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识别监测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识别监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常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识别监测

常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识别监测4篇

第一篇: 常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识别监测

浅析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发展

【摘 要】地质灾害监测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于专业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对地质灾害变形动态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报等一系列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发展

0.引言

中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制约着灾害多发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监测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监测仪器、时空技术和预测预报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它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于专业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对地质灾害变形动态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报等一系列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发展。

1.常用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1.1地面沉降监测技术

地面沉降主要诱发原因是地下水过量超采。地面沉降具有区域性,不行逆转性,危害是长期的、永久的。我国已经有50 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约占全国城市的30%,此中80%分布在沿海,较严重的是上海、天津、苏州、宁波,内陆盆地型如内蒙呼和浩特、山西大同,冲积洪积平原如河南郑州、安徽阜阳。对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方式主需要有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土体应力应变研究系统、大地测量法、GPS 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图片解译、标记物的绝对测量等,确定沉降速率,经过监测,采取防治对策,减少灾害的继续发生。

1.2地裂缝监测技术

地裂缝的主要监测技术方式有:大地测量法、GPS全球定位系统法、简易人工观测、应力计等技术方式,用于监测裂缝变化状况和地质条件允许的变化。依照监测数据,研究地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推断预报,采取处理对策,避免地裂缝开裂速率增大和开裂面积扩大。

1.3地面塌陷监测技术

地面塌陷依照成因不一样分两大类,即岩溶塌陷和非岩溶塌陷(包括矿区塌陷,黄土湿陷及人防工程塌陷等)。岩溶塌陷主要在广西桂林、贵州六盘水等岩溶地区,产生塌陷的主要理由是过量汲取岩溶水。主要监测技术方式以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监测为主,以人工定期测量和水位自动记录测量为主要方式,并观测开采井的水的混浊度。非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老矿区和黄土地区,老矿区因为疏干开采长期地表负荷增大等理由使得突然塌陷,在老矿区和废弃矿区上进行建设前,进行勘察,确定采空区范围,应用经纬仪等进行地表变形监测;
在黄土地区因为黄土的湿陷性在灌区易形成塌陷,主要靠监测黄土的含水量和饱水性来控制其塌陷。

第二篇: 常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识别监测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的防治措施

摘要: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们的生命,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的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
防治;
措施

1.地质灾害常见的类型

地质灾害就是指各种天然和人为的因素诱发的地质作用,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建设造成重大的影响。从地质环境地质体变化的速度的快慢来分,可以分成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和缓变性的地质灾害这样两种类型。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像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以及地面出现塌陷和出现裂缝的情况,这也就是狭义的地质灾害。缓慢性的地质灾害,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叫做环境地质灾害。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依据地质灾害出现的区域的地理或者是地貌的特征,可以把地质灾害分为山地地质灾害,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还有一类是平原地质灾害,像地面沉降等。

1.1滑坡

滑坡就是指在斜坡上的土体或者是岩体,因为受到水流的冲刷和地下水的活动,以及因为一些地震之类的人工进行切坡等因素,这些都会导致一些滑坡的出现。一些滑坡在发生之前是有预兆的。比如在滑坡的前沿会出现横向以及纵向放射状的裂缝,还会出现前沿的土体隆起的现象。还会有一些滑体的后沿裂缝出现急剧的增长,新的裂缝不断的出现,一级出现滑体的快速下落的情况。四周的沿土体出现一些松弛的现象。这些可能出现小型的滑坡现象。还有一些滑带沿土体因为摩擦错动,从一些裂缝中冒出热气或者冷气,还有些动植物都会出现异常的现象。

1.2崩塌

所谓的崩塌就是在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出现的突然脱离母体的现象。崩塌在发生之前也是有前兆的,可能出现一些小崩小塌,出现一些裂缝加大加深的情况,或者是出现一些新的裂缝。岩石出现崩塌之前,一般可以听到摩擦声和撕裂声以及一些破碎声,这些都是崩塌出现的前兆,还可能出现热、水、气等异常的情况,有些植物可能出现异常,家禽出现恐慌等,这些都是崩塌出现的预兆。

