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罗江区家庭农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对策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侯蝶 谢芙蓉

1.德阳市罗江区委党校,四川德阳

2.德阳市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四川德阳

德阳市罗江区作为全省家庭农场示范县、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县,按照培育、规范、提升的工作思路,做实家庭农场培育工程和示范工程,已实现100%村民小组至少有一户家庭农场,100%行政村至少有一户示范场,100%乡镇至少有一户省级示范场,逐步建立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罗江区隶属于四川省德阳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边缘,浅丘地貌,区域面积448 km2,下辖7个镇、62个行政村、526个村民小组。截至2021年8月底,罗江区有家庭农场1 186户,工商注册家庭农场869户,行业分布主要在种植类(55.82%)、畜牧类(23.69%)和种养结合类(14.00%),已成功创建四川省家庭农场示范县,有示范场209户,其中,省级42户、市级61户、区级106户,示范场占比和省级示范场镇率均位列德阳市第一。截至2020年底,全区家庭农场共经营土地面积超过6 000.00 hm2,其中,经营耕地超过5 600.00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2.61%;
年经营总收入约2.9亿元,其中,总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家庭农场有65户;
依托晚熟柑橘、青花椒、贵妃枣等优势产业,建成家庭农场集中发展区16个,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已有所初显。

2.1 从规范化培育入手,激发主体活力

1)建立有“操作性”的管理评先流程。建立家庭农场数据库和项目储备库,制定具有产业特色和体现经营管理能力的入库标准,坚持规模适度,“成熟一个登记一个”,不符合标准的及时清理出库,做到应录尽录,动态更新。组织动员家庭农场参评省、市、区级示范,按照“自主申报、镇村审核、区级评审(推荐)”程序,层层把关、严格评定、及时公示,把示范场作为实施农业项目的优先对象,对新创建的省级家庭农场一次性物化补助2万元。

2)制定高“含金量”的扶持激励措施。建立家庭农场专属信贷服务,以政银担保模式建立家庭农场免押信贷融资平台。截至2020年底,共有137户家庭农场获得各级支持资金1 429.27万元,多种渠道实现融资1.03亿元,113户家庭农场获得各类贷款资金2 512.90万元,已累计对149名职业农民兑现养老保险缴费补助92.6万元。16名农场主就读大专,全区大专以上学历的农场主达139人。

3)推广“新内涵”内部管理模式。推行“1334”内部管理模式。即“一块牌子”,亮出家庭农场身份,1年中自发树立家庭农场标牌420个;
“三项标准”,规范土地流转标准、项目实施信息公开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标准;
“三个制度”,建立内部岗位责任、标准化生产、财务雇工管理制度,截至2021年5月底,采用“三项制度”管理的家庭农场达190个;
“四本台账”,建立家庭农场收支、生产资料购买、田间农事操作、产品质量检测及销售四本台账,建立农业投入品-田间生产-产后销售的全链条记录,推动家庭农场向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市场化、产品品牌化发展。

2.2 从示范性引领入手,服务发展大局

1)组建“智囊团”,引领技术示范推广。强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产学研战略合作,聘请8位专家教授组建“罗江农业专家智库”,建立专家大院(油菜、贵妃枣、晚熟柑橘)3个、科技示范基地5个。推行“双辅导员”服务,政策性辅导员由区镇两级党政领导领衔,包村干部负责宣传、协调政策,指导并督促“1334”管理规范;
技术辅导员由外聘专家领衔,农业系统技术专家、农技员和“土专家”“田秀才”提供技术咨询、指导经营活动、把控产品质量。全区已实施家庭农场项目近180户,完成基本建设,水肥一体化、滴(喷)灌系统、绿色防控技术、产品初加工、现代农业机械等广泛运用。注册“三品一标”农产品61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建立有机产品示范基地7个,家庭农场成为安全生产、绿色生产的示范场。

2)建立“集聚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全区主导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布局,在园区内整合项目资金,统一配套完善联网路、水利设施、土地整治、农业休闲观光等基础设施,大力扶持园区内的家庭农场建立农产品加工、集中育秧、冷链运输等产业链条,以贵妃枣、青花椒、晚熟柑橘、优质粮油等产业集聚吸引在乡能人、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大学生到园区申办家庭农场。2020年,共吸引职业农民52人在集聚区兴办家庭农场,形成家庭农场集中发展示范区16个。

3)成立“联盟会”,引导联合互补抱团。成立全市首个家庭农场协会,会员300余个。通过政府引导、主体自我服务、自主管理,开展政策宣传、项目协助、技术交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起合作共赢、聚合共生的联结发展机制,助力家庭农场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作战”,引领家庭农场连接大市场。

2.3 从辐射式带动入手,扩大影响范围

1)创新联农助农新模式,助力共同富裕。探索“家庭农场+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利益联结模式,使发展培育的家庭农场“入联入社入协”达100%,共享合作组织的技术服务、农资供给、营销策划等优质社会化服务。已在白马关和略坪镇创新建立新型农民合作联合社两个(四川省唯一的“农联”改革试点),统筹整合农业资金,优先扶持家庭农场提高生产效率,带动全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2018~2020年连续三年向社员分红共计140万元以上,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2)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乡村振兴。实施“双培育”计划,把家庭农场主作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主要培育认定对象,引导职业农民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培育家庭农场新生力量。截至2020年底,全区已认定职业农民1 343个,实现了“一组一人”全覆盖,评定初级及以上职称或技能等级的农业技术人才达484人,为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3)盘活流转土地资源,助力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协调作用,通过组建土地流转合作社等方式,做大流转土地储备量。依托德阳市农村产权交易所罗江区、镇、村三级体系,为家庭农场流转土地提供保障和便利,有效解决家庭农场“用地难”问题。田块整理后,规范流转适度规模、相对集中的土地给规模户,由村集体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既增加了村集体收益,也有效解决了流转土地“零散化”问题,为家庭农场长期稳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3.1 发展快但水平仍未跟上,小而不精的居多

