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阶段划分及其基本心理需求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周 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710055)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先锋队,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主攻手,是面向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建设的主力军。2019年全国高等院校在校生总人数为3317.90万人[1],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兼职辅导员岗位的要求,我国应有16.59万一线专兼职辅导员。自1953年清华大学设立高校辅导员岗位以来,在高校中有过辅导员工作经历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数量也十分庞大,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也从“临时岗位”到“专门职业”再到“特殊专业”的发展和变化。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提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提法是:“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如此大规模的从业群体(已经超过了2019年体育系统机构人员的总人数),却没有被列为中国职业分类大典中,仍然模糊在高等教育教师(职业编码2-09-01-00)和教育科学研究人员(2-01-05-00)之间,无论是辅导员自己还是社会都没有把这一岗位看做是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和终生奋斗的事业。

另外,各高校在辅导员选拨过程中不严格要求专业背景,更多考察候选人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队伍整体学历偏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难以着手;
辅导员队伍中人员流失严重,缺少梯队建设和经验积累。以上几点原因,都造成了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理论不扎实、方法不适用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不畅有直接的关系,继而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甚至会对高校人才培养产生消极的影响。

解决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辅导员的个人职业发展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心理需求的有效满足是个体行为的重要内驱力。[2]探索高校辅导员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的基本心理需求,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心理如何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积累、与学生的年龄差距的增加以及工作环境变化时的个体心理差异和各种群体心理现象,有助于科学有效地制定适应不同职业发展阶段辅导员的激励政策、为辅导员提供能够满足其职业发展基本心理需求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人愿意将辅导员作为终身事业,愿意继续学习深造、进行课题研究,不断提升个人职业技能和水平。辅导员的个人职业发展的进步必然会带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Gary Dessler和DonaldE Supper两位学者都将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按照年龄确立了5个阶段[3],并将25—65岁之间的阶段进行了细分,包括尝试期、稳定期、职业中期危机以及保持期(阶段划分年龄和名称略有不同)。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划分相较于一般职业生涯阶段划分有显著不同,主要体现在工作循环周期的不同上。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一般来讲,辅导员会完整经历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部阶段,根据所带学生类别的不同,这一周期为3-4年,然后才会进入到下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的工作内容不完全相同,根据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工作侧重点也完全不同。这与一般职业中从事系统的、相对单一的工作内容有所差别,这就导致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阶段划分需要以工作的循环周期为重要依据,简单的以年龄为依据作为划分标准不适合高校辅导员群体的职业生涯阶段划分。张燕芬[4]即以从业年限为依据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划分。

我们划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就是想了解不同阶段职业生涯中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对职业发展的不同要求,那么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划分就必须依据不同阶段的基本职业心理需求来进行。借鉴《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中的初中高级辅导员的划分方法,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可以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初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再通过调查结论进行检验这样的划分是否合理。

1.职业探索期: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0-4年,未完整带完一届学生,对部分专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尚未接触,或未完整实施。是不断加深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学习各项职业技能、探索个人职业价值、寻求职业稳定的阶段。

2.职业发展期: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5-10年,完整经历过学生入校到就业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掌握高校辅导员9个方面的职业能力。这一阶段,个体处于职业发展最具创造性的时期,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努力奋斗。

3.职业成熟期: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11-20年,熟练应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各项工作内容,能够解决复杂、突发问题。这一阶段的职业需求是要谋求不可替代的职业地位、期望更高的职业价值,同时要协调职业和家庭的稳定。在这一时期,会出现对职业发展目标的重新定位,经历职业中期危机,也是职业倦怠高发的时期。

4.职业维持期: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21年以上,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游刃有余,同时能够培养辅导员团队,负责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等。这一阶段的职业需求是要维持已经取得的职业声望和地位,不断学习新的职业技能,寻求职业稳定和安全。

基本心理需求理论认为: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能够增强内部动机,当个人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能够表现出更强烈的内部动机,并在活动的执行中有更好的表现[5]。基本心理需求理论将心理需求分为三种,分别为自主需求、关系需求和胜任需求。自主需求是指个人能够遵从自我意愿,对自我的行为进行自主的选择和决定,希望在行为中感受心理上的自由。关系需求是指个人有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及对组织的归属感的意愿。胜任需求,指当个体从事探索性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能取得成功并得到期望的结果。[6]

