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性知识培育生命观念的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以内地西藏班教学为例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黄伟文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江苏常州 213131)

“地方性知识”是20世纪60年代伴随知识观念变革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它不仅包含特定地域意义的知识,还涉及到在知识的生成中所形成的特定的情境,包括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形成的文化群体的价值观等。“地方性知识”的观念强调“知识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和特定的人群中生成的”,如果离开了特定的情境,知识的价值便很难得到确认。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了适应赖以生存的独特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及社会发展需要,对个体与周围环境、群体间不可分离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认识,以及对生命意义、生活价值等的价值观。内地西藏班学生幼时生活于西藏,深受藏族传统文化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思维活跃,是藏族传统文化积极有效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教师可利用西藏地方性知识融入内地西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情境化、结构化的知识促进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习的逐渐深化,从生物学事实走向一般概念,再形成生命观念,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培育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以此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科课程的育人品质。

地方性情境指教师借助熟稔的地方性知识,创设学生亲身体验的学习情境。这一形式以地方性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为教学底蕴,以融合生物学相关知识为目的,辅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取新知。学生要基于事实,从建构一般性概念逐步升维为建构重要概念、核心概念,最终形成本源性化的生命观念。响应国家号召实施东西部教育支教,在内地开设西藏特色班,任教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考虑以西藏传统的文化符号、精神图腾等地方性知识设置情境辅助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教学行走于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习基于学生亲身认知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生命观念。

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实例“体温调节”时,教师可以利用“牦牛”这一西藏鲜明特色的地方物种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教学。其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①西藏的牦牛有“立风雪之中,卧冰雪之上”的美称,请结合对西藏牦牛的了解,从牦牛的外形特征看,牦牛有哪些与其寒冷环境相适应的特点?(颈短耳小皮厚,身体被毛,都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同时牦牛的汗腺比较少,有利于寒冷环境下的保温。另外,在西藏地区偶尔可以看到奔跑的牦牛是甩着舌头跑的,因为它的汗腺主要是长在舌头上的)

②牦牛的内部结构有哪些与寒冷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牦牛的心脏和肺脏都特别大,红细胞大,血红蛋白质含量高,同时呼吸脉搏快,都能较好地适应寒冷缺氧的环境)

③牦牛是恒温的哺乳动物,在如此寒冷的环境条件下,如何进行体温调节以抵御寒冷呢?请简述牦牛体温调节的过程。(牦牛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以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以维持寒冷环境中体温的相对稳定)

教师以地方性情境设置递进性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对真实情境的感知回顾、原因追溯。例如,在本案例中,学生就能通过牦牛能适应高海拔、低大气压和氧分压低的环境,感受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同时,通过牦牛依靠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客观事实,感受稳态与平衡观的生命观念。

科学阅读作为获取科学信息最便捷的途径,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常作为一种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科学化文本阅读手段。该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资讯,进行提取、概括、判断,获取像科学家一样的逻辑推理与正确陈述科学概念的能力。像西藏这种独具特色的高原区域,其地方性资料中某些物种,如冬虫夏草、藏红花等,就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教师以此种地方性资料开展相关的科学读写类教学,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科学阅读从地方性资料中提取信息,在提取关键信息的过程中熔炼乡土记忆,深度理解学科知识,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建构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形成自己的价值;
另一面可以通过科学写作提炼观点,在写作抒发情感中理性思考生命。

例如,在学生学习“生物种间关系”时,教师可以提供冬虫夏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虫的途径及机制以及天然冬虫夏草及其微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冬虫夏草资源的影响等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通过科学读写获取到相关知识:①真菌与蝙蝠蛾幼虫之间是寄生关系。(证据:冬虫夏草是由线性虫草科的冬虫夏草菌侵染鳞翅目蝙蝠蛾幼虫而形成的幼虫尸体(菌核)与真菌子座的复合体。)②冬虫夏草的本质是真菌。(证据:当冬虫夏草真菌的菌丝或孢子侵入适龄蝙蝠蛾幼虫后,菌丝或孢子在幼虫体内开始萌发,分解并吸取虫体内营养,真菌迅速繁殖,虫体的体腔被菌丝充满,死亡后的虫体经过西藏漫长寒冬僵化程度越来越高,逐渐形成菌核。菌核的形成消化了幼虫的内部器官,虫皮主要起保护作用,由于虫体的形状仍在俗称冬虫。到了春末夏初由于温度逐渐升高,真菌子座就从虫体的头部长出,穿过土壤,形如小草,故名夏草。)③冬虫夏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了生命的适应性。(证据:每当盛夏,在海拔3 800 m以上的雪山草甸上,冰雪消融,土壤湿润,蝙蝠蛾便将千千万万个虫卵留在花叶上。然后,蛾卵变成小虫,钻进潮湿疏松的土壤里,吸收植物根茎的营养,逐渐将身体养得洁白肥胖。这时,冬虫夏草真菌球形的子囊孢子遇到虫草蝙幅蛾幼虫,便钻进虫体内部,吸引其营养,萌发菌丝。所以冬虫夏草随寄主昆虫蝙蝠蛾的分布规律而变化,而寄主分布规律又直接受到取食植物、海拔、土壤等多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在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时,教师可以提供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分析、活性成分、冬虫夏草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冬虫夏草培植技术研究进展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科学阅读,获取到相关知识:①冬虫夏草富含大量的营养物质。(证据:体内含有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等7种必需氨基酸、4种鲜味氨基酸和9种药效氨基酸。)②冬虫夏草具有免疫调节、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血脂等广泛的药理作用。(证据:体内富含多糖、核苷、甾醇类等主要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促进其分泌细胞因子,对结肠癌、肝癌、肺癌、黑色素瘤、肉瘤等实体瘤和淋巴癌、白血病等非实体瘤的繁殖有抑制作用);
③人工培植冬虫夏草与野生冬虫夏草化学组成和药效相似。(证据:通过对青海、西藏、四川的野生冬虫夏草样本和培植冬虫夏草样本的化学成分比较分析发现,尽管存在由于不同样本的个体差异,造成部分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的现象,但总体来说不同产地的野生冬虫夏草和培植冬虫夏草化学成分组成种类一致,各主要成分的相对组成比例相当,药效相当,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最后,教师布置科学写作的任务:结合对西藏冬虫夏草的了解、课堂资料的分析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写一份关于《冬虫夏草》的研究报告,围绕冬虫夏草的生长、生活环境以及它的价值等。科学写作的过程能唤起学生的乡土记忆,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理性思考生命,理解生命形成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的生命观念。

