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农村科普传播网络的建设思路及对策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摘 要: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乡村科普传播网络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该文在分析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创立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科普传播交互递进的体系的思路,阐明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民科技创业相互依赖关系。最后,提出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民科技创业耦合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乡村科普传播;耦合联动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16)05-0078-04

Abstract: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it is impotent to construct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rur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networks in practi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effe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pularization,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the interactive system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ur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as proposed, and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farmers’ technological entrepreneurship was clarified.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upling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farmers’ technological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ur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oupling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在2016年召開的中国科协九大与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科技创新强国的总体目标,同时将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作为同等重要的工作加以强调[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在新的发展时期,优化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乡村科普传播网络,将进一步驱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科技兴农发展。

1 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普传播的实践及重要性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强化科技推广应用[3]。在中国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把创新作为引领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力,不仅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的供给侧改革,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农业发展的竞争力[4]。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常态背景,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及科技成果转化率,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与农村科技创业人才,促进富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才能为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1.1 农业科研与科普结合的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等资源,系统开展了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农业科研成果[5]。很显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与协同攻关而取得的科技成果,不仅汇集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科普资源,其充分的开发与应用将给农村科技兴农带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科研管理部门已开始重视科研项目向公众的传播。近年来国家科技部等八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把“完善政府与社会的沟通机制,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其中任务之一,提出要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普工作、建立公众参与政府科技决策的有效机制、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发布机制[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科普专项资助,鼓励并支持承担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人员,积极开发基础研究的科普资源,大力开展科普工作。一些基金组织开始尝试在资助项目中加入科普要求。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办就明确要求项目负责人针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进展,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组织撰写一至两篇综合性或科普性文章,借助互联网向社会发布[7]。上海从2008年起就将科研项目研究完成后的科普化工作作为成果验收的一项重要指标,写入了科研计划合同中,以推动开展科研成果的科普化工作。

国外开展科研与科普结合也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在政府科技计划中加入科普方面的规定是国外的一种普遍做法。例如英美等国政府部门和基金组织,比较重视发挥科学家对科学传播的作用,除设置科普专项资助外,还制定了一些硬性规定,促进非科普专业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8]。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单列资助。对综合性科研计划单独资助科普项目,这些综合性科技计划往往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会引起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所以在开展研究计划的同时注重研究科技发展对社会公众可能产生的影响。如美国纳米计划NNI五个重点资助方向之一就设立有“社会影响和教育培训”专项,使整个社会从容面对纳米时代的到来。二是强化传播。在科研课题申项和立项之时,明确提出需进行相关的科学传播,或者表明将相关内容列入科普工作计划与实施安排。如美国航空航天局要求研究机构在申请有关项目时,必须同时提交一项开展相关科普活动的方案;粒子物理与天文学研究委员会(PPARC)鼓励接受资助的机构和个人将资助资金的1%用于相关科普拓展工作,并提供免费的媒体培训课程。三是细化指标。在科研课题申请时明确科普推广策略。如美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ESRC)要求所有项目资助申请人都要详细说明其科学普及与技术推广策略、研究的潜在用户群体,而后根据这一标准对申请进行评估,资助金额中的5%将用于针对非学术群体的外延项目和传播活动。

1.2 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普的重要性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农业科研工作者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较多的社会职业群体,在科学传播上具有无可否认的优势力和权威性,是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普的主人,也有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农业科研工作者要在从事科技创新的同时,应承担起科学普及的主体角色。但目前我国还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制度性的安排,相当部分的科研计划项目没有科普指标要求,再加上农业科研技术人员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科普推广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热情,从而造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普及率偏低的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力度,实现科技人员与农民群众的双向交流,有助于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不仅可以培养科研人员主动推广普及科研成果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可以吸引更多的龍头企业或者社会资金投入至农业推广与科普工作中,以求提高农村青年与新型农民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理解,增加农村创业者对科技推广认知的广度与参与的深度。

2 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普传播网络体系的构建

2.1 体系建设与目标

如何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体系?结合区域农业发展实际,如何因地制宜构建并完善富有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农村科普传播网络?如何通过有效的科技创新传播,促进农民兴业创业?无疑是一项必须深入探讨的重要实践命题。福建省十分关注并予以积极探索,力求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与科技推广的交互优势,以期优化统筹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的递进结合,推动农民兴业创业体系的构建。

以3个层次与3个链接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体系:即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市县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研发中心3个创新层次建设,从而有效形成创新与创业链接、研究与推广链接、主体与主力链接。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在新的时期,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与运营仍然存在有较大局限性,尤其是优良品种选育的长期性与先进实用技术的对应性如何有机统一,科技人员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如何正确引导,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与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以系列深入调研,力求达到3个目标:一是力求更加深入的了解农村生产与创业需求。有效引导农科教结合与农业科技协同攻关,有利于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创业能力的集成,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并实现科研成果综合效益最大化。二是力求更加深入的剖析成功案例并阐明规律。结合生产实际,总结典型经验,阐明发展规律,提出建议对策。三是力求更加深入的开展成果转化与科技推广。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农业科技传播推广体系为切入点,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创业的结合为关注面,进而提出有益建议,以期为区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2 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实践证明农业科技创新要提高针对性,防控盲目性;农业科技普及同样要提高实用性,提高适应性。为此,必须创立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农民创业交互递进的体系,从两个层次进行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交互递进体系建设,以统筹协调要素、优化配置资源、加快成果利用,实现农业转型发展。

