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雪道人笔下的“古意”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徐兆龙,石蕊,付路瑶 ,马熠迪(.中原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2.辽宁科技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0;
3.中原工学院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或水精宫道人,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宋末元初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孙。

明王世贞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如果说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那么,赵孟頫在其间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赵孟頫提出“作画贵有古意”,使唐宋绘画由工烦琐、细微、严谨之风转向质朴、自然、天人合一的文人境界。“云山为师”强调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书画本来同”强调以书法笔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厚,韵味更为突出。他在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诸画科成就颇高,并有所创新。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善绘画,通律吕,解鉴赏。在绘画上,他开一代新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不擅长。其书取法钟繇、“二王”、李邕,八法皆通,尤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笔法圆熟、结体严谨,后世称其书为“赵体”,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赵孟頫说:“画无古意 虽工无益。”他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其艺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为一代宗师,不仅他的友人高克恭、李衎,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受到他的画艺影响,而且弟子唐棣、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他的绘画观点。这些影响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引领风骚至今,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章。赵孟頫与其子赵雍、其孙赵麟皆作《人马图》,世称《三世人马图》,传为佳话,现在三幅画都为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赵孟頫对绘画所提的“古意”,是他以晋唐诸贤的著述和法帖为鉴,再加上两宋绘画之风,对绘画中正和合的高度要求。不仅如此,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书画家之一,他反对两宋文人画的墨戏态度,是对历代恪守成规学习绘画方式的一次大改革。赵孟頫既继承和维护了文人画高古、文雅的境界,又摈弃了文人画不拘泥于形态表现的态度。但是从形态角度看,赵孟頫却又不失文人特有的高古、文雅表现,亦不失古法功力,并在绘画的各种画科中进行全面的实践,从而确立了文人画的地位。准确地说,赵孟頫的绘画与业余文人绘画这两种原本对立的绘画形式得以融合。应当特别指出,赵孟頫的绘画将高逸的士大夫气与散逸的文人气息融合于一体,使游览山水向寄情山水转化,而且使造境、写意与书法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正如其所说“先画后书此一纸,咫尺之间兼二美”。赵孟頫的诗文书画,在当时就已经驰名中外,曾经几何时日本、印度等国人士皆以得到他的作品为贵为荣,也为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元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以诗意、画意、书法来抒发文人高古、文雅之情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衣罗汉图》(图一)纵26厘米,横52厘米,纸本,设色,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世传赵孟頫人物画极少,此图堪称精品。图中一僧人着红色袈裟,盘腿端坐于树下的石头上,此间杂草丛生,此僧端坐其上象征着此僧定力极高,可以降服诸多魔怪。该僧浓眉深眼,鼻梁高隆,络腮胡须,肤色黝黑,耳带金环,一眼即可知其非汉人。其目光深邃,面容慈祥,左手向前平伸,掌心向上,似乎在宣说无上陀罗尼,而后有背光,说明此僧已经得道,无生法忍,是一个了脱生死的圣者。

图一 《红衣罗汉图》纵26 cm,横52 cm

赵孟頫与西域诸僧来往密切,故能将西域僧人的神态特征刻画入微。此图用铁线描勾勒,设色艳丽,以赭石、三绿、花青等色与红色的袈裟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画的左边有款识曰:“大德八年暮春之初吴兴赵孟頫子昂画。”通过落款我们可以知道,此画作于公元1304年,赵孟頫当时应该为51岁。他在画卷后自题:“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盖唐时京师多有西域人,耳目所接,语言相通故也。至五代王齐翰辈,虽善画,要与汉僧何异?余仕京师久,颇尝与天竺僧游,故于罗汉像,自谓有得。”这幅作品,为后世诸多收藏家收藏,如明时张丑、董其昌、陈继儒等,他们在该画上都有跋文。后入清室内廷,乾隆、嘉庆、宣统等都有鉴藏图章及题跋于其上。

赵孟頫所说的“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在此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双松平远图卷》(图二),纸本纵26.7 cm,横107.3 cm,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此图开始以枯笔飞白笔法勾勒出地面的线条,石头同样以此种笔法勾勒出轮廓,寥寥皴笔勾画出石头的三面,乱石间则以干笔寥寥皴擦,画出石的肌理。整个石块和地面的线条趋于统一,两者之间的联系完全依赖于娴熟的线条技巧。双松是画卷的主角,图中近景绘松树二株及枯木顽石,中景为山丘,画面简洁、明朗、淡雅、空灵。双松的画法稍工,山石则以带有飞白松动笔触勾括,略皴而无染。画法上更具书法笔意和文人墨戏的意味。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图》也是一幅具有实验性的大胆尝试之作。在《双松平远图》的卷末,赵孟頫自题道:“仆自幼小学书之余,时时戏弄小笔,然于山水独不能工。盖自唐以来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法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仆所作虽未敢与古人笔,然近世画手则自谓少异耳。因野云求画,故书其末。”