1.3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一些山区沟谷或者是在一些山地的坡面上,因为出现了一些暴雨、冰雪融化出现大量的水流,导致大量的泥沙石块在水流和地面之间流动出现一些土、水和气的混合流。泥石流很多时候是随着山洪一起发生的,它和一般的洪水的区别是它里面的泥沙石的含量最少是15%,最高的是80%左右。因此,它比洪水拥有更大的破坏力,泥石流的发生也是有前兆的,一些河沟的正常水流突然出现断流或者是洪水突然增大,还伴随着一些柴草和树木。上游的山谷中可能出现一些轰鸣声,可能出现轻微的震感,一些动物有异常的反应。

1.4地面坍塌

地面的塌陷就是指地表的岩石、土体在一些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向下陷落的情况,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地质现象。这样的灾害没有出现在人类的活动区的影响就不够大,如果出现在人为的区域,就会形成一种地质灾害。出现塌陷显然是由一些因素导致的,一般可以将塌陷分为两类,自然塌陷和人塌陷两种。自然塌陷是地表的岩石和土体因为地震和降雨等原因,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出现,人为塌陷是在一些工程施工和开矿中出现的。地面的坍塌发生也是有前兆的。可能出现一些井和泉的位置突然上升,或者是地面出现一些换环状的裂缝,地下可能出现响声。

2.灾害的防治措施

2.1水的综合治理

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截导地表水。在地面进行水沟的修建,地面的水在顶部实施拦截。对于截水沟的设置,需要依据实际的地质地貌等情况进行不同的划分和设立有条件的做好把水排到现场之外的地方,不能及时进行排水,需要在地面做好浅水浅排。在地面修建截水沟是防止地面水对边坡造成破坏的重要的保护屏障。

其次,需要疏排、截堵地下水。建造水平排水孔工程,改善边坡稳定的状况。还要做好疏干井。在有充足水源的地方,用潜水泵把水抽出来,从而降低水头,减少水在边坡体的渗流。还需要实施帷幕截流,在局部地下水丰富的地方,范围不是很广的地方实施注浆帷幕,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截流。

2.2支挡和灌浆工程

首先需要做好对抗滑挡墙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在一些化滑坡的规模不大的地方,还有在出现滑坡征兆的地方,在下部修建一个够起阻挡作用的刚性抗滑挡墙,对于滑体进行适当的支挡和加固;
其次,建抗滑桩支挡工程。对于一些滑坡体较大的滑坡和变形体,在滑移段进行钢轨抗滑桩或者是工字钢混凝土抗滑桩,从而形成对滑移段的抗滑变形的能力;
还需要建立锚杆加固工程。对于一些岩性软硬度相间,以及在岩层陡倾倒转而出现倾斜滑移的区段,运用锚杆进行加固,从而增加岩层叠层的总厚度,实现增加复合抗弯刚度的能力,减少出现滑移的情况;
再次,进行液灌浆工程。运用气压和液压,或者是运用电化学原理,把一些能够启动化学反应的固化的浆液,注入到滑移变形的岩体的裂缝的缝隙之中,从而实现对岩体的力学强度进行增加的目标,实现提高岩体的抗滑移变形的能力;
还需要进行上部的减重工程施工。通过对上部的减重,实现对滑体外形的改变,从而实现对于下滑力的减少,让滑体的中心向下部转移,从而实现对于边坡稳定性的改善;
最后一方面是回填压脚工程。把排废物料排到滑体的下面,实现给下部的增载,依靠排弃物的自身的重量来抵抗滑移出现变形的情况,常常需要和上面的减重的工程进行联合使用。

结束语

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做好对于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实现良好的地质灾害预测,还需要做好预报和进行合理的防治,从而实现防灾减灾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不断增强对地质灾害的准确预测和预报的能力,实现政府和专业队伍共同努力,总体综合防御的道路,才能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耀武.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j].河南建材,2010(6)

