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马古道的现状与保护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黄江华

普洱市博物馆,云南 普洱 665000

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对茶使用最早的记载。从现代生物学家的研究可以得知,茶叶的故乡在中国西南的澜沧江流域。“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地区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国际商贸通道。它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它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唐代松赞干布时期,就曾指定专人负责与汉地之间的茶叶贸易,藏族人民每年用大量的良马与内地交换茶叶,从而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藏汉两族人民之间传统的“茶马交易”,在藏区与内地的商品贸易名单中,茶叶排在第一位。到了宋代,大批藏马及其他特产不断输入内地,而藏族人民急需的茶叶和布帛、日常用品也不断运到藏族地区。它连接川、滇、藏、青、甘,甚至延伸到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境内,茶叶等商品通过海运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当中国沿海沦陷、滇缅公路被日本军队截断之后,中国的国际通道几乎被断绝,只有横亘在中国与缅甸群山间的“茶马古道”就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与“驼峰航线”一起为抗战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茶马古道这一特殊的线性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文物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2013年3月,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洱历史悠久,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普洱市辖区在汉代先后属益州刺史部哀牢地和益州刺史部永昌郡;
三国蜀汉时期,属益州永昌郡;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属宁州永昌郡;
隋代称濮部。

初唐时期,普洱市大部属于剑南道濮子部,其中澜沧、孟连、西盟属茫部,南诏时期,属银生节度范围,景东设银生府,景谷称威远城,墨江称河普川,普洱称步日赕,江城称羌浪川,孟连称茫天连;
宋代大理国时期,现在的普洱市除澜沧、孟连、西盟属永昌府外,其余地方属威楚府管辖。元代设云南行省,景东设开南州,镇沅设远干州,景谷设威远州,以上三地属威楚路;
墨江设马龙他郎甸司,普洱设普日思摩甸司,思茅设思么部,江城地域属元江路,孟连、西盟、澜沧属木连路。明代设景东府、镇沅府、威远州(景谷)、钮兀司(江城),墨江设恭顺州,属元江府,普耳(普洱)、思毛(思茅)属车里宣慰司,孟连、澜沧、西盟属孟琏司。清代云南省设普洱府,辖威远厅,他郎厅、思茅厅、宁洱县和车里宣慰司(今西双版纳州),以及后来割为法国属地并入老挝版图的勐乌、乌得。民国初年废府设道,思茅区曾称迤南道、滇南道、普洱道。思茅、他朗、威远、镇沅、景东、镇边改厅为县。民国18年(1929年)废道,思普区改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辖宁洱、思茅、六顺、澜沧、江城、双江、车里、佛海、五福、镇越、普文等11个县及临江、勐丁两次设治局管理。

普洱的兴盛、衰落都与普洱茶有着重要关系。从唐代樊绰所著《蛮书·管内物产》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和烹而饮之”,这是目前现存最早的普洱茶的历史记载。宋代,随着茶叶产地的逐渐南移,一个更靠近各大茶山,叫“步日部”的小城逐渐取代了原先银生城地位,就是今天的思茅,普洱市人民政府的驻地。明、清时期,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茶叶、马匹等贸易的频繁,人们对古道的依存度不断增加,对茶马古道的建设与修缮也由官府的强制要求逐渐转为自发行为。

目前,在普洱市范围内还保存有上百处茶马古道上的文物遗迹,由古道遗址、古镇、古茶树、古桥、老字号、古驿站遗址等组成,大致有以下几段组成:

普洱的北大门——墨江,境内的茶马古道主要分布在联珠镇、泗南江、通关等乡镇,从南向北,自宁洱县把边渡口至通关第一哨—哨牌驿站,自哨牌沿漫干河上行,到通关坡至通关古镇,长约10公里。到达通关古镇向北,经过清水河石桥,经过回龙街、雅区,顺着山梁下到忠爱桥,过桥后沿着山路到路水井,过双龙班茅、双龙桥、桑田、涟漪桥到墨江县城,在墨江县城古道分为两路,一路经水箐梁子、水癸河到元江境内,长约75公里;
另一路碧溪古镇、羊岔街进入元江县境内,长约70公里。

宁洱县境内的茶马古道位于宁洱、磨黑、德化、同心等乡镇。以今宁洱县城为源头,保存相对完好的铺筑石板路面有五段,分别是:那柯里茶马古道遗址;
茶庵塘茶马古道遗址;
孔雀屏茶马古道遗址;
石膏井茶马古道遗址;
石丫坡茶马古道遗址。

镇沅与玉溪市新平县交界处,在海拔2 000米左右的地方,还保存着清代修建的全长约500米的金山丫口茶马古道遗址。

思茅区是普洱茶产品的重要集散区之一,历史上与内地和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非常频繁,茶马古道分布广,线路多。东有小干田茶马古道通往江城到越南,而茶叶又从越南的莱州从海路用船运往欧美;
南有竜竜、菜阳河茶马古道到易武古茶山至老挝;
西有整控渡、糯扎渡、白马山、大丙屯茶马古道过澜沧江通往景迈古茶山、邦崴古茶山及缅甸;
北有斑鸠坡茶马古道通往内地。

随着茶马古道的形成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以普洱茶产业为主的商品交易的繁荣与发展。在《大清统一志》中记载:“蛮民杂居,以茶为市”;
旧《云南通志》中记载:“衣食仰给茶山”;
旧《普洱府志》中记载:“五方杂处,仰食茶山”。这些记载尽管角度不同,但是都说明了茶产业在普洱的经济生活中十分重要。