为系统分析不同职业生涯阶段高校辅导员的基本心理需求的差异,笔者采用职业心理学发展流派的观点,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全国高校辅导员交流群、高校辅导员工作室、高校辅导员专项博士群等平台,采用分层抽样法发放问卷,问卷覆盖部属高校、省属高校、独立院校及高职高专的高校辅导员。以求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心理需求的差异情况。

在赵斌、付正雪[7]开发的中国职场基本心理需求量表的基础上适当简化并根据辅导员工作实际略做修改,剔除信度较低单项后,形成《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需求量表》。量表包括3个二阶因子,分别是自主需求、职业需求和关系需求,包括3个分量表共15题,总量表信度系数大于0.8,简化后量表信度系数0.845,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内容效度方面,邀请人力资源专家及长期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家进行联合评审,确定内容效度合适。结构效度方面,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KMO值为0.848,3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值分别是18.89%、17.26%、16.87%,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3.02%>50%,结构效度良好。

本研究共收回问卷303份,剔除回答内容完全相同问卷5份,以及作答时间低于30秒问卷18份,共获得有效问卷280份。从随机问卷统计数据来看,女性辅导员处于职业成熟期和维持期的人数远远大于男性辅导员,人数上是男性的3到4倍。从职务上看,73.58%的基层辅导员处于职业探索阶段,只有10.16%的基层辅导员进入到了职业成熟期以后的阶段,这与目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同时,调查对象中有75名高校辅导员(26.79%)承担着其他与辅导员工作无关的行政工作。独立院校的辅导员职业发展成熟期占比较大,其次是高职高专、部属高校中只有6.09%的辅导员能够从事10年以上的辅导员工作,辅导员队伍流失严重。从工作强度上看,能够达到1:200师生比要求的辅导员只占29.29%,绝大部分辅导员的工作量超出规定范围,且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辅导员比例也随之增大,说明最年轻最缺乏经验的青年辅导员承担着更繁重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1.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基本心理需求差异显著,职业生涯阶段划分合理

基本心理需求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从描述性统计数据来看,各职业生涯阶段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均处于“偶尔符合”与“基本符合”之间,说明高校辅导员职业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情况不容乐观。由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1)显示各职业生涯阶段高校辅导员基本心理需求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具有显著差异,说明按照工作年限划分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阶段能够较好的体现出不同阶段辅导员的职业心理差异水平。

表1 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基本心理需求差异

其中关系需求、自主需求和职业需求都呈现出职业发展期最低,职业探索期和职业成熟期两端高的特点,总体呈现倒U型或倒V型。在三类需求中,关系需求满足度相较其他两类需求得分偏低,说明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和谐关系尚需提高,尤其在职业成熟期之后,与自主需求满足的差距越来越大,说明随着工作年限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辅导员无法从同事、学生和其他社会成员中获得职业支持。

2.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意愿呈显著正相关

在“我愿意继续长期担任高校辅导员”选项中选择“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的比例为58.93%,“偶尔符合”占比23.93%,平均值为3.568,中位数是4。说明超过半数的人愿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但意愿不是特别强烈。经过线性回归分析(见表2),得出结果:职业基本心理需求中职业需求与自主需求的满足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意愿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需求的满足没有显著相关性。

表2 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长期任职意愿的回归分析

从具体题目来看,“我可以一直在我目前工作岗位上工作”“我有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我能够在工作中学到有趣的新技能”“绝大数时间我能从工作体会到成就感”四个题目与“我愿意继续长期担任高校辅导员”相关性最强。

(一)高校辅导员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特点及启示

本研究表明,高校辅导员不同职业生涯阶段性别、所在高校类别以及所带学生类别上具有显著差异。在职务、学历和所带学生总人数上没有显著差异。

在职业探索阶段,女性辅导员的比例低于男性辅导员,随着从业年限的增加,女性辅导员的比例逐渐超过男性辅导员,并快速增加。说明在辅导员队伍中,男性辅导员的流失更为严重,在职业成熟期和维持期,存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这与普通教师的年龄构成既有一致性,又有特殊性。一致性是女教师的比例逐年增加,根据敖俊梅[8]的调查分析,2014-2017年,全国各类学校的女教师比例均在逐年增加,其中小学女性教师占比为67.19%。这与辅导员的性别构成变化是一致的。但是,在普通教师中,年龄越大男教师占比越高,这与辅导员工作年限越长,女性占比越高的情况是相反的。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不应有性别差异,不要把“老辅导员”与“女辅导员”划等号,要重视男性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不同类别的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显著差异,部属高校处于职业探索期辅导员占比高达78.05%,其次是省属高校,职业探索期辅导员占比52.48%,独立院校的职业探索期辅导员占比仅为21.88%。一方面说明部属高校辅导员队伍年轻化,人员流失严重;
另一方面也说明独立院校的辅导员分流不畅。辅导员分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辅导员经历工作重压,综合能力强、发展速度快,经历多个岗位锻炼,成为领导干部后备人选是有利于辅导员个人发展的;
另一方面,辅导员成长速度过快,导致队伍建设出现断层,无法长期深入对学生成长规律进行研究和实践,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部门优化顶层设计,不断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需求的特点及启示