[2]范昆琨,范柱柱,肖彬,睦素,王瑞兵.宾川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2011(3)

[3]殷实.某建筑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09(10)

[4]巴岱,李涛,李辉,马长慧.新疆巴楚县工业园区地面塌陷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治理[j].西部探矿工程,2011(7)

[5]门妮,余学鹏,李平,于晓辉.重庆市城区地质灾害分级评价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4)

[6]张泳,孙文卿,张玉东,马殷仓.开采活动对肥城矿区生态的影响及治理对策[j].山西焦煤科技2011,35(1)

第三篇: 常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识别监测

浅谈常见地质灾害类型的防治措施

【摘 要】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本文对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进行简要介绍,并着重探讨一下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
类型;
防治措施

0.引言

我国是发生地质灾害较多、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存在着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具有灾种多、群发性、高隐蔽性、高突发性和时间上的集中性等特点。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本文对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进行简要介绍,并着重探讨一下防治措施。

1.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

1.1地震

它是破坏性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大陆地震区,全国有32%的国土和45%的大中城市处在7度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川滇藏与西北各省、渤海湾周围为强震区。据统计.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地震达4000多次,本世纪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655次,7~9.9级地震98次,8级以上地震9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约占全球同级地震的l0%。地震死亡人数超过50万人,与世界各国地震死亡总人数相等。仅1949年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就高达27.4万人,伤残76.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我国地震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为2000~3000人、经济损失年均10~20亿元。

1.2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

由于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沿海与湘、云、贵岩溶地区的人口、工业、采矿业迅猛发展,超量开采地下水等原因,在矿区和大中城市产生了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我国因超量抽水而引起地面沉降的有上海、天津、常州、无锡等36个城市,上海、天津最大沉降幅度已超过2米。天津市因地面沉降而造成污水倒灌、积水淹没工厂、交通阻塞、海河泄洪能力降低、多次加高塘沽新港海堤,损失巨大,仅盐场坨地码头每年就需填土10万平方米,耗资达50万元。我国的桂、黔、湘等18个省区已发现岩溶地面塌陷点800多处,有塌陷坑30000多个,使大批的房屋倒塌,农田、水库、山塘毁坏,河流改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十几亿元。

1.3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69%,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山区,即祁连山、川西高原一线东部,太行山、鄂西山地、武陵山一线西北、长城以南地区。这些地区因人口和工农业迅速发展,山区资源大量开发,森林和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造成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严重灾害。我国近百年死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已达万人,仅1949年以后就在5500人以上,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可达40~50亿元。我国西南各铁路沿线受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有近万公里,占全国铁路总长近20%,致使铁路运输中断1000~2000小时,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整治费用1.5亿元。近年来,我国部分山区铁路整治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费用已超过10亿元。

2.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1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综合研究

建立城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动力减灾提供综合灾害信息,组织各部门与学科开展灾害的系统科学研究,协作攻关,解决地质灾害的共同难点,要借鉴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航天技术,以便科学地制订减灾方案,就地震来说要加强地震预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在改造利用过程中化害为利,尽可能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良性环境转化。

2.2建立健全有关减灾法规

我国目前已颁布有关减少和制止人们不当行为作用于自然环境的法律和法规,同时也取得明显的效果。目前仍没有一个有关减灾法律,一部分人还没有对灾害的危害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对全体公民的法制教育,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重视法规的学习,以提高以法制灾,以法保城的意识,保护人民的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3加大城市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

加强防灾工程建设,开展包括城市绿化、水土流失治理、防滑、防泥石流和入海口防潮工程,病库、危坝的加固工程,防洪、防震等城市防灾工程,以及小流域治理。同时还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治理“三废”污染,推行垃圾无公害处理,加大垃圾袋装推广的力度,加快完善排水网络,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发展城市煤气化和供热、改造道路交通建设垃圾变废为宝(如发电、炼油、加工有机肥等) 处理装置,不断提高城市防灾保护能力。

