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24《黄继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24《黄继光》优质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24《黄继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24《黄继光》优质课教学设计4篇

【篇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24《黄继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24* 黄继光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黄继光》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篇目。这篇课文主要写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枪口、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本文写的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事,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品质。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感悟黄继光那种为了祖国和人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黄继光和其他英雄人物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英雄气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激趣导读

1.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音频资料。

2.导思: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交流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

4.导学:1950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众多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从他胸膛迸发的热血,阻断了敌人凶残的弹雨,而他奋力一扑的瞬间,震天,憾地。让我们一起呼唤这位英雄的名字——黄继光(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交流背景资料,为学生感受人物思想感情和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品读课文,内化情感

(一)导学: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52年的战场,一起感受黄继光的英雄气概。请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黄继光的英雄气概,在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写自己的感受。想好后可以先和小组同学交流。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

预设一:黄继光在敌人火力凶猛,进攻受阻时毅然请命。

1.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谈感受,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随学生汇报相机展现句子。

(1)屏显句子一: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①指生再读句子,指导抓住重点字词和短语“屡次”“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朗读并体会摧毁火力点的艰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继光为了取得战斗胜利,舍身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壮举。相机识记生字“屡”:形声字,“尸”为形,“娄”为声。本义表示情况多次发生,不止一次。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屏显句子二: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①指导学生同桌合作读黄继光和营参谋长的话,想象一下:黄继光的愤怒来自什么?他的坚定来自什么?而他这一请命意味着什么?结合相关句子说一说。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结

        合上下文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②指生勇敢地站起来,坚定地读一读黄继光请战时说的话。

预设二:在枪林弹雨中,黄继光拖着重伤的身体,两次顽强地站起,在没有任何武器的时候,他用自己宽阔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罪恶的枪口!

1.指导学生先读句子,再谈感受。

2.相机导思:黄继光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导学“第一次站起”。

(1)屏显句子一: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①学生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②相机导思:从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谁能来演一演?此时你能体会到什么?

③指导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④指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站起来的不容易和为什么能站起来。

(2)屏显句子二: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①学生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②相机导学:二十米、十米,对你来说怎样?而对已受重伤的黄继光来说呢?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切地体会黄继光令人震惊的顽强。

③指导学生读出对“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不同的感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在心中树立起黄继光高大的英雄形象。

(3)相机引读:如果你就是黄继光的战友,亲眼目睹黄继光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时,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

引读:当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时……

当黄继光只能艰难地挪动自己的身体时……

当敌人的机枪一齐对准黄继光时……

4.教师相机导学“第二次站起”。

(1)屏显句子一: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①学生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②相机出示词语“胸膛”,让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后,相机导思:此时此刻,读着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交流:你觉得哪些动词让你感受最深?请抓住“张开、猛扑、堵住”这几个词语,把其不同的感受读出来。谁来试一试?

④导思:是什么力量驱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加深对人物的敬佩之情。

(2)展开想象表达情感: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黄继光的战友,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的一幕,你会怎么想?把你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以“黄继光啊,你是我的好战友……”开头说几句话。

5.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年轻的战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战友们的心怎能平静,复仇的火焰熊熊燃烧,带着你的感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一个问题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来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通过反复诵读、融情想象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三、分享故事,读诗拓展

1.分享小故事:黄继光用生命铺就了一条胜利之路,战友们冲上阵地后发现,黄继光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枪口上,他的手仍然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腿已被打断,身后是一道很长的血印。卫生员整理黄继光遗体时,用热毛巾捂他的手臂,捂到第三天,那高高举起的手臂才放下来。课文学完了,老师相信你们也被深深地震撼了,黄继光的这尊塑像是根据他生前所在连连长的回忆塑成的。此时此刻,面对英雄的塑像,你想说点儿什么吗?

2.交流“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故事。

3.共同朗读小诗《永恒》。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分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的感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内化积淀。

板书设计

黄继光

爬 站 扑 堵

顽强 勇敢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通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黄继光的英雄气概”这一问题层层推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知课文内容,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理解并感悟黄继光崇高的精神品质。在学习中创设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自读、练读、齐读和默读,通过这些形式的阅读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融情想象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断地将新知识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24*.黄继光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在原文环境中理解“屡次”“匍匐”“摧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应用朗读体验的方法,在朗读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勇与顽强。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950年6月,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中国政府派出十几万志愿军奔赴朝鲜。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去看一下当时激烈的战争场面,了解在这次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课件播放朝鲜战争纪录片)看到了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

2.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来认识朝鲜战场上的一位英雄,他的壮举可谓是惊天动地,他就是——黄继光。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关于抗美援朝和黄继光的相关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检查预习,走进文本

1.指名轮流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其他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合作点评读文情况,认读、理解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屡次匍匐冰雹摧毁胸膛报仇

3.师生交流明确:本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事。

三、了解顺序,感知文本

1.短短的一篇文章,完整而生动地叙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英雄事迹。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顺序)

2.文章写了黄继光哪些感人的画面呢?

