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枕,磁州窑的一朵奇葩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李立华

古时候的枕头,与现在大相径庭。《说文解字》对于“枕”字的解释是:“臥所荐首者。从木冘声”,意思是说“枕,睡觉时垫头的木头。字形采用‘木’作边旁,‘冘’是声旁”。由此可见,枕头最初的材料多为木头。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原材料丰富以及工艺水平进步,才逐渐有了玉枕、陶枕、漆枕、瓷枕、竹枕、布枕等。中国古代尤以瓷枕最为流行,这一点有些出人意料,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也非常不可思议:瓷枕这么硬,古人枕着舒服吗?出土资料显示,瓷枕真正的使用方法并非直接将后脑勺儿枕于其上,而是把脖子枕在上面;
或是以手支颐,斜靠在瓷枕上。这两种方式,都可在享受凉爽之余,保持发髻不乱。

瓷枕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宋、金、元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生产的瓷枕种类繁多,造型优美,磁州窑所产瓷枕尤其著名,有所谓“磁州窑枕甲天下”之说。磁州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和磁县观台镇一带,宋时磁县叫磁州,故名。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瓷枕在磁州窑中是一项独立的门类,当地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瓷枕作坊,名品瓷枕有漳河流域观台等窑场盛产的“张家造”款瓷枕、滏阳河流域彭城诸窑生产的“滏源王家造”瓷枕等等。磁州窑瓷枕中,造型各异装饰精美的“虎枕”是一大类。陶瓷虎枕的造型,可分为虎形枕与虎纹枕两大类。瓷枕上的“老虎”,或匍匐在地,缩颈抬头;
或两眼圆睁,眉骨隆起;
制瓷艺人往往采用夸张手法,表现虎的威猛。无论是立体的虎还是平面的虎,每一只都身躯肥硕,结实有力,让人一看就精神振奋。虎枕,堪称磁州窑的一朵奇葩。

虎,是“山兽之君”“百兽之王”。正如东汉文人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所言,虎属阳刚动物,“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它不仅形态魁伟,毛色美丽,而且嗅觉发达,行动敏捷,一旦发怒,则虎啸长吟,震慑四方。因此,虎在人们心目中,是威武、勇猛、雄健和生气勃勃的代名词。历经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虎渐渐成为“智”“勇”“力”的象征,深得中华民族喜爱。当然,虎也是害兽,这是另外的话题。我国很多地区,小孩儿穿的鞋子、睡的枕头、戴的帽子以及日常玩具,常以老虎或虎头作为装饰。古代民间传说,睡虎枕可驱邪避讳,护身安神。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约281—341)著《肘后备急方》卷一《治卒魇寐不寤方第五》中,就有“又方以虎头枕尤佳”之说。《肘后备急方》书名之意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以“虎头枕”来“治卒魇寐不寤”。古代民间还认为,虎枕有“宜男”作用,利于妇女生养男丁。所以,虎枕在古人生活中是寻常可见的。

考古资料显示,虎形瓷枕最早出现于唐代,福州市博物馆与浙江天一阁博物馆均有收藏。早期的虎形瓷枕体积较小,背上粘有枕板。而盛行于金代的磁州窑虎枕,器型则大了许多,长度大多在30 厘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 厘米。虎枕之所以在北宋后期和金代流行更广,与金人(女真族)南下入侵不无关系。女真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关外,过着游牧生活,“秋捺钵”(秋天狩猎)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间常与东北虎打交道,所以南下之后喜好制作虎形瓷器,以寄托思乡之情。

