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的习作例文教学策略谈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文|王 芳

习作单元是教材的一个特殊单元,从三年级起每学期安排一个专题训练。习作单元中又安排了新的选文类型,既不是精读课文又不是略读课文,叫习作例文。每单元安排两篇,没有安排在课文序目数中,也不承担生字词方面的教学任务;
安排了课后练习,但习题没有编号;
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旁批。对这样的新型课文,许多教师不知道该教什么,怎样教。对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体系,明确编者在习作单元安排习作例文的意图,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价值,积极探索习作例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习作例文在教材中是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不同的是,它不承担阅读方面的教学任务,专门为习作服务。但这种服务既不是全方位的又不是零起点的,这是由它在习作单元中的位置和教学定位决定的。习作单元中的习作例文安排在靠后的位置上,在它前面有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这些内容分别承担了习作单元专题聚焦的习作方法的感性体验、理性认知和尝试运用。因此,习作例文重点解决的是学生在初试身手中暴露的问题,这些问题无疑是学生习作的难点所在。由此可见,习作例文的教学起点是动态的,由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尝试的结果决定,也与学生习作素养密切相关。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单元聚焦的专题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应该说这是一个小学阶段带有总结意味的习作专题,最后的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就是一次具有难度的习作。习作前的初试身手练笔安排了两个方面的训练内容:一是体会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不同感受,二是分别写一写心情“好”和“不好”时对特定环境(走在小巷里/奔跑在田野上/弹琴/钓鱼……)的感觉。结果,教师发现学生在初试身手训练中虽然试图在写景、叙事中表达情感,但普遍存在简单套用、生编硬造、无中生有等情形,读后给人虚假、不自然的感觉。出现这种问题,决定本单元习作例文教学的起点是关注习作例文如何在所写的事情中真实、自然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具体到习作例文教学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找到有启发意义的例子,让学生仔细揣摩例文的表达方法,用于修改初试身手时出现的问题。如《别了,语文课》中,首先是选择的事例恰当,结合课文旁批就能够把握事例中自然流露的真实感情。由此启发学生,需要通过写事物的变化引起情感的变化,如果集中写事物、景物的变化之后再来写情感的变化,这种情、景分离就是造成感情表达不自然的关键所在。

在习作单元中,习作例文主要承担为习作知识提供例证的功能,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教师在教学中是借助习作例文直观、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对习作单元所聚焦的写作知识有充分的感知和理解。可见,习作例文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和运用,而习作例文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多个层面都具有示范意义,学生在习作时不可能一次学个遍,而迁移什么和运用到什么程度,需要教师根据习作目标和学生已有的习作能力决定,通常以习作单元聚焦的专题目标作为运用的关键内容,这也是习作例文的教学尺度。

如三年级下册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学生在此前的初试身手中普遍出现想象不够有特点、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等问题,但本篇习作例文针对的是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问题,借助特点展开想象则由另一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去解决。因此,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在例文中找出有新鲜感、趣味性的想象:尾巴怎样拥有一只猫?尾巴拥有一只怎样的猫?尾巴还可以拥有什么?还可以想一想:这些想象的新鲜表现在哪儿?趣味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然后,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想象中的新鲜感和趣味性是怎么来的,学生结合旁批中的提示“像这样反方向去想象”,弄明白“尾巴它有一只猫”是一种很独特的想象方法——反方向想象。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例文中是如何进行反方向想象的:先说出结果,再创设(尾巴拥有一只猫后)相关的有趣情形;
还可以用类似的情形加以证明,并尝试来一次反方向想象。最后,教师让学生以反方向想象的方法去修改初试身手中的想象。

一篇习作例文由课文、旁批、课后思考题组成,课后思考题和旁批集中体现了编者的意图。课后思考题提出的问题是概括性的,还需要进行细化、转化,形成系列性的问题;
旁批多以“陈述方法+表达效果”来指导学生运用,二者有机结合就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有效路径。教师在习作例文教学中具体教什么,怎么教,需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寻找对自己习作有启发的旁批进行揣摩,领悟和掌握如何运用相关方法使自己顺利完成习作,以此作为习作例文的教学指向。

