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人教育:一所农村小学的办学实践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裘申魏

2016年,我被调到浙江省宁波市修人学校担任校长。这是一所以革命烈士、湖畔诗人应修人命名的小学,已有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随着时代变迁,这所地处江北偏远农村的老校面临着发展瓶颈——办学规模萎缩,教师调动频繁,生源流动性大……面对时代挑战,通过何种路径才能实现新的办学跨越,成为我思考的问题。

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任何一所学校要提升办学内涵与品质,必须首先挖掘并解码学校的文化基因,同时要将国家、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期待转变为育人的校本化表达,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从进入学校的那天起,我开始认真梳理学校的历史积淀,主动倾听教师内心的真实声音,全面收集学校发展的各种相关资料。在梳理的过程中,革命烈士、诗人应修人“修身以为人、修身以利人”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信念的追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而浓缩而成的“修人”二字更是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内涵。“修”的本义为“装饰、修饰”,后来引申为内在的修养。“修身”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自古以来,修身便是每个人获得提升的根本途径。《大学·经一章》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而“修身利人”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利益原则的一种思想延伸,“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唯思利及人”修身养性不是为了美名流传于世,而是为了学会做人,要想着帮助他人。我们知道教育的最终目的都会走向自我教育,人始终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修人”二字切中教育的本质,并与我们国家教育之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一脉相承,为时代所需。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将“修人”这种浸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而又符合新时代育人目的的朴素而崇高的精神与品质作为学校文化的灵魂,秉承学校校训“修德立信,崇尚人本”,凝练“修人”教育思想,提出“修身立人”的办学理念,把“培养具有诚善明礼,敏学创新,审美雅趣,健康生活素养的臻美少年”作为“修人教育”的育人目标,不断探索“修人教育”的办学实践途径,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将“修人教育”融入学校环境建设,突出“三色”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如同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如何将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品格修养和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生命个体健康成长的“修人”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让其可观、可感、可传?我们以突出“三色”来实现。

红色,建设红色文化场域 革命烈士、诗人应修人身上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与善良、淳朴、勤劳的美德是学校“修人”文化的精神来源与核心。挖掘革命烈士、诗人应修人身上所蕴含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红色文化阵地,是体现学校“修人”文化的最佳载体。

一是,建设红色文化长廊。在学校主通道上修建应修人红色文化长廊,从应修人生平大事迹、应修人与上海通信图书馆、应修人与湖畔诗社、应修人的革命历程、当地革命烈士、红色传承活动六个方面对应修人进行全面展示,让学生认识应修人,了解应修人,从而学习应修人。在校园围墙上布置适合学生阅读的应修人美德小故事长廊,从“善”“勤”“廉”“勇”四个方面图文并茂地展示学校多方收集、整理的有关应修人的21个美德小故事,向学生展现应修人33年短暂而不平凡的革命人生,歌颂他忠于革命,甘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学习他敦厚善良、清廉好学的优良品格。在教学楼道内布置适合学生阅读的应修人诗歌长廊,让应修人歌唱青春的欢愉,田野的情趣,诉述他对人和自然真挚的情愫,和对现实生活强烈爱憎的诗歌,感染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家乡。

二是,建设红色书吧。应修人生平爱书、读书、藏书,自建修人书箱,供他人免费借阅,创立以“使得无产者有得书看”为宗旨的上海通信图书馆,以通信的方式向全国读者借阅图书。学校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借鉴应修人的做法,将教学楼各楼层中间的平台布置成开放书吧,并取名“诚善书吧”。书吧内的书籍由师生众筹和学校购买两部分组成,学生可以随取随读,如需带走,自觉登记,阅读完自觉归还。为了挖掘开放书吧更多的育人功能,学校在连廊里设立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修人红色小书屋,小书屋内的书籍全部为古今红色主题的小人书,如《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经典的连环画,教会了孩子要以革命小英雄为榜样,听党话,跟党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同时,在校园内的多处设立修人书箱,让学生在校园内随处都能读到书。

红色书屋、修人书箱,应修人主题长廊、美德故事长廊、诗歌长廊……以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场域建设的主旨,让“修人”的精神品质印在每个修人学子眼中、深入心底,外化为自觉行动。

绿色,建设生态劳动基地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培养他们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态度,就是最好的教育。修人教育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是最好的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而劳动教育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展开,要在真实的劳动情景下解决问题,才能历练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劳动兴趣。

为此,学校在加强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同时,利用校园内的果树、池塘、绿地以及边角地进行规划,建立绿色生态劳动基地,包括生态园、开心农场、绿色车棚、果园、独占鳌头、羊村、兔园等供学生进行劳动的综合实践场所,并将这些场所根据年段特点“分田到班”。结合学校“田园劳作”课程,各班根据分到的场所,种植蔬菜、喂养山羊、养护果树、采摘水果,并融合科学测量、数学统计、美术绘画、语文写作等其他学科知识,实现劳动教育与多学科教学的融合。

学生在真实的劳动过程中学习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在“修体”中形成尊重劳动的意识,感受四季校园生活的美好。

“粉色”,营造育人展示空间 修人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教育,子曰:“修身为己。”通过修身养性,让自己成长为学识丰富和更优秀的人。在修身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由于年龄的关系,会有不成熟的表现,会出错,会有奇怪的想法,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在环境上予以包容和理解。在这里,粉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颜色名称,而是取粉色所代表的温馨、纯真、可爱、稚嫩的意义。延伸到学校环境布置上,孩子们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包容、被欣赏的环境氛围。

