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与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周玮璐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已达到世界首位,普及率71.6%,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有活力的数字社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也随之普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了视听盛宴,从方方面面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皮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艺术代表,曾在民间广受欢迎。但在当代社会,传统皮影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日益丰富的娱乐方式使皮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皮影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能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现代的方式让大众欣赏到传统皮影艺术;
也能提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品中的形式美,丰富作品的艺术情感和文化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主要研究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艺术处理和创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体现了科学、文化、艺术的理念。该领域目前属于前沿交叉学科,广泛涉及造型艺术、艺术与交互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科学与图形学、信息与通信技术等多学科领域。

2.1 皮影的制作材料

皮影属于民间艺术,不同地区的皮影有着不同的地域特征,在制作上要选用坚固耐用、柔韧性好的材料。可以用驴皮、羊皮、马皮、牛皮等,其中驴皮应用最为广泛,牛皮和驴皮的坚固性和透明性是最佳的,具体的制作材料还是要根据当地兽皮的情况而定,例如唐山驴皮、陇东牛皮、上海七宝羊皮等等。

但是兽皮的制作工序十分的复杂繁琐,要经过长达一到两周的去毛、刮挺、去脂,钉在木板上拉紧晒干等一些工序之后才能够开始进行画稿拷贝的工作,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材料成本都非常的高。对于动物来说也有点过于残忍,不符合当代的社会环境。部分地区为了改良这些复杂的工序、节省成本,开始使用油皮和胶皮来制作皮影。这样可以将皮影的制作时间缩减到两天,材料成本也较之前降低,保护动物的同时保存时间也大大的增长。

2.2 不同地区皮影的制作工艺特色

皮影制作工序通常有八道,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不同地区的皮影在制作技法上也有着自己独有的工艺和地方特色。

2.2.1 江汉皮影的制作技艺特色

江汉皮影制作工艺中最有特色的一个环节便是雕刻了,平均每一个江汉皮影就要被手工雕刻至少3000刀。每一个江汉皮影制作手工艺人都有包括斜口刀、平口刀、花样模口锉刀等等数十把雕刻刀具。

江汉皮影的雕刻风格既不像四川皮影一样棱角分明,也不像陕西皮影一样精雕细刻,其雕刻方法主要分为阴刻和阳刻两种。阴刻就是将轮廓线镂空,主要用于人物的脖颈、手腕、腰端等处;
阳刻与阴刻相反,将轮廓线保留下来其余部分镂空,主要用于生、旦、须生、丑的脸谱及部分装饰纹样上。江汉地区有名的沔阳剪纸艺术在皮影雕刻中的运用为江汉皮影灌注了灵魂,呈现出了虚实分明、精细严谨、秀美匀称、舒展圆润的花纹样式,整体造型写实兼写意、变形不失原形。

本文将提出一个实现了这两个目标的算法。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每个选择步骤中,在所有剩余任务中选择在当前调度时刻是一个评估函数G(t,i)的值最大的任务。当评估函数G(t,i)满足特定条件时,算法序列也会有符合需求的特定性质。对于某个作业调度序列,若交换其中某两个相邻作业i和j的调度顺序后,产生的总效用降低,那么称i优先于j。将在时刻t作业i优先于的作业数记为P(t,i),当G(t,i)=P(t,i)时,算法序列σ将会是T1T2…Tm的顺序,即,算法序列σ将与最优分解相一致。

2.2.2 阎良皮影的制作技艺特色

阎良皮影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不同地区皮影的制作技法进行取长补短,其雕刻细致,制作精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阎良皮影使用的牛皮取自于陕西关中平原八百里的“秦川牛”,一般皮影是用拉刀雕刻,但是阎良皮影雕刻时是用转刀扎,其主要制作工具有斜口刀、尖刀、平刀、圆刀、三角刀、花口刀、钢针、枣木板、尺子、面布等,分工十分讲究。扎时刀朝上不动,用手去旋转牛皮,这种制作工艺在全国极为罕见,也很难掌握。

阎良皮影主要着色方法采用的是画谱画法,是典型的中国绘画的工笔重彩,色彩丰富而沉稳,美丽而不艳丽,饱含装饰乐趣。高纯度红色和绿色的对比色搭配用于皮影的戏剧人物、花鸟走兽、亭台阁楼、车马器具等,使其产生了简洁明快的色彩效果,也让阎良皮影在用于表演之外还可作为民俗工艺品供于欣赏。