一是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目前,坚持实施“1334”家庭农场内部管理模式的农场占比不到总数的15%;
拥有品牌或通过质量认证的产品占比不高;
有的农场或雇工过多或转包或停工,偏离家庭经营主体。二是一三产业融合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家庭农场经营内容以农产品生产为主,较为单一;
即使开展农业观光,大部分也仅能提供采摘、垂钓等服务内容,特色不明显,服务水平不高。三是部分领域带动效应不明显。全区不到一半的农场种粮,且种粮面积3.33 hm2以下的占比最多,家庭农场还未成为“米袋子”“菜篮子”的重要保障力量,未在粮食安全上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3.2 “四缺”问题仍未破题,做强尚需时日

一是缺人才。一是缺少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也是缺少一支专业的季节性辅助劳动力队伍为家庭农场服务。当前家庭农场主老龄化、学历低是主要特点,现有人员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步伐。二是缺土地。调研中有不少家庭农场反映因土地指标紧缩等因素导致加工、仓储等生产设施、附属设施、配套设施用地难、审批难,希望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切实加以解决。

三是缺资金。调研中对于资金的需求最为强烈,认为当前的政策项目还远远不够,投入和使用的方向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及维修。四是缺信息。辅导员人数与家庭农场发展速度不匹配,技术指导未做到及时畅通有效;
气象、病虫害测报等类型信息居多,市场销售、新技术、新品种信息仍足,不能及时响应新技术与新产品以及市场供求状况。

3.3 配套机制仍待健全,后顾有忧

一是贷款政策“望而不可及”。一面是政银担保的无抵押运作贷款模式让人心动,但另一面却是因程序繁琐,等待资金周期较长,不解“一时之急”;
作物、畜禽、大棚等无法成为抵押物,银行贷款不能实现。二是政策性保险“保后仍有忧”。当前险种覆盖了大部分家庭农场经营产业内容,但理赔难,即使获得赔付,标准也与前期预想有出入,比较低,未充分起到保障作用。

4.1 坚持建议化服务受种植面积约束

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日常管理,强化跟踪服务,与征信体系建设挂钩。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重点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名单、长期停业未经营、群众反映和举报以及在随机抽查中发现异常情形的家庭农场,实行分类处置,依法依规清除没有实际经济社会效益的“空壳场”。对于享受了扶持资金的坚决收回,不再享受后续支持政策,且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4.2 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引导

引导家庭农场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结合三国文化、调元文化、蜀道文化,开发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愁味”高质产品,从口碑产品逐步向特色品牌创建发展。引导家庭农场自主动态调整规模,实现最佳规模效益,并逐步向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社会化服务较丰富的家庭农场集聚区发展,不断扩大规模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对初具规模的家庭农场聚集区要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卖“产品”也卖“风景”,逐步形成乡村旅游环线,发展成全链条、大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家庭农场经济“样板区”。对种粮适宜区要坚持引导主粮生产方向的家庭农场发展,通过主粮类补贴、限制流转土地用途等方法鼓励粮食生产,合理发展粮经结合的多种经营方式。

4.3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挖掘

一方面,要特别加大对现有家庭农场中青年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其经营能力、综合农业知识水平。对于省级示范场中表现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好的青年人才,除评先选优外,还可制定针对性人才政策,建立领军式骨干队伍。另一方面,加大对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的“二次动员”,动员区内农业院校毕业生投身罗江家庭农场发展。同时,可建立产业工人信息平台,满足季节性雇工需求。

4.4 强化政策保障,积极稳妥

一是整合相关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实现农业项目重点倾斜家庭农场,规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农村生产条件,增加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二是以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从统筹产业布局、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优化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流程等方面着手,保障家庭农场发展合理用地需求。三是建立抵抗农业风险保险体系,借鉴江苏家庭农场综合保险项目,推动农业保险承保“保价格、保投入”,解决家庭农场主后顾之忧。四是创新金融服务手段。依托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建立能够表达征信能力的信息数据库。强化农业担保的支撑力度,放宽家庭农场担保、抵押贷款规定,允许用自有产权、商标和农产品、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及农业生产预期产值实施抵押,增加对家庭农场的贷款规模和授信额度。五是加快推进多种形式的家庭农场综合服务体建设,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农联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家庭农场提供机耕、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农业保险等全方面、便利化的各类服务。六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密切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一体化经营组织联盟,提高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罗江农场家庭 红色信贷 罗江农商银行全省首发“村级公务卡”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8期)2022-08-01罗江农商银行发放“红色信贷”23亿元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7期)2022-07-15农场假期英语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让汩罗江复活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农场小太阳画报(2019年8期)2019-09-11家庭“煮”夫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恋练有词新东方英语·中学版(2017年1期)2017-02-25一号农场美食(2017年2期)2017-02-17丰收的农场小朋友·快乐手工(2015年4期)2015-05-07罗江的“独行”云南画报(2014年8期)2015-03-18

推荐访问:德阳市 农场 带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4/60690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