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色彩在美育教学中的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1.美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当今社会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教育,因而作为美育工作者应根据社会需求,使美育得到更好地发展。2021年9月22日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促进了中小学校园的美育发展,为少年儿童营造了良好的美育环境。

尽管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美育事业,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学校硬件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不足、家长重视度不够以及信息通讯不够发达等,多地的乡村儿童无法受到与城市儿童对等的美术教育,从而与城市儿童从审美上形成较大的差异。为促进乡村美育发展,缩小城乡儿童审美差异,我们需积极针对乡村儿童开展美育实践,为乡村美育提供有效的教学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重视乡村儿童美育发展,使新一代的乡村儿童获得更好的美育文化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目前乡村美育发展普遍较为缓慢,其针对儿童的美育存在较多问题。虽然部分乡村教学硬件已得到了巨大改善,但仍存在师资力量紧缺、教学内容单一、课程缺乏创新等问题。儿童代表了希望,乡村振兴的未来要靠乡村儿童的发展,因此美育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意义,美育事业的壮大刻不容缓。

2.美育促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

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美的事物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同时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美育对乡村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的“美感教育”即我们所说的“美育”。蔡元培认为,美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的最好途径,我们应当将美育视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陶行知的生活美育理论强调和谐的发展关系,其目的是真善美合一、知情意合一和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美育主要促进人的感性发展,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与其他教育形态一起实现“真善美的活人”的创造。因此,美育就不仅仅是情感教育,而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美育的学习可以发展乡村儿童的个性与情感认识,了解乡村儿童的生活,使乡村儿童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3.色彩培养乡村儿童的创造力

色彩是非常直观、吸睛的视觉元素,以色彩为主线的美育课程可以迅速吸引儿童的注意,将儿童引入精彩的艺术世界,感受新的生活体验。乡村色彩具有强烈的地域化特征,是乡村文化与景观风貌的重要外显形式。对色彩的学习可以提升儿童色彩观察的敏锐度,从自己生活的乡村中发现色彩,从而形成欣赏乡村、热爱乡村的情感。色彩学习促进乡村儿童的创造力,可以让乡村儿童在学习与生活中得到良好的突破。城市的生活环境丰富多彩,城市的部分儿童从小接受正规的美育,接触到多种多样的信息,其认知程度与眼界往往高于同龄的乡村儿童,其创造力也从小得到良好的培养。乡村环境与城市环境相比较为闭塞,美育推广的程度也不及城市,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城乡儿童的创造力落差。创造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是乡村儿童走出乡村、建设乡村的重要能力。在乡村中进行色彩美育教学的实践,有助于培养乡村儿童的创造力,缩短城乡差距,使乡村儿童的未来得到更好地保障。

1.前汾溪村色彩构成

色彩是环境中的重要元素,多数学者将乡村色彩分为自然色彩与人工色彩。色彩文化有着强烈的地理学属性,不同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到人类、人种、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形成和发展,这些因素又共同导致了不同的色彩表现。乡村环境相较于城市环境,人为改造的程度更轻,保留更多自然色彩,因此由其富有地域性的特殊色彩构成。在乡村的建设发展中,色彩元素的研究与分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乡村色彩的研究与分析,应当尊重乡村的本真面貌,挖掘乡村色彩的独特魅力。

自然色彩是指自然界不受人意志改变的、自然状态下产生的色彩,如土地、山川、植物、河流。前汾溪村位于中国南部的福建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周期性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冬温夏热,降水量丰富。中国南部乡村的色彩受季节变化影响,夏季植被茂盛,显示出绿色、蓝色的浓郁色彩,秋季时色彩偏暖,冬季植被凋零,山体露出,呈现灰色调。除此之外,自然环境的色彩还受日出日落的影响,乡村环境少有高大建筑的遮挡,时间与气候的变化作用在天空中的效果要比城市中更加直观,一天中的早晚时段会呈现出绚丽的红色与橙色(图1)。

图1 前汾溪村自然色彩

人工色彩是人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如建筑与衣食住行的色彩。法国现代著名色彩学家朗科罗创立了色彩地理学,该学说主张色彩是参与一个民族各项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表现。每个民族或国家都有其代表的色彩,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不尽相同,给人的色彩感觉也不同。闽派建筑以土楼闻名,黄墙黑瓦,造型稳固,呈圆形、方形等形状(图2)。乡村的整体色彩倾向偏灰调,较为统一、和谐,黄土墙原材料取自自然,与环境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图2 前汾溪村人工色彩

2.前汾溪村的美育现状

前汾溪村位于福建省屏南县,是福建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前汾溪小学是村庄中唯一的小学,只有两个班级,分别在一年级和六年级,在校学生数量少且年龄差距大,大多为留守儿童。笔者在前期的调研阶段发现,前汾溪村的部分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美育,存在内心封闭、不愿表达的问题。但好在儿童好学求知,并非完全不愿与人沟通。

