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完整)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完整)

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3篇

第一篇: 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浙江红色革命根据地

1、嘉兴南湖一大:嘉兴南湖系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全国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党员活动基地。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近百万共产党员从祖国各地来到嘉兴南湖,南湖充分发挥了鉴往知来、抚今追昔、资政育人功能。

嘉兴市区:月河(江南古朴建筑街区,附近就是最热闹的华庭街,购物吃饭都很方便)、梅湾街(也是江南古朴建筑街区,各种美食比较多)、南湖(党的诞生地)。
周边县市:乌镇(水乡)、西塘(和乌镇一样的)、海宁(盐官、皮革城都可以去,时间好的话可以看钱塘...

2、长兴新四军根据地::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 在长兴县槐坎乡温塘村,是一座晚清时建的前后两进、四面高墙,东西有两排侧屋的两层楼建筑,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馆内陈列抗日时期新四军十六旅和粟裕南下后建立苏浙军区后的革命文物,介绍当时军事机构序列,领导人活动图片,使用的武器和缴获日、伪、顽的战利品,还有抗日根据地组织状况,以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介绍。该馆原是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司令部机关的驻地,时十六旅旅部和苏浙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和粟裕则驻在仰峰岕,苏浙公学驻在该馆附近台基村。粟裕将军逝世后,遵照他生前遗愿,将部分骨灰撒在纪念馆操场,并由县人民政府立碑以志。纪念馆属省级文保单位和省爱国主文教育基地。

长兴景点: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仙山湖景区、顾渚茶文化景区、大唐贡茶院、中国扬子村、十里古银杏长廊、清泉自然科学探索园、城山沟景区、四座文化名山、陈武帝故宫、朱氏宗祠、太湖度假

长兴特产:品茗三绝、长兴四宝、太湖四诊、肥鹅肝、银杏茶、长兴雪藕

3、温州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地处温州南部,座落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境内,2005年2月,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十三个部委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平阳山门、凤卧一带是该根据地的中心,素有“浙江延安”之称,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浙江省委的活动中心,是曾山、刘英、粟裕等同志创建的浙南革命根据地之一。 平阳是老革命根据地县,县内现存革命遗迹众多,与南雁荡山和南麂列岛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包括红军革命史迹、闽浙边根据地史迹、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迹、烈士纪念史迹和粟裕大将骨灰敬撒处等五大板块的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和自然景观相辅的革命圣迹景观群。区内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
粟裕将军部分骨灰敬撒处;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曾山、刘英、粟裕同志办公室及住所旧址;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会址;
“浙南刘胡兰”——郑明德纪念馆等二十多处。

附近景点:南雁荡山风景区:分东西洞、顺溪、畴溪、石城、东屿5大景区,境内峰峦蟠迥,溪壑交错,岩洞密布,怒瀑飞奔,文物胜迹众多,民俗风情独特。位置:平阳县西部,东西洞景区入口在南雁镇南雁村。

南麂列岛风景名胜区:由南麂岛等52个岛屿组成,是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贝藻类),有大沙岙、国胜岙、三盘尾、大擂山、竹屿等景区。位置:平阳县南麂镇。

4、余姚梁弄参观浙东革命根据地: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解放战争时期江南七大游击区之一.被党和国家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旅游局命名为“浙江省百万青少年红色之旅经典景区”。红色景点包括:红岗劲松、余姚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旧址、浙东韬奋书店、浙东区行政公署旧址、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浙东银行旧址。

周边景点:梁弄镇白水冲瀑布、北溪漂流、丹山赤水、梁弄古街、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孙子秀墓、天下玉苑、五家楼、羊额古道

乡土特产:梁弄魁栗、笋干菜、农家土家、土家蛋、梁弄白茶、瀑布仙茗茶

1、嘉兴南湖一大门票:联票60元(含上岛往返船票、南湖革命纪念馆、湖心岛、揽秀园、壕股塔及塔院等);
门票单价:南湖革命纪念馆10元、湖心岛(烟雨楼、乾隆碑)50元、揽秀园5元、壕股塔及塔院10元、一大红船20元。

乌镇门票:50元包括镇上所有景点(茅盾故居、修真观戏台、六朝遗胜、转船湾古民居、双桥风情、梁苑胜迹、唐代银杏等)。

2、长兴新四军根据地:15元/人

太湖不需要门票,里面没什么景点的咯就是看建筑吹太湖风。。。基本都是吃的地方多。3、温州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15元/人

南雁荡山风景区:门票价格:东西洞景区25元;
顺溪景区20元;
顺溪古建筑群10元。

4、余姚梁弄参观浙东革命根据地:现向游客开放的景点主要由浙东区行政公署旧址、浙东军政干校旧址、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和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组成这五个景点联票门票价格:40元

白水冲瀑布门票:20元/人

第二篇: 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2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开辟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它是我们党和国家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众多研究中,关注点多放在凸显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上,而如何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鲜有涉及。分析在红色旅游中井冈山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有利于深化对红色旅游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并提高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 诠释红色旅游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众所周知,井冈山红色旅游的目的是实现它的革命传统教育价值,教育功能是实现价值的手段和前提,彰显教育功能不能代替价值实现,价值实现必须遵照它自己的规律。井冈山红色旅游现有开发模式着力点放在凸显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上,缺乏对教育价值实现的自觉思考。这是因为革命传统教育功能是红色资源的属性,蕴藏在红色资源开发认识中;教育价值比教育功能更抽象,且价值实现是多种因素作用产生的结果,在实践中不容易把握。可见,如何认识红色旅游中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自觉把握价值实现过程,减少干扰因素,对提高井冈山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价值哲学业已形成了三种基本倾向的观点:一是以文德尔班为代表的主观主义价值论;二是以摩尔为代表的客观主义价值论;三是以怀特海为代表的过程哲学价值论[ 1 ] (63页) 。过程哲学价值论不如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的影响大。主观价值论强调价值是满足主体需要,客观价值论强调价值是一种实体。这两种价值论共同的缺点在于它们分别从主体或客体的一端来理解价值,割断了主客体之间的联系。而在19世纪有人提出价值是关系范畴。1931年日本学者牧口常三郎在《价值哲学》一书中指出:“价值不是被评价的客体的概念,而是一个客体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它是这种关系客体的一个象征。”[ 2 ]

