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依托,高效教学——浅谈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 林清龙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这一压力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而当教师依旧选取传统以教师为主,要求学生被动进行知识吸收的教学方式,不但无法贴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问题导学作为新课改理念之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将其科学应用于高中数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进行更好、更加高效的数学学习。因此,如何利用问题依托建构高效高中数学活动,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问题导学法是新时代发展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化而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教学手段。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建构一系列问题情境和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数学问题来完成预设教学目标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获取更加高效的数学知识与应用技能。在高中数学课堂活动间隔过程中,科学应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建构。

1.基于问题导学法,拓展学生思考范围。

在利用问题导学法建构高中数学课堂时,教师可以先基于问题导入的形式,在正式进行本节课主题学习之前,先利用一个相对简单且贴合学生当前阶段思维能力的问题进行铺垫。基于这一问题,作为学生思考的桥梁,使其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范围,并让学生结合这一问题,逐渐明确本节课教学主题,形成一种更加完整的知识系统,对问题有更加全方位的考量与分析。与此同时,对学生思考范围的优化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发展促进。教师基于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数学思维的拓展,在面对具有一定困难的数学问题时,还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深入探索,达到教师所建构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思考范围和思维意识的发展。

2.基于问题导学法,促进学生思维转变。

教师在基于问题导学法进行课堂活动建构时,应当重视到数学知识对当前阶段学生来说是有着一定难度的,因此,在进行问题建构时,则应当遵循以生为本原则,使数学问题由简至繁。以此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多样化,让学生在课堂活动间隔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与奥妙,逐渐通过自主思考更加高效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促使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将重难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理解,抓住教学重点,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并通过分析问题增强思维能力,使原本单一且简单的思维转变为更加全面且更加复杂的思维。

3.基于问题导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学生面对枯燥的数学问题和随之而来的高考压力,经常会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质量下降等问题。而当教师能够科学且合理的基于问题导学法,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维,先为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则可以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以问题作为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问题解决,基于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探究与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利用率则可以有效提升,基于兴趣爱好与探究欲望的氛围,引导之下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还能够促进高效课堂的建构,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有所得。基于问题导向,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切实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能够追随时代发展对教学方式的选取进行优化。基于问题导学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建构更具有多样化且更加实际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思考与探索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成为更加独立且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发展的优秀人才。

1.建构课前导入环节,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高中数学教师想要基于问题导学法,使课堂活动变得更加高效,首先需要重视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课前导入环节,明确课堂导入这短短几分钟或十分钟的时间能够对接下来整节课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作用。那么,教师可以将问题导学与课前导入活动有机结合,重视问题的导入,结合新旧知识进行提问,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展个人优势进行知识分析。在学生进行分析之后会带着自己没有完全理解的问题,对教师所建构的教学活动进行探索,切实增强其课堂专注程度,也使本节教学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高效。又或者教师可以基于为学生建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预习和探索,基于小组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信息收集能力,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思维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小组的形式对本节课数学内容进行探索和问题解决时,不但能够有效突出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下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理念,还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在合作中共同分析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通过沟通与讨论使学生之间交流观点,让学生能够从更多方面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归纳与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高效沟通能够促进数学知识的高效理解,由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学生进行相互引导,在互相督促和影响之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对人教版高中数学“平行关系的判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则可以基于问题导学法,将其与课前导入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多个平行的直线,让学生在没有进行知识学习之前,结合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判定直线AB与直线CD是否是平行关系。又或者,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如课堂中常见的黑板和课桌,探究课桌AB与CD两条线是否平行,为什么?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进行知识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在学生进行独立的问题解决后,可以引导其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通过与同伴分享个人观点,探究证明AB与CD平行的方式,以这样的形式增强课堂活动的和谐与自由,更使学生能够基于兴趣和求知欲望,结合自身知识储备,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与讨论,增强对教学内容的初步理解与感受

2.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建构分层问题导学。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学科,并非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立刻了解其中的概念并将其内化吸收,且面对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强的学生而言,数学就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难点。而正因如此,导致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就有可能致使学生在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下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在传统高中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为了预留时间为高考复习做准备,经常会以班级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目标的考量,而在进行问题创设时,也容易出现问题过于复杂、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亦或者问题过于简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而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想要基于问题导学,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活动的优化,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根据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建构分层且有针对性的课堂问题。以这样的形式促进学生培养学习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性发展,调动学生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那么,教师在进行提问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弱的层次。基于学生学习质量对问题进行分层,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与此同时,当学生在教师所建构的分层问题探究过后,发现自己所思考的结果正确,则能够有效提高其学习信心,有利于全体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知识学习积极性的发展,为高效课堂的建构奠定重要基础。

3.给予学生思维时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想要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首先需要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具有提问能力才能够进行问题解决,促进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更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那么,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化,基于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教师就应当意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漏洞和弊端,转变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手段,结合问题导学法,促进学生的相互提问。通过给予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相互提问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活动可以以多个小组为主,也可以通过建构辩论赛的形式,将班级全体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组学生进行提问过后,另一组学生则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回答过后则可以进行反问。这样直接且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形式,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活动氛围变得更加灵活,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此同时,促进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建构,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也使学生的课堂专注程度得到提升,让学生基于小组意愿更加认真且更加细致地对待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问题解决,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严谨。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促进全体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问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垂直关系的判定”学习过后,则可以让学生分为两大组,通过对知识的初步学习与掌握,以相互提问的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与此同时,基于问题为导向,在学生结合教学内容为对方提出问题时,面对自己已经掌握的问题,可以再重复思维和判定对方是否正确的过程中得到巩固。而面对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的问题时,则可以通过对方的回答,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并相互解答的方式展开高中数学课堂活动,基于问题导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得到有效发展,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4.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等辅助设备逐渐应用并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活动当中。多媒体的有效应用,能够使课堂活动变得更加充满趣味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构促进学生思考的课堂活动,以更加多元化且多样性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展开抢答或限时回答等活动,又或者利用微课形式,为学生播放本节课的教学主旨内容,使学生结合视频中的问题和简洁明了的资源对教学知识进行独立探索。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学生能够主动带着问题对微课视频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归纳能力和总结能力的发展,切实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高效学习的促进和引导。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空间直角坐标系”学习之前,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通过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提前制作好的微课内容,使学生基于色彩鲜明的画面和没有学习过的知识,在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驱使下,主动地投入到视频的学习和思考当中。而教师通过在视频之前创设问题,或在视频结尾创设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进行微课视频的观看,可以使其注意力得到提升,而通过观看视频过后,结合自己的初步认知对问题进行解决,又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应用和知识内化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利用问题导学法代替传统高中数学活动开展形式,能够使课堂活动的建构更加注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与此同时,学生基于问题导学法,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更加有针对性且多层次的问题,不但能够充分调动班级全体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与分析,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自信心。基于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实现高效课堂的建构,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法建构数学知识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1年5期)2021-07-21情境—建构—深化—反思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9期)2021-01-04“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9年5期)2019-06-25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8年6期)2018-07-09建构游戏玩不够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6年12期)2017-05-24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体育师友(2011年4期)2011-03-20

推荐访问:高效 浅谈 依托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14/62502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