作为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线性文化遗产,茶马古道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持续时间长

从唐代樊绰《蛮书》对茶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云南的茶马古道源起于唐宋,距今已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在今天的普洱,一些边远地区仍然通过骡马使用古道运输物资,可以说茶马古道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其影响持续时间之长是十分罕见的。而茶马古道漫长时间跨度的存在对所在区域的历史、社会、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空间跨度大

明、清以来,普洱作为重要的茶叶和盐的集散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口大量增长,其境内的茶马古道也跨越澜沧江、红河等中国重要河流及众多的高山、峡谷。作为茶马古道道路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空间跨度来看,它连接印度、缅甸、越南等亚洲各国,甚至联结了欧洲、美洲,积极促进了各国间商品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文化遗产丰富

普洱茶马古道所经区域,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川流不息的马帮在漫长的历史沿线中留下了许多文化印记。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说,既有物质文化的,也有非物质文化的,普洱茶马古道经过的区域,是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互交集的区域,对历史、文化、民族等学科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四)保护难度大

普洱现存的茶马古道主要修建于明、清及中华民国时期,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道路、水库、农田等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茶马古道的保存环境。如国道213线墨江忠爱桥段、糯扎渡水库等大型基础设施就是在茶马古道遗址上修建的。除了远离城镇、民居、交通、水库等大型基础设施,保存较好的小部分外,绝大多数路段已经数十年无人使用,茶马古道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路段甚至连具体路线也很难考证了。

从保护有形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说,茶马古道又不同于纯学术研究,管理部门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具体的管理手段和措施。

(一)学术的研究与现状不协调

首先,茶马古道是汉藏与其他各少数民族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通道,其存在的范围、性质和影响如何界定?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还存在分歧,没有准确和一致性的看法;
其次,对如何管理、保护的针对性研究不多,特别缺乏以文化遗产的保护角度的研究成果,茶马古道在保护、管理理论上的研究仍需不断加强,以便在实际保护工作中为茶马古道保护、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二)方法上缺乏可操作性

茶马古道它既包括文化遗产本体,也包括沿线非物质的或是物质的文化遗产。这个范围有多宽,延伸有多长,哪些是应该保护的,哪些是与线性遗产关系不大的,这些都缺乏针对性的研究,也就没有一个全面而又具体、可操作的保护方案。由于没有一个宏观的决策层面的思考,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达到一样的保护标准是不现实的。

(三)管理上困难多

20l0年在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普洱市把“茶马古道”作为一个整体项目来申报,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品牌,也有利于进行宣传。目前,普洱市被列入国家级保护的茶马古道有10小段,分别属于思茅区、镇沅和宁洱县,文化遗产线路长,不同路段的保存情况各不相同。由于各县区的文物管理部门缺乏保护经费,缺乏专业的人员,且没有一个总体保护规划,对茶马古道遗址的保护困难很大。

(一)确定保护原则,进行针对性的学术研究

在茶马古道的保护上,既要考虑宏观的保护目的,又要考虑具体保护、管理措施。对于茶马古道这个特殊的线性文化遗产,加强针对性的调查和研究十分必要。各级文物管理部门要根据辖区内茶马古道的保存情况,将其作为重要的专项课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将学术研究成果与具体保护措施相结合,向上级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意见。

(二)确定保护名单,制定保护措施

茶马古道是一个范围大而保护内容又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全路段、全方位的保护是不现实的。因此,应该提出需要重点保护的路段和内容,各级政府应当确定保护名单,制定保护方案,对重点项目进行有效保护和管理。

(三)非物质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

茶马古道沿线,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线性文化遗产来说,如果古道本体是骨架的话,那么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血和肉;
在进行研究和制定保护措施的时候,在重视古道本体保护的同时,还要将沿线的各类文化遗产,无都作为同等重要的因素来考虑,将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制定管理、保护方案。

(四)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

茶马古道的保护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普洱市是一个农业市,经济发展有限,政府财政收入困难,职能部门除了积极向上级政府申报茶马古道的保护经费用于茶马古道的保护之外,也需要依托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相关产业规划。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红线的前提下引入社会资金,既发展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又保护、利用文化遗产。只有形成一种双赢的态势,才能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茶马古道的保护工作。

总之,茶马古道是一个路线漫长,体量庞大,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的线性文化遗产。对于它的保护和管理,既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传承历史的需要。茶马古道保护工作是一个不断深入和完善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保护与管理,从而让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为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思茅宁洱茶马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of Hemiphyllodactylus(Reptilia: Gekkonidae) from karst landscapes in Yunnan, China, highlights complex conservation needsZoological Research(2022年5期)2022-10-17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云南画报(2021年10期)2021-11-24宁洱县10500人次皮肤病患者情况分析皮肤病与性病(2021年3期)2021-07-30普洱:春茶开采农产品市场周刊(2020年8期)2020-07-24思茅区总工会:举办游园活动时代风采(2019年4期)2019-12-14宁洱县总工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时代风采(2019年3期)2019-12-13茶马古道黄河之声(2019年6期)2019-06-04穿越秘境而来的茶马古道金桥(2018年8期)2018-09-28茶马古道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5年11期)2016-01-27绿林深处幽见思茅之美 自然人文共谱茶城新曲时代名流(2010年6期)2010-09-21

推荐访问:普洱茶 古道 现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6/60804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