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跪着吃饭因“避免走光”/何为“五花八门”/汉语拼音是谁发明的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古人跪着吃饭因“避免走光”

文/李开周

很早很早以前,我们聚餐的时候采取分餐制,就像吃西餐或者日本料理一样各吃各的,后来才改成共餐制。很早很早以前,我们跟欧洲人一样,餐桌上离不开刀叉,后来才改成用筷子包打天下。很早很早以前,我们像日本人那样跪在榻榻米上吃饭,后来才改成坐在椅子上进餐。

这三大变革都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宋朝结束。换句话说,只有到了宋朝,我们才彻底摆脱了古老而又新颖的分餐、刀叉和跪坐传统,“现代化”的进食方式才完全定型。

今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早先中国人为什么要跪着吃饭。

从传世的雕塑、壁画和画像砖上可以看出,至少在南北朝以前,古人吃饭的时候一直是跪在席子上或者矮床上,即使到了唐朝和五代十国,还有一小撮守旧的遗老在饭局上舍弃椅子,坚持跪坐。学者们早就注意到了这种奇特的生活习俗,但是大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来没有人指出过当时为什么要跪坐。

到底为什么要跪坐呢?原因很简单:避免走光。史前时代,我们的服饰特色是上衣下裳。裳就是裙子,无论男女都穿裙子,而裙子里面则不穿内裤。《西游记》里孙悟空老师在观世音面前不敢翻筋斗云,就是因为他的虎皮裙下面完全真空,翻跟斗时对菩萨不敬。

商周时代,我们学会了用袍子做内衣(后来袍子变成外衣)。上衣下裳里面多了一层袍子,走光的风险小了一些。春秋战国,裤子终于普及。可是当时的裤子没有裤裆,甚至连裤腰都没有,一左一右套在两条腿上,要害地方仍然保持真空。

裤裆的发明特别晚。从考古成果上看,至少东汉以前是没有连裆裤的(有人说汉朝宫女穿的“穷绔”就是连裆裤。错,穷绔只是在开裆裤上加了几根扣袢,不能算连裆)。所以东汉以前的成年人在开会和聚餐的时候,必须双腿并拢跪在地上,让外衣垂下来,护住要害部位。这就是古人以跪坐姿势就餐的由来。

连裆裤在东汉以后才被发明,并在魏晋南北朝广泛使用,所以从魏晋开始已经有人放弃跪坐。直到宋朝,所有的吃货都有了裤裆,所有人都习惯于坐在椅子上吃饭,再也不用担心走光了。

汉语拼音是谁发明的

文/明辑

明朝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他利用一本叫做《西字奇迹》的书来学习汉字的注音。利玛窦去世的那一年,即1610年,一位叫金尼阁的传教士来到中国。金尼阁在山西、陕西一带传教,结识了王征等人,初步研究了汉字的注音方案。后来,金尼阁与王征经过多年研究,在《西字奇迹》的基础上编成了第一部拼音汉字词汇书《西中儒耳目资》,其中确定的拼音方案被后人称为“利玛窦-金尼阁方案”。

何为“五花八门”

文/周福

古人用“五花八门”来指称那些在“士农工商”等主流行业以外,属于市井底层“不入流”行业的从业者,并将其分别“对号入座”。其中“五花”为:金菊花——当街卖茶的女人;木棉花——在街头为人诊病的游医;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棘花——玩杂耍的街头艺人;土牛花——卖力气的挑夫。“八门”为:一门巾——算命占卦的人;二门皮——卖草药的人;三门彩——变戏法的人;四门挂——流浪江湖的卖艺人;五门平——街头的弹词说书人;六门团——在街头卖唱的人;七门调——搭篷扎纸的手艺人;八门聊——高台唱戏的人。

推荐访问:汉语拼音 走光 何为 古人 跪着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04/57976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