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郭 玲

新闻记者在采写工作中需要具备新闻敏感性,这是由新闻的特性决定的。新闻敏感性高的记者,其采写的新闻会表现出别样的精彩。提高新闻敏感性对记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1.政治敏感性

新闻是宣传国家政策、法规的重要载体,因此,新闻记者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站得直、行得正,不忘初心。同时,记者应该积极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记者要站稳政治立场,发挥新闻的政治宣传功能。记者要善于捕捉新闻素材的新闻亮点、热点、焦点,做立场鲜明的表达,阐明国家政策,弘扬社会正气。

所以,记者在捕捉素材、采写新闻、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要精准捕捉素材的政治性。例如: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不是单一、孤立的政策举措,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记者要在平时到农村走基层的过程中,发挥新闻敏感性,善于发现与乡村振兴有关的题材、线索,在采写这类新闻的时候抓亮点要抓得快准稳,进行深入挖掘采访。

2.民情敏感性

新闻作品要多反映社会热点,新闻报道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在采写新闻的时候,记者心中对社情、民情要有一把标尺。在多媒体盛行的今天,人们捕捉信息的渠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是一些人还是愿意站在报纸展示栏前看新闻、议天下大事,这是新闻的社会性使然。很多新闻作品变成铅字的时候,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反响。所以,新闻记者应认真观察社情、民情,用作品表达人民的心声。

3.创新敏感性

记者可以从不同视角展现新闻,体现新闻的独特魅力。富有新闻敏感性的记者,会以全新的角度、全新的思维来采写新闻,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故此,记者应善于创新,不断拓展眼界,这种眼界的拓展也是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学习的结果。总之,新闻记者创新能力在新时代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21年6月7日,很多记者都去采写全国高考这个新闻。笔者认为,按部就班地进行采写,不但会流于形式,也会乏善可陈。为此,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不应仅着眼于考试本身,也要着眼于考场外面的家长,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眼神里的期盼、焦虑也是采写内容的一方面。于是,《考场外的眼睛》这篇新闻得以诞生。作品发表后,引发很多考生家长的共鸣。可见,记者的创新思维是新闻敏感意识培养的重要一环。

提升新闻创新能力,是打造新闻精品的必要举措,记者在创作中应抓住这一点,对新闻命题进行精心采写。

有的人认为,新闻作品要确保真实,必须冷静地叙述、客观地描述,似乎离记者激情的迸发有些距离,其实,新闻敏感性的激发需要新闻记者激情、真情的投入。

1.注重激情的投入

在新闻作品创作中,新闻敏感性与激情、灵感一同产生。激情和新闻记者的责任担当是一脉相承的,激情更有利于在新闻创作中对素材和主题的深入挖掘。确实,记者发挥新闻敏感性的同时捕捉素材、采访、创作、修改、润色,哪一环节都离不开激情的投入。激情是新闻作品的催化剂,是记者的工作热情,是日常工作的态度,是新闻灵感的源泉,是追求至善至美的动力。

都说新闻作品是有硬度的,而激情正是新闻作品的骨头。这是对时事的针砭,是对正义的呼唤。

新闻记者的工作量大、竞争压力大。新闻记者每天都马不停蹄地采访、写稿、发稿。很多新闻是抢出来的,发掘到好的新闻点又得不分昼夜地进行创作,其辛苦不言自知。新闻记者富有激情的话,每天即使风风火火,也乐此不疲。同时,激情可促进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新闻敏感性的高水平发挥,促进记者创作过程中的灵感迸发。激情起到调动记者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用激情创作的新闻,会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2.注重真情的投入

现在的新闻创作注重对事实的忠实还原,注重对事实一针见血的阐述,其实这本身就是记者抒发真情的表现。在发挥新闻敏感性的基础上进行饱含真情的新闻创作,作品会直指人心,具有强烈的新闻震撼力。