我国学者袁贵仁指出:“所谓价值是客体对增强人的本质力量或主体性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 ]王玉 认为:“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1 ] ( 151页)因此,研究价值实现除了必须考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还要考察同主客体联系的环境、手段和方式。价值必须在动态过程中来把握,具有层次性,是一元和多元的统一[ 1 ] (156页) 。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属于重要范畴之一。教育价值的实现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客体和教育环境四者的关系。教育价值实现有以下特点:其一,价值实现是以上四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受教育者是教育价值最终实现者和最后体现者。其二,作为价值实现承受对象的受教育者是“人”,具有主体性。教育者、教育客体及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发生联系时不能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传统的灌输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得不到尊重,甚至不顾及受教育者的需要和感受,导致教育价值不能得到较好地实现。其三,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实现教育价值有催化或制约作用。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客体都存在客观的教育环境中,教育价值不能游离教育环境之外而得到实现;当教育环境自身价值和教育客体价值一致时,教育环境对其他三者发生联系起着协合作用。

目前井冈山红色旅游的思想教育价值实现效果受以下因素干扰:一是同政府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二是诸多持有“教育者”身份的主体不具备教育者资格;三是作为教育价值载体的教育客体,其形态不完全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不能较好地满足受教育者的接受需要;四是教育环境没能成为受教育者实现教育价值的良好场所。这些问题的总根源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认识不足,模糊了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的区别。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在认识上必须区分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廓清红色资源开发等同于传统革命教育、红色旅游经济效益代替思想教育效益的错误观念。

二 “接受”是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

教育客体具备潜在的教育价值,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将教育客体的“潜在”转化成为受教育者身上的“显在”。前提则是成功构筑教育客体通向受教育者的接受桥梁。根据性质不同,教育客体可以分为原初形态和衍生形态两类。

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原初形态是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际存在物,是教育价值的原始形式,比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的实物。原初形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历史真实性;其次,不可复原性;再次,直观形象性。原初形态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客体并内化教育价值的逻辑起点。井冈山精神衍生形态包含井冈山革命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戏剧、电子读物等。衍生形态以继承原初形态的价值内核为基础,又超越了原初形态的形式,满足特定历史时空和接受者对教育客体形式多样性的要求,成为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与时俱进的教育客体。衍生形态对调动受教育者心理和情感有巨大的优势。受教育者在接受衍生形态时,会进一步唤醒移情和想像,构建受自己内心中的“真实”体验,并把内心情感力量投射在新的教育价值形态上,同时这种情感力量相应在心理上支持原初形态的教育价值。

但是,形态转化要注意一个“度”,应以符合社会当今价值为主旨,以便于让人们更好地接受。目前,在红色资源开发中普遍存有“接受”方面的问题,如在开发中乱贴“红”字标签伪造历史;红色资源没能和其他现实环境相互融合和相互印证,遂成为“闹市中的孤岛”。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在红色旅游中自觉考虑时代要求和接受者的主体需要,使教育客体主体化。首先,考虑受教育者生活的时代和空间;其次,考虑受教育者的意识形态倾向;再次,考虑受教育者的主要生活实践;最后,考虑新时期传播特点。因此,当前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布展中应充分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效果上要形成融纪念性、历史性、教育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满足接受者的年龄、文化、习俗、心理、情感、审美力等差异所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接受需求。通过培育受教育者的接受兴趣有利于唤醒受教育者“内化”教育价值的积极性。

三 “内化”是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

“‘内化’阶段,指教育者首先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输给受教育者(价值主体之一) ,受教育者则在各种因素的中和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教育影响,并转化为个体的意识和动机。”[ 4 ] (187页)受教育者有选择地接受教育客体并进行“内化”,其中既包括形式、内容上的接受又包含心理、情感上的接受,最后达到认同、迁移教育价值之目的。因此,受教育者“内化”教育客体是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井冈山红色旅游中的“内化”阶段,除了受教育者同教育客体相互作用外,还包括教育者和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后者对受教育者产生的影响往往没有得到重视。

井冈山红色旅游中有没有教育者? 如果有,谁又是教育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指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教育者是向受教育者传导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内容的实践先行者。红色旅游中的革命传统教育,贯穿在红色资源的倡导开发和红色旅游组织接待中。倡导开发、组织接待者承载了明确的教育目的,同旅游者发生了教育关系,他们理所当然都是教育者。这些人主要是党和政府工作人员、旅游业从业人员。而旅游者则应称作为受教育者。据调查, 2006年井冈山红色旅游全年的249万多游客中,中年以上的占了绝大多数; 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了绝大多数。“许多人是怀着对井冈山的向往、对中国革命的了解到井冈山来的。”[ 5 ]在红色旅游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除了发生教育关系外,还产生经济、文化、日常交往等多种关系,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经济关系遮蔽了教育关系,教育实施失位现象严重。

