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腑以通为用理论探讨间位结肠综合征的治疗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商秋璐 袁 兵 程思宏 刘学成 刘红书

1.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2.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刘红书工作室,山东聊城 252000;
3.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山东聊城 252000

间位结肠综合征由希腊医师Chiladili于1910年首次报告,此征主要表现为结肠肝曲或横结肠嵌入肝脏与横膈之间,其病例及文献资料较少见,患者多因腹部不适,行CT或X线检查发现。间位结肠如出现腹胀痛、便秘、呕吐、肠梗阻、肠穿孔、呼吸困难等非特异性消化、呼吸系统的症状,则称为间位结肠综合征[1]。因该病发病率低,西药无特异性治疗,西医治疗此病疗效欠佳。刘红书主任医师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全国优秀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结合30余年内科临床工作,提出辨病辨证并重、整体局部协调、中医西医并举,三者相互结合的思想理念,于2018年启动山东省名老中医专家刘红书传承工作室。结合聊城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收入2例间位结肠综合征患者,总结刘主任的学术思想,认为间位结肠综合征从病位上属于大肠,为中医六腑之一,从“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理论进行论述,运用通腑的方法改善患者腹胀腹痛症状,探讨本病的中医中药治疗。

病例1:男,76岁,因“排便困难10余年,腹胀3天”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7~10 d排便1次,大便干结,成球状,质可量少,间断服用乳果糖、中药及肛入开塞露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未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3 d前右上腹胀满不适,食后加重,无腹痛,恶心欲吐,3 d未行大便,肛门排气少,遂就诊于本科室门诊予通便中药口服,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今日再次就诊我院脾胃病科门诊,行全腹CT示:肝脏体积缩小,局部形态欠规则,部分肠管位于肝脏前上方(图1)。诊断:符合间位结肠CT表现;
部分肠管扩张、积气并多发宿便。门诊遂以“间位结肠综合征、不完全性肠梗阻”收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软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触软,未触及包块,右上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余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右侧腹部叩诊鼓音,肝浊音界缩小,胆囊未触及,墨氏征阴性,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89×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66.7%,红细胞4.43×1012/L,血红蛋白133 g/L,血小板260×109/L。生化分析:谷丙转氨酶17.0 U/L,谷草转氨酶16.7 U/L,总胆红素12.3 μmol/L,白蛋白39.9 g/L,尿素8.0 mmol/L,血肌酐77.4 μmol/L。入院后予禁食、营养支持、灌肠等对症治疗后,腹胀症状稍改善,后复查腹片示:双侧膈下未见游离气体,未见明显包块及不透光异物,横结肠走形偏下,肠管内可见积气,结肠袋可见,余未见异常。继予流质饮食,予促进胃肠动力、调节肠道功能等治疗,患者无明显腹胀不适,遂出院。嘱患者粗纤维多维生素饮食,避免进食易产气食物。出院后随访1个月,患者诉无明显腹胀不适。

图1 病例1患者腹部CT水平面及冠状面影像

病例2:女,74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20余天”入院。患者入院20余天前咳嗽、流涕,服药后上腹部饱胀不适,夜间及进食后加重,按揉排气后稍减轻,嗳气频发,偶有胸闷不适,未予治疗,门诊以“慢性胃炎”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最高200/100 mmHg(1 mmHg=0.133 kPa),现服用替米沙坦40 mg,qd,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左右;
糖尿病病史5年,现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5g,bid,血糖控制不详;
慢性胃炎病史多年;
子宫切除术20年。查体:心肺无异常。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触软,未触及包块,上腹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余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余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肝肾功、离子分析、血凝、病毒感染、二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胃镜示:胃多发息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胃窦黏膜下隆起。上腹部CT示:肝区间位结肠;
胆囊结石(图2)。C13呼气试验阳性。予抑酸保护消化道黏膜、促进胃肠动力、补充消化酶等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仍感上腹部饱胀不适,右上腹为主,嗳气不适,偶有胸闷。刘红书主任医师查房后示,患者以右上腹部不适来诊,经抑酸和胃、促胃动力等治疗后效果欠佳,患者虽排气后腹胀减轻,但无明显排便频率及大便性状改变,暂可排除肠易激综合征,考虑腹部不适与间位结肠有关。查看患者舌红,苔白厚,脉弦滑,大便虽1日1次,但量少,肛门排气少,中药以厚朴三物汤加减,组方如下:厚朴12 g、大黄12 g、枳实12 g、木香6 g、大腹皮30 g、旋覆花6 g、煅代赭石30 g、焦山楂15 g、焦神曲15 g、焦麦芽15 g,3副,水煎服,早晚温服。服用中药后患者大便2~3次/d,色黄量可,右上腹饱胀较前明显改善,排气较前增多,患者继服中药4副,出院时患者饱胀较前明显减轻。

