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机钝尾缘叶片明冰条件下输出特性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张 旭,张逍遥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

风力机叶片结冰后其气动外形改变,表面粗糙度增加,导致捕获风能的效率降低。通过外部处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结冰的不利影响,但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喷洒融冰液体会腐蚀叶片且污染环境、微波加热易除冰不充分甚至会使叶片受损、喷涂特殊防冰涂层因涂料极易老化失效而需要经常维护修补等。在生产制造之前设计出结冰条件下仍具有较好气动性能的叶片,则可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且成本低廉、实际应用价值高。

利用钝尾缘翼型设计叶片是一种提髙气动性能以及强度、刚度的有效措施[1],国内外学者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Chao等[2]采用增加尾缘厚度法得到钝尾缘翼型,采用所得翼型构建NREL Phase VI钝尾缘叶片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气动性能。Lee等[3]将钝尾缘翼型应用于叶片根部区域,并采用CFD方法研究叶片的气动特性以及结构性能。Almohammadi等[4]利用风洞实验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发现,钝尾缘翼型对SB-VAWT风力机的输出特性有一定提升效果。韩中合等[5]利用原始翼型及其钝尾缘改型设计叶片,并发现钝尾缘叶片的输出扭矩更大。吴江海[6]采用优化所得钝尾缘翼型构建叶片,发现钝尾缘翼型可在提升风力机发电量的同时减小叶片载荷。张旭[7]等利用霜冰条件下优化所得钝尾缘翼型直接替换NREL Phase Ⅵ叶片原始翼型来构建钝尾缘叶片,数值分析其气动性能后发现结冰使叶片的输出功率和扭矩减小,而采用钝尾缘叶片可减弱这一不利影响。然而,由于优化后钝尾缘翼型的气动性能较原始翼型有较大的提升,且翼型沿叶展的扭角分布直接影响着叶片的气动外形,此外,相比于冰形较规则的霜冰,明冰的形状更为复杂、不规则且存在棱角。因此有必要进行沿叶展方向的扭角分布优化,并分析明冰条件下叶片输出特性。

本文通过四阶多项式函数建立展向扭角分布参数化控制方程,并基于S809BT翼型利用坐标转换方程构建NREL Phase VI钝尾缘叶片。利用社会学习、Lévy飞行和贪婪算法改进QSPO算法,结合叶素动量(BEM)理论优化扭角分布以最大化额定工况下风能利用系数,并分析明冰条件下扭角优化前后尖、钝尾缘叶片的输出特性。

2.1 展向扭角分布参数化控制方程建立

NREL Phase VI风力机具有2个叶片,风轮半径R为5.029m,额定功率为19.8kW,转速为71.63r/min,切入风速为5m/s,沿叶展方向20%~25%处为翼型过渡段、25%至叶尖位置采用弦长线性递减的S809翼型。

采用四次多项式函数拟合NREL Phase VI叶片的扭角分布,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四阶多项式函数能准确地表达扭角分布的规律。因此,扭角分布参数化控制方程为

φ=ξ0+ξ1r+ξ2r2+ξ3r3+ξ4r4

(1)

式中,r为叶片的展向长度;
φ为翼型的扭角;
ξ0,ξ1,ξ2,ξ3,ξ4为控制方程系数。

图1 拟合前后的NREL Phase VI叶片的扭角分布曲线

2.2 三维几何模型构建

建立如图2所示的局部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翼型点的二维坐标为(x′,y′),转换到空间坐标系后点的坐标(x,y,z)为

(2)

式中,cr为叶片展向位置r处翼型的弦长。

图2 叶片几何模型

3.1 优化模型

S809BT翼型是由S809翼型进行明冰前后的升力系数和升阻比同时最大为目标的优化得到,其尾缘厚度和其分配比为2.621%弦长、1:28.40的,如图3所示。

图3 S809和S809BT翼型

将S809BT翼型替换S809翼型,构建NREL Phase VI钝尾缘叶片。为提升风力机正常运行时的输出功率,对叶片扭角分布进行优化,优化模型如下:

以四阶多项式控制方程系数为设计变量X,即

X=(ξ0,ξ1,ξ2,ξ3,ξ4)

(3)

以最大化额定工况下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CPower为设计目标,即

f(X)=(CPower)

(4)

为使钝尾缘叶片具有较好的气动外形特性,并减少多余的迭代次数,设计变量需限定在合适的范围内。考虑到叶片的扭角从叶根到叶尖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减小,因此设计变量的约束条件为