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习作例文是《我的朋友容容》。习作例文后安排的课后思考题是“默读课文,结合批注,想一想课文是怎么写容容这个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思考题显然是指向本次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这一问题可以细化为两个具体的问题:一是作者选择了哪些事例来表现容容,又表达出容容的什么特点?二是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把事例写具体并表现人物特点的?习作例文中安排了四处旁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是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的。第一处旁批是“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容容的动作,表现了她取报纸的不容易”,学生能够从例文看到容容“搬椅子”“爬上去”“踮起脚”,这些就是用动作描写来体现“不容易”;
第二处旁批是“容容一天没有取到报纸就发脾气,这个事例体现了她‘忠于职守’”,其实取报纸在大人看来是可以随手做的简单事情,但容容因为没有取到报纸就以哭来表达自己的失落感,重新取到报纸后又高兴起来,说明取报纸在容容看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她必须做好,因而也成了表现容容做事认真负责的典型事例;
第三处旁批是“容容追问‘我’的话,显露出她的天真、好奇”,这是通过对话描写的角度来表达容容的性格特点;
第四处旁批是“容容的动作、神态和她忍不住告诉‘我’的话,突显了她的可爱”,这一旁批针对的是综合多种方法进行描写的情形:给“我”寄信是典型事例,其中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然后把课后思考题和旁批结合起来看,习作例文在两个典型事例中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现了容容的天真、好奇、可爱的特点,是学生习作中可以迁移运用的表达方法。

习作例文的阅读,没有精读和略读的区别。实际上,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融合两种阅读方法,才能有效发挥这一新的选文类型的独特作用。具体地说,就是课文中给出旁批的内容需要读细读深,力求从中读出可以迁移的表达方法来,其他部分可以略读甚至跳过。实际上是说习作例文中的旁批,学生还是无法直接转化为习作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之搭建适宜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迁移运用。

如四年级下册的习作例文《颐和园》,安排的四处旁批中前三处都提示了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写清楚游览地点、景点转换和巧妙过渡,但这些方法如何运用到习作中,学生即使把旁批背下来也未必能够写得好,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顺利开展迁移运用学习。以其中的巧妙过渡为例来看,教师先让学生从例文中找出一处地点转换的例子并画出所转换的地点,让学生画出体现转换的动词,注意这些动作如何组成过渡句并成为两个地点之间的桥梁;
接着找出例文中其他类似的地点转换表达及过渡的情形,注意过渡句运用的常见句式;
最后,让学生尝试练习写一写包含地点转换表达的片段,注意用上过渡句,把从习作例文中重点学习的方法迁移到表达实践中去。

教材中的习作例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和发现体现习作单元专项突破的习作方法,解决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出现的表达难题,努力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表达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初试思考题例文 考研初试高分未被录取,且慢提“猫腻”论科学大观园(2022年8期)2022-05-18——例谈苏教版教材“思考题”的教学与拓展">思考题,不仅仅是解题而已
——例谈苏教版教材“思考题”的教学与拓展小学时代(2020年21期)2020-11-21小试牛刀,初试微课堂校园英语·下旬(2019年12期)2019-12-23空乘招聘初试,走出“美丑”误区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42期)2019-10-21“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19年21期)2019-08-13“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19年23期)2019-08-13减法变成加法算数学大世界·小学低年级辅导版(2010年7期)2010-06-28别让“风”迷住了眼睛数学大王·中高年级(2009年3期)2009-04-21思考题作文大王·中高年级(2008年6期)2008-07-01

推荐访问:例文 习作 教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17/626591.html

  • 相关内容
  • 07-17 构建学思并重的文言文教学课堂

    文|王小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

  • 07-17 劳动创造幸福作文,荟萃20篇(完整)

    劳动创造幸福作文1  我有一个表哥,十分地聪明,却是个大懒虫。从小都被我小姨及小姨夫宠着,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到了初中,喜欢躺着看书的他在吃饭时,居然还要别人去喂他!第一次见到这一幕,我十分震惊!我

  • 07-17 井冈山精神打好人生底色

    江西省吉安县天祥小学五(4)班林嘉馨指导老师:刘贵祥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

  • 07-17 写童话故事和作文有什么关系

    管家琪亲爱的小朋友,在这之前,我们说的都是怎么在作文里写好一件事,也就是如何把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写好

  • 07-17 艾莉

    浙江省泰顺县育才小学四(3)班林容娴指导老师:周燕芳点评老师:李作媛比喻贴切,泰迪犬走路时的姿态一下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