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知识产权之法,,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以知识产权之法,,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以知识产权之法,,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

以知识产权之法,,护非物质文化遗产4篇

以知识产权之法,,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篇1

建立健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曾荇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工艺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我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几十万项,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属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具有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对它的保护依赖于以知识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综合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有专利权保护、著作权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商标权保护等模式。但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比较薄弱,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尚难以满足实际保护工作的需要。因此,应尽快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注册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具有群体性和不确定性,很多时候难以唯一地确定其具体的创造者。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注册制度,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基础性意义。因为只有在知道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同时,通过登记注册,能够全面了解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状况、权利主体等情况,为开展保护工作提供依据。登记注册制度应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认定和登记注册三部分内容。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各省(区、市)也正在加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法治轨道。

  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管理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组建专门的权利代管机构,在确定职责和范围的基础上实现集中管理。集中管理制度便于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从而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于能够确定具体创造者或保存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权利主体应确定为个人。对于不能确定具体创造者或保存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权利主体则应确定为某个群体。这个群体可以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管理的民间组织,其性质是社会团体法人组织。该社会团体法人享有两项职权:一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益代表组织,享有民事主体的相关权利;
二是负责搜集整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当地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认证批准。

  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内容。应明确区域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用受益权。既然承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和发展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区域的群体持续创作的结果,就应当赋予经认定的权利主体合法使用权,并允许他们从中获得经济收益。应当强调的是,通过这些途径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应该部分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事业,以保证其旺盛的生命力。但又应当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不包括转让权。只有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秘密才能不被泄露,国家文化利益才能不受损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民族群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才能协调一致。(作者为湖南商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人民日报)

以知识产权之法,,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篇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之我见
作者:赵娜 张莉
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0期

        对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以西藏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作出立法建议。笔者认为,在《非物质遗产保护法》施行后,地方政府应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理念的地方法律法规来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一、前言

        令我国社会各界翘首以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在今年2月25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在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5、传统体育和游艺;
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藏因地处西南边陲,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海拔较高,基本完好地保存和传承了丰富而又独特的藏族文明。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的宗教文化和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民间艺术、传统戏剧等14大类的藏区非物质文化,遍布自治区的每座寺庙、每个村落。民主改革50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弘扬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帮助西藏复兴传统民族文化,使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发展和继承。目前西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有60项代表作,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有53人;
入选自治区代表作名录的有222项代表作,入选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的有134人。

        二、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的内容和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实施项目和传承人保护、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会涉及一些民事问题,尤其是知识产权的问题,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只是在第四十四条规定:“ 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知识产权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此可见这部法律只是一部行政法律,只规范政府部门的行为和责任。

以知识产权之法,,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篇3

缙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撷萃
国家级
一、黄帝祭典
黄帝祭典是至今存续在浙江省缙云县一种以黄帝为祭祀对象的传统的中华始祖崇拜礼俗。
缙云的黄帝祭典最早可追溯晋代,建在缙云县苍龙峡口鼎湖峰下的缙云堂,是史籍记载中国南方祭祀黄帝的最早建筑物。
传承至今的缙云黄帝祭典,分春(清明)秋(重阳)二祭,祭祀礼仪基本相同,地点在仙都鼎湖峰下的黄帝祠宇。祭拜人员分主祭、陪祭、参祭等。
缙云“黄帝祭典”是长期流传于中国南方的祭祀礼仪,它明显区别于中国北方的黄帝祭典。这种在江南山乡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山地农耕文明中形成的、颇具特色的一种传统祭祀形式,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同时也保存了中国南方民间尊宗敬祖的许多传统习俗。
二、张山寨七七会
“张山寨七七会”是存续在浙江省缙云县胡源乡张山寨于农历七夕举办的民
俗活动。
张山寨献山庙位于胡源乡招序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
“张山寨七七会”主要活动有:设立案坛、上寨迎轿、巡游祈福、献戏斗台、山寨守夜、会案表演、祭拜归位等。
“张山寨七七会”至今仍沿用明万历例规,是缙云民俗历史的缩影,又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民间艺术表演平台。“张山寨七七会”活动涵盖了地方神信仰崇拜。地方性婚姻习俗、以及竞技表演等诸多内容,它对于研究浙南山乡民俗文化的演进、浙南民间戏剧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研究价值。
三、迎罗汉
迎罗汉是浙江省缙云县农村传统节日活动中表演的一项集武术、民俗于一体的
民间游艺表现形式。
迎罗汉活动一般由多个罗汉班参加,排于队首的罗汉,是由青壮年装扮成的兵勇将士。紧随其后的是一组骑在父亲背上的三、五岁罗汉孙,装扮成民间传统戏剧中的各类英雄或各路神仙。
表演程式主要有罗汉阵、耍武、叠罗汉等。
迎罗汉表演都在鼓乐伴奏下进行,伴奏乐器主要为先锋和锣鼓。