原因是当地政府特别关注红色旅游拉动第三产业经济的功能,以致形成本末倒置,红色旅游中的思想教育成为增加当地经济效益的幌子。而有些教育者不具备“教育者”的资格,直接对实现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带来严重损害。比如:有的组织和接待者对受教育者实施坑蒙拐骗行为,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井冈山精神的教育价值背道而驰,破坏了红色资源的形象,损害了教育价值实现的基础。当前红色旅游中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不断地加以克服,包括努力培养解说员、编写规范的解说词、加强对不法经营的制裁力度等等。但是,教育者不合格或教育者上岗时达不到教育价值实践先行者的要求,仍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红色旅游中教育价值实现的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矛盾。因此,必须加强培育合格的教育者,使教育者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井冈山作为红色旅游的教育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情景环境两层意思,其环境建设对应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井冈山的生态价值对受教育者增进生态环保意识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价值。井冈山作为红色旅游的生活情景更蕴涵了宝贵的教育价值。首先,它是教育者、教育客体和受教育者合力的关系场,将协合教育者、教育客体和受教育者三者的作用力和方向,是教育价值的实现场所。其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与发源地的地理和风俗存有渊源关系。当前井冈山居民永葆真诚纯朴、艰苦奋斗、不畏艰辛、勤劳善良的民风,是传播井冈山精神的鲜活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井冈山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一部活教科书。再次,历史井冈和今日井冈相生共存并互为印证。受教育者能够比较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确凿证明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力量和教育价值。

四 “外化”指教育价值在受教育者身上得到体现

价值是“客体以其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6 ] ( 306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接受和内化教育客体属于“客体以其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阶段,其内容是将所接受的教育客体的思想、认识、政治、道德内容转化为他们的某种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 4 ] ( 187页) 。而外化是继内化之后,将其心理结构转化为一种现实的心理能量以及个体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力量[ 4 ] (188页) 。外化处于教育价值实现的最后阶段,即“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阶段,是教育价值的最终体现。

人的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程度总是为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实际所制约[ 6 ] (307页) 。只要能提出与一定的实践能力相符合的需要,也必然能根据这种实践能力改造客体,实现其对人的价值[ 6 ] ( 306页)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领域和内容不断创新,形成极为丰富的价值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构成了当前受教育者的历史任务和根本价值诉求。在这个背景下,尽管红色旅游中每个受教育者的需要在层次和内容上都不尽相同,但是“以主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形成的客观需要为基准”[ 6 ] (307页) 。所以,在红色旅游中井冈山精神思想教育价值能够牵引并满足受教育者之需要,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7 ]

检验受教育者是否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主要看其外在的体现。受教育者“外化”即实现井冈山精神思想教育价值,应该体现在:第一,通过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程,受教育者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勇往直前、百折不扰,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了第一个工农兵红色政权,制定了第一部法律,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正是依靠和弘扬这种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不仅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通过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程,受教育者自觉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引领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把握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6 ] 。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会造成意识形态的混乱。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整合多元思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最大限度地团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种力量。

第三,通过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程,受教育者升华情感,坚持科学发展思维,在改革开放的新实践中不断焕发出巨大动力。井冈山革命斗争绘就了共产党人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完美结合的动人画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团结互助的高尚情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自力更生、敢闯新

路、勇于胜利的革命品质,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所有这些不仅成为当年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也为我们今天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生动教材[ 8 ] 。实践证明,井冈山精神不仅是伟大的革命精神,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 1 ]王玉 . 21世纪价值哲学:从自发到自觉[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 2 ]牧口常三郎1价值哲学[M ] 1马俊峰,江畅,译1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591[ 3 ]袁贵仁1价值学引论[M ]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631

[ 4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 5 ]魏晓霞. 红色旅游热了[N ]. 中国旅游报. 2007 - 01 - 31(002).

[ 6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 ]. 5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7 ]新华网南昌2003年9月2日电. 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N ] 1光明日报, 2003 -09 - 03 (01) 1

[ 8 ]王一平,段克和. 弘扬井冈山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 ]1光明日报, 2007 - 10 - 23 (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2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开辟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它是我们党和国家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众多研究中,关注点多放在凸显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上,而如何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鲜有涉及。分析在红色旅游中井冈山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有利于深化对红色旅游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并提高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 诠释红色旅游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众所周知,井冈山红色旅游的目的是实现它的革命传统教育价值,教育功能是实现价值的手段和前提,彰显教育功能不能代替价值实现,价值实现必须遵照它自己的规律。井冈山红色旅游现有开发模式着力点放在凸显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上,缺乏对教育价值实现的自觉思考。这是因为革命传统教育功能是红色资源的属性,蕴藏在红色资源开发认识中;教育价值比教育功能更抽象,且价值实现是多种因素作用产生的结果,在实践中不容易把握。可见,如何认识红色旅游中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自觉把握价值实现过程,减少干扰因素,对提高井冈山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价值哲学业已形成了三种基本倾向的观点:一是以文德尔班为代表的主观主义价值论;二是以摩尔为代表的客观主义价值论;三是以怀特海为代表的过程哲学价值论[ 1 ] (63页) 。过程哲学价值论不如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的影响大。主观价值论强调价值是满足主体需要,客观价值论强调价值是一种实体。这两种价值论共同的缺点在于它们分别从主体或客体的一端来理解价值,割断了主客体之间的联系。而在19世纪有人提出价值是关系范畴。1931年日本学者牧口常三郎在《价值哲学》一书中指出:“价值不是被评价的客体的概念,而是一个客体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它是这种关系客体的一个象征。”[ 2 ]