(5)

式中,Xmin和Xmax分别为X的最小和最大值;
φmin和φmax分别为φ的最小和最大值。

3.2 改进的QPSO算法

3.2.1 基于社会学习的非最优粒子位置更新

在QPSO算法中,第t次迭代时,第a个粒子第g维度的势阱中心pa,g(t)为

pa,g(t)=ra,g(t)Pbesta,g(t)+(1-ra,g(t))Gbestg(t)

(6)

式中,a=1,2…H;
g=1,2…G;
G为变量维数;
H为种群规模;
ra,g(t)∈U(0,1);
Pbesta,g(t)和Gbestg(t)分别为个体的和全局的最优位置。

以最小值优化为例,根据适应度值将粒子降序排列,引入学习机制更新第h个非最优粒子第g维度的势阱中心p′h,g(t)的公式如下

(7)

(8)

式中,B为基本种群规模,且H=B+(G/10);
α为指数系数,本研究取0.5[8]。

下次迭代中第h个非最优粒子第g维度的位置Xh,g(t+1)为

Xh,g(t+1)

(9)

式中,uh,g(t)∈U(0,1);
Lh,g(t)为势阱长度,即

(10)

3.2.2 基于Lévy飞行和贪婪算法的最优粒子位置更新

l=1,2,…L

(11)

式中,XH,g(t)为粒子H的原始位置;
X1,g(t)为降序排列后的第一个粒子的位置;
L为最大飞行次数;
φ0为步长控制因子,设为1;
随机数v,μ均服从正态分布

(12)

式中,Γ为伽马函数,常数χ取1.5。

采用贪婪算法确定粒子H的最终位置XH(t+1):

(13)

3.3 优化流程及结果

利用XFOIL软件计算小攻角下S809BT翼型的升、阻力系数,并基于Montgomerie失速模型估算-180°~180°攻角范围内的气动系数,如图4所示。

图4 S809BT翼型全流向升、阻力系数

利用BEM理论计算叶片的风能利用率,并采用改进的QPSO算法进行优化,优化流程图如图5所示。基本参数如下:叶尖速比为6,种群规模为15,CE系数为0.05,比例系数为0.01,最大Lévy飞行次数为100。从优化迭代历程图6可看出,当迭代到300步时,目标函数已趋于收敛且优化效果明显。优化前后NREL Phase VI钝尾缘叶片的扭角分布如图7。

图5 展向扭角分布优化流程

图6 优化迭代历程

图7 优化前后的扭角分布曲线

4.1 干净尖尾缘、扭角优化前后钝尾缘叶片的输出特性分析

记初始的、采用S809BT翼型和初始扭角分布的、采用S809BT翼型和优化后扭角分布的叶片分别为S809、S809BT和S809BTOP叶片,计算3种叶片在叶尖速比为1~15时的风能利用系数,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S809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分别在叶尖速比低于6.5和超过6.5时明显低于和高于S809BT叶片,在叶尖速比低于7和超过7时分别显著低于和稍大于S809BTOP叶片。相较于S809BT叶片,S809BTOP叶片风能利用系数在叶尖速比低于5时变化不大而为5~15时则明显提升。此外,3种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均随叶尖速比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S809BT和S809BTOP叶片最大风能利用系数均大于S809叶片,且所对应叶尖速比均减小。

图8 S809、S809BT和S809BTOP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

3种叶片在转速为70rpm、72rpm和80rpm时的风能利用系数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S809BT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在3种转速下均随风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相较于70rpm时,S809BT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在72rpm转速下风速低于8m/s时变化不大,8~15m/s时稍有增加;
相较于70rpm和72rpm时,80rpm转速下风速低于7.5m/s时减小而为7.5~15m/s时增加。相较于S809叶片,S809BT叶片风能利用系数在70rpm转速下风速为5m/s、72rpm转速下风速为5~6.25m/s及80rpm转速下风速为5m/s时减小,在70rpm转速下风速超过5m/s、72rpm转速下风速超过6.25m/s时则明显增加,80rpm转速下风速超过5m/s而小于6m/s时变化不大,6~15m/s时明显增加。可见,采用S809BT翼型构建的钝尾缘叶片的输出性能有较大提升。