2.4采取多种手段宣传

利用电视、电台、出版物等手段,普及减灾知识。要总结减灾教育经验,弥补工作中不足之地,发挥优势,减灾部门要与教育部门通力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将减灾纳入教育总体规划,适应减灾事业发展之需。扩大招收大中专生规模,培养减灾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调整现有专业结构;
结合大学基础教育开设减灾课和专业,有计划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有针对性派出有关人员到国外培训,学习国外减灾的先进经验。

2.5推动减灾工作的社会化

社会化减灾起到纽带和桥梁作用,因为社会既是承灾体,也是减灾体。社会活动因80%的人为因素干扰而成为重要的致灾因素,因此减灾需要全社会上下共同努力,把城市减灾工作当成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尽快建立减灾基金,除国家财政一部分投入外,还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减灾工作要大力发展保险事业,国家建立政策性保险公司,同时对商业性保险经营灾害保险业务的采取自愿政策,并给予应有补贴,根据中国的财力情况,采取联合共保办法,共同发展灾害保险,国家应以整体、经济利益发展,在财政上优先照顾灾害保险的发展,灾害的防治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要优先考虑减灾保险的财政支持要求,同时,在税收、政策方面扶持灾害保险的发展,推动防治灾害走向社会化,将减灾纳入各行各业的行动计划,把减灾责任分解和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不仅包括土地资源学、地貌学、城市环境工程学、结构工程学、生态学、林学、土壤学、大气学、海洋学、资源环境学、系统工程学等,而且包括社会制度、政策法令、国土开发、城市布局、历史状况、社会治安、公民素质、救灾队伍等社会科学。我们应奠定有关地质灾害综合体系的理论基础,用以指导有关实践活动,在统一规模原则下,制定防灾的综合规划,让防灾减灾系统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李江,刘晓维.山洪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探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2,11.

[2]陈玉桥.浅谈煤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2,22.

第四篇: 常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识别监测


附件3 常见的地质灾害种类及特征

1、崩塌

崩塌是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斜、翻滚的地质现象。
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掉块、小崩塌经常出现;
新增裂缝;
动植物异常。

2、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前缘出现隆起和放射状裂缝;
后缘裂缝加宽,产生新裂缝;
中部裂缝加宽,产生新裂缝,出现错落台阶,有小坍滑现象;
后缘出现斜向裂缝。

3、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携带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它的运动过程介于山崩、滑坡

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松散物质丰富;
沟谷两侧滑坡、坍滑强烈。

4、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由于其发育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不同,地面塌陷分为岩溶性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

5、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形成一种地质灾害。
6、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地面垂直下降的现象。人为因素主要指开釆地下水、油气资源以及局部性荷载等。



推荐访问:发育 监测 地质灾害 常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识别监测 常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识别监测 地质灾害早期识别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2/1006/496577.html

  • 相关内容
  • 10-06 学习党教育方针心得体会汇集【完整版】

    得体:汉语词汇得体:护理品牌得体:2022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汇集3篇,供大家参考选择。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心得体会汇集3篇【篇1】学习党的教育方针

  • 10-0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方案4篇

    当前位置:>>>2021-10-03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局党委关于主题教育实施意见,根据省局党委、市委和县委关于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

  • 10-06 经验材料:街道加强四项工作举措 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经验材料:街道加强四项工作举措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X街道党工委根据上级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安排部署,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扫黑除恶各项工作,以强劲有力的措施持续推进扫黑

  • 10-06 周报范文300字大学生12篇

    周报范文300字大学生12篇周报范文300字大学生篇1实习期一开始我就来到了xx大酒店,担任酒店前台收银一岗。回顾这段时日,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

  • 10-06 2022年度“抓班子、带队伍,强作风、守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完整文档)

    队伍,汉语词语,意思是有组织的集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抓班子、带队伍,强作风、守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4篇,供大家参考选择。“抓班子、带队伍,强作风、守纪律”专题,,,,民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