省级
一、缙云婺剧

历史上的缙云地处婺、处二府交界其行政区划时而划归处州,时而划归婺州。
缙云婺剧包括“徽戏”、“乱弹”、“昆腔”、“高腔”、“滩簧”、“时调”六大声腔,以徽戏为主调,同时又兼具处、婺两地传统特色。
二、缙云杂剧
“缙云杂剧”成形于宋元,是一种充满乡土气息、并广泛流传于缙云乡村的民间戏剧,它包括缙云的“小唱班”、“的笃班”、“香丁班”、“采茶班”等民间表演艺术。
缙云杂剧所表演的的题材多为歌颂正义、鞭挞丑恶,寓教于嬉笑戏谑之中。音乐及唱腔朴实明快,优美动听。
三、缙云歌谣
素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缙云,地处浙西南山区。千百年来,这里的百姓长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在繁重的劳动和艰苦的生活中,用方言口头创作的歌谣便成了人们减轻压力、抒发情怀和自娱自乐的主要方式之一。缙云歌谣分民歌、民谣两大类。
缙云歌谣根据其基本内容,大致可归纳为六大类:劳动歌谣、时政歌谣、仪式歌谣、爱情歌谣、生活歌谣、儿童歌谣。
四、缙云丝竹锣鼓
缙云最早的丝竹锣鼓,始于东晋缙云山中的“缙云堂”祭祀祖先的道教音乐。缙云的丝竹锣鼓,由于曲调悠扬,节奏明快,金声玉振,高亢激越,具有非常独特的地方音乐特色,深为缙云广大民众所喜爱。缙云丝竹锣鼓有坐奏和行奏两种演奏形式。
缙云丝竹锣鼓的曲调融合了道教音乐、缙云山歌、小调、以及高、昆、徽、乱、淮各路曲牌,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五、独角台场
缙云盲人以演奏乞讨的这种方式,逐步演化成早期的“独角台场”。
艺人用双手、双脚和嘴巴同时操控十几种乐器,靠脚的踏蹬、手的敲拉、口的鼓吹来演奏打击乐、管弦乐等各种复杂的乐曲,一个人就代替了一个功能俱全的乐队。一般都是十多人一起演奏的《闹台场》,却一个人就能从头到尾把它演奏下来,“独角台场”因此得名。
六、钢叉舞
钢叉俗称“响铃叉”,钢叉舞是流传于缙云一种以钢叉为道具的古老民间表演艺术。主要分布于缙云的壶镇、前路、东方、胡源、溶江、大洋、方川、新建等乡镇。其中壶镇金竹村的钢叉舞最具代表性。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关公诞日这天,金竹村民都要举行“迎案”活动。钢叉舞是

迎案活动的一个必演项目,原先只有三、五人舞钢叉,后来,随着舞叉人员的不断增加,动作不断完善,技艺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分离出单独表演的“钢叉舞”。
七、上宕功夫
“上宕功夫”因地而得名。
上宕村位于缙云县胡源乡,与海拔1216米的古方山遥相呼应。
上宕功夫的种类繁多,南拳北腿、兵器阵法皆通,然以棍法最为出名。上宕各类棍法中,又以上宕先祖独创的“一支香”最具代表性。“一支香”的特点是快、准、狠,一招制敌。
八、缙云剪纸
剪纸是缙云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江南山乡风格。缙云剪纸的工序:熏样,订样,剪纸,拆钉。
缙云剪纸大多以戏曲为题材,兼有鸟兽虫鱼等作品,构思巧妙,动势夸张,阴阳结合,以形寓神。
九、缙云根雕
缙云根雕是雕刻艺人以树根为材料进行创作的一项民间美术项目。缙云地处浙西南山区,雕刻技艺与东阳木雕一脉相承。缙云根雕崇尚天人合一,讲究天趣美感,追求源于自然,回归自然,体现了老庄哲学中的中国传统古典美学思想。根雕的创作流程:取形,去皮,定型,表面处理。
十、缙云古雕
1.3亿年前,缙云一带出现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由火山灰凝结而成的凝灰岩几乎覆盖了整个缙云,储量十分丰富。
缙云石雕根据不同用途,主要分为:建筑类、用具类、工艺类、墓葬类四种。缙云石雕工艺一般分:设计放样、选材取料、雕刻加工、抛光组装等四道工序。
十一、河阳古民居营建技艺
河阳古民居始建于五代末期,主体格局属元代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建筑艺术既有徽派风格,有体现缙云地方特色。
河阳古民居根据古代中国风水理念进行布局,依照山川地势,坐北朝南,阴阳互补。现存的一溪两坑的水系、一街五巷的布局系典型的元代村落遗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学原理精髓。
十二、土布纺织技艺
缙云自古有男耕女织的传统,土布纺织历史十分悠久。
缙云的土布纺织技艺原来十分发达几乎家家户户的布匹都能自给自足。

