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动精神:,辩证要义、价值意蕴与发扬理路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商诗娴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 《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27,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立足民族复兴的宏伟夙愿,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进之路上,中国人民更加 “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1]62。

“历史主动精神”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我们深刻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辩证要义、深入理解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意蕴以及深度探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基本理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淬炼形成的一种宝贵的精神品质。从概念展开的角度来看, “历史主动精神”中的 “历史”“主动”“精神”与 “现实”“被动”“物质”分别构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 “历史主动精神”不是三个词语的机械拼凑和简单叠加,而是内蕴丰富的辩证智慧。

(一)明辨历史与观照现实相统一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知史方能鉴今。只有关注历史、研究历史、明辨历史,才能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看清楚我们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有力探索奋斗成功背后所蕴含的真谛,由此进行经验总结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以观照现实和未来。“识时务者为俊杰”,只有保持历史清醒、分析现状、观照现实,才能弄明白未来前进路上要想继续取得成功应该如何付诸行动,由此在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上不忘初心,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踔厉奋发,开创美好未来。

“历史主动精神”强调的正是明辨历史与观照现实的统一,不仅要求我们在历史自省中汲取历史智慧、培养历史思维、拓宽历史视野,以达到历史自觉,进而内化为历史自信,充分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还要求我们在观照现实中拨云见雾、战胜各种风险与挑战,赢得未来主动。

(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社会现实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对基本的社会条件也不能采取被动、顺从的态度,而要在遵循客观规律和尊重社会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历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实践,不断提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等多个场合讲话时指出,自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之后,“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2]。之所以会发生转变,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历史规律、研判历史发展方向、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了高度的历史自觉。

(三)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相统一

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9当广大人民群众获得 “理论的指引和精神的激励作用”[4]后,就会发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并通过实践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5]指向的正是人民对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向往和追求。当精神生活得到满足,精神力量就会得到极大增强,进而会更加 “自由自觉”地从事活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物质上实现了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真正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以各种方式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身头脑,同时还引导人民大众通过革命、建设、改革等实践将理论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逐渐实现着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辩证统一。在百年历史长河中, “历史主动精神”始终是党百年奋斗的精神支柱,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四)守正和创新相统一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从未动摇过初心,在奋斗历程中矢志不渝地践行着使命要求。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初心、践行使命,将 “历史主动精神”发扬到底,接续创造出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同时也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理论创造,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指南。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而不衰,正是因为党始终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不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无不反映党始终在坚守初心中洞察时代变化,并适应时代环境改变、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实现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

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着无限强大的力量,是党的百年奋斗成功的密码所在。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复杂变幻的国际环境也需要我们以历史主动精神识变应变求变,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跨越。

(一)历史主动精神是百年奋斗成功的精神密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1840年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界仁人志士通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多种方式展开救亡图存运动,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引、没有真正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辩证要义。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组织如若没有思想的引领,必将是人心涣散、屡战屡败。然而,在灾难深重中,一个崭新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党带领人民认真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在百年奋斗中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排除万难,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开启了彻底反帝反封的崭新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从正反两方面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实际,前所未有地提出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适合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后,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不仅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也意味着党更加具备了独立自主解决革命实际问题的能力。抗战爆发后,党从民族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与国民党开展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昭示着被长期压迫的中华民族摆脱枷锁实现独立,被奴役的中国人民实现解放重获自由,也真正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条件得以具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各项政治和经济制度建立了起来,这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同时也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作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不断使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注满了无限活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体制保证也更加坚强有力,物质条件也更加充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统筹把握 “两个大局”,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愈发凸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越性,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进之路也顺利开启。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摸索、走出一条崭新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是得益于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贯坚守、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历史规律的不断探索以及历史主动精神的充分发扬。

