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集团社区心房颤动人群全因死亡及其相关因素的观察*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邢爱君 王艳秀 刘学伟 董申 许继波 刘英 孙玉艳 吴云涛 赵海燕 吴寿岭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全世界房颤患者约有数千万[1]。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冠心病、高血压等房颤传统危险因素的增加,房颤的患病率也在增加。欧洲一项研究显示,1998~2008年间20岁以上人群房颤的患病率由1.6%升至1.9%[2]。我国资料也显示60岁以上人群房颤的年发病率为4.9‰,患病率达到1.8%[3],预计至2050年房颤患病人数将增加2倍[4-5]。

房颤本身并不是一种良性的心律失常[6]。与非房颤人群相比,房颤患者卒中增加5倍[7]、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增加3 倍[8]、痴呆和死亡增加2 倍[7]。英国一项全因死亡调查显示,由房颤直接或间接致死人数占全因死亡人数的21.4%[9]。国内研究也发现急诊房颤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为13.8%[10]。目前治疗房颤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防卒中及相关死亡,忽视了其他导致房颤患者死亡的原因。而且研究对象多为住院患者,不能反映社区房颤患者全因死亡情况。本研究(项目编号:20210929)以开滦研究(注册号:CHiCTR-TNC-11001489)人群中非瓣膜性房颤或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社区房颤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1.1 研究对象

2006~2007年度由开滦总医院等11家医院对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1 510例在职和离退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入选标准:①参加了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开滦在职和离退职工;②完成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且心电图提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不规则的细小的f波(f波频率300~600次/分);R-R 间距绝对不等[11];③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者:初次或≥2次房颤发作,每次持续时间<7 d且此次心电图为窦性心律者。排除标准:①风湿性心脏病;②先天性心脏病;③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④接受瓣膜置换术者。本研究经开滦总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基线资料收集及方法

见本课题组已发表文献[12]。

1.3 相关定义

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诊断糖尿病[13]:①空腹血糖≥7.0 mmol/L;②既往诊断糖尿病,现在服用或未服用降糖药物治疗者。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标准诊断高血压[14]:①收缩压≥140 mm Hg 和(或)舒张压≥90 mm Hg;②既往诊断高血压病,现在服用或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者。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均由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经头颅CT 和/或核磁诊断。心肌梗死:由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者。心衰:由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且NYHA 分级为Ⅱ~Ⅳ级者。根据2006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15]诊断超重:24 kg/m2≤体质指数(BMI)<28 kg/m2,肥胖:BMI≥28 kg/m2。

CHADS2评分[11]:①心衰1分;②高血压病1分;③年龄>75岁1分;④糖尿病1分;⑤已知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分,总分为6分。0分为低危组,1分为中危组,≥2分为高危组。

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计算方法[16]:根据2006年中国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eGFR=175×[血肌 酐]-1.234×[年龄]-0.179×[女性×0.79]。

1.4 随访及死亡确定方法

1.4.1随访方法 设计房颤流行病学调查表,内容包括初诊房颤时间、药物治疗、是否住院、生活自理、是否死亡等。课题组专人每半年对入选者或家属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2年对入选者进行一次面对面随访。住院期间死亡者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调取住院病历,根据ICD~10疾病编码确定死因。非住院死亡者与所在工作单位工会和(或)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核实。至2013年12月31日完成末次随访。

1.4.2全因、心脑血管、非心脑血管死亡确定 ①全因死亡:排除交通事故、自杀、他杀等非正常死亡的所有死亡;②心脑血管死亡: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到所在医院调取住院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确定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包括I11、I20~I25、I40、I42、I46、I50~I52、I60~I69;③非心脑血管死亡:除心脑血管死亡之外的全因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体检资料由各医院终端录入,通过网络上传至开滦医院计算机室服务器,形成oracle数据库。随访资料经EpiData录入,采用双份录入,并由开滦总医院心血管实验室研究人员核实。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 法。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呈偏态分布,经对数转换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房颤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率参照2006年人口统计学资料[17],采用直接方法校正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化。用Kaplan-Meier法计算房颤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率,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房颤患者全因、心脑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检验)。

