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分析——基于融媒体时代的思考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李枝霖,陈明阳

(1.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他们未来进入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时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通过高校思政理论课(简称思政课)这个主渠道,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大学生充分认识、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作用,提升大学生思想的凝聚力,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理论课,不仅是对思政理论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相关学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体现了中华民族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体现了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期待;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体现了中国人民行为道德的新风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又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1]。

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思政理论课是思想引领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缺乏新意,理论性较重,学生普遍对课程内容吸收度不高,需要通过融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追求融为一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有效整合了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国家文化层面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国内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同时面对着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更需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全国人民思想共识,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文化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从社会治理层面看,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社会矛盾不断出现,要解决社会矛盾就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凝聚社会力量。从民族精神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导向,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作用。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振奋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也不断出现。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成长过程价值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将有助于高校进一步做好思政课教学工作。

2.1 思想观念方面

一是大学生政治素养不高。部分大学生对政治概念不理解、缺乏政治理论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深层次社会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价值观不明确。大学生从众现象普遍,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易被错误言论误导。三是缺乏责任感。部分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自我,缺乏集体精神。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结合,把思政课融入生活的全过程,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平台来认识这个世界,也接触到网络中各种矛盾的言论、不断冲突的网络观点。大学生刚刚成年,社会阅历有限,思想也未成熟,认识事物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极易在各种矛盾的思想中迷失自我,受到错误言论和价值观的影响,价值取向容易混乱。另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易发生偏离;
受社会上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等不良风气影响,部分大学生责任担当精神缺失、诚信意识淡薄、集体意识欠缺;
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大学生享受着优越的物质生活,自我意识较强,独立性较弱。

2.2 学习生活方面

一是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业问题,甚至部分学校学生的学业问题已经成为常见现象。二是缺乏职业规划。部分学生对未来学习、生活、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三是生活独立性差。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通常顺风顺水,遇到问题父母经常一手包办,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和应对能力较弱。近年来,大学生相关心理测评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普遍缺乏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财务管控能力也较弱。

大学课程难度提高、内容更加抽象难懂,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选择自我放弃,容易出现学习动力不强、目标不明确、厌学等现象。另外,思想还存在惰性。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下,面对较重的学习任务,有的大学生学习意志力缺乏,选择更加舒适的状态来逃避学习。部分大学生享受着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以及比较富足的家庭环境,形成了“佛系”的心理状态,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面的,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思政课教学是增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2]。虽然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3.1 教学内容

思政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思想政治理念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课程。但是,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过分拘泥于课本的理论知识,枯燥的说教会导致大学生逐渐失去对思政课的兴趣,出现抵触心理,即使老师理论知识讲得再好,学生也很难将课堂上的思政理论应用到生活。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具有来源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高校大学生又是互联网的忠实用户,每天都能接收到良莠不齐的互联网信息。若思政课未发挥时效性,对重大事件教育契机把握不够,不能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必然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无法完成思政理论课的历史使命。

3.2 教学方式

部分高校思政理论课还在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单一、说教多,无法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共鸣,很大程度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思政课主要解决价值认同的问题,应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在单向输出多、双向交流少的课堂中教师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学生意识的培养价值有限。高校组织思政实践活动较少,高大上的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脱离。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已成为必然选择。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不足。部分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课堂成为幻灯片的播放课堂,对信息化教学理解具有一定偏差。

3.3 教学环境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网络文化良莠不齐,且比新媒体时代传播更为迅速和深远,不良文化的传播也会侵蚀高校学生的思想。网络环境信息量巨大,虽能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但由于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运用媒体技术,如公众号、思政平台、QQ 群等定期推送学习强国文章,大力营造课后思政教学环境,把思政课堂向“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兴趣学习”方向进行创新性转变。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有利弊,互相无法取代对方,融媒体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有效整合,发挥两者优势,产生合力,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融媒体具有单一媒体无法比拟的技术、载体等优势,融媒体时代呈现出突出特点。

4.1 及时性

融媒体时代,媒体借助智能终端系统,使各类信息能及时、高效地传播,弥补了传统媒体时效性不强的问题。直播成为融媒体时代最热门的传播方式,也最高效地表达了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例如,在一些比赛、演唱会上,直播成为必不可少的传播方式。还有一些临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媒体记者仅凭一部手机就可以把实时概况第一时间传播出去,极大弥补了传统媒体的滞后性。但是,各类媒体不仅要做到及时发声,也要做到准确发声,不能为了博人眼球而夸大其词,必须做到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4.2 多元化

随着媒体不断融合,信息传播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播。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而言,融媒体的传播主体、类型和渠道更加多元化。首先,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在观念上,融媒体强调交流互动和用户体验。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人们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还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来传达自己的观点。另外,以往的受众可以转变为自媒体人,将自己的创作发表在自媒体平台上,与人们进行互动交流。其次,传播类型更加多元。在融媒体环境下,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及音频传播外,vlog、表情包等也成为信息传播形态。最后,传播平台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及收音机外,微博、微信、小红书等平台也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

4.3 广泛性

融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日益成熟,信息传播的成本不断降低,信息传播不仅可以及时,还可以海量。在虚拟的传播空间,传统媒体版面、时长限制的局限已不复存在。特别是网络云盘的使用,可以大量保存各类信息,只要有网的地方,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挑选、查阅缤纷多彩的海量信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一方面,记者采集的信息可以共用,极大地降低了信息采集成本。另一方面,人人都可以转发以及发表各类信息,不仅降低了传播成本而且丰富了信息素材[3]。海量信息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同时,其内容应当加强审核及筛选,避免误导性、错误性信息的传播。

4.4 准确性

在越来越注重挖掘数据潜力的数据经济时代,媒体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行为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准确把握用户喜好,找到用户的关注点,并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以此来增强读者忠诚度。在数据分析的框架下,信息平台清楚地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让信息更加精准地传递到受众用户,极大地提高了用户获得信息的效率。要注意保护公民的隐私,媒体平台要在给定的权限内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理论课是思政课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理论课的过程中,融媒体可以增添新活力。在融媒体时代,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理论课的融合,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实力、构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等路径,让大学生普遍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1 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师的综合实力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融媒体时代,高校教师要想高效完成思政课教学工作,需要具备双重本领。一方面,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储备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高校大学生进行讲授和传播。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信息的辨别力和洞察力,对融媒体中海量信息进行甄别,为高校大学生理解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紧跟时代发展,提升运用融媒体技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时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4]。通过融媒体技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课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2 构建思政理论课教学网络教学平台

尽管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但融媒体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尚未发挥出重要作用。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效融入思政理论课,就要创新思政课教学新途径,充分利用“慕课”“课程在线”等网络交流教学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4]。网络教学平台在充分考量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有趣、轻松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同时为高校大学生与老师之间搭建了交流的桥梁,增强了大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更好地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5.3 拓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范围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传递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积极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活动。融媒体为思政课融入网络实践教学提供了基本保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实践教学提供便利。网络实践教学活动让大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5-6]。

5.4 结合融媒体平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始终作为具有中国特色大学的教学重点,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升华学生们的思想觉悟,提升其道德修养,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应把思政课充分结合融媒体平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一种高效的学习氛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融媒体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政理论课应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借助融媒体平台,加强思政理论与实践的培育力度,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价值观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消费电子(2022年5期)2022-08-15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我的价值观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4期)2022-04-28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小学生作文辅导(2021年13期)2021-05-08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5-24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价值观(二)新少年(2018年12期)2018-12-29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路径 融入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501/59196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