土布纺织技艺的基本原理,就是经线和纬线按一定顺序和密度,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长度尺寸排列进行交织。
缙云土布纺织技艺从选料、纺线到上机、纺织,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滚棉,纺线,煮线,浆线,打筒,缨线,收线,穿扣,整经疏线,穿缯,第二次穿扣,制梭,织布。
十三、田氏传统接骨术
田氏传统接骨术创始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开骨伤医馆于胪膛。
田氏传统接骨术,是以心手合一、手随心动的手法,对断骨进行准确复位、固定,再辅以秘传方剂膏丹丸散的传统接骨术。
田氏传统接骨术的精华集中在田氏自创的接骨手法和自制的田氏东方膏药以及一系列汤药、粉剂、洗剂、药膏。
田氏传统接骨术主要诊疗步骤:整体辨症、手法接骨、药膏外敷、柳板固定、综合调理。
十四、关公案
“关公案”是缙云百姓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祭祀关公为平台,汇聚民间竞技、歌舞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缙云“关公案”以壶镇镇金竹村最具代表性。
“关公案”活动程式主要分:祭旗祀案、请神起案、祈福会案、神龛交界、焚马谢案等五项内容。
缙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123
类别民俗民俗
项目名称黄帝祭典张山寨七七会
入选时间2011·52011·52011·5
12345678
缙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类别
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项目名称缙云歌谣缙云丝竹锣鼓独角台场钢叉舞缙云婺剧缙云杂剧迎罗汉上宕功夫
入选时间2009·62007·62009·62007·62009·620112009·62009·6
传统体育、游迎罗汉艺与杂技









91011121314151617
民间美术民间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技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民俗民俗
缙云剪纸缙云根雕河阳古民居营建技艺缙云石雕土布纺织技艺田氏传统接骨术轩辕氏祭典张山寨七七会关公案
2007·62007·62007·112009·6201120112007·62009·62011

以知识产权之法,,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篇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是通过网上征集、群众投票和数轮专家评议最终选出的。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
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 有极大的广阔性”;
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一、【民间文学】
曹雪芹传说:
梁祝传说
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孟姜女传说
相传秦朝时有个孟老汉和姜老汉一墙之隔互为邻居,孟老汉一年

孟姜女传说(4张
春天在院子的墙边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细心浇水、施肥培育,后来结了一个几十斤重的葫芦瓜,姜老汉眼看葫芦瓜成熟,一刀切开了后,却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里面。于是孟、姜两老汉为争夺女娃娃吵闹不休,最后只好协商两家共同养育这个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修筑万里长城。有个叫万喜良的书生公子,因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墙逃进孟家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子,躲在丝瓜架下,正好被游园的孟姜女发现,万喜良连忙起身作揖哀告。孟姜女一看是个俊俏书生,便回报给孟老汉,孟老汉见万喜良一表人才,又知书达礼,于是提出把孟姜女许配给他。
良辰吉日时,正当二人即将拜堂成亲,不料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万喜良抓了去做民夫。孟姜女日日哭、夜夜哭,转眼已是一载,万喜良一去后杳无音信,眼看天寒地冻,孟姜女万分不放心,夜赶寒衣,辞别二老,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一路打探着万里跋涉寻到长城脚底,却听得修长城的民夫说丈夫早已累死,尸体不知埋于何处。孟姜女顿时痛哭失声,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荡波,长城一段段倒塌,足有八百里,一堆堆死人骨露出来。孟姜女为了辨认出丈夫的骨骸,咬破中指,把血滴在一堆堆白骨上,滴到万喜良的骨头之上时,血珠凝住不动。
正在这时,秦始皇巡察长城而来,看见眉清目秀、如花似玉的孟姜女,隧起心霸占。