我国学者袁贵仁指出:“所谓价值是客体对增强人的本质力量或主体性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 ]王玉 认为:“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1 ] ( 151页)因此,研究价值实现除了必须考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还要考察同主客体联系的环境、手段和方式。价值必须在动态过程中来把握,具有层次性,是一元和多元的统一[ 1 ] (156页) 。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属于重要范畴之一。教育价值的实现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客体和教育环境四者的关系。教育价值实现有以下特点:其一,价值实现是以上四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受教育者是教育价值最终实现者和最后体现者。其二,作为价值实现承受对象的受教育者是“人”,具有主体性。教育者、教育客体及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发生联系时不能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传统的灌输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得不到尊重,甚至不顾及受教育者的需要和感受,导致教育价值不能得到较好地实现。其三,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实现教育价值有催化或制约作用。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客体都存在客观的教育环境中,教育价值不能游离教育环境之外而得到实现;当教育环境自身价值和教育客体价值一致时,教育环境对其他三者发生联系起着协合作用。

目前井冈山红色旅游的思想教育价值实现效果受以下因素干扰:一是同政府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二是诸多持有“教育者”身份的主体不具备教育者资格;三是作为教育价值载体的教育客体,其形态不完全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不能较好地满足受教育者的接受需要;四是教育环境没能成为受教育者实现教育价值的良好场所。这些问题的总根源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认识不足,模糊了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的区别。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在认识上必须区分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廓清红色资源开发等同于传统革命教育、红色旅游经济效益代替思想教育效益的错误观念。

二 “接受”是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

教育客体具备潜在的教育价值,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将教育客体的“潜在”转化成为受教育者身上的“显在”。前提则是成功构筑教育客体通向受教育者的接受桥梁。根据性质不同,教育客体可以分为原初形态和衍生形态两类。

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原初形态是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际存在物,是教育价值的原始形式,比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的实物。原初形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历史真实性;其次,不可复原性;再次,直观形象性。原初形态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客体并内化教育价值的逻辑起点。井冈山精神衍生形态包含井冈山革命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戏剧、电子读物等。衍生形态以继承原初形态的价值内核为基础,又超越了原初形态的形式,满足特定历史时空和接受者对教育客体形式多样性的要求,成为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与时俱进的教育客体。衍生形态对调动受教育者心理和情感有巨大的优势。受教育者在接受衍生形态时,会进一步唤醒移情和想像,构建受自己内心中的“真实”体验,并把内心情感力量投射在新的教育价值形态上,同时这种情感力量相应在心理上支持原初形态的教育价值。

但是,形态转化要注意一个“度”,应以符合社会当今价值为主旨,以便于让人们更好地接受。目前,在红色资源开发中普遍存有“接受”方面的问题,如在开发中乱贴“红”字标签伪造历史;红色资源没能和其他现实环境相互融合和相互印证,遂成为“闹市中的孤岛”。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在红色旅游中自觉考虑时代要求和接受者的主体需要,使教育客体主体化。首先,考虑受教育者生活的时代和空间;其次,考虑受教育者的意识形态倾向;再次,考虑受教育者的主要生活实践;最后,考虑新时期传播特点。因此,当前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布展中应充分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效果上要形成融纪念性、历史性、教育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满足接受者的年龄、文化、习俗、心理、情感、审美力等差异所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接受需求。通过培育受教育者的接受兴趣有利于唤醒受教育者“内化”教育价值的积极性。

三 “内化”是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

“‘内化’阶段,指教育者首先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输给受教育者(价值主体之一) ,受教育者则在各种因素的中和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教育影响,并转化为个体的意识和动机。”[ 4 ] (187页)受教育者有选择地接受教育客体并进行“内化”,其中既包括形式、内容上的接受又包含心理、情感上的接受,最后达到认同、迁移教育价值之目的。因此,受教育者“内化”教育客体是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井冈山红色旅游中的“内化”阶段,除了受教育者同教育客体相互作用外,还包括教育者和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后者对受教育者产生的影响往往没有得到重视。

井冈山红色旅游中有没有教育者? 如果有,谁又是教育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指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教育者是向受教育者传导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内容的实践先行者。红色旅游中的革命传统教育,贯穿在红色资源的倡导开发和红色旅游组织接待中。倡导开发、组织接待者承载了明确的教育目的,同旅游者发生了教育关系,他们理所当然都是教育者。这些人主要是党和政府工作人员、旅游业从业人员。而旅游者则应称作为受教育者。据调查, 2006年井冈山红色旅游全年的249万多游客中,中年以上的占了绝大多数; 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了绝大多数。“许多人是怀着对井冈山的向往、对中国革命的了解到井冈山来的。”[ 5 ]在红色旅游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除了发生教育关系外,还产生经济、文化、日常交往等多种关系,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经济关系遮蔽了教育关系,教育实施失位现象严重。

原因是当地政府特别关注红色旅游拉动第三产业经济的功能,以致形成本末倒置,红色旅游中的思想教育成为增加当地经济效益的幌子。而有些教育者不具备“教育者”的资格,直接对实现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带来严重损害。比如:有的组织和接待者对受教育者实施坑蒙拐骗行为,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井冈山精神的教育价值背道而驰,破坏了红色资源的形象,损害了教育价值实现的基础。当前红色旅游中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不断地加以克服,包括努力培养解说员、编写规范的解说词、加强对不法经营的制裁力度等等。但是,教育者不合格或教育者上岗时达不到教育价值实践先行者的要求,仍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红色旅游中教育价值实现的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矛盾。因此,必须加强培育合格的教育者,使教育者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井冈山作为红色旅游的教育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情景环境两层意思,其环境建设对应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井冈山的生态价值对受教育者增进生态环保意识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价值。井冈山作为红色旅游的生活情景更蕴涵了宝贵的教育价值。首先,它是教育者、教育客体和受教育者合力的关系场,将协合教育者、教育客体和受教育者三者的作用力和方向,是教育价值的实现场所。其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与发源地的地理和风俗存有渊源关系。当前井冈山居民永葆真诚纯朴、艰苦奋斗、不畏艰辛、勤劳善良的民风,是传播井冈山精神的鲜活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井冈山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一部活教科书。再次,历史井冈和今日井冈相生共存并互为印证。受教育者能够比较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确凿证明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力量和教育价值。

