙漠西南季风影响小,气候干旱降水少;

人为原因:古代对植被的破坏。
亚热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北美大陆东部季风气候不显着海陆热力差异:北美大陆东部的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东亚地区那样明显。
气团和锋:北美大陆上南北属性不同的气团交绥,气旋活动频繁,季风环流遭到抑制而减弱。
地中海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

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一直延伸到北极圈附近洋流和海陆轮廓因素:由于欧洲西部的海陆轮廓更有利于沿岸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深入。
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比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狭小且南北延伸地形因素:由于南北延伸的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把西风和暖流的影响仅限制在沿海一带。
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斯远东地区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作用(迎风坡)温带大陆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尽管这里东西距海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该地处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山脉东侧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
2

4.气压带,风带,洋流和气候类型随纬度的分布5、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项目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风风向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性质暖湿湿热源地太平洋印度洋强弱(较冬季风)弱(较冬季风)强冬季风风向西北季风东北季风性质干冷干暖源地蒙古、西伯利亚亚洲内陆强弱(较夏季风)强(较夏季风)弱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3

推荐访问:风带 气压 反思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气压带和风带课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2/0818/473547.html

  • 相关内容
  • 08-18 2022年宣传工作要点3篇

    当前位置:>>2021-10-03今年,是学校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谋篇布局之年,党委宣传部将围绕党委和行政工作要点,落实好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的要求,为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提升服务支撑应急管理事业

  • 08-18 关于组织观看《榜样6》情况的报告【优秀范文】

    关于组织观看《榜样6》情况的报告

  • 08-18 公司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的报告

    公司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的报告按照会议安排,现就2021年以来,本人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情况报告如下:一、问题整改情况针对上年度分公司党建工作查摆出来的的问题,分公司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狠抓责任落

  • 08-18 2022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6篇

    2022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6篇2022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篇1【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产业正向多元化、体系化、合作化的方向发展

  • 08-18 发展对象培养期间表现3篇

    发展对象培养期间表现3篇发展对象培养期间表现篇1[第一介绍人意见]XXX同志在政治思想上自觉地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注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