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任务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索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王馨爽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重要概念(教育部 2014)。基于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把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基本理念之首(教育部2020)。这说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课程教学应服务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肩负学科育人、立德树人的重任。具体而言,课程凝结思想和文化,承载着基于时代要求的重要育人使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应始终贯穿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目前,英语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在教学上,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轻文化意识和育人价值;
在教学设计上,整体缺少逻辑性和连贯性,教学活动之间缺少逻辑关联,呈现散片式和碎片式教学模式;
在评价上,重形式,轻实效。因此,《课程标准》指出,丰富学习活动的类型,重视学习活动的效度,激励学生深度学习和建构新概念,使其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教育部 2020)。这说明课程应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做到学科育人,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和推进深度学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立德树人任务下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过程需要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目前,学术界对于单元教学设计的界定有两个方向,一是从单元教学操作的角度出发,即基于单元主题和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整体的教学活动;
二是从单元教学性质的角度出发,即关注单元在学期内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相对完整的学期学习过程。

威金斯和麦格泰(Wiggins&McTighe 2011)指出,过短的单一课时不利于实现复杂的教学目标,故所讨论的是从单元教学操作的角度设计课程,同时以认知主义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将深度学习方式作为重要手段和特征来设计教学活动,即在特定主题的引领下,分析单元内容、挖掘主题意义、设定单元目标、优化和重组具有逻辑关联活动的指向深度学习的完整的教学单元。

作为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路径,建构与其一致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尤其重要。

下面,具体阐释依托单元整体教学的深度学习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即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内容的关键作用,将目标和内容进行统一,用教学活动把两者串联,三者高度融合统一,以始为终,使“教学”和“育人”高度融合,让学生在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围绕学科大概念,服务深度教学。因此,在定义深度学习前,首先要明确何为大概念。大概念的提出要求教学从重知识技能转为重内容和方法,从碎片式转为结构化。杜威(Dewey 1916)指出,教师应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从而形成大概念,摆脱传统教学中的事实和观点。菲尼克斯(Phenix 1964)强调课程设计应聚焦对学科“代表性概念”的深入理解,有效提升学习效能和效率。埃里克森(Erickson)指出大概念强调离散到凝聚,具象到抽象的转化。三者都最终指向“深层含义”,简言之,大概念是从表面的事实和知识概括出具有深层含义、可迁移的核心概念,由此,设计在核心大概念下,对学生产生持久深远价值观影响的、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成为历史必然。

深度学习最早产生于人工智能领域,后来被应用到教育领域。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马顿和萨尔乔(Marton&Saljo 1976)提出两种学习模式,即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和深层学习(Deep Learning)。浅层学习指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一般通过记忆事实达到目的,而后者注重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我国,最早对深度学习进行界定的是何玲、黎加厚(2005),他们指出,深度学习强调知识的灵活应用和迁移转化,重点培养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深度学习从字面上看,与浅层学习相对应,但实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特定的主题意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不断拓展认知领域,同时注重思维品质的深化、提升,大力培养在陌生领域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度学习是教师、学生、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培养其正确态度、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和体验由初阶到高阶的思维发展,从浅层到深层的认知过程,从理论到实践的真实过程,最终使其成为优秀的学习者和国家的建设者。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深度学习,还要明确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具有如下特征:以核心价值理念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引领,设计有逻辑关联的活动;
在优化和重组后的教学活动中理解、内化并发现知识间的关联,建构新的认知体系;
迁移到新情境的课程内容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学习后,产生可持续的深远影响;
持续性评价活动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看待事物,为培养更多具有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实现育人价值。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为例,探索立德树人任务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路径。

