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文/陈莉莉 时代中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公共绿地绿化建设发挥着增加城市绿化空间、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居住品质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功能。尽管中国的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开展较晚,但目前也获得了较好成效。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城市环境建设的要求提高,城市公共绿地建设逐步显露出弊端。比如中国城市规划部门对园林绿化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及公共绿地绿化工程监督管理的制度并不健全等等,都直接影响着中国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工作的开展。

1.1 生态性指标的营建

城市公共绿地植物多样性是生态指标的基本参数。现代公共绿地绿化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植被材料的来源。以多种植物配置为主流的城市公共绿地已成为衡量其生态指标的视觉标准,然而,在城市绿化工程中,仍有一些植物配置不符合植物的生态特性,甚至不符合“共生互利”的原则;
或者设计方案片面追求景观视觉效果,引入违反植物生长习性、违背“适地适树”原则的物种,造成大量自然植物资源的浪费。由于绿地需求的多样性,其内部生态环境应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匹配,充分考虑城市环境对绿地的干扰因素,充分考虑人工绿地的后期维护和管理效率,实现公共绿地小环境的良性自我循环。同时,在选择植物材料时,我们也应该充分尊重植物的生长特性,考虑到绿地的生命周期,应合理选择速生和慢生树种的组合,选择更多抗性强、吸收大气悬浮物能力强的树种,大力推广导鸟植物品种的选择,不仅能使公共绿地充满活力,也有助于形成生物控制的小环境,减少了对生态的破坏。对于城市公共绿地的草坪建设,不仅要追求四季常绿的观赏效果,还要从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的角度考虑水资源的经济利用指标。目前,许多新建的城市公共绿地已经开始探索利用多年生观赏草来营造一种野生、自然的草坪景观,这种仿生天然的野生草坪经过多年的自育,形成了微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不仅符合粗放经营的经济指标,而且在城市中呈现出了罕见的自然风貌,人工草坪的生态效果比传统草坪更优。

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生态指标可结合城市自身特点探索创新的建设方式。比如探索公共绿地设立有机物生物降解区,利用土壤覆盖物和小微生物(如蚯蚓)的降解方式,通过大型绿地的降解场所,对城市有机垃圾进行分解净化,这不仅符合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理念,也在公共绿地的运行中起到了生态理念传播的示范作用。此外,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设置雨水净化池,利用地形变化空间储存雨水,利用水生植物净化雨水,实现中水回用,也大大增强了公共绿地的综合生态功能。

1.2 功能性指标的构建

城市公共绿地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这就决定了除具备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城市生态的作用外,还要承载居民活动与精神文化的功能。因此在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过程中,除了考虑生态指标外,还必须考虑使用功能,需要在设计阶段结合功能形成理性方案。除了综合考虑景观观赏性外,需要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年龄层的使用需求,配置停车场、娱乐设施、露营区、交流场所等活动功能。在经过全功能设计的绿地中,人们不仅可以接触植物,还可以通过完善的功能设施感受到更好的公共绿地使用体验。此外,公共绿地还应具有承载社区文化遗产的功能。一个风景优美、设施齐全的公共绿地能成为整个社区的共同财富和记忆,一代又一代的居民在其中生活,留下成长岁月。在公共绿地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场地所处街区的人文特点,保留和提升街区的人文精神,经过设计施工,凝固为区域文化场所。因此今后应在社区规模的公共绿地上进行探索与总结,建立有效执行的城市营建模型,使广大市民在公共绿地中体验城市文脉延续,诠释繁花与草木、品味朝露与暮色、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水平,悦享繁华与自然共存的良好都市生态环境。

1.3 景观性指标的营建

城市公共绿地是构建出来的城市人工景观体系。在公共绿地的设计过程中,人们选择已经改造的自然对象,包括精心布置、造型修改后的自然植被,这代表了都市对大自然改造的能力,也体现出了都市公共绿地不同于森林的自然特征。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模拟自然、仿生组合的城市景观设计,则是把大自然带入都市,是城市景观趋向生态的最佳方式。