(二)历史主动精神是赢得未来主动的精神武器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一百年来,党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正是由于每一步都秉持着历史主动精神。如今,党已经团结带领人民顺势而为大踏步向新的目标进发。在奋进的新征程中,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3]12,这给予我们前行路上无比巨大的鼓舞和勇气;又面临更多的“娄山关” “腊子口”,会遭遇更多严峻的挑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也依然艰巨繁重。如何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在迎接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程中,继续考出好成绩,给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如何充分掌握前进路上的主动权,一步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路到半山、船到中流更需要有 “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干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和 “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而这些劲头都要求我们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将其始终作为奋进历程中赢得主动的精神武器。

(三)历史主动精神是应对风险挑战的精神屏障

如今,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特定时空坐标之中,在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所带来的新要求的同时也要深刻意识到,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百年未有大变局之 “变”更加凸显,需要我们科学研判世界发展态势给我国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问题依旧存在;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等逆全球化浪潮引发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深度调整, “东升西渐”发展趋势明显;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引发全球治理发生体系性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勃兴引起生产关系的大变革大调整,也为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异质社会思潮的传播与渗透提供了 “温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些大变局大调整都意味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各种风险挑战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可预见性会是常态,它们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民族前进和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我们以历史主动精神作为应对风险挑战的精神屏障,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提升在 “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的本领。

历史反复证明, “历史主动精神”是党的百年奋斗成功的精神密钥。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更要“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并不断凝练、形成破解现实难题的思路方法,将内在精神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6]。

(一)以强化理论武装为 “魂”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而任何一种理论又都是历史和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例外,它与书斋里的学问截然不同,是为了人类解放而创立、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不可或缺的精神武器。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可贵的精神品格。新时代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需要以强化理论武装为 “魂”。

第一,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兼具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及开放性的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课题、把握新机遇、回应新挑战。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上下求索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真理和正确出路。此后,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投身群众斗争实践,开始了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在思想条件和干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以充分的历史主动领导中国人民结束了近代以来生灵涂炭、内忧外患的悲惨命运,如今正带领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意气风发的昂扬姿态向新的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因此,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

第二,必须加强 “四史”教育。历史主动精神的发扬来自于坚定的历史自信,而历史自信源于对国家历史和民族发展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没有历史自信,全党全民族的历史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历史自信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前提,同时又以深刻的历史认知为重要基础。加强“四史”教育,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光辉历程、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极大发展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党情国情社情民情,从而真正看清楚弄明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过去为什么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前提,由此升华为高度的历史自觉,铸就坚定的历史自信,发挥出最大限度的历史主动精神。

(二)以凝聚思想共识为 “根”

越是从事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凝聚思想共识。思想共识的凝聚需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厚重的历史提振自信,同时也源自于对实践成就的认可与肯定,因而需要以现实的伟大成就激发奋进力量。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经济方面来看,我国由旧中国的积贫积弱发展到世界第一大制造强国,经济发展由不平衡到平衡、不协调到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不断增强,经济总量也实现了大幅跃升,国家的综合国力不可同日而语。从政治方面来看,我国实现了由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人民当家做主权利得到充分实现。从文化方面来看,全党全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实现大繁荣大发展,人民群众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从社会方面来看,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基本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伟大跨越,在党的领导下,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美好生活的夙愿一步步实现。正是这些伟大成就才使得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得到了极大增强,思想共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和凝聚,前行的强大力量也充分爆发出来。在未来的前进路上,继续广泛凝聚起全体民众的思想共识仍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内源动力。

除此之外,全体人民的集体记忆也有利于凝聚思想共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全球大流行是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经历的具有时代特殊印记的大事件,从 “中国之治”和 “西方之乱”的比较中,人们更能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由此产生思想共鸣,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从而凝聚起前行的磅礴伟力。

(三)以坚持人民至上为 “本”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7]历史的发展就是具有目的性的人的活动的展开,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是人民群众集体合力的结果。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关键主体也是人民。因此,坚守人民立场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旨归。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法逆转的历史进程,要实现伟大梦想,继续把握历史主动、赢得历史主动,就必须以坚持人民至上为 “本”。

第一,要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心怀 “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追求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价值遵循,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提出了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 ‘国之大者’”[8]的重要论断。新的赶考之路更需要党和国家心怀“国之大者”。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让人民群众有更加强烈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真正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需,解人民之所困,干人民之所盼。