(一)单元教学理念和设计原则

本单元的话题是“发明”,主题语境指向“人与自我”中的“创新与创业意识”及“人与社会”中的“科技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科学精神”。本单元以多个不同形式的语篇呈现了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及其发明历史。本堂课通过深度学习单元内容,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有待解决的自己、他人或社会的问题,鼓励他们课后对感兴趣的发明进行阅读和探究;
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对科学发明和发明家探索的故事产生探究兴趣,培养其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本单元的输出活动——写作,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想出生活中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实际需求,思考并设计一项发明,鼓励其大胆想象,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在语言结构上,学生要学习被动语态的过去时。

(二)分析单元内容,梳理单元主题和语篇子主题

主题和语篇是有机的整体。本单元围绕话题inventions,基于不同形式的语篇呈现了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及其历史,包括被发明的时间、发明者、发明用途、通过发明创造所解决的问题、发明的传播发展及其深远影响等内容,共八个部分(见下页表1)。

表1:Unit 6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三)挖掘主题意义,建立指向单元主题的逻辑关联图

基于对本单元各部分不同类型语篇的梳理,在确定每个语篇的子主题后,深挖其背后的育人价值并寻找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联,建立指向单元主题的各语篇子主题之间的关联,优化、重组并建立具有关联性和逻辑性、层次逐渐递进的单元内容逻辑关联图,梳理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

图1:Unit 6单元内容逻辑关联图

(四)提炼单元教学总目标,重组课时并设定单课时目标

根据单元内容逻辑关联图和对Inventions深度认识的三个不同层面,将单元教学重新划分为五个课时,为每个课时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小目标。

明确单元总目标,即建构对Inventions的深度认知,鼓励学生对科学发明和发明家探索的故事产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其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见表2)。

表2:单课时教学目标

(五)基于单课时目标,设计指向主题意义的深度学习活动

单元中每个单课时的教学都对实现单元总目标有重要作用;
单课时的目标实现依靠指向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下面,以本单元第三课时的语篇An Accidental Invention为例,依托英语学习活动观,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方面探索在具体语篇下如何实现立德树人任务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单课时教学。

1.研读语篇,分析文本,挖掘主题意义

语篇An Accidental Invention的类型是说明文,文章共三段,分别介绍了我国饮茶活动的历史渊源,首段描写了神农如何发现茶叶,第二段介绍了陆羽及其经典著作《茶经》,最后一段讲述了茶叶的演变和茶文化传播。三个段落层层递进、由表及里地说明了茶的起源、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使用大量的数字具体说明茶的历史之悠久、发展之迅速,体现了我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深入研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共鸣,树立文化自信,积极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基于对语篇的研读和分析,梳理了语篇的知识结构图(见下页图2)。

2.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设计指向深度学习的探究活动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抓手。教师在设计活动前要充分考虑学情,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学生为中心具体设计探究活动。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课外知识丰富,在积极引导下表达意愿强烈。因此,结合深度学习的特征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方面对语篇进行内容分析和设计活动,活动具有可实行性、易操作性、梯度性等特点。内容分析应以主题语境为核心,首先明确该语篇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中的“创新意识”话题和“人与社会”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话题。下面从What、How和Why三个方面具体阐释。

【What】语篇的主题意义和内容分析。

此部分的活动用于提起学生对已有认知的回顾,为之后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语篇的标题是An Accidental Invention,分别通过茶被意外发明的过程、陆羽和《茶经》、被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三个部分内容说明了茶的发明过程,茶文化的传承、传播和流行。同时,语篇通过对茶历史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探索发明精神,通过对茶文化的传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通过“What does accidental mean?”引发学生思考accidental的深层含义,激活其对accidental的相关词汇,为后面的实践或迁移创新活动埋下伏笔;
继而提问:“Can you think of an invention that was invented by accident?”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列举事例。此部分用以激活学生的已知,使其充分联想并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How】语篇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知识

此部分活动使学生通过概括和梳理语篇中的关键知识点,内化新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对文本进行深度理解,结合已知建立起新的具有关联性的知识网。

