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将造就酒行业的运营商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并购必然改变白酒。在我看来,并购对行业最本质的改变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突破。资本带给白酒主要在三方面,更本质、更全局、更量化。但我今天的重点,是分析其对白酒更加实际的影响。

重温2013年 《新食品酒业总裁参考》第四期,这一期的主题叫做“整合者”。这是一期极具前瞻性的行业研究文集,其创作团队判断白酒行业将出现“整合者”,并预言“这将是白酒的摩根时代 ”。

其中,创作者研究了两个行业案例,一个是啤酒,一个是家电。这两个案例,对于我们预判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并购在其中的价值和作用,具有极高的价值。

华润雪花的案例

并购改变了啤酒行业格局,二十余年并购形成了高垄断的行业格局。2015年,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五大啤酒集团,份额超过整体市场的80%,其中华润雪花竟然占据25%左右的市场份额。那么,白酒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现在,华润雪花虽然高居第一的宝座,但并没有安享垄断的红利,反而是危机四伏。首先,其面对着产品老化,新产品市场接受度不高的尴尬。其次,不仅百威英博、南非米勒、嘉士伯等啤酒巨头步步紧逼,大量进口啤酒小品牌也在蚕食市场。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紧张和狼狈究竟是市场垄断者的常态,还是登顶市场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呢?

从2001年外资啤酒卷土重来,至2013年华润雪花啤酒登顶,成为全球第一个产销量超千万吨的品牌为止,被称为啤酒的“大整合时代”。这段时间,我国啤酒市场发生了超过80次的收购、兼并、参股事件,原有的1000多家规模以上啤酒企业迅速减少,截至2012年末,全国年产量在20万千升以上的啤酒中型企业仅剩下9家。在通过疯狂夺取市场份额,以提升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的大背景下,全行业的利润主要集中在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等几大企业集团身上,四成以上的啤酒企业处于亏损或微亏的边缘。

啤酒行业案例研究表明,啤酒企业启动并购的动因是追求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而行业发展恰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001年,全国啤酒的产销量为2274万千升,有超过500万千升的生产能力过剩。比较严重的库存压力,给啤酒企业展开价格竞争提供条件与动力。同时,由于“最佳销售半径”的存在,啤酒企业想要拓展市场,必须跨区或者全国布点生产。当一些企业在本地竞争中确立领先地位,市场趋于饱和后,并购就成了他们扩张必要。值得注意的是,啤酒行业的所有并购剥离了上下游,仅仅聚焦于生产(啤酒企业)和销售(市场) 环节,这几乎成为不成文的惯例。

华润雪花是大整合时代的佼佼者,其并购整合思路也最受各方关注。时任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群曾表示,华润雪花在选择时主要会考虑被收购对象所处的位置和产量。“位置”决定三个关键因素:当地的经济水平,啤酒市场容量,未来市场的发展空间。而“产量” 则包括了产品、渠道、终端、份额、市场地位等因素,决定着扩张的能力和借这个平台发展的潜力。在王群的语境中,被并购者的盈利水平并不影响并购与否,而仅仅跟溢价有关系。这一点华润雪花与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等企业有很大不同。

引用原文王群这一大段话,主要想说明,华润雪花的并购核心其实是市场。位置其实是市场当前容量、未来容量的浓缩指标;而产量,则是这个品牌的销售网络对于市场的覆盖能力的数字化体现。当然,这个位置,同时也和华润雪花的市场布局有关,华润雪花采用的是单一品牌,市场布局必须考虑连片布局,以及相邻市场之间的互动问题。

回答前面的两个问题:第一,白酒行业的并购会不会导致高垄断?白酒的品牌集中度会提高,竞争也将更激烈,但不会像啤酒那样高强度提高。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在消费者心目中,白酒是区域特产,与区域风土紧密相连,因此品牌的区域性远远强于啤酒。换句话说,白酒区域品牌的生命力会大大强于啤酒。其次,啤酒的并购整合几乎是在其高速增长期内完成的,在这个增长期,消费者会比较倾向于跟随潮流和大品牌,而白酒显然已经过了那个高速增长期,消费倾向正在從集中逐渐转向分散化,这种倾向之下难以用品牌构建垄断。