孟姜女将计就计,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一要秦始皇搭起三十里长的孝棚;
二要秦始皇披麻戴孝,领文武百官到祭台上吊祀万喜良;
三要在成亲之前,与秦始皇游海为万喜良举行葬礼。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宁死不从。秦始皇此时色心难耐,为了讨得孟姜女欢心,竟然一一答应。

但在祭祀那天,孟姜女哭完丈夫,哭得血泪模糊时,一纵跳入了海里。秦始皇大发雷霆,命令士兵赶忙打捞,即时大海咆哮,狂风四起,秦始皇不得而归。原来是海龙王和公主可怜孟姜女的遭遇,命令了蟹兵蟹将前去把孟姜女接进了龙宫。[3]


二、【传统音乐】
凤阳民歌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凤阳民歌是安徽省的传统民歌。凤阳花鼓中的凤阳歌是凤阳民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凤阳民歌除娱民的功能外,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时政有着重大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凤阳人民创作了大量的为时政服务的新民歌,如:《五骂蒋介石》、《土改号子》、《送郎参军》、《五更治淮》等曲目,起到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1]
蒙古呼麦
呼麦是阿尔泰山原住民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早在12世纪蒙古形成民族之前就已在广袤的地域上流传: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三、【传统舞蹈】

秧歌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
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曲调。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

、高跷、傣族孔雀舞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四、【传统戏剧】

川剧变脸、
 川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黄梅戏
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1-4]。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5-6]。
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5]。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
木偶戏

五、【曲艺】

二人转
 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中国北方地区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凤阳花鼓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太极拳
 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 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据少林寺拳谱记载,少林武术套路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套路552套,另外七十二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攻法套路156套

武当武术
 武当武术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流派,因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元末明初武当派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
 后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充实、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武当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称。
抖空竹
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空竹古称“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济南俗称“老牛”。

抖空竹亦称“抖嗡”、“抖地铃”、“扯铃”。中国民间游艺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
蹴鞠

七、【传统美术】

锦州剪纸、
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1]。

天津杨柳青年画、
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 杨柳青年画产品行销北方及东北、内蒙、新疆各地。对河北武强年画、东丰台年画、及山东潍县、高密及陕西凤翔等地年画都有一定影响。[2]


苏绣、
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1]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 
蜀绣、粤绣、木雕 8、【传统技艺】

潍坊风筝
 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汉族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在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2006年5月,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际风筝联合会”的会议总部也设定在了潍坊。现在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国人民称为风筝的故乡。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娱乐品[1]。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州制扇技艺
制扇技艺是江苏苏州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苏扇是苏州特产,以雅致精巧,富有艺术特色而著称,历史悠久,国外驰名。包括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三大类,统称为“苏州雅扇”。明清以来,苏扇主要在苏州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苏州雅扇集各种精湛工艺于一身,包括造型、装裱、雕刻、镶嵌、髹漆等工艺。

茅台酒酿制技艺、凉茶、景德镇手工制瓷

9、【传统医药】针灸、中医诊法(望闻问切)、同仁堂中医文化(北京)

10、【民俗】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傣族泼水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彝族)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祭孔大典(山东省曲阜市)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
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传统手工艺技能;
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空间。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资料

推荐访问:之法 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 以知识产权之法 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知识产权之法 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2/0928/492975.html

  • 相关内容
  • 09-28 村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6篇

    当前位置:>>2021-10-0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反腐败斗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以下

  • 09-28 党建示范点典型材料(完整)

    型材是指金属经过塑性加工成形、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尺寸的实心直条。型材的品种规格繁多,用途广泛,在轧制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建示范点典型材料4篇,供大家参考选择。党建示范点典

  • 09-28 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及现实意义

    时间(Time)是物质的永恒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地球自转

  • 09-28 2022年度人民共同富裕(全文完整)

    一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民共同富裕6篇,供大家参考选择。人民共同富裕6篇第一篇:人民共同富裕浅谈共同富裕富裕这个话题,长久以来都是人们热衷的一个话题。在目前我国的发展阶段来看,富裕是一个很重要话

  • 09-28 作风建设大提升自查存在问题清单4篇

    作风建设大提升自查存在问题清单4篇作风建设大提升自查存在问题清单篇1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职责意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带头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工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