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需求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整体职业心理需求满足情况尚可,平均数为3.634,中位数3.661,说明辅导员整体职业心理需求满足情况处于“偶合符合”与“基本符合”之间,有70%的辅导员评分在4分以下,即未达到“基本符合”,说明高校辅导员总体职业心理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辅导员职业心理需求满足情况与性别、学历、职务、所带学生类别和人数均没有显著差异。仅在高校类别和辅导员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具有显著差异。在高校类别方面,部属高校、省属高校、高职高专和独立院校呈现递减的趋势,说明不同的高校类别在辅导员个人发展和队伍建设中的投入不尽相同,既有客观原因,也有管理制度上的差异,高职高专和独立院校仍需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向部属及省属高校看齐。

(三)高校辅导员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职业心理需求不断变化

在本项研究中,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阶段不同与辅导员的职业心理需求满足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在外界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辅导员感受到的职业心理满足程度的不同也就代表着不同阶段辅导员对于职业心理需求的变化。总体来看,对于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情况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倒V字型,在不同维度又有不同的情况。

总的来看,在职业发展期,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更加期望得到职业发展的指导、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和谐的工作关系,心理需求较高。职业探索期的辅导员对于职业发展尚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职业基本心理需求各维度的满足度都比较高,相对心理状态较为稳定。而在职业维持期,高校辅导员对于自主需求的满足度最高,而对于职业需求的满足度相对较低,说明在职业维持期仍需要加大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培训和扶持。

职业需求方面:职业需求不同于其他方面的需求,在职业成熟期和职业维持期的满足度并没有大幅增长。说明在职业维持期辅导员们更关注职业发展需求。具体到题项当中,在各时期“我可以一直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和“我有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两个选项得分最低,平均值分别为3.39和3.15,选项低于其他题项得分,可见辅导员对个人职业发展通道更加关注,对于岗位的稳定性信心不足。值得关注的是,在职业成熟期,这两个题项的得分显现出与其他分数不同的情况,说明在职业成熟期的辅导员更有意愿、也更有信心进行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反而在职业维持期,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信心不足,对岗位稳定性和职业发展满意度不高。

自主需求方面,高校辅导员自主需求满足情况总体上分为两个极端,一方面工作时间灵活的得分最低,只有2.904分,说明辅导员们在工作时间的安排上自主需求得不到满足,也印证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在工作投入上得分最高,平均分4.257分,说明辅导员群体整体工作素养良好,责任心强,愿意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职业维持期,对于工作的成就感相比职业成熟期增长缓慢,说明职业维持期的辅导员遭遇职业发展瓶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关系需求方面,高校辅导员关系需求满足情况在三个维度的需求当中满足度最低,主要表现与领导的互动关系相对较差,尤其是在职业成熟期,关系需求相较其他需求显著偏低,需要在这一时期加强与辅导员的沟通交流,充分听取辅导员的工作设想,帮助辅导员在工作中更多的获得成就感。同时,这一时期的辅导员正处于职业中期危机时期,处于专精于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还是转岗分流的关键期,期望得到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又担心对个人发展产生影响,需要对这部分群体及时疏导,帮助他们明确发展方向。

职业发展期是高校辅导员四个职业生涯阶段当中职业心理需求最高的阶段,也是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最有活力的一个阶段。抓住关键时期、解决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职业发展期辅导员的基本心理需求,让越来越多的职业发展期的辅导员走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走向深入。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辅导员阶段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2022年22期)2022-05-17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科学与社会(2022年1期)2022-04-19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少先队活动(2020年11期)2020-12-28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莫愁(2019年36期)2019-11-13曼巴传奇 KOBE20NBA特刊(2016年8期)2016-11-28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2015年5期)2015-10-21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海峡姐妹(2015年6期)2015-02-27校外辅导员的一天中国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推荐访问:辅导员 职业生涯 划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14/62506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