都说新闻作品是有温度的,而真情就是新闻作品的火焰。它关注着人们的关注,表达着人们的内心。

记者在新闻创作中投入了真情后,其笔触会显得细腻温润很多。真情是记者火热的心,是新闻创作的推力。记者如果缺乏真情,很难写出让人心动的作品。

所以说,真情的投入,是记者写作新闻的加分点。

3.新闻敏感性与激情、真情是相辅相成的

激情和真情是并蒂之莲,没有激情,新闻创作就难以追求卓越,新闻敏感性就激发不出来。没有真情,新闻创作就缺乏人文色彩,新闻敏感性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新闻敏感性与激情、真情是相生相依的。

近日,笔者在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左公营子镇采访时发现一个问题。该镇特别注重道德建设,科学设置道德积分。引入银行理念,以户为单位,建立基础分为60分的道德积分“储蓄”账户,围绕移风易俗、律己守法、敬老爱亲、热心公益等10 个方面,细化量化赋分标准,按照“申报、评比、公示、审定、兑现”五步走,采取一月一评比、一季度一兑现、一年一表彰的方式,引导村民把优秀道德行为量化成“道德积分”存入账户,村民凭借超出基础分的分值(1 分值相当于1 元钱),可到爱心合作单位兑换生活用品、洗澡理发、买药就医、办理免担保贷款等,真正让道德行为转变成“真金白银”。此做法激起了笔者的新闻敏感性,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笔者迅速联系公营子镇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新闻敏感性瞬间激发,挥笔写下——肩题:发挥“道德银行”优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主题:公营子镇“道德银行”引领基层治理事业风生水起。公营子镇位于喀左县北部,是喀左县“道德银行引领基层治理”模式的起源地。一段时间以来,公营子镇以镇村两级党组织为统领,以乡村“道德银行”工程为核心,全力打造以“党建、德治”促“自治、法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切实推动镇域基层治理工作持续向好。如今,该镇深化道德行为内涵,探索“道德银行”助推重点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实施“道德银行——脱贫成果巩固”“道德银行——信用体系建设”“道德银行——志愿服务”“道德银行——志愿互助”“道德银行——网格治理”等系列专项行动,14个村全部构建“六级网格治理体系”,村民活跃在全镇疫情防控、防火防汛、环境整治等一线岗位,成为推进镇村中心工作的一支关键力量。文章见报后,社会反响强烈。很多基层单位纷纷前往公营子镇取经。

新闻创作中新闻敏感性的激发与真情、激情的投入,是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的体现,更是新闻记者社会责任的凸显。

新闻记者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自己采写的作品,就像一个闺中待嫁的姑娘,其“美貌”需要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也就是说,新闻作品社会影响力、传播效果如何,需要受众和专家评判、打分。所以,我们要重视社会对新闻的反馈意见,从反思中汲取成长的力量,追求新闻创作的至臻至美。

新闻记者对自己创作的新闻作品都有所期待。但有时记者自己的期待与同行、受众的评价存在落差。记者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建议,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记者有时需要多次创作、润色来完善自己的作品。故此,记者要多向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年龄的受众去征询意见,敏锐地抓住他们反馈意见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理,融入自己接下来的新闻创作。

接受他人的建议尤其是批评意见,要有一个大胸怀,只有包容所有的差评,才能成就光明的未来。

2022年7月,《朝阳日报》报道:“朝阳县按照实施数字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要求,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加快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相互融合,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数字化经济比重大幅提升。”一位读者提供线索,凌源市也实现了全产业链数字化。笔者抓住这个新闻素材,前往当地采访。笔者发现凌源市的育苗、施肥、调控温度等各项农业生产作业用手机操控;
一网通数字化服务、直播带货在乡村蔚然成风;
群众足不出户即享线上便利服务……一幅数字强农、数字治村、数字富民的画卷正在凌源大地徐徐展开。笔者马上联系相关部门深入采访。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凌源市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快速推进乡村数字经济、智慧绿色乡村、乡村网络文化、乡村数字治理和信息惠民服务建设。智慧农业打开助力发展新格局。凌源市把智慧农业作为首要任务,打造全产业链数字化龙头企业10 家,加快花卉产业、畜牧业和农机等数字化步伐,全面提升农业产业数字化水平。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平台建成应用,做好涉农数据、政策信息等服务,农业发展“智慧大脑”作用初显。以渤丰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为代表的60%以上设施农业产业实现生产过程数字化。为此,笔者完成了《凌源市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报道。文章见报后,好评如潮,一些兄弟市区纷纷向凌源市学习、取经。

