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思想与肇庆地域养生文化耦合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李小芳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十分立体,既注重阴阳调和,尊重自然规律,又注重观察环境,适应自然;既注重食物摄入方面的健康,又注重思想意志方面的健康。肇庆地处北回归线附近,被称之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肇庆的鼎湖区,更是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優秀传统文化的养生智慧在肇庆鼎湖区凤凰镇得到了生动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为肇庆地域养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肇庆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及人民的勤劳智慧,也使得古老的养生智慧在这一片土地生根发芽,服务大众。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养生思想 肇庆地域特征 养生文化

健康养生,提升生活品质,提升人民幸福感,是把肇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养城市的重要支撑。本文宏观上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出发;微观上从肇庆本地实际出发,搜索并整理遗落于民间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养生习惯。进而研究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对现代肇庆地域养生文化的重要影响。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上来看,健康养生需尊重自然规律,“知”“情”相结合;从肇庆本地的谚语、俗语来看,勤劳、热情、意念至善等品质是健康养生的重要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综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通过研究传统文化和经典典籍发现:中国人的养生活动和思想从上古时期到现代一直存在。基于本文需要主要梳理从上古时期到《黄帝内经》成书时期。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1.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这段时期,人们对养生有了初步认知,也进行了相关的养身活动,《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了“消肿舞”、“禹步”的相关来源和用途,是人类最早的养生运动。到殷商时期,养生保健思想和活动有了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健康长寿,认为节制饮食,不过度饮酒,运动等措施可以促进健康长寿。西周时期,人们已经研究出饮食与养生之间的关系,因而初步提出了养生活动中的饮食之道。并且开始与修身相联系,提倡人们通过言语谨慎、饮食有节制,修“君子”之德,鼓励人们以节饮食达到君子的境界。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养生学开始逐步形成体系。一是具有代表性的儒家、道家、墨家、杂家都提出了关于养生的主张。主要的文献资料有《论语》《老子》《庄子》《墨子》《吕氏春秋》等。诸子百家基于人本主义思想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长寿之法。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遵循饮食规律、穿衣要合乎健康原则、节制欲望,使生活有规律;在精神修养方面应具有爱人之心、清心寡欲、养神守神、顺应自然规律。二是先秦思想家们从生命的起源、世界的生成、万事万物的运动等方面进行思考,对应的提出了“精气说”“五行说”“阴阳说”。[1]对应到养生学中产生了效法天地阴阳之气运动变化规律的养生思想,做法就是遵从四时节气的变化规律,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

3.《黄帝内经》成书。此书系统的总结了东汉之前的中医理论及方法,并吸收先秦各学派的养生保健理论,建立起完整而独特的医学养生理论、方法。《黄帝内经》建立的养生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些理论不仅源于历代医家对生活环境,人体自身的周密观察;也来源于先秦时期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影响。养生的意义在于没形成病理特征前积极预防。“治未病”思想即提倡人们要根据各种养生思想,健康生活,防范于未然,而不是等病了再治疗。那如何防范于未然呢?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及中草药等多种措施,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少生病、不生病,纵使得病也能尽快痊愈,痊愈后少复发。古人通过遵循自然规律,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重视精神调养,谨和四气五味等养生之法,认为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不妄劳作”,可以“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其实质就是在这种朴素的养生思想引导下,做到“未病先防”。

提倡健康养生,普及健康生活的意义在于减少或者预防疾病的发生。综上三点所述,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下的养生讲究“知、情”二者结合。“知”通“智”,“效法天地阴阳之气运动变化规律”曰智,做到阴阳调和,遵从四时节气的变化规律,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顺应自然规律;“情”在精神修养方面应拥有良好的心态,具有爱人之心、清心寡欲、养神守神。

二.肇庆地域特征下的养生文化研究

1.祛湿

“天候”指的是天气季节、冷热温度、风力大小、晴雨燥湿等气候[3]。肇庆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其特点是夏季吹偏南风,冬季吹偏北风,雨量丰富、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夏稍热,冬偶寒。多年的平均温度在22℃左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很容易因湿热产生出疾病。湿热同期,也容易流行瘟疫。为此,肇庆本土居民从饮食上做出了一些养生的举措。