四 “外化”指教育价值在受教育者身上得到体现

价值是“客体以其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6 ] ( 306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接受和内化教育客体属于“客体以其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阶段,其内容是将所接受的教育客体的思想、认识、政治、道德内容转化为他们的某种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 4 ] ( 187页) 。而外化是继内化之后,将其心理结构转化为一种现实的心理能量以及个体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力量[ 4 ] (188页) 。外化处于教育价值实现的最后阶段,即“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阶段,是教育价值的最终体现。

人的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程度总是为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实际所制约[ 6 ] (307页) 。只要能提出与一定的实践能力相符合的需要,也必然能根据这种实践能力改造客体,实现其对人的价值[ 6 ] ( 306页)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领域和内容不断创新,形成极为丰富的价值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构成了当前受教育者的历史任务和根本价值诉求。在这个背景下,尽管红色旅游中每个受教育者的需要在层次和内容上都不尽相同,但是“以主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形成的客观需要为基准”[ 6 ] (307页) 。所以,在红色旅游中井冈山精神思想教育价值能够牵引并满足受教育者之需要,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7 ]

检验受教育者是否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主要看其外在的体现。受教育者“外化”即实现井冈山精神思想教育价值,应该体现在:第一,通过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程,受教育者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勇往直前、百折不扰,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了第一个工农兵红色政权,制定了第一部法律,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正是依靠和弘扬这种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不仅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通过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程,受教育者自觉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引领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把握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6 ] 。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会造成意识形态的混乱。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整合多元思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最大限度地团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种力量。

第三,通过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程,受教育者升华情感,坚持科学发展思维,在改革开放的新实践中不断焕发出巨大动力。井冈山革命斗争绘就了共产党人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完美结合的动人画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团结互助的高尚情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自力更生、敢闯新

路、勇于胜利的革命品质,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所有这些不仅成为当年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也为我们今天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生动教材[ 8 ] 。实践证明,井冈山精神不仅是伟大的革命精神,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 1 ]王玉 . 21世纪价值哲学:从自发到自觉[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 2 ]牧口常三郎1价值哲学[M ] 1马俊峰,江畅,译1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591[ 3 ]袁贵仁1价值学引论[M ]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631

[ 4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 5 ]魏晓霞. 红色旅游热了[N ]. 中国旅游报. 2007 - 01 - 31(002).

[ 6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 ]. 5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7 ]新华网南昌2003年9月2日电. 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N ] 1光明日报, 2003 -09 - 03 (01) 1

[ 8 ]王一平,段克和. 弘扬井冈山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 ]1光明日报, 2007 - 10 - 23 (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2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开辟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它是我们党和国家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众多研究中,关注点多放在凸显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上,而如何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鲜有涉及。分析在红色旅游中井冈山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有利于深化对红色旅游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并提高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 诠释红色旅游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众所周知,井冈山红色旅游的目的是实现它的革命传统教育价值,教育功能是实现价值的手段和前提,彰显教育功能不能代替价值实现,价值实现必须遵照它自己的规律。井冈山红色旅游现有开发模式着力点放在凸显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上,缺乏对教育价值实现的自觉思考。这是因为革命传统教育功能是红色资源的属性,蕴藏在红色资源开发认识中;教育价值比教育功能更抽象,且价值实现是多种因素作用产生的结果,在实践中不容易把握。可见,如何认识红色旅游中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自觉把握价值实现过程,减少干扰因素,对提高井冈山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价值哲学业已形成了三种基本倾向的观点:一是以文德尔班为代表的主观主义价值论;二是以摩尔为代表的客观主义价值论;三是以怀特海为代表的过程哲学价值论[ 1 ] (63页) 。过程哲学价值论不如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的影响大。主观价值论强调价值是满足主体需要,客观价值论强调价值是一种实体。这两种价值论共同的缺点在于它们分别从主体或客体的一端来理解价值,割断了主客体之间的联系。而在19世纪有人提出价值是关系范畴。1931年日本学者牧口常三郎在《价值哲学》一书中指出:“价值不是被评价的客体的概念,而是一个客体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它是这种关系客体的一个象征。”[ 2 ]

我国学者袁贵仁指出:“所谓价值是客体对增强人的本质力量或主体性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 ]王玉 认为:“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1 ] ( 151页)因此,研究价值实现除了必须考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还要考察同主客体联系的环境、手段和方式。价值必须在动态过程中来把握,具有层次性,是一元和多元的统一[ 1 ] (156页) 。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属于重要范畴之一。教育价值的实现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客体和教育环境四者的关系。教育价值实现有以下特点:其一,价值实现是以上四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受教育者是教育价值最终实现者和最后体现者。其二,作为价值实现承受对象的受教育者是“人”,具有主体性。教育者、教育客体及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发生联系时不能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传统的灌输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得不到尊重,甚至不顾及受教育者的需要和感受,导致教育价值不能得到较好地实现。其三,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实现教育价值有催化或制约作用。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客体都存在客观的教育环境中,教育价值不能游离教育环境之外而得到实现;当教育环境自身价值和教育客体价值一致时,教育环境对其他三者发生联系起着协合作用。

目前井冈山红色旅游的思想教育价值实现效果受以下因素干扰:一是同政府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二是诸多持有“教育者”身份的主体不具备教育者资格;三是作为教育价值载体的教育客体,其形态不完全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不能较好地满足受教育者的接受需要;四是教育环境没能成为受教育者实现教育价值的良好场所。这些问题的总根源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认识不足,模糊了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的区别。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在认识上必须区分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廓清红色资源开发等同于传统革命教育、红色旅游经济效益代替思想教育效益的错误观念。