在当今的国际化大都市中,较好的住宅社区与附属的城市公共绿地,几乎都可以融为一体,几乎每一座气魄恢宏的地标式建筑群,都紧依着一片绿意盎然的公共绿地。例如上海市的人民广场建筑群靠近延中绿地,上海陆家嘴的金融圈紧挨陆家嘴中央绿地;
著名的美国中央公园坐落在无数摩天大楼的怀抱中,已成为纽约的中心地标。在这些著名公共绿地的景观建设过程中,不难总结出一个成熟的公共绿地景观系统必须依靠植物群落、水体和地形,辅以合理的空间布局,穿插着齐全的公共设施、景观节点、建筑,以形成"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都市公共空间的生态景观。城市中公共绿地的景观营造目标,既源自于常规的公共绿地景观审美要求,也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禁锢,引入各类景观元素和城市空间构架之间的共享和互动。而由此产生的最终景观效应,既可能是傲立在城市霓虹璀璨之间,繁华商业区内的一座城市园林,也可能是环绕于小区边、河流边露水刚洒、金风送爽的城市绿巷,使都市居民能穿梭于繁华天地,漫步于自然风光,在都市环境和大自然的交互中,品味“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城市景观意境。

在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进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使得这项工作进行起来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实的需要,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系统思维,未能形成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发展形态

城市绿地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部分内容,论证篇幅较少,往往只考虑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忽略了宏观层面的区域生态环境要求。首先在战略层面,没有从建成区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城市绿地总体结构和布局,建立一个城郊结合、城乡一体的区域绿地系统;
技术路线层面,未能制定科学的城市生态发展策略,促进城市功能区域的协调,使城市布局结构合理,形成生态平衡的城市发展形态。

2.2 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缺乏独创性,照搬现象严重

由于中西方在经济和文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改革开放后公共绿地设计受到了西方思想的极大影响,但照搬照抄,没有洋为中用,这使得许多城市公共绿地设计缺乏中国特色。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政府和相关单位愈加重视城市公共绿地项目的建设。然而,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缺乏独创性,设计方法相对单一,对城市公共绿地的发展限制较大。现实情况下,为了保证设计成果的快速完成,设计师在很多情况下照搬国外的公共绿地建设模式,没有形成中国特色,不能真正反映当地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很难满足当前社会长期发展的需要。

2.3 重景观轻使用,未与居民使用需求相结合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使得中国城市的公共绿地建设注重于景观与功能的协调性。除了景观生态效果,公共绿地还应该承载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闲活动、游憩等功能。但传统的城市公共绿地设计往往过于顾及景观效果及自然环境的保护方面,设计上忽略了其他功能的结合,既不能满足居民的使用感受,也无法有效的推动城市公共绿地设计的发展。难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及精神层次,就无法形成良性的环境效应。

2.4 没有综合分析地区特点,植物配置不合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工作得到了大量的开展。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城市公共绿地植被配置的缺陷没有得到深刻的认识,没有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对气候条件的了解不够深入,没有体现当地区域特征。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往往只考虑视觉效果,选择了当地气候不适宜的植物种类,忽视了植物与所在环境的匹配程度,导致植物管理维护困难,成活率低,资金浪费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建设发展,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2.5 城市公共绿地建设与管理存在不足

城市公共绿地开发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公共绿地建设管理体制的缺陷直接相关联。职能管理层面,相关部门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及运营缺乏监管。一方面,公共绿地建设缺乏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系统性规划;
另一方面,对前期工程施工及后期植被种植养护一知半解,埋下隐患,导致工程反复,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景观风貌和生态环境。

3.1 兼顾景观与生态的公共绿地系统和植被景观配置

城市公共绿地系统建设必须与城市的生态机制紧密结合,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原理的研究,对城市各类绿地进行系统布局;
根据城市规模和性质,对城市绿地进行指标定量;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确定合理的规划区内开敞绿地空间和规划区外的生态绿地空间。

新时期的公共绿地要符合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性和人居环境舒适性。充分利用乡土材料,结合植被生长习性合理配置,形成布局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塑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
根据城市绿化需求制定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引进先进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技术,达到生态与景观相得益彰的城市景观环境。