第二,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是真正的英雄。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始终强调要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重要意义。宏伟目标的实现、历史伟业的创造同样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不断汲取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并凝聚起最广大基层民众的力量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第三,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马克思恩格斯在 《神圣家族》中讲到: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9]287一百年来,党和人民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一代代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不会从天而降,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中国青年的永续接力才能变为现实。“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一代代中国青年主动将个人青春志向融入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中,使当代青年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可靠接班人、合格建设者和先锋主力军,以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四)以增强斗争本领为 “要”

历史主动精神表现为一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质,增强斗争本领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关键一环。于马克思而言,斗争与他如影随形,伴随他的一生,恩格斯曾说: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9]597。马克思主义正是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通过斗争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百年风雨征程,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中也始终将斗争精神作为奋进的鲜亮底色,展现出积极斗争的精神品格。在以崭新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更要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充分凝聚起来。

第一,强化斗争意识是增强斗争本领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而且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面对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都始终以坚定的斗争意识顽强抵抗,在不懈的斗争中推翻了 “三座大山”,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进一步发扬历史主动,立足实际,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不同的历史判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依然矛盾重重,充满艰险挑战,越是形势复杂、越是接近胜利,越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思想清醒、不断强化斗争意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的伟大斗争之中,以昂扬的斗争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第二,勇于自我革命是增强斗争本领的关键所在。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历经百年沧桑,中国共产党依然风华正茂的真正秘诀在于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和民族复兴的艰巨任务,党更要不断增进历史自省,拥有正视问题的自觉、 “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刮骨疗毒的魄力,在自我革命中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第三,践行初心使命是增强斗争本领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增强斗争本领以赢得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胜利不是空喊口号、空有满腔热情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国共产党人要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和真本事,以清醒的头脑、振奋的精神、自觉的行动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五)以坚持守正创新为 “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0](以下简称 “两个结合”)的重要命题,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的新认识。百年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真理,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地推进 “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和思想及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挫折和开拓中完成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这是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由此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有力。展望未来,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是要坚持以守正创新为 “重”,继续发挥推进 “两个结合”对奋进新征程的重要激励和启迪作用。

第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无限光明,他们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立足中国大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飞跃。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开辟新境界,激励我们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要更加睿智地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与脉,作为中华民族独具一帜的精神标识,其中积淀着中国人民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其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等要素也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精神世界。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在革命时期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所形成的 “两弹一星”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以及在新时代所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造性结晶。在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唤起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深厚情感和深切认知,激活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总之,只有不断推进 “两个结合”,才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更好地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虎虎生威见精神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5期)2022-02-18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少先队活动(2021年6期)2021-07-22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推荐访问:理路 意蕴 要义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18/612951.html

  • 相关内容
  • 06-18 市场营销能力及其绩效影响分析

    杨凌风1 各级组织的交流质量社会各级组织的市场营销工作,依赖于各级合作组织的相互配合。为此,各级合作

  • 06-18 2023防水涂料购销合同范本,菁华2篇

    防水涂料购销合同范本1甲方:乙方: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油漆购销达成以下条款,作为双方履行购销合同之准则:一、产品名称、商标、规格、数量及金额1、颜色以甲方确定的样板为标准。2、供货数量以实

  • 06-18 包工包料建楼协议,菁华1篇

    包工包料建楼协议1甲方:联系电话:乙方:联系电话:承包形式:1、乙方负责承包1-3多层住宅楼图纸中所设计和标注内外垟装修工程和粉刷油柒工程、粉刷油柒工程包工包料,其它均为清包工。2、乙方进场甲方提供

  • 06-18 2023年爱牙日主题口号有哪些3篇(完整文档)

    2023年爱牙日主题口号有哪些(精选3篇)2023年爱牙日主题有哪些篇11、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水平2、健康的牙齿能伴随您的终生3、全社会要关注老年人的口腔健康4、要为老年人口腔治疗提供方便5、维护口腔

  • 06-18 近30年河南省度假气候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张玮,刘玉珠(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河南郑州450003)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全域旅游、乡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