二 “接受”是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

教育客体具备潜在的教育价值,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将教育客体的“潜在”转化成为受教育者身上的“显在”。前提则是成功构筑教育客体通向受教育者的接受桥梁。根据性质不同,教育客体可以分为原初形态和衍生形态两类。

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原初形态是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际存在物,是教育价值的原始形式,比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的实物。原初形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历史真实性;其次,不可复原性;再次,直观形象性。原初形态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客体并内化教育价值的逻辑起点。井冈山精神衍生形态包含井冈山革命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戏剧、电子读物等。衍生形态以继承原初形态的价值内核为基础,又超越了原初形态的形式,满足特定历史时空和接受者对教育客体形式多样性的要求,成为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与时俱进的教育客体。衍生形态对调动受教育者心理和情感有巨大的优势。受教育者在接受衍生形态时,会进一步唤醒移情和想像,构建受自己内心中的“真实”体验,并把内心情感力量投射在新的教育价值形态上,同时这种情感力量相应在心理上支持原初形态的教育价值。

但是,形态转化要注意一个“度”,应以符合社会当今价值为主旨,以便于让人们更好地接受。目前,在红色资源开发中普遍存有“接受”方面的问题,如在开发中乱贴“红”字标签伪造历史;红色资源没能和其他现实环境相互融合和相互印证,遂成为“闹市中的孤岛”。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在红色旅游中自觉考虑时代要求和接受者的主体需要,使教育客体主体化。首先,考虑受教育者生活的时代和空间;其次,考虑受教育者的意识形态倾向;再次,考虑受教育者的主要生活实践;最后,考虑新时期传播特点。因此,当前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布展中应充分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效果上要形成融纪念性、历史性、教育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满足接受者的年龄、文化、习俗、心理、情感、审美力等差异所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接受需求。通过培育受教育者的接受兴趣有利于唤醒受教育者“内化”教育价值的积极性。

三 “内化”是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

“‘内化’阶段,指教育者首先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输给受教育者(价值主体之一) ,受教育者则在各种因素的中和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教育影响,并转化为个体的意识和动机。”[ 4 ] (187页)受教育者有选择地接受教育客体并进行“内化”,其中既包括形式、内容上的接受又包含心理、情感上的接受,最后达到认同、迁移教育价值之目的。因此,受教育者“内化”教育客体是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井冈山红色旅游中的“内化”阶段,除了受教育者同教育客体相互作用外,还包括教育者和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后者对受教育者产生的影响往往没有得到重视。

井冈山红色旅游中有没有教育者? 如果有,谁又是教育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指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教育者是向受教育者传导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内容的实践先行者。红色旅游中的革命传统教育,贯穿在红色资源的倡导开发和红色旅游组织接待中。倡导开发、组织接待者承载了明确的教育目的,同旅游者发生了教育关系,他们理所当然都是教育者。这些人主要是党和政府工作人员、旅游业从业人员。而旅游者则应称作为受教育者。据调查, 2006年井冈山红色旅游全年的249万多游客中,中年以上的占了绝大多数; 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了绝大多数。“许多人是怀着对井冈山的向往、对中国革命的了解到井冈山来的。”[ 5 ]在红色旅游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除了发生教育关系外,还产生经济、文化、日常交往等多种关系,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经济关系遮蔽了教育关系,教育实施失位现象严重。

原因是当地政府特别关注红色旅游拉动第三产业经济的功能,以致形成本末倒置,红色旅游中的思想教育成为增加当地经济效益的幌子。而有些教育者不具备“教育者”的资格,直接对实现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带来严重损害。比如:有的组织和接待者对受教育者实施坑蒙拐骗行为,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井冈山精神的教育价值背道而驰,破坏了红色资源的形象,损害了教育价值实现的基础。当前红色旅游中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不断地加以克服,包括努力培养解说员、编写规范的解说词、加强对不法经营的制裁力度等等。但是,教育者不合格或教育者上岗时达不到教育价值实践先行者的要求,仍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红色旅游中教育价值实现的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矛盾。因此,必须加强培育合格的教育者,使教育者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井冈山作为红色旅游的教育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情景环境两层意思,其环境建设对应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井冈山的生态价值对受教育者增进生态环保意识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价值。井冈山作为红色旅游的生活情景更蕴涵了宝贵的教育价值。首先,它是教育者、教育客体和受教育者合力的关系场,将协合教育者、教育客体和受教育者三者的作用力和方向,是教育价值的实现场所。其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与发源地的地理和风俗存有渊源关系。当前井冈山居民永葆真诚纯朴、艰苦奋斗、不畏艰辛、勤劳善良的民风,是传播井冈山精神的鲜活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井冈山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一部活教科书。再次,历史井冈和今日井冈相生共存并互为印证。受教育者能够比较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确凿证明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力量和教育价值。

四 “外化”指教育价值在受教育者身上得到体现

价值是“客体以其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6 ] ( 306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接受和内化教育客体属于“客体以其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阶段,其内容是将所接受的教育客体的思想、认识、政治、道德内容转化为他们的某种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 4 ] ( 187页) 。而外化是继内化之后,将其心理结构转化为一种现实的心理能量以及个体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力量[ 4 ] (188页) 。外化处于教育价值实现的最后阶段,即“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阶段,是教育价值的最终体现。