3.2 塑造舒适人居环境和区域特色形象的重要载体

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是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进行,中国城市绿化建设面积逐渐减少。同时工业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城市内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对城市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活健康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在城市公共绿地工程中,形成规模的植被景观,能净化土地和空气,保护土壤养分的平衡性,为城市营造舒适的环境空间。

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长远发展,不仅更好地促进城市环境的美化,改变城市面貌,甚至吸引人口与产业,带动城市发展。城市公共绿地建设要突出区域特征,结合风景名胜区建设,展示城市文化风情,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发展的有机结合。

4.1 科学规划城市公共绿地系统性建设

新时期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规划要由物理规划走向生态规划,由“点、线、面”规划走向绿色网络规划。要从建成区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城市绿地总体结构和布局;
在尊重生态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将自然生态环境和公共绿地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城郊结合、城乡一体的大绿地大园林系统。

4.2 科学配置公共绿地绿化植物

对于城市中公共绿地绿化的经营管理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到本地品种所具有的优点,并本着适地适树、经济实惠的原则,进行适当的选择性栽培。在对植被的挑选上,要优先选用本地的乡土物种,以促进植被绿化成效和适应性的显著提高。此外,还要综合参考城市绿化的要求,本着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可适当引进一些较易生存、质量优异的外地植被,并需要加以广泛研究,预防外地植被生态入侵现象。为了促进城市公共绿地植株的正常生长,对公共绿地的植物分布也必须遵循合理种植的要求。在引入外地植株时,要提前全面掌握植株的生长发育需求以及对土质、气候、水温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在可以适应新引种植物生长所需环境的条件和不损害当地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实施定植。

4.3 提高独创性,建设地方特色的城市公共绿地

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是展示城市的重要名片,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区域特征,按照本土人文特色来开展设计,塑造区域形象。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尊重当地的气候特征,合理运用地方乡土材料,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统筹人工环境要素,才能合理避免城市内公共绿地景观的单一性,最终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特色,在人工环境中创造特色。

4.4 完善绿化建设管理体制

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是一项政府职能,为了实现城市公共绿地绿化建设的有效性和政策性,有必要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一是完善城市公共绿地绿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责任制,将参与城市公共绿地绿化建设的各部门纳入其中,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能范围和职责;
二是规范相关管理规定,明确各部门在相关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促进我国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高,最终提高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管理水平;
三是加大后期管理维护力度,制定维护管理措施,作为有效工具,将后期管理养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4.5 提升城市公共绿地绿化建设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参与者,公共绿地绿化工作者的综合素养,直接关乎整个国家公共绿地绿化工程的整体水平,这就必须加强对公共绿地绿化人员的培养教育力度。在提高人员综合素养水平的同时,更要增强其整体意识和责任心,才能为城市公共绿地绿化施工的良好进行提供保证。为了提高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必须对管理者实行定期专业培训、定期开展专业知识的考试、全面考核管理者组织协调水平。另外,必须强化经营者的职业道德培训,在提高其工作责任心的同时充分调动其工作主动性,从而提升城市公共绿地绿化工作的效益与品质。

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公共政策。因此城市公共绿地系统的建设既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又要有战略性、可持续性和可实施性。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将迎来深化发展。利用公共绿地建设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的重要举措。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对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更多地总结和探讨,才能促进未来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绿化景观生态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客联(2022年3期)2022-05-31《景观平面图》鸭绿江·下半月(2019年12期)2019-10-21创意涂鸦小学生学习指导·爆笑校园(2019年3期)2019-09-10我爱绿化红蜻蜓(2016年4期)2016-11-19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旅游纵览(2016年10期)2016-10-13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旅游纵览(2016年6期)2016-06-08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旅游纵览(2016年3期)2016-03-04盱眙生态藕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年49期)2015-01-20小猴栽树读写算·小学低年级(2014年5期)2014-07-24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环球时报(2013-02-06)2013-02-06

推荐访问:绿地 困境 对策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13/58355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