本语篇是一篇说明文,利用大量数字摆事实、列依据,帮助学生获取文中茶产生的重要时间线索,如 about 5 000 years ago/a few thousand years;
通过问题“How was tea spread in western countries?”使学生获取和概括相关时间的表述,如the 6thand 7thcenturies/around 1660/less than 100 years/in the 19thcentury等,并明白这些数词相关的描述说明了茶在世界上传播迅速。在语法学习方面,该文本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过去时态的被动语态,如 the most popular drink in the world(after water),was invented by accident/tea was first drunk/how tea plants were grown and used to make tea/tea was brought to...等被动语态结构突出了作者想传达的重点——“茶”。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茶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功夫茶作为茶文化的一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参与发明创新奠定基础。

【Why】语篇的育人价值

拓展阅读的设置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发明”的认识,利用复述型的问题链让其充分挖掘语篇中的重点信息,设置结合自身经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创设的真实情境的输出活动,锻炼其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在实践和创新活动中深入体会“中国发明”的影响和意义。

此部分活动的设置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能力,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迁移创新,设计一项发明并进行推销和推广。除了写作任务外,还增加了拓展阅读The Birth of Hybrid Rice,通过感知这篇“中国发明”,即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故事,将“中国发明”概念植入心田,围绕“中国发明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和深远意义”充分交流看法,如杂交水稻的出现解决了国人的粮食问题,对我国持续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也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重大问题。同时,两个语篇都说明“意外的”发明可以成为伟大的发明,对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具有重大影响。从“意外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其探索精神。从“5 000年前”角度,用直观的数字告诉读者茶起源于五千年前,恰恰说明了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作为祖国的一份子倍感骄傲和自豪,对激起其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大影响。从“传播流行”角度,促进学生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开阔国际视野和增进国际理解。通过学习该语篇,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意外”,积极探索,用于发明,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发明进行探究式学习,以实现学科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下是在深入理解语篇后,基于上面三个层面设计的本课时教学目标(见图3)。

根据以上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活动观三个维度的梳理,设计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实现学科育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设计与单元目标一致的持续性评价

基于单元整体目标,设计高质量、能实现单课时教学目标的持续性评价,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完整教学设计,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课后评价也可以验证、检测本课的学习是否达到预设教学目标,有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计划,帮助其发展学习能力。本课时的课后自我评价表旨在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设教学目标、在表达和分享有关本课时主题的话题时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是否可以将新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是否对“中国发明”产生兴趣并在课后会继续探究“中国发明”、是否关注“中国发明”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深远影响,进而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热爱发明的精神。

表3:An Accidental Invention课后自我评价

(一)突破单元设计思路的局限性

超越单元、建构教材中各单元之间的关联。在单一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加强对教材中所有单元主题的挖掘和分析,梳理出本教材总的主题线路,有效打通单元之间的主题和文化内涵,建构单元之间的关联,从而在为某一单元的教学设计奠定基础的同时促进教师在宏观上把握学科育人的大方向。

(二)补充基于单元主题的拓展语篇

为设计出深化主题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其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可以补充主题一致、话题相关的语篇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发展高阶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注重跨学科的知识整合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知识,建立起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不仅建立英语学科内的纵向知识关联,还在跨学科之间构建横向的知识网。鼓励学生整合学科资源,运用多学科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优化学科思维,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度学习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有效落实学科育人,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在活动体现深度学习,目标指向立德树人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具有关联性和逻辑性,优化、重组单元教学内容,深入研读单元各语篇,提炼主题意义,设定单元教学目标,挖掘育人价值理念一改陈旧的碎片式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促进其有效内化语言知识、提升文化意识、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逻辑思维方面具有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价值。

猜你喜欢 立德语篇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2022年16期)2022-05-01深度思考之不等式新高考·高三数学(2022年3期)2022-04-28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学习与科普(2022年16期)2022-04-23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年1期)2021-03-29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语篇特征探析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推荐访问:树人 指向 教学实践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11/60993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