《高要文史》记载,高要“茶果节”源于唐末,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当年很多中原人为逃避战乱,迁徙到高要西南片宋隆河流域生活。由于居住地每年都会发生水灾、旱灾、瘟疫等灾害,村民就在每年的农历正月或二月初五、初八、初十、十二、十三等日子,用稻米粉蒸熟制作成一种叫“茶果”的点心,供奉神灵,祈求神灵驱除妖魔,保护村里人丁安康,六畜兴旺,久之,“茶果节”成习俗。这一习俗在高要鼎湖一些传统村落一直延续,能一定程度上说明气候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根据实地考察了解,肇庆地区流行裹蒸粽,一方面是寓意好“蒸蒸日上”,一些本地土生土长的老年人过年过节都会包裹蒸粽;另一方面,从养生的角度上来看,裹蒸粽主要食材为糯米,糯米的营养价值很高,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为温补强壮品。含钙高,有很好的补骨健齿的作用,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从中医角度来看,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能缓解脾胃虚寒,缓解尿频、自汗等症状。糯米的这些功效和作用,弥补了肇庆的地域缺陷。中医认为肇庆地处岭南,人的脾土卑薄,容易出现脾虚生湿热等诸多症状,养生应注重养脾胃,脾胃不调则诸症丛生。而裹蒸粽健脾暖胃的功效则实现了互补。

“地候”指物候地理、沿海内陆、平原高原、动植物种等[3]。肇庆端州区地处西江中下游北岸河谷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构造剥蚀山地,中部为冲积平原,南有西江环抱。物候地理的特色是每年2-3月天气回暖,湿度增加,居民家中的墙壁、地面、玻璃甚至物品出现的严重返潮“出水”现象。这种天气现象被稱之为“回南天”,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天气现象,肇庆独特的地域环境使得回南天时间更长,湿度更大。因此居民生活中“除湿”是不可忽略的议题。人一旦身体湿气过重,就会诸病丛生。为此,本土居民都有独特的祛湿之法,加上喝汤祛湿,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健康养生方式。

“人候”指人的症状体征、社会环境等[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肇庆的天候、地候特征决定了这里生活的人们的体质是偏湿热的。肇庆的居住环境湿热、温热,生活上应多以食辛凉、甘寒食品为宜,如水果、蔬菜、河鲜等,而辛辣、助火、补阳类食品为忌。

2.喝凉茶

据统计资料显示,肇庆60年来,极端最高气温38.7℃(1990年8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1℃,最热8月平均气温29℃,最冷1月平均气温14.2℃。若根据平均气温10℃以下为冬,22℃以上为夏,10.1℃至21.9℃为春、秋两季的划分季节的标准,则此地春、秋时间为5个月,夏季时长达7个月,没有真正的冬天。“热”是一大显著的特征。这种天候之于人的影响就是干燥、上火。

喝凉茶可以说是广东地区一大特色,肇庆更是如此。在受访谈的高校学生中,只要是广东本地的人,大多都会觉得上火就应该喝凉茶。在受访的本地中老年人中,大部分也是认为上火就要煲凉茶喝。其实,之于这一养生问题,大部分人只看到了表象,一旦“上火”就喝凉茶,应该是养生中的一个误区。“上火”在中医中分实火和虚火,比如因吃麻辣食品而导致的上火就是实火,喝凉茶是可以的;但是另外的情况,比如口舌干燥、口气重、脸上长痘等,有可能是虚火,喝凉茶就会越来越严重。并且凉茶本身具有寒凉特性,很容易伤及脾胃。一旦“上火”就喝凉茶,如此反复,伤及脾胃,到时越饮凉茶,上火就越明显。高要医院中医认为:“土厚则阴火制伏”,故应该注重养脾胃,避免寒凉伤阳。

综上所述,祛湿是符合肇庆地域特征的好习惯,已然成为了一种健康的养生文化。喝凉茶则不然,虽然流行,但是需要区分实火和虚火,对症喝凉茶,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生思想与肇庆地域养生文化的耦合机制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对现代人健康养生具有普适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尊重自然规律,劳逸结合,作息规律。