图2 病例2患者CT影像

间位结肠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结肠本身,肝脏下垂和结肠位置的异常是其发病的关键。肝脏的韧带过长、薄弱、缺无等先天发育异常使肝脏下移,肝膈间隙增宽,以致结肠嵌入其间,形成本病[2]。膈肌的先天薄弱或膈肌麻痹为本病的促发因素。部分肝硬化患者,因右肝叶萎缩明显,肝膈间隙增宽,也可见此病[3]。

间位结肠综合征的形成尚无确定的病因,且平时没有任何症状表现,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饱胀、疼痛,以右上腹表现明显,餐后加重,伴恶心呕吐、排便不畅、食欲不振等。当肝膈间隙增大,嵌入肝膈间的结肠发生扭转或梗阻,可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烈疼痛、呼吸困难并伴有憋气感及放射到后背疼痛,大多数活动后症状可缓解。此病较为少见,发病率为0.025%~0.280%,男、女比例约为4∶1[4],且鲜有文献报道,其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难度,容易误诊为胆囊炎、胃炎、消化道穿孔等。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与CT,X线表现为肝与横膈间有透光区或增强回声,分辨率高者可观察到结肠形态,相对应的肝脏表面可产生弧形压迹,钡剂造影可于肝膈之间见结肠袋结构,CT除见肝膈之间发现扩张的肠管,可见下移的肝脏及增宽的肝裂[5],近年报道B超对于间位结肠也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主要表现为肝与横隔间有片状等回声区、增强回声区,肝脏表面产生弧形压迹,部分患者可清晰显示肠管结构和气体回声[6]。

间位结肠综合征轻症患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对于内科治疗无效且病情加重,导致大面积肠梗阻、肠扩张、穿孔风险较大的重症患者需及时行外科手术。手术可行横结肠悬吊固定术、结肠部分切除术或者次全切除术,应当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无间位结肠综合征的病名,且因其发病少,暂无相关方面的研究共识,韩英[7]认为该病属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的范围,从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角度予补中益气丸治疗。但刘红书主任医师认为间位结肠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腹痛腹胀,可归属于中医的腹痛病。腹痛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寒、热、虚、实、气滞、血瘀等导致的脏腑气机不利,气滞血阻,脉络失其濡养,不通或不荣则痛。其发病部位属于中医的大肠。大肠属于六腑之一,其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若传导失司,腑气不通,则气机失调,肠道菌群失调,不通则痛,疾病产生。六腑是中空有腔的脏器。《素问·五脏别论》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
食下,则肠实而胃虚也。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类证治裁·内景综要》云:“六腑传化不藏,实而不能满,故以通为补焉”。其生理功能是“传化物”,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意指每一腑都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排出其内容物,才能保持六腑畅达,气机协调,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一说。刘铁军教授认为腑气不降状态下的脾胃病治疗,可以将通腑疗法贯穿始终[8]。王艳茹等[9]认为可以“通泻”手法来调节肠道内气机,达到促进胃肠动力和增强免疫力的疗效。正如《医学传真》:“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结合上述所讲,考虑以通法治疗间位结肠综合征患者。但“通”并非单一的攻下之法,以通腑降气、温中通气、化湿通气、消食通腑等法令结聚之邪气涣散或失常的气机通畅,均可达到邪去正安的效果[10]。