“乡野艺校”是中国美术学院几个毕业生创立的社会美育公益品牌,目前是长期驻扎在前汾溪村的志愿团体,平时在村庄里志愿劳动,参与村庄建设,同时负责前汾溪小学的美育课程。乡野艺校旨在为乡村儿童服务,开设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教育课程,在帮助乡村儿童快乐成长的同时,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和活化行动,带动在地社区的文明建设。乡野艺校的美育课程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的美育发展与文化推广,但是乡村建设的工作充满困难,乡野艺校长期稳定的志愿者只有五人,难免感到力不从心。

3.针对前汾溪村的色彩美育目标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尔》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观点,他主张“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都是存在大自然中的”。大自然与乡村环境和乡村生活是乡村学校生态美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独特资源。在前汾溪村进行的色彩美育实践应当紧贴自然,利用村庄有别于他处的独特优势,从自然中取色,开发适合乡村儿童的色彩美育。

针对前汾溪儿童的色彩美育课堂应聚焦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提高儿童对乡村艺术的挖掘与认知,使儿童对美有初步的了解;
其次,培养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在学习了专业的色彩知识之后能够习惯于动态地观察乡村中的色彩;
最后,给予儿童自我表达的空间,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打开自己的内心。

针对前汾溪村的色彩美育实践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从环境中寻找色彩,培养学生将色彩融入美术作品中的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引导儿童对色彩的捕捉。为改善前汾溪村的儿童美育问题,笔者将色彩美育课堂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色彩搭配课程,第二阶段是提取自然色彩课程。

1.色彩搭配课程

学生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色彩搭配能力的培养,要能够将色彩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使自己的作品与生活接轨。本阶段课程先从色彩的理论知识开始学习,引入蒙德里安、马蒂斯、梵高等以色彩闻名的艺术家案例,学习他们的色彩搭配方法,拓宽学生对色彩搭配的认知。在之后的动手创作环节,让学生使用多种颜色的卡纸制作一些生活常见物品,如衣帽和书包等,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图3)。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与表达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扎实课堂知识点,努力让学生将想象中的图像转化为具象的表达,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图3 色彩搭配课程学生作品

2.提取自然色彩课程

人对色彩的感知与运用很大程度受其所处的环境影响,色彩美育的介入使人的这一习惯得到规范化的约束,即对颜色的感知与运用的概念从无意识转为有意识,对色彩的概念有了理论的支撑。

这一阶段课程内容是带领儿童来到户外,认识乡村的色彩,从乡野中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图4)。前汾溪村背山靠水,植被茂密,农作物丰富,这些自然元素都可以作为绘画创作的材料。户外课程打破了美育课堂的空间界限,告诉学生美育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室内部,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图4 提取自然色彩课程学生作品

色彩美育课堂需要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与色彩联想能力,学会发现生活的色彩,并将生活中的色彩加以运用。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寻找乡土的色彩元素,如运用乡村随处可见的落叶、废旧的布料、古朴的木材等材料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乡土元素的色彩,运用色彩重构原理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在绘画中。本次课程让儿童能够打破平常的绘画框架,采用一种自由度更高的绘画模式。课堂让学生充分利用平常随处可见的不起眼的材料,与画笔结合进行创作,加强对自然的色彩捕捉,让学生在充分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艺术创新能力。

在美育事业中,对色彩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乡村中的色彩元素,为乡村景观注入更深层次的含义。针对我国乡村儿童的色彩美育,让乡村儿童拥有接受美的教育的机会,同时也让乡村景观的色彩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开发,以服务于乡村学校的生态美育,开辟新时代学校美育的新格局。乡村儿童是乡村的未来,乡村儿童美育之本质是促进乡村的建设。因此,针对乡村儿童的色彩美育应当是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儿童通过对乡村色彩的挖掘可以建立起乡土自信与文化自信,从而成为乡村的建设者与文化的继承者。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为乡村儿童美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样的政策帮助下乡村儿童美育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但是乡村整体教育水平的滞后依旧是乡村美育发展不可忽视的阻碍,长期缺乏美育对于乡村儿童的全面发展有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美育在乡村的实践,从色彩的角度为乡村美育发展提供有效的教学路径。乡村美育的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发展乡村美育,推动时代进步。

猜你喜欢 美育色彩儿童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中国德育(2022年11期)2022-06-17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广西教育·C版(2021年12期)2021-04-23神奇的色彩(上)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1期)2017-04-26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留守儿童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六一儿童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6期)2016-05-14春天的色彩环球人物(2016年9期)2016-04-20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六·一”——我们过年啦!小学生·新读写(2006年6期)2006-06-14

推荐访问:美育 乡村 色彩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23/58849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