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曲 研,袁 征

地质灾害是对人类较具危害性的一种灾害,因此有必要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有很多种,引起地质灾害的成因也很多,比如水文地质问题、环境地质问题等。加之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各种活动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也会提高。鉴于此,相关部门应该对我国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加大对水文地质以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提升防治地质灾害的能力以及减灾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对自然资源会造成较大的破坏,而且还会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制约。地质灾害按照成因来分可以大致分为人为地质灾害和自然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按照地质环境的差异性,还可以分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突发性地质灾害相比缓变性地质灾害危害性更大。鉴于我国地质地貌复杂,地质灾害种类较多,而且不同地质灾害其发生的成因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现代社会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人类对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对它们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这也是我国地质灾害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不是单纯的自然因素或者是人为因素,而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地质灾害既属于自然灾害,也属于人为灾害。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这些地质灾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地质结构剧烈变化,突发性强,对人类伤害性大等。面对地质灾害我们不仅是预防、躲避、治理,而且还要在社会意识方面加以提升,通过提高人们的素质约束人们的行为,增强保护地质环境的力度,最大化的减少或者是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以及破坏力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更好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地质灾害的预防是相关部门及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2.1 水文地质分析

水文地质从属于地质学,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水文地质主要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变化以及运动。水文地质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以及形成规律,地下水所具有的物理性质以及其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等。水文地质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比如工程建设或者是矿山开采等都会对地下水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此类活动时要做好相关的水文地质勘测,提前做好防治工作,以免对水文地质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水文地质的研究内容有了一定的增加,逐渐形成了更多的分支学科,比如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等。水文地质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还与其他方面的研究互相渗透,比如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这样就会形成更多新的研究领域,使我国的相关研究逐步细化和深入。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水文地质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有很大的联系,加强对水文地质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掌握水文地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前做好防治。

2.2 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危害性

由于水文地质引起的各种问题会产生很多危害,这些危害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地质灾害,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相关部门及人员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才能把具体的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2.2.1 由于地下水位频繁升降所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

水文地质危害有很多种,其中由于地下水位的频繁升降所产生的地质危害是一个主要方面。我国一些地区广泛分布着膨胀性土体、岩体,在这种情况下地下水大多为裂隙水、上层滞水,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地下水位的不稳定,出现频繁升降的现象。这种区域的地下水对大自然的雨季或者旱季反应比较敏感,同时也会对水文地质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在这种区域如果地下水的水位根据季节的变化出现频繁升降,那么很容易对膨胀性土体或者是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涨缩,同时还会对土体或者是岩体的物理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降低土体、岩体的承载力,进而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在雨季地下水位容易上升,上升的地下水会不断浸润膨胀性土体或者是岩体,土体或者是岩体会出现膨胀、水解的现象,同时在结构以及强度方面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一定区域内的水位变化幅度较大,而且变化周期较短,那这个区域内的土体、岩体就会频繁的膨胀或者是收缩。在这样的岩体、土体变动下其稳定性必然会大大下降,这也是很多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因。

2.2.2 由于地下水位上升所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

一定区域内地下水位出现明显的上升也会对地质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相关部门要认真对待地下水位上升问题。地下水位出现上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由于含水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这样的基础上水文条件的变化又引发了大量的降雨;
一定区域内气候温度降低或是人类灌溉田地的规模扩大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定区域内的地下水位会出现明显上升的问题。地下水位上升的过程中,会对周边的土壤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土壤的沼泽化或者是盐渍化等。同时,地下水位上升还会改变岩土结构的变化,继而造成地质土壤的疏松,降低岩土强度。在这样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土层很容易发生滑移,甚至产生崩塌,如果其上有建筑物将会危及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区域内的地下水位如果出现明显的上升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相关部门及人员应该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监测。

2.2.3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所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

地下水位上升对水文地质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同样地下水位的下降也会对水文地质产生一些影响。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原因是人为造成的,比如水库的建设会对下游地下水进行一定的拦截,这样就会降低下游的地下水位;
如果区域内有大规模的采矿在疏干矿床的过程中也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等。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地面表现就能有所了解,比如土地干旱、土壤疏松、地面塌陷、裂缝等。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地下水位的下降还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即地下水的枯竭。这对人类正常生活将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地下水枯竭还会破坏水循环体系,进而会促使更严重的环境问题产生。不论是地下水位的上升还是下降都会影响建筑以及土层的稳定性,降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会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

3.1 环境地质分析

环境地质这个词语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60年代、70年代。当时的一些西方国家已经明显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环境治理的迫切性,因而对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比如滑坡、泥石流、城市地质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把这些问题划归环境地质的研究范围。关于环境地质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环境地质,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产生影响的地质或者是地质问题,并针对这些影响环境的地质问题及其变化进行信息的搜集等。我国对环境地质的研究从时间上来说相对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我国相关部门对这方面的研究愈加重视。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能混淆。环境地质主要研究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并把地质环境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地质环境在实际的研究中体现出了一定的空间性,但是环境地质却没有这个特点,这也是两者的区别之一。

3.2 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危害

如果环境地质出现问题,将会产生很大的危害性。相关部门及人员要重视环境地质问题,对其所产生的危害进行深入分析,为后期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打好基础。

3.2.1 环境地质问题引起的地震危害

地震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一种地质灾害。地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地球内部应力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需要通过地震的形式进行调整。地震有时发生在海洋底部,有时发生在人群密集的大陆,这样就会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威胁。我国基于自身的地理位置,处在三大版块的交汇处,地壳运动相对频繁,容易引起环境地质问题,进而容易发生地震这种地质灾害。除此之外,引发地震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水库蓄水;
石油开采、地下核爆等。因此,人类在开展各种活动时也要尽量避免对环境地质造成不良影响,最大化的避免地震等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