2.1 一般情况

2006~2007年度共有101 510例在职和离退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符合房颤诊断标准者438例(包括房扑10例)。排除风湿性心脏病37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4例、瓣膜置换术4例,最终以390例房颤患者组成观察队列。随访期间1例服毒自杀,最终纳入统计学分析的房颤患者389例。房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9岁,男性360例(92.5%),持续或永久性房颤369 例(94.9%),阵发性房颤20例(5.1%)。30例(7.7%)患者服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81例(20.8%)患者服用抗血小板治疗(79例服用阿司匹林、2 例服用氯吡格雷),1例(0.3%)患者服用华法林。53 例(13.6%)患者有脑卒中病史,66例(17.0%)患者有心肌梗死史,44例(11.3%)患者有心衰史。按CHADS2评分分层,低危组83(21.3%)例,中危组162(41.7%)例,高危组144(37.0%)例。除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衰、脑卒中等因素外,高危组eGFR、血尿酸、hs-CRP水平、服用血小板治疗人数均高于低危组(P<0.05),其他生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整体、CHADS2 评分分层房颤患者的一般情况

2.2 死亡情况

平均随访[71.5±22.9(0~89)]个月,389例房颤患者中共有136例(35.0%)死亡,其中心脑血管死亡80例(20.6%),脑卒中死亡23例(5.9%)。按2006年中国人口统计资料中年龄、性别分布,采用直接法对全因、心脑血管死亡进行标化,标化年全因死亡率为37.5‰,标化心脑血管年死亡率为18.7‰,标化脑血管年死亡率为2.12‰。按照CHADS2评分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危险分层增加房颤患者全因、心脑血管死亡率以及心血管、脑血管死亡率逐渐升高,经Log-rank检验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非心血管死亡未见此趋势,见表2。

表2 房颤患者全因、心脑血管、非心脑血管死亡情况/例

2.3 全因、心脑血管、非心脑血管死亡的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

以是否全因、心脑血管死亡、非心脑血管死亡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心衰、心肌梗死、抗心律失常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超重或肥胖、心室率、总胆固醇、血尿酸、eGFR、hs-CRP 为自变量(其中年龄、血尿酸、总胆固醇、hs-CRP 为连续变量)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心室率<80次/分、血尿酸为房颤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年龄、心衰史、血尿酸为房颤患者心脑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年龄为房颤患者非心脑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见表3。

表3 影响房颤患者全因、心脑血管、非心脑血管死亡风险模型

2.4 CHADS2 评分分层对房颤患者全因、心脑血管死亡的影响

以是否全因、心脑血管死亡为因变量,以CHADS2评分分层为自变量建立模型1,校正性别、心肌梗死史、抗血小板治疗史、心室率、超重或肥胖建立模型2,在模型2 基础上校正总胆固醇、eGFR、血尿酸、hs-CRP 建立模型3。结果显示3 种模型中CHADS2评分高危房颤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明显增加,以低危组为参照,风险比分别为2.411、2.366、2.495(P=0.001)。3 种模型中CHADS2评分中危、高危房颤患者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增加,以低危组为参照,中危房颤患者心脑血管死亡风险比分别为3.192、3.233、2.976(P<0.05),高危房颤患者心脑血管死亡风险比分别8.502、8.096、7.661(P=0.000),见表4。