栩栩如生的阎良皮影雕刻艺术植根于“三秦”沃土,丰富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2.3 皮影的服饰特点

皮影的服饰特点也跟制作技法一样,地域的不用有着很大的差距。

例如陕西皮影。陕西皮影运用了陕西民间花布印染手法和戏剧服装图案的样式及色彩,并根据自身的艺术特点加以创造。图案装饰性强,以镂花纹饰为主,虚实穿插、形式多样;
惯引用寓意来传播民俗文化,如“喜上眉梢”“三羊开泰”等等。皮影人物服饰的用色上也很有讲究,为了烘托出不同的角色会采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巧妙地用颜色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湖南皮影对皮影人物的服饰要求非常严格,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所穿的服饰要求都不一样。影人的官阶,地位、性格等也会用色彩做以区分,以红、黄、蓝、白、绿为主。影人的穿着可分为袍子类、褶子类、靠子类、宫衣类等等。袍子类又可分为龙袍、官袍、民袍;
褶子,是古代的一种便服,无论贫富贵贱、文武通用,分花、素两大类;
靠子是武将们穿的战袍,有长有短;
宫衣类,顾名思义,是宫中妇女们穿的衣服。

泰安皮影整体简洁精致。其人物的造型上参考了中国传统戏曲人物、剪纸、砖画等特点,服饰没有过多繁缛的装饰,以几何纹样为主,如圆形、椭圆形、月牙形、长方形、菱形、点、线、面结合。同时也会添加传统吉祥纹样,例如“龙”“祥云”“海水”纹样,这样不仅完善和充实了造型,也起到了装饰和美化连接刀口的作用[1]。

不同地域的皮影服饰特点体现着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脉相承。

2.4 皮影的唱腔艺术

皮影的唱腔艺术由于地域差异形成了众多流派,百花齐放。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

例如,沔阳皮影戏的唱腔由渔鼓腔和歌腔组成,配打击乐伴奏,演唱时采用“一唱众和”的形式进行表演。“歌腔”是将原有的高腔结合古诗文朗诵法演变而成的,多流行于潜江、云梦等地。鸡鸣腔是“歌腔”中最为出名的也是当地皮影艺人必须掌握的,这种唱腔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楚国的《楚歌》,类似于“公鸡打鸣”,以雄鸡鸣叫发音为起音,尾音为拖腔。“筒腔”又称“渔鼓腔”,表演者使用牛皮和竹筒作鼓敲打作为伴奏,是一种传统的曲艺演唱模式。“筒腔”的唱腔十分丰富,根据其音调特点还可分为平腔、悲腔、鱼尾腔、琵琶腔、杂花腔五大类。

河间皮影戏的唱腔被称为“老虎调”。这种唱腔粗犷、奔放,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除了唱腔,河间皮影戏的演唱声调、板眼也与其他传统剧目有所区别,主要运用的是安板、手锣稳、一鼓开。唱腔上分为平调、声调、琴调、大悲调、小悲调、疙瘩调。使用乐器在文场中以板胡、二胡、笙、笛等乐器为主;
武场则主要使用板鼓、阴阳板、镲等。

3.1 皮影数字博物馆

皮影数字博物馆是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美术学院承担建设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馆藏有45000余件皮影、1368件皮影手抄剧本、400余件皮影包和1套表演乐器,为皮影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奠定了基础。馆中以数字媒体艺术形式展示皮影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皮影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采集管理,以实现永久保存。

数字媒体艺术与皮影的结合将学术与科普、知识与趣味有机结合,建立起了一个内容完整、资料详实、界面友好、检索方便的主题类科普网站,具备良好的延展性。通过陆续的建设完善、内容资源的丰富,必将为传统戏曲的再生和发展开辟出一条宽阔的道路。通过对民间传统的重新认识,必将增强公众对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3.2 《嬉戏》智能皮影交互系统

第十五届文博会上,皮影剧《嬉戏》吸引了众多观众体验。在数字交互皮影体验区内,参观者在幕布前眨眼、挥手、转头、抬腿、跳跃等等做任意动作,屏幕中的猴子和熊猫等皮影角色,便能与参观者的动作实现惟妙惟肖的同步。还有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例如猴子摘桃、跳跃、敲钟,熊猫摘竹子、吃竹子、翻跟头等,体验的过程十分逼真有趣。