3.2.2 环境地质问题引起的滑坡及崩塌危害

滑坡和崩塌也是由于环境地质问题引起的一种危害形式,对人类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滑坡主要出现在斜坡上。斜坡的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沿着斜坡的软弱结构出现整体下滑的现象。这种地貌现象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土方的位移,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另外,崩坍这种环境地质灾害容易发生在陡坡上,陡坡的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会在短时间内脱离本体发生滚动或者是崩落,从而使大量的土方堆积到坡脚处。无论是滑坡还是崩塌都属于严重的地质灾害。基于这两种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在我国西北部等山区发生的较为频繁,应该引起该地区相关部门的重视。

3.2.3 环境地质问题引起的泥石流危害

泥石流这种地质灾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环境地质遭到破坏引起的,它主要发生在山区或者是沟谷,特别是在暴雨或者是暴雪等外在环境的影响下更容易引发。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在引起区域内山体滑坡的过程中会伴有泥沙或者是石块。泥石流具有巨大的危害性,主要是因为它的发生具有突然性,而且流速很快,物质容量大等。泥石流在我国具有很广泛的分布,大约有一万多条泥石流沟,主要集中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等。泥石流按物质状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粘性泥石流,一种是稀性泥石流。所谓粘性泥石流是指含有大量黏性土的泥石流,这种泥石流的搬运介质是各种组成物,具有持续时间短的特点。稀性泥石流中粘性物相对较少,水是主要的成分,起着搬运介质的作用。稀性泥石流在发生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下切作用,因此堆积物容易形成扇形。3.2.4 环境地质问题引起的地下水问题

环境地质问题还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地下水位下降或者是水环境污染等。由于人口的增多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开采地下水成了满足人们对水资源需求的一种主要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下水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为了控制这种情况的继续发展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开采地下水时调整开采含水层的层次;
进一步控制对地下水的开采量;
采取人工回灌的方式等。这样可以最大化的避免地下水位继续下降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基于目前各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这些水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废水。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不对这些废水进行彻底处理就排放,这样对地下水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了人们的用水安全。除此之外,一些城市对地下水的管理缺乏力度,出现了对地下水超强度开采的现象。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地表的土地进一步压缩,进而出现地面下沉的问题,所产生的破坏影响进一步扩大。

3.2.5 环境地质问题引起的地面塌陷

由于人类相关活动对环境地质的影响,在一些条件下还会导致地面塌陷。一般来说,地面塌陷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非岩溶性塌陷,一种是岩溶性塌陷。非岩溶性塌陷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塌陷所处的地表土层正好位于矿山的采空区 ,而对岩溶性塌陷来说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各种活动或者是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可溶岩地区的岩溶洞隙造成了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该地区地质的形变,最终会出现地面塌陷的问题。岩溶性塌陷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岩性构造、岩溶发育、松散层的厚度等。当区域内出现岩溶性塌陷时相关人员要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在后期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防治效果。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地质灾害有很多类型,每种地质灾害都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较大的危害,还会在一定程度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的防治呢?这是问题的关键。笔者基于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相关部门做好地质减灾的宣传,提升地质减灾的社会化水平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不言而喻。相关部门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地质灾害隐患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地质灾害的隐患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不同地质灾害在分布以及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特点,进而科学的做好工作计划。相关部门及人员要重视前期的调查工作,在掌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预报系统或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这样有利于相关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关信息并高质量的开展工作。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参与,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提升防治效果,切实为人民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相关部门要把提升社会减灾意识的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借助网络的力量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宣传力度,把我国减灾工作的社会化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为了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各部门及人员要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把防灾减灾的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出实效。只有在全社会做好减灾的宣传工作,才能为整个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2 科学规划土地的使用,确保规划工作严格落实

相关部门对土地的科学规划也会对地质灾害隐患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各个地区的相关部门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好本区域的土地规划工作,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加强对规划审批工作的管理。相关部门在做好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和地质灾害隐患的防治工作进行有效融合,使土地规划工作更好发挥出对地质灾害隐患的防治作用。各个地区的土地规划工作难免会涉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要以正确的方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对整个土地规划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审批过程中,尤其需要做好规划的管理工作,借助专业机构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对所处区域的水文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监测,最大化的为建筑施工以及后期人们的居住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从源头杜绝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4.3 进一步协调人类活动和环保之间的关系

社会要发展,必然离不开人类各种活动的参与,而有些人类活动会对水文地质以及环境地质产生深刻影响。为了更好的开展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要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这样既能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能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地遵循地球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进行各种开发活动时一方面要确保地质条件符合相应的开发要求,另一方面在开发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要做好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切实把保护措施落实到位,逐步改善区域内的地质环境条件,为防治地质灾害隐患提供可靠保障。

我国的地质环境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加之地质灾害的巨大危害性,所以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的防治工作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基于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情况,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治工作质量。另外,我们还要看到地质灾害隐患的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使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开展。相关部门还要在人民群众中间做好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到防灾减灾中,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安全的地质环境。

猜你喜欢 泥石流水文地质隐患 隐患随手拍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9期)2022-11-02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大众科学(2022年8期)2022-08-26大胃王背后的疾病隐患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06-01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大学教育(2022年3期)2022-05-16浅议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青年生活(2020年30期)2020-08-16浅议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8期)2019-09-10泥石流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泥石流环球时报(2017-06-14)2017-06-14机械班长科技知识动漫(2016年1期)2016-01-27

推荐访问:水文地质 隐患 地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25/58913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