首先,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创新科技,协同攻关,突出绿色,坚持开放,促进共享。就农业技术而言,要把握5个重要环节:一是坚持不懈选育优良品种;二是深入开展实用技术研究;三是不断突破产品加工技术;四是有效防控农业环境污染;五是优化构建产品经营体系。从而有序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与增效提质,有效促进依靠科技进步驱动来引领增收。

其次,要因势利导开展科研体制与创新机制创新,以求更加有利于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更加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鼓励农业科研院所与科技人员如何与农业企业或者家庭农场合作,以技术成果与科技服务等方面入股,参与开发成果与收益分配,在实现成果转化同时也获得经济收益。从事农业科技普及与推广工作,除了从事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之外,也可以考虑技术与服务入股,以求更富有成效地做好科技推广工作。通过农业科技推广与技术成果转化,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与污染防控率,从而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3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农民创业耦合联动发展对策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近6年来连续实施科技兴农“双百”行动计划,选择省市农业科研院所与部分农业龙头企业有机结合项目作为主要载体,并以福建有代表性的乡村与山区为推广区域,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承接体,以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成果驱动力,以各个单位农业科技人员为推广主力军,采用科技创新引领和实地需求对接为主要方式。多年的实践,我们不仅取得良好成效,而且得到深刻的启示。在新的发展时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将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加以深化研究,总结共性经验,阐明内在规律,进一步推进科技兴农发展。笔者以为当前要着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农民创业耦合联动发展体系,从6个主要环节提出新的对策。

3.1 开展深入调研,总结共性经验

从资料收集入手,了解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经验,同时可以通过农业科研院所、部分涉农高校、农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科技示范农户问卷调查,深入调研国家重大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与成果的推广科普工作成效,力求深入了解与分析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效与新时期面临的实际问题,科技创新主体活动和创新成果推广有机结合的成功案例与相关瓶颈,包括成果推广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障碍与主要难点、具体措施和先进经验,应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影响乡村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主要制约因素。提出鼓励加快农业创新成果转化利用,提高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科技成果集成推广对策建议。

3.2 实施绩效评价,推进成果转化

总结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经验与科技普及推广综合评价的经验,主要包括:(1)国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推广网络建设经验;(2)国内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成果转化成效;(3)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主要模式及其综合评价。我们要按照新时期乡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乡村科技推广网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作用,从而构建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尤其要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福建乡村科技需求有效结合的实证研究。

3.3 分析特色所在,发挥复合优势

系统总结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效与新时期面临的实际问题。收集资料与工作案例,重点分析进展与动态,主要包括3个方面:(1)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特色与成效;(2)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主要做法与经验;(3)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并提出引导“三个结合”,即创新与创业的结合,科研与推广的结合,院所与企业有效结合;实现“三主统一”,即创新主体(龙头企业)—创新主力(科研院所)—创新主人(科技人员)有机统一的整体思路与具体措施。

3.4 适应结构调整,促进成果转化

全面了解与分析当前影响乡村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主要制约因素,主要包括:(1)影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因素分析;(2)影响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3)影响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受益因素分析。要深入研究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体系的特色与强化持续发展趋势,力求适应农业转型升级与生产结构调整的新要求,以科技进步为驱动力,以科技创业为支撑面,促进科技创新引领科技创业,推进科技创业引领农民增收。

3.5 完善需求对接,以创新带创业

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乡村科技需求有效结合的实证研究,力求从中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应用。实际上,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农民创业的耦合联动体系,要深刻阐明内在关系,同时有效梳理交互递进关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重要内容:(1)“三主一体”(主体—主力—主人)网络构建与优势互补效应分析;(2)“三个层次”(省级—市级—乡村)框架体系与结构功能支撑作用;(3)“三个链接”(品种—技术—农民)实现途径与科技成果转化效能;(4)“三个效益”(经济—社会—生态)统筹兼顾与服务新型农村建设。

3.6 创新创业并进,研究推广互补

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科技成果集成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其相辅相成的交互递进。就科技推广成效而言,要分析与阐明3个重要关系:即(1)科技兴农项目实施与家庭绿色农场建设的关系;(2)科技扶贫项目实施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关系;(3)福建山区农村科技需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关系。就促进创新与产业互补的对策而言,要重点把握6个主要环节:(1)结合我国目前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科学传播的相关激励机制;(2)就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科普基金定位、资助范围、扶持重点、资助方式等提出合理的具体建议;(3)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明确农村科普工作发展趋势并提出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要求。(4)与重点研究如何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怎样激发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热情,以求引导农业的转型升级;(5)有效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闽台农业科技互补性强的优势,拓展农业科技的交流;(6)要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开展“引进来”与“走出去”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EB/OL].(2016-05-3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31/c_1118965169.htm.

[2]李大光.英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对科学传播的影響调查[J].科普研究, 2007(8):59-64.

[3]佟贺丰.国外强化科普工作的相关规定和做法[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6(8):9-11.

[4]赵立新.科普对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J].科学决策, 2005(9):55-57.

[5]陶小洁,霍仕平,许明陆.浅谈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普工作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管理,2008(2):59-61.

[6]韩常灿,陈国定,孙国昌,等.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的途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3(5):78-80.

[7]左雪冬,李瑞奇.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科普工作的实践与建议[J].中国热带农业,2014(4):78-80.

[8]陈志英,玛丽娜,李婷,等.黑龙江省以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农业推广模式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4):51-54.

推荐访问:科技创新 科普 对策 思路 体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05/58000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