为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们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校空间的主人,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环境建设上,让校园内更多的空间成为他们展示想法、做法,试错、被欣赏的地方。我们在校园内、教室里开辟各种展示墙、励志墙、心愿墙等。各式墙上展示着教师的祝福语,学生的新学期愿望,略显稚嫩的学习成果,一张张纯真的笑脸……

“让墙壁说话,让角落启智”,随着美丽的校园环境所含的教育元素越来越丰富,学校越来越美,越来越有生气。

将“修人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建设,强调三“课”

如果学校是一个生命体,那么学校课程就是传递生命物质的血液循环系统,是学校运行的轴心和品质基础。在“修人”教育理念引领下,围绕育人目标,学校构建包含“修德”“修学”“修体”“修艺”四大板块的“修人”课程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重点强调三“课”。

设立修人“三微”德育课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基于此,学校构建着眼于学生成长的“三微”德育课程,注重引导学生修德、修智、修体。

一是,德育微课堂助力养成。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周班主任选取学生生活中生动的、直观的、本真的道德素材作为德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开设20分钟的德育微课。这种德育微课切入口小、内容真实、实效强。

二是,德育微实践扩展德育空间。我们从安全卫生、健康成长、节俭环保、情感能力、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六大板块确立微实践主题,每个主题按年段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内容。每周五大队部向全校学生发布实践体验活动项目,到下一周五学生、家长通过图文的方式反馈实践内容,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展示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通过这一方式,将家长拉入学生的德育成长过程,让家长关注学生的成长,拉近亲子关系,从而形成“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活育人实践模式。

三是,“一班一品”润泽生命。学校以“一班一品”创建为抓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根据学校提出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每个班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出班级个性化的文化建设理念,从而形成从上到下一以贯之,又各具特色和针对性的教育目标体系。各个班级在个性化理念的引领下开展了丰富多元的环境文化布置以及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每年学校评选若干特色班级。

设立“修人”仪式教育课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团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仪式教育不仅是学校德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更是学校重要的德育课程。学校将已有的始业典礼、入队典礼、成人典礼、感动修人颁奖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教育资源整合成“修礼”仪式课程,设置了一年级“启修”入学课程,一、二年级的“修志”入队课程,三年级“修正”榜样课程,四年级的“修身”感恩课程,五年级的“修心”责任课程和六年级的“修远”梦想课程,并设计系列活动。这些仪式教育课程根据学生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性,融进特定的修人文化内容,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产生使命感和自豪感。如五年级“修心”责任课程,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观看应修人革命事迹视频;
亲手制作祭奠应修人的小百花;
聆听红色讲座;
徒步前往慈城革命烈士墓;
师生在烈士陵园默哀祭奠、呼号宣誓;
敬献小百花;
召开“缅怀先烈,播撒责任种子”班队课等。学校通过课程建设发挥仪式的育人功能,提升学校仪式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修礼明德。

设立“修人”特色课程 一是,开设人人参与的特色校本课程。在开齐开足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开设指向育人目标的“红色传承”“翰墨飘香”“茶语清心”“绳彩飞扬”“田园劳作”“悦读童年”六大特色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校本教材,合理编排教学时间,排入课表,对基础性课程进行补充和深化。

二是,实施培育特长的拓展性课程。学校开设七彩俱乐部和精品社团两种形式的拓展性课程。七彩俱乐部围绕多元智能开发,充分考虑教师的特长领域、学生的兴趣点,开设主持人、拉丁舞、羽毛球、创意手工、创意智造等课程,实施全员参与、自主选课、走班上课,为每位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精品社团为中高年级学生提供了花式跳绳、篮球、合唱、茶艺、书法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参加,并通过社团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实现个性化的提升。

学校教育理想和理念最大的载体是课程。可以说,“修人”课程为每一个孩子的最优发展提供平台。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修德、明理、尚学、生才”课程体系建设也不断清晰,有一大批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不断成长。

将“修人教育”融入学校教师成长,力求“三化”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教师不仅需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修人教育融入学校教师成长,力求“三化”。一是,学习培训自觉化。只有贴近需求,才能唤醒教师自觉。学校在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中尽可能“量身定制”以满足不同教师个性化成长。期初个对个征集要求,期中个对个反馈总结,期末交流分享。在关注中增强教师自主培训的愿望与动力。二是,梯队培养制度化。一直以来,教育系统推出的“教坛新秀”“骨干”“名师”等称号,对农村学校教师来说可望而不可即的。学校因此推出“跟随者,追赶者,奔跑者,飞翔者”梯队培养模式,并制定了相关制度,不断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为广大教师架起一座提升发展的楼梯。三是,“修己”讲堂开放化。教师修身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联系,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学习。讲座的有教育专家、企业家、一线教师等。通过修己讲堂,教师们更加懂得教书是责任,育人才是根本,育好學生同时育好自己。

“修己达人,成人成己”,“修人”精神令一所农村古稀小学焕发了青春的光彩,也激励着全体修人师生赓续红色血脉,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征途上阔步向前。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14期)2019-09-10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伙伴(2018年1期)2018-05-14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中国德育(2015年11期)2015-06-18

推荐访问:一所 办学 人教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322/57336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