人的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程度总是为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实际所制约[ 6 ] (307页) 。只要能提出与一定的实践能力相符合的需要,也必然能根据这种实践能力改造客体,实现其对人的价值[ 6 ] ( 306页)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领域和内容不断创新,形成极为丰富的价值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构成了当前受教育者的历史任务和根本价值诉求。在这个背景下,尽管红色旅游中每个受教育者的需要在层次和内容上都不尽相同,但是“以主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形成的客观需要为基准”[ 6 ] (307页) 。所以,在红色旅游中井冈山精神思想教育价值能够牵引并满足受教育者之需要,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7 ]

检验受教育者是否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主要看其外在的体现。受教育者“外化”即实现井冈山精神思想教育价值,应该体现在:第一,通过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程,受教育者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勇往直前、百折不扰,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了第一个工农兵红色政权,制定了第一部法律,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正是依靠和弘扬这种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不仅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通过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程,受教育者自觉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引领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把握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6 ] 。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会造成意识形态的混乱。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整合多元思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最大限度地团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种力量。

第三,通过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程,受教育者升华情感,坚持科学发展思维,在改革开放的新实践中不断焕发出巨大动力。井冈山革命斗争绘就了共产党人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完美结合的动人画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团结互助的高尚情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自力更生、敢闯新

路、勇于胜利的革命品质,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所有这些不仅成为当年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也为我们今天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生动教材[ 8 ] 。实践证明,井冈山精神不仅是伟大的革命精神,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 1 ]王玉 . 21世纪价值哲学:从自发到自觉[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 2 ]牧口常三郎1价值哲学[M ] 1马俊峰,江畅,译1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591[ 3 ]袁贵仁1价值学引论[M ]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631

[ 4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 5 ]魏晓霞. 红色旅游热了[N ]. 中国旅游报. 2007 - 01 - 31(002).

[ 6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 ]. 5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7 ]新华网南昌2003年9月2日电. 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N ] 1光明日报, 2003 -09 - 03 (01) 1

[ 8 ]王一平,段克和. 弘扬井冈山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 ]1光明日报, 2007 - 10 - 23 (10).

第三篇: 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土地革命战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建设情况

土地革命战争即1927年到193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接着,又取得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此期间从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起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分别成立了各级地方工农民主政权,主要根据地的具体情况如下文。

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扩大了井冈山的斗争,建立了湘赣边界井冈山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与郭滴人、张鼎丞、邓子恢发动的农民起义队伍一起,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到一九三一年与赣南连成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剿”,随后根据地不断扩大,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吉安、安福两县一部分,遂川县北部等地。

二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1927年9月及其以后,湘鄂赣边界10多个县的农民举行起义,组成几支游击队,从此开始了湘鄂赣边地区的游击战争。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推动了这一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11月,红5军主力转往井冈山后,留下的一部红军编为红军支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9月,根据中共湘鄂赣特别委员会决定,红军支队编入由湘赣边转战到湘鄂赣边地区的红5军。之后,红军分兵展开活动,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扩大根据地。至1930年6月,湘东北的平江、浏阳,赣西北的修水、铜鼓、万载,以及鄂东南的大冶、阳新、通山、通城、崇阳这一广大地区内,除部分城镇外,都已成为革命根据地。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组成,李宗白任书记;
10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组成,赖汝樵任主席。根据地在反对国民党军“清剿”、“围剿”的斗争中,得到了发展。从1933年9月开始,红军和地方武装在国民党军的反复围攻下,遭受严重损失,至1934年8月,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大部被国民党军占领。红军及游击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三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位于福建、浙江、江西三省边界地区。全盛时期包括横峰、弋阳、崇安、开化等20余县的地区,拥有约100万人,红军发展到万余人。1928年1月,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了江西横峰、弋阳农民起义,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同年10月,福建崇安等地党组织领导农民起义,创建了闽北革命根据地。1929年底,中共赣东北特委成立,唐在刚任书记。1930年7月,闽北党组织划归赣东北特委领导,同时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十军,周建屏任军长,胡庭铨任代政委,不久邵式平任政委兼前委书记。1930年11月,成立赣东北省委,唐在刚任书记;
同时成立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1932年底,赣东北根据地扩大到闽浙赣三省。1934年11月,红十军同寻淮洲、乐少华率领的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合编为红十军团,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委,同时成立了军政委员会,方志敏任主席,继续担任抗日先遣队的任务。先遣队在转移中因遭优势敌人围攻而失败,余部突围到浙南地区,在粟裕、刘英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四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全盛时期包括有20余县的地区,拥有约350万人口,主力红军达4.5万余人。1927年11月,潘忠汝、吴光洁、戴克敏等领导了湖北黄(安)麻(城)地区的农民起义,开辟了鄂豫边根据地;
1929年5月,徐子清、肖方、周维炯、徐其虚等领导了河南商(城)南部地区的农民、士兵起义,开辟了豫东南根据地;
1929年11月,舒传贤、周狷之、余道江等领导了安徽六(安)霍(山)农民、士兵起义,开辟了皖西根据地。他们各建立了一个师的红军。1930年4月,成立了中共鄂豫皖边特委,郭述申任书记;
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委兼前委书记;
6月,成立了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为主席,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1930年11月,鄂豫皖边特委改组,曾中生任书记。1931年1月,红一军与蔡申熙、陈奇领导的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邝继勋任军长,余笃山任政委。1931年5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张国焘任书记兼军委书记。1931年11月,成立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1932年1月,成立中共鄂豫皖省委,沈泽民任书记。由于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政策,红四方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1932年10月,主力撤出根据地,向西转移,留下的红军重组红二十五军,在吴焕先、徐海东、王平章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1934年6月,中央派程子华来鄂豫皖根据地,担任军事领导工作。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转移北上后,留下的部分武装重建红二十八军,在高敬亭等领导下,坚持游击战争。