主动请求任务——执行任务——英勇献身

四、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谈谈黄继光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困难)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1)(课件出示)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①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②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2)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句子: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三)重点研读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

1.结合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1)黄继光处境如何?用“____”标在书上。

(2)找出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表现,用“````”标在书上。

2.学生自主学习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先说处境如何艰难。

①师相机指导读,“冒”表现出难。

②“冒”“用尽全身的力气”“二十米,十米”和省略号说明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惊人的毅力。

(2)再现黄继光战斗中的表现。

①这位年轻的战士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作者怎样表现出他的惊讶与赞叹?这是惊人的勇敢与顽强,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敬佩与赞叹来朗读第9自然段。

②晕倒了。

③又站起来了。(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了?)

④“张开、猛扑、堵住”,抓住描写动作的词,体会黄继光堵枪口的壮举,感受他身负重伤,用尽全身力气,只为扑得远一些。

4.讨论:同学们,要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除了用胸膛堵枪口外,还有别的办法吗?(没有)

(四)学习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2自然段,想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

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的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势不可当。

五、拓展小结

1.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2.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为国效力的精神。

[教学板书]

24* 黄继光

主动请求任务

执行任务站起来了

又站起来了坚定

顽强

壮烈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英勇献身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因为和现在学生的时代相距比较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课前,我便让学生搜集有关黄继光和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课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组织观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借此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以多读为手段,在多读的基础上,结合学习提示,重点研读第7~11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生活。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我课后冷静下来的时候,再回顾我教学的一些细节时,如果我能在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让基础好的同学带动基础差的同学,训练的效果会更好,朗读也更容易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

【篇二】「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24《黄继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黄继光》公开课教学设计

24* 黄继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役、屡”等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英雄气概。

3.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英雄气概。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词语较少,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学会。老师重点强调“役、屡”的读音。

2.阅读理解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进行体会,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黄继光那种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3.表达运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的人文教育目标,使“老课文”教出“新效果”,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了一些拓展性的语文活动,如用几个成语来概括黄继光的精神,说几句话来赞美黄继光……使僵化的思想教育课变成学生内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触动情感

1.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丰碑图片。

(2)师深情导入:同学们,这座高高耸立的丰碑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建造的。在这座丰碑下,长眠着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人民、为和平而牺牲的烈士英灵。在这些英灵中,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3)师板书课题:《黄继光》。

2.简介黄继光及课文背景。

(1)课件出示黄继光简介。

(2)师指名读黄继光的简介。

(3)课件出示写作背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作为背景音乐)

(4)师配乐,朗读简介。

(5)再读课题。

师引导:今天让我们跨越时空,一起去寻找英雄的身影,探寻他伟大的灵魂!(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丰碑图片,简介黄继光及写作背景等方式渲染气氛,这样很快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战争与上甘岭战役之中,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学生感知黄继光这一英雄形象做了充分的铺垫,使学生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产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走进文本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全班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2)师生合作评点读文情况。

(3)检查生字词预习。

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役”读音是“yì”,不要读成“yù”;
“屡”读“lǚ”,不要读成了“lǒu”。

③指导识记生字。

a.形近字识字:
役(战役) 屡(屡次) 摧(摧毁)

没(没有) 缕(一缕) 催(催促)

b.形声字识字:“胸膛”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是月字旁。右边的“堂”表示读音。

c.多音字:晕 yūn(晕倒)

yùn(日晕)

(4)整体感知课文。

①师引导: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示例:本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事。

2.了解顺序,感知文本。

(1)师引导:文章完整而生动地叙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英雄事迹。那么,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写了黄继光哪些感人的画面呢?

(2)生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3)小组交流,启发思维。

(4)全班交流,统一认识。

(5)师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分别描述了黄继光主动请战、执行任务、英勇献身三个感人的画面。

(6)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按事情发展顺序 主动请战→执行任务→英勇献身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同样需要落实字词的训练,重视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三、潜心阅读,感悟文本

1.自读感悟,体会人物品质。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边读边在文中圈画描写黄继光动作、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他怎样的英雄气概 。

①师指名读阅读要求。

②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阅读课文。

(2)生阅读课文。

(3)同桌互相交流朗读时画出来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全班交流,引读感悟。(要求:按课文叙述的顺序交流)

(1)交流“主动请战”部分。

①师引导:黄继光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主动请战的?表达出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③师点拨: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黄继光对敌人的憎恨和对祖国、人民的爱。

④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注意读出黄继光愤怒之情、坚定之意,重读“愤怒”“坚定”。

⑤师生合作朗读。

(师)面对激烈的阵地战、密集的枪弹和紧迫的时间,黄继光愤怒了——

(生)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师)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

(生)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2)交流“执行任务”部分。

①师引导: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此时的黄继光会怎样想呢?又是怎么做的呢?