梳理传统的养生思想,我们发现古人对养生的研究其实是立体的。既注重阴阳调和,尊重自然规律,又注重观察环境,适应自然;既注重食物摄入方面的健康,又注重思想意志方面的健康。这对我们今天健康养生有积极的启示意义。现代人健康养生首先应尊重自然规律,调和阴阳,白天劳作,夜晚安眠,不要熬夜,不要黑白颠倒。

(2)应饮食有节,注意卫生,不要暴饮暴食,注意科学饮食。

(3)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心胸宽广,节制欲望,向阳而生。爱自己,爱他人,常怀慈悲与善意,清心寡欲、养神守神,心胸宽广,节制欲望,乐于奉献,心情愉悦,积极向上。

2.肇庆鼎湖区凤凰镇的人们把这些思想付诸实践,生动诠释了这些思想在现代的鲜活生命力。

(1)生活方式需遵从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妄劳作”。这是“知”的体现。

肇庆的鼎湖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80岁以上老年人有3540名,占总人口的21.80‰,占比“超标”1.45倍;100岁以上老人有19名,占比“超标”1.6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80.3岁,均超评审标准。其余10项考核指标均全部达标。目前,鼎湖区80-89岁老人2924人,90-99岁597人,100岁以上19人。肇庆有句谚语“好唔好,问过三个老”60岁下寿,80岁中寿,100上寿。

经过调查和访谈发现,长寿老人的生活作息特别规律:一日三餐不落下,生活时间有计划,一日劳作有规律,休息劳动不妄为。太阳出来了起床,太阳下山了回家,晚上9点左右就睡觉。饮食上荤素搭配,食材大部分取自鼎湖山天然野生或者自家耕种养殖。绿色健康无污染。鼎湖山被称之为“天然氧吧”,空气清新怡人,负氧离子浓度高,水质优良。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是客家人,其特征是勤劳、热情,俗语云:“勤为无价宝”正好体现了这里居住的老人的养生法宝。虽然肇庆其他地方没办法拥有这样的自然条件,但是从长寿之乡的情况上可以看出:遵从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早上不贪睡,晚上不熬夜,适时劳动不偷懒,是值得推广的生活方式。“贪吃贪睡,添病减岁”这句谚语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

(2)精神调养,拥有良好的心态。这是“情”的体现。对生活的充满善意,具有爱人之心、清心寡欲、养神守神,心胸宽广,节制欲望,乐于奉献,心情愉悦,积极向上,使生活充满爱。即我们现在的精神文明建设。人的心理、思想、认知等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www.jianshu.com网站上一篇题为《中国医学专家指出,目前中国“亚健康”人群比例达70%》的调查报告给出了“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是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健康不仅仅指生理上没有疾病或虚弱,还指心理上、精神上有良好的、积极的状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也很大,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与此同时,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下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这70%的人通常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在焦虑、烦乱、无聊、无助的状态中,自觉活得很累。对于这种亚健康状态,中国传统哲学中朴素的养生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经过调研和访谈发现,鼎湖区凤凰镇的人们,乐观豁达,遵循自然而生,不纠结,不懊恼,每天与自然打交道,乐此不疲。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是肇庆地域养生文化的形成的重要源泉,肇庆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又生动诠释了古老的养生思想在今天仍然能够焕发生机,服务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徐里军.《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

[2]郭卫敏,卢倩.《黄帝内经》养生观中的系统思维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20(02):44-45.

[3]姚舜宇,刘如秀,常兴,刘志明.国医大师刘志明辨治新冠肺炎经验与思路总结[J].中华中医学刊.2020年4月15日.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46.R.20200415.1006.002.html

项目:2020年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ZC-5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路径研究青年时代(2016年31期)2017-01-20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维思考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12期)2017-01-13开展以“商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12期)2016-12-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管理观察(2016年31期)2016-11-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法制与社会(2016年30期)2016-11-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54期)2016-07-18

推荐访问:养生 肇庆 耦合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319/57234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