表4 CHADS2 评分分层对房颤患者全因、心脑血管死亡的影响

由于受地域、种族和人群特征影响,房颤患者全因、心脑血管死亡率存在较大差异[6,18-19]。美国数据显示房颤患者年全因死亡率约为7‰[20],欧洲数据显示年龄65~74岁房颤患者年全因死亡率63‰~80‰[6]。亚洲数据显示房颤患者年全因死亡率为3‰~11‰[18-19]。本研究对开滦研究队列中38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访观察了71.5个月,结果显示房颤患者的标化全因年死亡率为37.5‰,标化心脑血管年死亡率为18.7‰。该结果与2011年日本一项研究报道的房颤患者标化全因年死亡率(3.17‰)、标化心脑血管年死亡率(2.38‰)及心脑血管死亡所占比例存在较大差异[19]。分析主要原因如下:①男性房颤患者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6],本研究男性房颤患者所占比例高(92.5%);②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是增加房颤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10],本研究入选患者中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房颤比例较高(94.9%);③本研究房颤患者服用抗血小板、抗栓治疗率极低(抗血小板治疗率20.8%、抗栓治疗率0.3%)。

本研究显示年龄是房颤患者发生全因、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065(95%CI:1.044~1.087)、1.092(95%CI:1.061~1.123),而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卒中等疾病并未对房颤患者全因死亡造成影响,该结论与文献报道一致[10]。心衰是房颤患者常伴发疾病[21],是影响房颤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6,10]。本研究结果显示11.4%的房颤患者伴发心衰,是房颤患者心脑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62,95%CI:1.019~3.525),而并未增加全因死亡风险(HR=1.245,95%CI:0.746~2.078)。分析原因在于本研究对象为社区房颤患者,仅对曾住院房颤患者进行了心功能评价,故可能低估了心衰的发生率。

房颤患者心室率的靶目标值尚未确定。Van Gelder等[22]对614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访2.9年,观察了静息心室率<80次/分和<110次/分的两组房颤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心血管事件和死亡)情况,结果发现静息心室率<80次/分患者的累积终点事件率为14.2%,静息心室率<110次/分患者的累积终点事件率为12.1%,尽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至少说明将房颤患者心室率控制<80次/分并无明显获益。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房颤患者心室率<80次/分增加了全因死亡危险(95%CI:1.253~2.538)。将房颤患者按CHADS2评分进行危险分层后建立多因素风险比例模型,心室率<80次/分增加房颤患者全因(95%CI:1.159~2.331)、心脑血管(95%CI:1.066~2.689)死亡危险。该结论为首次发现,待其他研究予以进一步证实。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从肾脏排出体外。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已不再将其视为仅与痛风相关的一种代谢指标,而是将其与高血压[23]、动脉硬化[24]、冠心病[25]、全因死亡[26]的危险因素给予关注。本研究也发现尿酸是房颤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每升高1μmol/L,房颤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003、1.004倍(全因死亡95%CI:1.001~1.004,心血管死亡95%CI:1.001~1.006),该结论为房颤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但房颤患者常伴发心衰,可能导致肾脏排泄尿酸能力降低,因此该结论不能除外反向因果关系。

CHADS2评分是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一种常用方法[27],目前也有研究将CHADS2评分用于房颤患者全因死亡预测[10],本研究结果证实CHADS2评分不仅能预测房颤患者全因死亡,而且能够预测心血管死亡。因此认为CHADS2评分可作为评估社区房颤患者发生全因、心血管死亡的预测手段。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以男性为主,也并未涵盖农村人口,限制结论的外延;第二,本研究缺乏房颤患者心脏超声资料,因此未能考虑心脏结构对房颤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的影响;第三,本研究未将房颤患者其他临床治疗资料,如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以及降糖药物、调脂药物等纳入统计学分析。

猜你喜欢 全因危组心脑血管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22年3期)2022-06-27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1期)2022-05-13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年7期)2022-04-2630年随访提示,多饮咖啡和茶,乳腺癌患者将明显获益实用肿瘤学杂志(2021年6期)2021-11-30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烧伤患者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28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年11期)2020-12-28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实用老年医学(2020年2期)2020-03-19主食吃太少 心脏易患病保健与生活(2019年17期)2019-11-08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17期)2018-09-12

推荐访问:开滦 心房 颤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18/62691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