②课件出示段落。

③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以缓慢的语速读出爬行的艰难,读出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

④师引读。

(师)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生)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⑤出示课件。

⑥师引导:“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此刻的黄继光又是怎样想的呢?

⑦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要读出惊讶、感动、赞颂之情。

⑧师生合作朗读。

(师)黄继光负了伤,艰难地向前爬行着,他用尽全身的力气……近了,更近了——

(生)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3)交流“英勇献身”部分。

①师引导:从昏迷中醒来的黄继光,看到战士们又被压在山坡上时,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②生交流后出示相关段落。

③师指导朗读,相机指导:重读描写黄继光动作的“站、张开、猛扑、堵住”等词。

④合作朗读。

(师)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营参谋长正在着急——

(生)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⑤师引导:同学们,要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除了用胸膛堵枪口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师相机提示武器没了、时间到了、情况严峻)

⑥课件播放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枪口的视频。

⑦师引导交流。

师问:在枪林弹雨中,黄继光拖着受了重伤的身体,顽强地站起来了!在没有任何武器的情况下,他用自己宽阔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罪恶的枪口!同学们,那不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没有感觉的铁板呀!那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难道他不珍视生命吗?是什么力量让他置生命于不顾?

生答:是精神,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他英勇顽强的形象,闪耀着灿烂光辉。

⑧引导展开想象,表达情感。

师引导: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黄继光的战友,目睹了这惊天动地的一幕,你会怎么想?把你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以“黄继光啊,你是我的好榜样……”为开头说几句话。(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本板块主要采用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中情境,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黄继光当时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渐渐从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中,体会到人物的英雄气概。

四、以情激情,拓展延伸

1.师述:黄继光用生命铺就了一条胜利之路,战友们冲上阵地后发现,黄继光伟岸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仍然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腿已被打断,身后是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

2.课件出示黄继光纪念馆图片。

师述:同学们,这就是黄继光纪念馆图片,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对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说一声——(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黄继光,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总结拓展。

(1)师总结:同学们,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黄继光这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英雄,我们的祖国才会日益强大。这种精神不仅仅存在于战场上,也存在于科学界。在那些热爱祖国、积极投身祖国科研事业的科学家们,同样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质!请打开课本,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读一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总结学法。

自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讨论交流从中感悟到的人物精神品质→有感情地朗读。

(3)生自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讨论交流感悟。

4.师总结:同学们,黄继光、钱学森两位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感动,令人敬佩。虽然英雄已经逝去,但是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精神永不消逝,他们的名字已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之中,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设计意图】在教学即将结束之时,教师出示黄继光纪念馆图片,再一次将学生的激情点燃。又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阅读链接”中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让学生对“英雄”这一形象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

【篇三】「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24《黄继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24 《黄继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晕”,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式。

4.了解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体会英雄的优秀品质,感受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式。

【教学难点】

了解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体会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图片引入: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英雄的故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晕”,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式。(重点)

4.了解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体会英雄的优秀品质,感受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叙述了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事迹。

四、品读释疑

1.黄继光在战斗中表现了怎样的英雄气概?

2.讨论交流:找出文中描写敌人子弹的句子,感受一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2)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3)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全文三次描写敌人的子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敌人的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烈,烘托了黄继光英勇顽强的精神。

3.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黄继光豪迈的誓言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4.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连用三个感叹号既是对黄继光顽强意志的赞叹,又表达了战士们的期待、惊喜之情。“突然站起来”“暴风雨”突出了黄继光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

5.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黄继光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两次站起来体现了什么?

两次站起来体现了黄继光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血拼到底的决心。尤其第二次站起来,说明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6.“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惊天动地”说明黄继光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写出了战士们的勇猛和对敌人的仇恨。“像海涛一样”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战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力量。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文叙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事迹,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3.课堂小结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步步展开故事情节。渲染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衬托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4.主题延伸

说说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示例:读了本文, 我们可以感受到黄继光勇挑重担、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同时也能感受到黄继光深深的爱国热情。

六、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特殊的命令》

板书设计:

【篇四】「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24《黄继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1.认识“延、昔、笋”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重点

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难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1.字词教学

本课的“延、昔、笋”等7个生字都是要求会认的字。其中“炕”是后鼻音,“笋”是平舌音,教学中要注意发音。

2.阅读理解

这首诗歌语句优美,层次清晰,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追寻”的到底是什么。其次对于诗歌中提到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几个地方,可以采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提到的这几个有代表性、有象征意义的地点。诗歌中的“老牛破车”“宝塔山”需要配上图片及说明性文字,让学生理解其内在的含义。

