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重点,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必须面对地理的课堂教学。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意义,探讨教学设计与整合过程,提出了改革地理课堂学习重点,建立新的教学结构;改变地理教材知识的呈现过程和方式;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等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课程整合 课堂教学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学科教学的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势所趋。因此,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教学是每一位从事地理教学工作的教师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环境、人文等内容,其中,不乏有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和众多的地图、图形和图片。这些内容的讲解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若用常规教学则难以突破这些重难点。把信息技术所拥有的特点,如信息资源、信息处理的方法等融合于地理课程教学中,对用语言文字、静态图形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极大的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多媒体、交互性、模拟科学过程、虚拟现实,以及资源共享、跨越时空等特点。信息技术作为地理教师的教具和学生学习的学具,其具有其他媒体没有的教育功能:一是具有收集、加工、整理,表达交流、进行研究探究的工具的功能;二是具有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功能。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的这些特点和功能用于地理教学,与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相融合,从而实现地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地理教育的现代化。

二、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上。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存储能力、检索能力、多媒体表达能力、道德情感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的更多的是“以学为中心”,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坚持“突出学生,教、学并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同时,教学手段发生了变化。技术的发展为地理学科赋予新的活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日益广泛的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兴起,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从技术的层面对地理学科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也为地理学科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工具”与手段。另外,在教学方法上,特别突出“引导”二字,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多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想方设法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综上所述可知,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过程,其突出特点在于它的系统性及信息化特征。因此,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应从地理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着想,综合考虑地理教师、学生、地理教材、现代教学媒体、评价等各个方面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与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产生整体效应。

三、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过程就是地理学科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牵扯到学校软硬件的建设、教育者观念的转变,地理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等各个方面。

信息技术作为地理教师的教具和学生学习地理的学具,与其他媒体不同的是,必须首先将地理课本等教学资源信息化,即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网络化。这是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能否实现的前提。它关系着整合的质量,是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过程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项工作主要应当由国家各级教育机构或公司来承担,学校和地理教师也可以完成其中的一部分,例如收集和选择素材、将素材组合成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电子教案;建立具有教师个性的数字化教学档案等。

经过信息化的地理教学资源,包括地理教学基本元素材与地理教学集成元素材两类。基本元素材包括: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集成元素材有微课件、课件、教案等。基本元素材供地理教师自己组合课件时使用,集成元素材是已经组合好的课件,地理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直接使用。

信息化的地理教学资源,为地理教师开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打下了基础。地理教师选择适合于具体教学内容的素材,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和教师教学的逻辑顺序,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节完整的电子教案。施行教学方案,并加以反馈评价,完成地理教学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是教学资源信息化的过程;二是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紧密融合。

四、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混合式学习所倡导的观念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面对地理教学的核心——地理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不能总是用如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或者信息技术课程之类的方式作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试验,而应面向学科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既应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又应重视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 改革地理课堂学习重点,建立新的教学结构

教师应经常地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明白,地理是未来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生动的事例说明地理知识与世界风云、国计民生、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应展示地理学习对于知国情、树爱国心、立报国之志,对于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和提出一定的目标任务,并帮助学生通过努力解决,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以使其内部激励机制得到刺激,从而产生内在的动机效应。

由于地理科在学科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地理学习动机的现象。针对这种事实,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地理学习与学生其他的动机联系起来,例如时事新闻、旅游见闻、城市发展等,使学生感知地理在其活动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学习动机的转移。

(二) 改变地理教材知识的呈现过程和方式,加强教学中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地理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即是将地理课变成了一种类似“地方志”似的死记硬背的教学,这跟地理教学中知识呈现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地理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既有系统的地理知识,又有区域的地理知识;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地理现象又是千变万化的,仅仅依靠教材中的知识和单向的线性结构化呈现方式,很难帮助学生去挖掘和联系各种现象,思考其中的原理,这导致结果死记硬背的方式反而成为了相对便于实施、便于掌握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无从培养。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改变原来单一的知识呈现方式。将地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各种现象和事件结合起来,借助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不仅能从教材上学习和收集知识,而且可以更多地接触新闻时事,社会活动等,例如在印度洋发生海啸时,媒体除了相关的新闻报道外,还播放了大量的关于自然灾害类的科普类节目,并且聘请专家利用多种手段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如果地理教师留心这些节目,进行录制和积累,对于补充教材知识呈现结构,丰富课堂内容,提供学习材料都是有非常积极作用的。

其次,借助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地图上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呈现方式。传统的地图在信息表达上是完全固定的,无法按照使用者的意愿和要求进行改变,但目前利用GIS工具自定义地制作地图,可以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实际需要来参看和使用地图,并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储备,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地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识图、读图、析图、用图,就可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而稳定的地理表象,为创造性想象提供充足的“原料”。在解决问题时,通过迁移成为直觉思维的原型启发,促使迅速产生灵感。

(三)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幅提升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问题,不仅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而言,可以加强和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使信息技术能够真正地做到与地理学习的整合和融合。

【参考文献】

[1]段玉山.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李馨.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反思和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03(8)

[4]张洁等.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3(8)

【基金项目】 凯里学院2008教改课题(JG0703)

【作者简介】 吴显春 (1964-),男, 侗族, 贵州榕江人, 贵州省凯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地理教学工作。

(责编黎原)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课堂 地理 整合 教学策略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329/57682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