此外,S809BTOP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随转速和风速的变化规律与S809BT叶片一致。但相较于S809BT叶片,S809BTOP叶片在各转速下的风能利用系数均有所增大。由此可见,通过展向扭角的分布优化,可以使得钝尾缘叶片的输出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图9 不同转速和风速下S809、S809BT和S809BTOP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

4.2 具有明冰冰形的尖、钝尾缘叶片输出特性分析

利用LEWICE软件,对S809和S809BTOP叶片沿展向多个位置处截面翼型进行表1所示明冰条件下的结冰冰形计算,获得表面覆有明冰的叶片,明冰S909BTOP叶片如图10所示。

表1 明冰条件

图10 明冰S809BTOP叶片三维几何模型

计算明冰条件下S809和S809BTOP叶片在叶尖速比为1~15时的风能利用系数,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相较于S809叶片,S809BTOP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在叶尖速比小于5和8~10范围内时基本不变,为5~8时明显提升,超过10后则减小。S809和S809BTOP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均随叶尖速比的增大先增加而后减小,且后者的最大风能利用系数更大,所对应的叶尖速比更小。

图11 S809、S809BTOP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

明冰条件下S809和S809BTOP叶片在转速为70rpm、72rpm和80rpm时的风能利用系数如图12所示。可以看出,S809和S809BTOP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分别在风速为5m/s和6.5m/s时随转速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此之后则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相较于S809叶片,S809BTOP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在各转速下风速为5m/s时变化不大,70rpm和72rpm转速下风速为5~8m/s和15m/s、80rpm转速下风速超过5m/s而低于9m/s时明显提升,70rpm和72rpm转速下风速在8~15m/s之间、80rpm转速下风速超过9m/s时则降低。

图12 明冰条件下S809、S809BTOP叶片在不同转速和风速下的风能利用系数

4.3 明冰前后尖、钝尾缘叶片的输出特性比较

结明冰前后S809叶片和S809BTOP叶片在叶尖速比为1~15时的风能利用系数如图13。可以看出,相较于干净的S809叶片,结明冰后S809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在叶尖速比低于2时基本不变,为2~6时增大,超过6后则明显减小。相较于干净的S809BTOP叶片,结明冰后S809BTOP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在叶尖速比低于1.5和6~7之间时变化不大,在1.5~6范围内和超过7时则明显减小。

图13 结明冰前后S809、S809BTOP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

建立展向扭角分布参数化控制方程,并构建S809BT叶片。利用社会学习、Lévy飞行和贪婪算法改进QPSO算法,以额定工况下风能利用系数最大为目标优化S809BT叶片扭角分布得到S809BTOP叶片,分析优化前后尖、钝尾缘叶片在明冰条件下的输出特性。结果表明:

1) 结冰前,S809BT叶片风能利用系数在叶尖速比低于6.5和超过6.5时分别明显高于和低于尖尾缘叶片;
S809BTOP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在叶尖速比为1~15时、低于7和超过7时分别高于S809BT叶片、明显高于和略低于尖尾缘叶片。

2) 结冰后,尖尾缘叶片在叶尖速比超过6时、S809BTOP叶片在叶尖速比在1.5~6范围内和超过7时的风能利用系数明显减小。相较于尖尾缘叶片,S809BTOP叶片在叶尖速比为5~8、70rpm和72rpm转速下风速为5~8m/s和15m/s以及80rpm转速下风速为5m/s~9m/s时明显提升。S809BTOP叶片在干净及明冰条件下的最大风能利用系数均明显提升,且所对应的叶尖速比减小。

猜你喜欢 利用系数速比叶尖 朝露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15期)2022-04-13朝阳市2020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年2期)2022-03-19渠道衬砌状况对渠系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分析节水灌溉(2021年8期)2021-09-029E机组“气体燃料压力变送器偏差大”分析内燃机与配件(2020年3期)2020-09-10涡轮流体介电常数对高压涡轮叶尖间隙测量影响计算分析航空发动机(2020年3期)2020-07-24凹槽叶尖对双级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9年5期)2019-12-01某10挡自动变速器速比及行星机构齿比计算的研究北京汽车(2019年3期)2019-07-19基于多项式拟合对冶炼强度、燃料比、利用系数关系的探索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基于多项式拟合对冶炼强度、燃料比、利用系数关系的探索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考虑耦合特性的CVT协同控制算法研究*汽车工程(2016年11期)2016-04-11

推荐访问:条件下 风力 叶片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6/60768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