3.表达运用

这首诗中第一、二小节语言优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此为范例,尝试仿写。注意这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格式是:比喻句+事物,句式是“像……在……追寻你,什么地方的什么”。

1.预习提纲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等内容。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多媒体课件

“南泥湾开荒”“杨家岭”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随文识字,初步感知

1.教师谈话: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

(课件出示图片:延安窑洞、梨园、南泥湾开荒、毛泽东杨家岭讲话。也可出示相关视频课件)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借助课本上的注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全诗押的是ɑng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3.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使用激情的语言,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明诗歌的主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整体感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

翩翩归来:轻快地来临。

昔日:往日。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3.学生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1)学生认真朗读,指名学生尝试划分诗歌层次。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第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第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2)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设计意图:

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为下一步研读课文,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把诗分为三个部分,整体感知,让学生对这首诗歌有个整体印象。

三、学习第1~2小节

1.自由读第一部分。

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引导学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诗人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2.教师补充。

课件出示:

南泥湾开荒: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封锁和边区的灾荒,给边区带来极大的经济困难。南泥湾在延安的东南,距延安约45公里。这里虽然人烟稀少,满目荒凉,但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于耕种。1940年秋,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杨家岭讲话: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杨家岭发表,使延安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源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号召下,延安鲁艺及文化界走出去、下基层,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3.小组交流,师生汇报: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诗歌的第1小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点明了追寻延安精神的必要性。第2小节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流水”,暗含代代相传的意思;
追寻枣园,就是紧跟党中央;
追寻南泥湾,就是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
追寻杨家岭,就是遵照党的指示,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建设美好的明天。这里反复用“追寻”一词,是告诉我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在朗读“翩翩归来、茁壮成长”两个词语时,语速放缓,第2小节中四个“追寻你”,在朗读时前三个语速逐步加快,声调逐步上扬,到最后一个时,可以放缓。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比喻句,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作者追寻延安精神是多么迫切。

四、学习第3~4小节

1.学生自读自学第3~4两节,思考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课件出示:

1.“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丢不掉的是什么?

2.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需要发扬延安精神?

2.学生自由阅读,画出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的句子,教师讲解点拨:

“一排排”“一件件”说明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手法描写了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朗读时,第3小节中“永远告别”与“忘不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4小节中“毫不犹豫地丢掉”与“不能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几个短语需要重读,语速放慢。诗的第3、4两节写我们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

教学第3~4小节诗,以两个对比来突出延安精神没有过时,而且还需要继承发扬。教学时,要求学生动嘴读一读,动手画一画,动脑评一评,这样的学习才是扎实的。

五、品读第5~6小节

1.指名朗读这两节诗,边读边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2.学生读句子: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便不能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正因为延安精神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才要继续追寻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

3.教师小结:诗的第5~6小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第5小节主要从反面说,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没有了灵魂,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第6小节主要从正面说,即: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开头一句“啊!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4.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煌、翔”是后鼻音。朗读时要释放出情感,把追寻延安精神的急迫心情读出来。

设计意图:

最后两节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更明确地突出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教学时可以适当拓展、延伸。

六、总结扩展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谈一谈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发扬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谈谈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什么是延安精神,也让学生了解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发扬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延安精神。诗歌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诗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以及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一、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并思考。

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突破难点。可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可以通过课件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为什么“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而将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看图引申到深层次的思考。

二、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诗中有很多形式相同的句式,如“追寻你……”“像……”,学习这些句式时可以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把解答第一个问题“追寻什么”作为“扶”的重点,恰当地运用课件化解难点,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通过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学生对“延安精神”也有了深切的体会。在学生基本弄清第一个问题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可以采用“放”的方式,然后按照学习前一部分的方法自主学习。

三、不足之处。

教学中对于“南泥湾开荒”的解释过多,没有抓住重点,让学生反而无所适从,失去目标。

推荐访问: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2/0925/491316.html

  • 相关内容
  • 09-25 机关单位读书活动方案

    当前位置:>>2021-10-03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以下是好范文网分享的机关单位读书活动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机关单位读书活动方案为拓宽

  • 09-25 学党史开展专题生活会方案(完整)

    当前位置:>>2021-10-03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以下是好范文网分享的学党史开展专题生活会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学党史开展专题生活会方

  • 09-25 2022090211:关于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090211:关于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调

  • 09-25 2022年度开展”党课学习党史”方案(完整)

    当前位置:>>2021-10-03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以下是好范文网分享的开展党课学习党史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开展党课学习党史方案根据市

  • 09-25 物业工作计划最新三篇【完整版】

    营造美好环境,共创社会和谐,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那么有关于物业工作计划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物业工作计划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关于物业工作计划1一、安保工作概述:安保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