教师以冬虫夏草等地方性资料实施科学读写教学,可以科学地引导学生认识冬虫夏草相关的药用价值、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等直接价值,使学生明白冬虫夏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其并不是神药,对待疾病仍需精准治疗、合理用药和科学防治,促进学生养成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事实求是的观念,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

项目化学习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本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的学习过程。此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建立知识联系和个性化表达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面对真实问题情境时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主动性、调控性和社会性情绪等学习品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青稞酒是藏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高级饮品,并且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作青稞酒。在以“青稞酒的制作”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基于酿酒后的真实问题驱动,通过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科学实践,对实验原料、发酵条件和实验操作等进行探究和实践,在解决问题中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内化生命观念。

例如,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果酒的制作”教学时,教师先提出问题:西藏家庭制作青稞酒的过程和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一样吗?然后以此为突破口,组织内地西藏班的学生开展青稞酒制作的项目化学习:①给西藏班的学生在高一的暑假布置任务,调查家庭制作青稞酒的流程,或参观酿制青稞酒酒厂的酿制流程,并形成调查报告;
②从西藏带来青稞,在返校后设计制作青稞酒的探究性学习方案和实施方案并进行交流;
③学生返校后以4人为一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制作青稞酒,分析实验原理,记录实验制作过程和观察数据。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以下问题:①酿制青稞酒时,加入的菌种有哪些?与制作葡萄酒相比,加入的菌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②家庭制作青稞酒的一般流程是什么?与工厂大量生产青稞酒的制作流程有哪些不同?③影响青稞酒品质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学生在深入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第一个问题的研究结果:在制作葡萄酒时,通常加入的是酵母菌或利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而酿制酒曲的菌种不仅有酵母菌,还有曲霉菌,其中曲霉含有淀粉酶能将青稞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而酵母菌主要利用的是葡萄糖,淀粉只有分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酵母细胞有效利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结构与功能观的生命观念。接着,学生探究、分析青稞的光合作用和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理解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内化能量随物质转化进行流动的生命观念。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总结出青稞酒(家庭制作)的一般流程:青稞洗净-浸泡(吸水后取出)-煮熟-冷却(晾置)-添加酒曲-混均-加盖棉被(3 d)——青稞酒(头道酒)(14-15℃)(酒淡黄色)。在工业大规模地酿制青稞酒的过程中,混均加盖棉被保温2~3 d后,就能闻到酒的味道。当闻到酒味时即可装坛,装入陶制容器中加上盖子,并用泥巴封口封存起来继续发酵。针对第三个问题,学生通过品尝制作好的青稞酒,比较制作过程的差异带来的青稞酒口感的差异,包括菌种、制作过程和温度的控制等。

教师以如青稞酒的制作地方性工艺开展项目化教学,基于民俗化的地方性工艺,针对真实性的情境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在实践中探寻基本原理,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并应用生命的结构与功能观总结归纳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传统发酵技术的特点,运用发酵原理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内化生命观念。

猜你喜欢 青稞酒冬虫夏草牦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青海湖(2022年3期)2022-06-09牦牛场的雪组诗滇池(2022年5期)2022-04-30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国内青稞酒企业的发展现状概述西藏农业科技(2021年4期)2021-04-18跟着牦牛去巡山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0年9期)2021-01-18神奇的冬虫夏草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1年12期)2021-01-06“冬虫夏草”是怎样形成的?军事文摘(2020年22期)2021-01-04青青稞酒业绩连年遭降 大撒网是危机还是突破口?投资者报(2017年22期)2017-06-09在玛曲红豆(2016年9期)2016-05-14GRASSLAND PAINS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6年3期)2016-01-10

推荐访问:西藏 为例 生物学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18/627035.html

  • 相关内容
  • 07-18 许愿瓶的秘密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第五小学三年级四班张贻朵我房间的书桌上摆放着各种可爱的小物件。有呆萌的皮卡丘橡皮,精

  • 07-18 2023年小学户外活动总结,菁选3篇(精选文档)

    小学户外活动总结1  转眼,来育才已经一个学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班级工作,有苦也有甜,有过懊恼,但更多的是收获。尤其就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我无比欣慰,学生的成长也记在心中。现对自己一学期的班级工作总结如

  • 07-18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融合

    安徽省合肥市恒大广场幼儿园赵小娟“活教育”理念是陈鹤琴先生立足于国情,经过长期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而形成

  • 07-18 四季守望者

    夏天,40多摄氏度的高温灼烧着我们。在这样的酷暑下,我却见不着魏叔叔在空调房里久待的身影。他总是举着

  • 07-18 论“双减”格局下少先队“社会性”特征与价值发挥①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冯毓少先队是由共产党创立的,以少年儿童的思想启蒙和组织教育、成长发展为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