刘红书主任结合患者病证及舌脉,考虑应从通腑的角度治疗间位结肠综合征患者的腹胀及排便问题,中药予厚朴三物汤以行气除满通便。厚朴三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其中厚朴味苦、辛,性温,具有行气消胀的功效;
大黄味苦、寒,泻下攻积;
枳实味苦、辛、酸,性微寒,破气消痞,三药合用,全方以厚朴为君药,具有条畅气滞、通畅腑气的作用。另外方中加木香、大腹皮增加行气的功效;
旋覆花、代赭石重镇降逆,配合焦三仙消积化滞。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厚朴含有厚朴酚,可加强胃肠蠕动,具有作用迅速且较长的肌肉松弛作用及抗氧化作用,从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配合枳实、大黄可消积导滞、泻热通便、活血行瘀[11]。厚朴三物汤的消胀满、止腹痛、通大便效果与药物中的钙、镁元素含量有关。钙、镁等元素能够与大黄所含的蒽醌物质发挥协同作用,促进肠道蠕动,刺激平滑肌收缩,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腹痛、腹胀的效果[12]。木香具有促进胃排空、推进小肠蠕动和解痉止痛的作用[13]。大腹皮可加强胃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分布,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改善胃肠肽类激素的分泌,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调节胃肠功能[14]。旋覆花、代赭石合用能够增强胃动力,加快胃排空速度[15]。焦三仙健脾开胃,消积化滞。全方共同作用于胃肠道,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粪便排出,改善患者腹胀腹痛的情况。除此之外,刘红书主任医师认为消化系统疾病一定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上避免进食豆类、牛奶、甜食、碳酸饮料等容易产气的食物,嘱患者多维生素粗纤维饮食,适度补充益生菌类,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肠道菌群。该病症状易反复发作,花费高,需向患者解释病情,避免其心里紧张、过度焦虑,加重症状。

虽然本文2例间位结肠综合征患者的消化道症状经住院治疗后明显改善,但回顾性分析后发现仍有些许不足。病例1患者长期便秘,无外伤、手术史,无腹部占位,考虑与患者年老、活动量少、肠道蠕动功能差有关,且不除外结肠冗长因素,予禁食、灌肠后症状改善明显,故行内科保守治疗。因患者腹胀症状明显减轻,故未能行肠镜及进一步检查,明确有无结肠冗长及是否与间位结肠相关。病例2患者虽行胃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但患者排气后饱胀减轻,不除外肠道病变,患者家属拒绝行肠镜检查,故无法确定是否存在肠道病变。

综上所述,可以本文病例为契机,从中医中药的角度辨证用药,进而减轻患者腹痛腹胀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但因目前本病发病隐匿,病例较少,无法系统全面进行辨证论述,从而无法形成具体规范指南共识。跟师学习过程中,刘红书主任医师对于慢性胃炎、便秘、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皆采用“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辨证论治,采取不同的通法、选取合适的组方,以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猜你喜欢 结肠胃肠腹部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健康体检与管理(2022年2期)2022-04-15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2期)2022-03-23左半结肠一期切除术探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1年1期)2021-03-30笑笑不说话廉政瞭望(2018年1期)2018-01-27久用泻药要警惕结肠黑变病家庭医学·下半月(2017年11期)2017-12-20空腹饮食科学(2016年3期)2016-07-04胃肠病糊上就好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6年9期)2016-05-14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中国动物保健(2015年4期)2015-10-21保健图话:胃肠病人日常保健祝您健康(2000年4期)2000-12-30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祝您健康(2000年4期)2000-12-30

推荐访问:结肠 综合征 探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25/58912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