五 湘鄂西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割据范围最大的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鼎盛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曾覆盖58个县市,拥有2万正规红军和近5万地方武装。

1928年,贺龙、周逸群、邓中夏、段德昌、贺锦斋等在湘鄂边领导进行了游击战争,并开创了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改为河邺军)。此后于1930年开创了洪湖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7月,河邺军、红六军在湖北公安县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孙德清任参谋长,柳直荀任政治部主任,从此,湘鄂边、洪湖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中共湘鄂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革命军事委员会等机关。1931年7月至1932年4月,湖北监利县周老嘴成为湘鄂西苏区的首府,后迁至洪湖瞿家湾,相继成为根据地的中心。从1932年5月开始,夏曦先后共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肃反”,胡慎己、万涛、周小康、尉世筠、张昆弟、汤慕禹、刘革非、彭之玉、彭国材、戴补天、柳克明、段玉林、张宗理、栩栩、周容光、王恩平、唐赤英、王炳南、段德昌、叶光吉等一大批英魂苌弘碧血,演绎出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悲壮一幕,致使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洪湖苏区失陷。夏曦、贺龙、关向应率红三军移转湘鄂边,1934年开辟黔东特区,10月与红六军团会师,创建湘鄂川黔苏区,至此,坚持数年之久的湘鄂西苏区完全丧失,红三军踏上新的征途。

六 左右江根据地

1929年12月邓小平、雷经天、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百色起义,成立了红军第7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领导龙州起义,成立了红八军,开辟了左江革命根据地。同年3月,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下,左江根据地丧失。11月,红军余部编入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根据地,于1931年7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留下的部队由韦拔群等率领在右江地区坚持斗争。1932年冬,右江根据地完全丧失。

七 海陆丰根据地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位于广东省的海丰、陆丰地区,亦称海陆丰苏区。1927年东江地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领导9月7日农民起义后,又于10月30日领导由南昌起义军第24师余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 2师和农民自卫军及农民群众,再次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海丰、陆丰两县全境11月13~16日,陆丰县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陆丰县苏维埃政府。11月18~21日,彭湃主持召开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海丰县苏维埃政府。随后,两县深入开展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分子,巩固苏维埃政权,扩大农民自卫军,支援工农革命军作战,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扩展到普宁、惠来、潮阳、丰顺、五华、紫金、惠阳等县境。1928年1月,广州起义军一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4师进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1929年冬,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府在根据地恢复活动。1930年春,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权之下的人数达三十余万。海陆丰人民迎来了第二个革命高潮。

1930年夏,立三"左"倾错误影响到海陆丰。红军热衷于攻打城市,部队和根据地都受到损失。10月,海陆紫特委并入东江特委。11月初,南方局派李富春同志到大南山召开闽粤赣边区党代会,传达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束立三"左"倾错误。会后,东江特委撤销,分设西南、西北分委。在西南分委领导下,海丰、陆丰、紫金合并为海陆紫县,成立海陆紫县委、县苏政府。同时,省委将东江红军改编为第六军第二独立师,师长彭桂,政委黄强,下辖两个团,原四十九团编为第一团,彭桂、黄强分别兼任团长、政委。为使海陆紫与大南山根据地连成一片,1931年1月划陆丰东南部六个区与惠来边界一个区为陆惠县,随后成立了陆惠县委、县革委。5月,西南、西北两分委撤销,恢复东江特委。在结束立三错误路线后,红军和根据地逐渐恢复,并有新的发展。1932年,广东的反动统治趋于稳定,他们集中兵力大规模进攻红色区域。春末,张达师及张瑞贵师一部进八海陆丰,疯狂"进剿"、"清剿"、"屯剿"。另方面,王明"左"倾路线在前一年的夏秋间贯彻到东江,错误路线执行者大打所谓AB团、社会民主党,使海陆紫、陆惠地区的反"围剿"力量受到严重削弱。随着敌军在根据地周围构筑封锁线,村庄被毁,群众被杀或被赶走,我军的活动十分困难。1933年春,红一团挺进紫金受挫,撤回海陆丰山区分散坚持斗争。1934年,海陆丰边界赤卫队被围失利,海陆丰人民武装斗争便暂告停止。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的一块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它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占据了很多个第一:1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较早地发动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2第一个召开了县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3最早领导开展了土地革命,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创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八. 琼崖根据地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琼崖(今海南省)特别委员会将琼山、文昌、定安、乐会(今属琼海)、万宁、陵水、澄迈等县农民武装共1000余人,改编为琼崖讨逆革命军。9~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中共琼崖特委领导讨逆革命军和农民举行武装起义,特委书记杨善集在战斗中牺牲。11月,讨逆革命军改称琼崖工农革命军。1928年2月,王文明继任特委书记;
琼崖工农革命军改称琼崖工农红军,共1400余人。3~5月,国民党军4000余人对琼崖工农红军进行“围剿”,琼崖工农红军遭受严重损失。8~12月,在实行土地革命、反击国民党军“围剿”的斗争中,成立以王文明为主席的琼崖苏维埃政府,并陆续建立了乐会四区、六连岭、母瑞山、羊山等根据地。1929年春,中共琼崖特委利用国民党军撤离琼崖的有利时机,逐渐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建设根据地。1930年1月,王文明病逝。4月,冯白驹继任特委书记。8月,琼崖工农红军扩编为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2独立师)。1932年8月起,在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中,琼崖根据地和红军第2独立师遭受严重损失,冯白驹带领工农红军余部在母瑞山坚持斗争,最后仅剩26人。1933年4月,转移到琼山、文昌地区。1936年5月,成立琼崖工农红军游击队司令部,逐渐恢复扩充革命武装。

推荐访问:土地革命 革命根据地 经济建设 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2/0908/48332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