第二,华润雪花登顶后面对的尴尬,原因是华润雪花的品牌组合没有及时转换。在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四大巨头当中,只有华润雪花采用的是第一品牌组合。青岛啤酒是1+3,青岛加上汉斯、崂山、山水;燕京啤酒则是3+1,惠泉、漓泉、雪鹿加上燕京;而百威英博则是以4个品牌为主,多品牌和子品牌的多价位段分层操作。单一品牌的操作在发展之初,能够快速累积消费者的认知和信任,也便于传播,市场进攻性较强。但是当市场基本安定之后,特别是消费者开始派生新的需求之后,单一品牌的结构便陷入难以满足新需求的困境,多品牌组合便显出优势。在发展之初,华润雪花以淡爽引领行业发展,以规模构建起领先优势,品牌形象集中、诉求单一,通过种种品牌活动,很快将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华润雪花品牌优势树立起来以后,没有在品牌结构上为消费分散化预留空间,导致现在被进口小品牌和洋巨头两面夹攻而又无支点可用的尴尬。

回顾华润雪花发展历程,我认为三个方面有价值:第一,目标市场才是并购的首要因素;第二,并购期和并购后期的品牌结构,值得认真设计和推敲。

家电行业的案例

家电行业,虽然属于耐用消费品,与酒类行业属性不同,但他们从短缺消费市场,快速走向了过剩,快速走向了消费升级换代,并且完成了市场主导权从品牌商到运营商的转变。这个行业发展过程,给酒类行业也有重要启示。

1995年至2000年前后,家电行业内进行了两场重要转型,行业格局和市场竞争出现较大转变,我们称之为转折赛。第一场是“全能冠军”淘汰赛。家电企业纷纷从“单项冠军”转为“全能冠军”,原先呼风唤雨的“单项冠军”被迫转型或者被兼并。这场比赛的结果是,品牌大幅度减少,市场进入寡头竞争阶段。第二场比赛是关于产业主导权的PK。家电生产企业与国美、苏宁等商业企业争夺产业主导权,结果实力弱的商业企业获胜。

这一段历史,对于当前酒行业是有借鉴意义的。首先,白酒市场供给继续增加,什么时候会供过于求?供过于求之后,酒类关键点是否会有所改变?

其次,消费者饮酒越来越多样化,与此对应,越来越多的酒类企业开始涉足葡萄酒、预调酒、清酒等品类。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发展的必然?如果未来是多酒种并存,生产企业该如何应对? 经销商又该如何?

第三,厂强商弱的状况还会持续多久?未来谁主导产业链更加合理?

回顾这一段发展史,我们发现:改变行业的关键力量是消费者。在家电行业发展之初,市场短缺消费者首先解决的是电视机,随后才是冰箱、洗衣机等。这种情形之下,家电企业大量出现单项冠军。

随着家电普及化的进度推进,老消费者升级换代和新消费者初次拥有的需求交织在一起,市场需求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层次分散状态。市场竞争态势也几乎一天一变。这种情形下,单一产品(品牌)线不仅形不成规模效应,反倒容易失效;多层次的产品和品牌结构,更能够捕捉市场上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立志做“单品冠军”的企业,往往会陷入被动,而多品类、多产品线的企业,安然渡过行业一次次调整。

家电行业的产业主导权转换发生在2000年,国美、苏宁等商业品牌并不是把销售额做到足够大之后,才夺取产业链话语权的。顺序与我们想象的相反,先拿下产业链主导权,然后再做大企业规模。以打价格战起家的长虹试图控制不听话,挑起价格战的国美,结果大败,丧失了产业链的主导权。国美苏宁获取家电行业的主导权,不是因为它们有多大的销售额,也不是它们有多大的社会影响力,而是它们代言了消费者。

家电行业的案例,至少在两个方面提醒我们:第一,消费者需求才是产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第二,行业的主导权发生变化,往往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之后出现,白酒目前正处于供过于求的边缘,总量增长已经趋近于停滞,相关企业应该对此有所准备。

推荐访问:并购 运营商 造就 行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04/579631.html

  • 相关内容
  • 04-04 营销转型“终端”神话何以延续?(下)

    步入新千年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WTO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急流

  • 04-04 基于SWOT分析的茅台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茅台酒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国酒文化的发展历程,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茅台酒特有的口感和

  • 04-04 白酒“触电”寻生

    打开文本图片集自去年以来,我国的白酒行业频频遭遇危机。“三公”消费受限、“禁酒令”、塑化剂事件等,不

  • 04-04 走进复苏新周期下的广东干邑市场

    众所周知,南方好洋酒,尤以广东为最。在近期海关披露的2017年进口烈酒数据中,除了金酒以外,其他烈酒

  • 04-04 “纸白酒”遇冷

    打开文本图片集“把白酒当成股票一样去买卖”是对近年才开始流行的“纸白酒”的最形象解说。作为一种特定理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