这是由丹麦虚拟实验室和我国深圳本土企业联手打造的皮影智能互动系统。该系统通过一系列数字艺术创新技术,将3D动态捕捉动作转换为2D平面动态画面,实现参观者与皮影角色的实时交互。展会期间,数字交互皮影与传统皮影戏轮番展示展演,古老的传统艺术与现代的高科技相互融合,别具一格的演出方式成为文博会的一大看点,吸引一批又一批观众驻足流连,生动形象的传统皮影戏表演获得连连掌声。

数字交互皮影剧,将皮影的展示方式从传统静态二维展示发展到三维动态互动展示,实现“可见即可控”的人和全息影像智能互动,既能真实再现皮影戏的艺术表现形式,又能以现代语言阐述皮影故事。

3.3 《人生第一次》栏目包装设计

《人生第一次》纪录片是由央视网出品,央视网视频中心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制作,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央视网、东方卫视、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弹幕网、优酷视频等多个媒体平台播出。该片撷取了十二个对中国人而言意义重大的“人生第一次”,按照从孩童到暮年的时序,不同人群在人生“第一次”重要节点上的心绪与体验,借由故事讲述人之口娓娓道来。通过生命纪录、生活纪录、品质纪录、主流纪录四个维度的创新探索,以“人生第一次”的生命坐标,描绘出中国人现实生活的一生图鉴,折射出中国人的时代精神和生存哲学。

该片中皮影质地的片头显得很别致,呱呱坠地的婴孩出画,一路向前,经历了上学、离家、恋爱、成家、为人父母、蹒跚漫步、垂垂老矣……最后坐上轮椅缓缓出画,十二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生第一次,串联出一幅连环画式的生命剪影。中国古老传承手艺皮影人物在生动地演绎着我们的人生,皮影质地的片头给人眼前一亮的惊喜,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技艺的传承,另一方面也是使用别具一格的讲述形式,让我们体会着“人生如此多娇”的人生百态。

4.1 赓续非遗血脉,数字化技术传承皮影艺术

对于皮影艺术的传承来说,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融入皮影元素,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皮影文化思想内涵,了解并创新皮影元素,这能够转变设计师的设计意识,提高设计师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自信。同时皮影通过创新设计形式吸引受众,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让人们感受皮影文化的魅力,在创新中接轨文化,运用数字化技术传承皮影艺术。

4.2 弘扬民族之美,数字媒体艺术增添文化内涵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来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皮影元素可以提升作品艺术价值,提高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创作有皮影元素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必须做到与时俱,使作品具有更强的时代特色的同时又保留皮影文化精髓,弘扬民族之美,为作品增添文化内涵和价值。

融合皮影元素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不仅可以提升数字媒体的艺术表现力,还可以丰富观众的艺术审美倾向,多元化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形式,是传承皮影艺术这一面临遗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其他国家的群众可以通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展现的皮影元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今天,皮影元素的运用还可以在众多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使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层层突围,脱颖而出,夺人眼球。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师在运用皮影元素时,不仅要注重视觉元素,除了形式美以外,还要根据数字媒体艺术的主题内涵、意境做出合理的选择。两者融合能有效地促进皮影艺术在现代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在世界艺术格局中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皮影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可以给皮影这种优秀的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真正地把皮影元素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与当代艺术设计中,使其更加生活化、丰富化、现代化、国际化。提高了皮影的文化传播音量,提升了皮影保护水平,丰富了皮影传承路径。还使得原本令人感到陌生的传统艺术与人们现代生活相融相生,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精华的追求传承的愿望,也符合现代艺术审美多元化的需求。

猜你喜欢 皮影数字艺术 月光皮影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20年4期)2020-08-24不老的皮影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9年5期)2019-09-18纸的艺术读者·校园版(2018年13期)2018-06-19答数字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11期)2018-04-23皮影的来历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4期)2017-04-18数字看G20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因艺术而生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艺术之手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皮影世家读者(乡土人文版)(2015年11期)2015-03-01爆笑街头艺术爆笑show(2014年10期)2014-12-18

推荐访问:元素 皮影 数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27/59030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