图二 《双松平远图卷》,纸本纵26.7 cm,横107.3 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所谓“时时戏弄小笔”与米芾的“墨戏”如出一辙。赵孟頫时常在作品中说明自己作画的态度,赵孟頫还强调作画应该有“古意”。如“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

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以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此图中,赵孟頫用笔极其泼辣、大胆、灵动。这种极简之风,在倪瓒的作品中体现得最真切。倪瓒所用最多、最具特点的折带皴,虽然据倪瓒自己说这种笔法来自荆浩,但是赵孟頫是倪瓒的师父,赵孟頫作画的用笔应该也对倪瓒有深远的影响。倪瓒画法疏简,格调天真淡雅,以淡泊取胜。所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这种用笔用墨之法,正与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不谋而合。因此,文人所追求的“古意”便成为一种必然。倪云林就是其中的代表,后世称倪云林为倪高士。

赵孟頫画马的传世作品有《浴马图》《滚尘马图》《画马轴》《牧马图轴》《秋郊饮马图》《调良图》《三世人马图三》《人骑图》。赵孟頫是爱马之人,他好画马,和李龙眠的画马情怀极为相似,已经达到了痴狂的地步。

图三 《调良图》纸本,纵22.7 cm,横49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的《调良图》(图三)纸本,纵22.7厘米,横49厘米。在传统绘画中,马是经久不衰的绘画题材。《调良图》是赵孟頫所画人马图中较为出彩的一幅。此图虽然极为简练,但是通过用笔、用墨,人物、鞍马排布,将赵孟頫在绘画中所阐述的“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之境界,体现得较为全面。图中所画一马一人,所画马鬃、马尾、人物胡须、衣帽,随风摇曳。人物以线描勾勒,用笔简练,干净利落。马匹造型生动、体态优美,刻画入微。整个画面体现出赵孟頫既豪放又严谨的高超造诣,观者犹如身临其境。这是赵孟頫匠心独具的地方。画上款署子昂,下钤赵氏子昂印一方。

元朝绘画风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赵孟頫。他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绘画名作,而且开创了绘画的新风貌,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艺术瑰宝。赵孟頫的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他开创了一代新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赵孟頫的传世绘画作品中,人物与鞍马或人骑马的题材比重最大,见于著录者有百件之多。

猜你喜欢 古意倪瓒赵孟頫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中国篆刻·书画教育(2021年7期)2021-08-27且有“蜗居”,梦不荒芜知识窗(2021年5期)2021-08-19临帖赵孟頫《洛神赋》人物画报(2021年7期)2021-03-09寻找古意的配色哈哈画报(2021年11期)2021-02-28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醒狮国学(2021年1期)2021-01-14临帖赵孟頫《洛神赋》人物画报(2021年3期)2021-01-06倪瓒,洁癖患者画极简主义环球人物(2020年10期)2020-08-04图说书法(155)视野(2019年21期)2019-12-04元末画家:洁癖是—种生活方式百家讲坛(2018年5期)2018-08-23月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2期)2018-05-10

推荐访问:古意 笔下 雪道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11/582694.html

  • 相关内容
  • 04-11 猫蝶图中的美意和隐喻

    文:王婧媛图:泰州市博物馆(除署名外)历代猫蝶题材名作颇多,内涵和图式相当丰富。纵观其发展源流,猫蝶

  • 04-11 无异,不足以言艺也

    《天鹅湖》大泽人99cm×180cm彩墨纸本2016年杰拉德·哈格迪(GerardHaggerty)

  • 04-11 豆庐十论

    □韩天衡天赋这东西,讲早了或“预支”了,往往不是激励人,反而适得其反地麻醉人,凭生出盲目的自负和懈怠

  • 04-11 从笔墨到水墨

    董水荣关键词:金陵画派;新金陵画派;新水墨;当代金陵画派从大的社会发展进程看,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

  • 04-11 大艺医心,医艺同理——诸乐三先生授课往事及其艺术浅析

    □张立辰我于1960年7月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遂有幸跟随潘天寿、陆维钊、吴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