北宋大臣刘挚的《忠肃集》收录其《虎枕》诗一首:“耒阳得奇枕,状比猛兽姿。呀吻目睛转,中有机枢施。持须世所戒,羊质还可嗤。莫作邯郸想,曲肱吾所师。”刘挚诗中对虎枕“状比猛兽姿,呀吻目睛转”的描述,和常见于后世的金代虎枕非常接近。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出两件金代虎形瓷枕,一件是1998年从宁晋县征集的金代黄褐釉芦雁图虎形枕,枕作卧虎状,虎背为枕面,呈椭圆形,上施白釉,周边绘两条墨线作边框,内绘芦雁图,两只鸿雁口衔苇草,展翅飞翔于空中。虎身施赭黄釉,间以黄、褐色虎斑纹。枕面虽着笔不多却野趣横生,将虎的威猛及水鸟的灵巧和谐地组合一起,显示出一种粗犷不羁、用笔自由奔放的艺术特色,体现出工匠丰富的想象力。磁州窑瓷枕中,展现鱼、芦雁、鹭鸶、鸭子等与“水”相关的题材很常见,侧面反映出古代磁州的生态环境与南方相似,水系发达、水塘密布。另一件金代三彩荷纹虎形瓷枕,造型是一只伏卧的虎,虎背托一片青绿荷叶为枕面。虎眼微闭,头放在前腿上,似乎睡得正香。但是,两只竖立的虎耳仿佛处于警觉状态,一有风吹草动,立马精神抖擞去应对敌人的进攻。据说,野外生存的老虎睡觉时从不平躺,以免暴露肚皮遭受其他野兽的袭击,磁州窑匠人观察生活与艺术创造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卧虎图瓷枕

瓷枕上一般都有透气孔,以防烧制时瓷枕炸裂。透气孔或在枕面上或在枕的侧边上方。人们使用瓷枕时,常在这些小孔中注一些凉水,让瓷枕更加清凉。磁州窑有一类匠心独运的虎头枕,制瓷工匠巧妙地将虎的眼珠或鼻孔设计为透气孔,既实用又不影响美观。

作为磁州窑枕中极品,“张家造”的白地黑花瓷枕件件精美绝伦。不过,“张家造”瓷枕带年款的非常稀少。1999 年,兰州出土一件北宋“卧虎图”瓷枕,后入藏甘肃省博物馆。此枕的枕面上题写“明道元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16 字,是“张家造”瓷枕中带纪年款最早的一件。枕呈长方形,前低后高,枕面中心稍凹,两端微翘。器身施白釉褐彩。枕面中心菱形开光内墨绘“卧虎图”,图中眠卧猛虎一只,其身后绘山崖、草丛,开光外饰缠枝牡丹纹,最外边框为复道直线间双线波浪纹。瓷枕四立面菱形开光均绘花卉,正立面为竹枝,后立面为折枝牡丹,两侧面为牡丹花朵,开光外均为卷云纹。底部莲座戳记内有行楷阴文“张家造”3 字。

林林总总的磁州窑虎枕中,那些“有故事”的白地黑花瓷枕,尤其引人入胜。磁县中国磁州窑博物馆藏有一件元代“僧稠释虎”故事长方形枕,此枕描述的是一段佛教故事:僧稠是东魏北齐时期一位著名高僧,他先在巨鹿景明寺出家,又到少林寺拜跋陀为师,后来在嵩岳寺讲经说法,受众甚多,影响很大,有很多神奇故事流传后世,“僧稠分虎”便是其中之一。有一天,僧稠禅师路过葱岭,看到两只猛虎正在互相厮咬夺食。僧稠禅师见状并未躲避,而是上前以禅杖分开两虎,并向它们讲经说法。令人称奇的是,那两只凶猛无比的恶虎,居然乖乖匍匐在地认真聆听。听僧稠禅师讲完一段佛经后,两只老虎不再夺食,不再伤人,并从此跟随在他的左右。古人将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刻绘在瓷枕上,无非是寄望佛教的力量能感化凶恶,让人间充满善良与和谐。应该说,这一层关于“虎”寓意,已经远远超过民间以虎驱邪的朴素思想了。

磁州窑烧制技艺,2006 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猜你喜欢 瓷枕磁州窑金代 瓷枕,透心凉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22年5期)2022-04-11瓷枕,透心凉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22年5期)2022-04-09金代张楠墓志考释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陇县原子头M56金代大定二十四年买地券校释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金代官员越级赠官现象考论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瓷枕的门道真不少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31期)2019-09-10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年9期)2015-12-07金代赐姓问题研究古代文明(2013年4期)2013-07-18元代磁州窑的“梨花白”酒器文物天地(2009年4期)2009-05-27瓷枕金山(2008年10期)2008-11-18

推荐访问:奇葩 一朵 磁州窑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5/60730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