从受众对新闻的反馈意见中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是新闻记者挖掘好新闻的一条重要途径。

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增强新闻敏感性的必要条件。优秀的作品一定会打动人,经典永流传的作品一定是在审美价值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新闻美学是从传播学、美学、哲学、文学等多种学科中衍生出来的一门新学科。文字美、声画美、能打动人、使人受启发的作品,成为新闻美学的标尺。令人担忧的是,当下很多新闻作品是快餐品。受众只能读到干巴巴的新闻事实,美感无从谈起。所以,新闻记者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势在必行。

当前豆腐块文章成为新闻作品的主流。人们迫切需要从新闻中获得美的享受。新闻记者对新闻美学的展现、传播是有责任的。

新闻本来属于文学的一个范畴,文学对审美是有较高要求的。但实际上,一些一线记者忙于新闻采访、新闻创作,忽视了对新闻的审美要求。这种麻木的、公式似的写作模式,是很危险的信号。

1.精准定位自己的审美层次

新闻其实是对事实的报道,又是对美的传播。特别是写了几年的新闻作品之后,记者应该回过头来反思一番,自己的新闻作品在审美上处于何种层次水平?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审美层次呢?

一是自我定位。这种自我定位是带有反思性的,建立在自己的丰富的阅历基础上。记者翻看自己写过的新闻作品,就会发现自己在成长,发现自己在审美方面的得与失。这种自我反思,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地评析。对审美层次的自我定位,是自我批判意识的体现。这种批判会有效促进个人的迅速成长。二是在对比中定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听一听同行的看法,多探讨同行作品审美方面的优点,甚至走到受众中去,听听他们的审美见地。集百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审美层次,这是记者在对比中定位的很重要方法。

2.注重审美理论素养的提升

记者要多学习美学理论,提升自己的审美理论素养。这种提升,就是在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重新构造自己的审美理论体系,提高自己的审美层次。记者可以多学习新闻学、哲学、美学、汉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工作中的学习和青少年时期的学习意义不一样,上学时学知识是海纳百川式的,广泛吸取知识的营养。而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需要有的放矢、有意识地针对某方面问题去学习和探究。记者可以从新闻学里找寻新闻与美学的关联,从哲学里找寻对美的理解,从汉语言文学中接受美的熏陶……这种学习,是我们再次出发、开阔眼界、提升素养的一种方式。记者通过再学习明确以后审美的方向,不仅增强记者的美学素养,更洗涤记者的心灵。

记者在审美理论学习上的自我充电,有助于其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并帮助记者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3.把审美理论应用于写作实践

记者要把审美理论应用于写作实践,创造更优秀的新闻作品。记者在这方面的探索,要做到有目标、有方向。用怎样的文笔、怎样的视角、怎样的叙述方式来体现美学素养,应该事先做好规划。

在写作实践中,记者的审美是逐步完善的过程。要广开思路,在新闻作品中体现独特的美感。

在新闻作品创作中,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把细节写到位,用词讲究,富有韵律,整个作品的美感会提升一个层次。记者进行新闻美学方面的探究,体现了记者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这种探究带有阵痛性——有可能要把自己过去的东西推倒重建。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不知如何下笔的茫然感和挫败感。但是,只要坚持自我革新,一定会有欣喜的收获。

记者的审美标准不断提升,记者的新闻创作也永远在探索中。

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是记者新闻工作中的一个最基本素养,这一职业素养的提升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敏感性真情新闻记者 我用真情守护你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2年7期)2022-11-17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4期)2022-10-08计及需求敏感性的电动私家车充电站规划电气技术(2022年6期)2022-06-27公 示中国水产(2021年7期)2021-12-08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的临床分析与治疗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1期)2021-01-26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宝藏(2020年4期)2020-11-05教育类期刊编辑职业敏感性的培养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真情歌海(2020年4期)2020-08-25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养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以心换心见真情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8年11期)2018-11-14

推荐访问:敏感性 浅谈 记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5/60761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